归依佛

【归依佛】 p1417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八页云:诸归依佛者,何所归依?答:若法、实有,现有,想,等想,施设,言说;名为佛陀。归依彼所有无学成菩提法,名归依佛。此中若法实有者:显实有佛体,..

双贤弟子先般涅槃

【双贤弟子先般涅槃】 p1422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一卷三页云:何故双贤弟子,先般涅槃;然后佛耶?答:彼二尊者,先长夜中,造作增长感无断业。勿空无果异熟故。由二因缘,彼二尊者,求如是处,发..
习主席13分钟演讲全面论述中国佛陀教育

习主席13分钟演讲全面论述中国佛陀教育

编者语:炼狱的历练是黎明前的混沌!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时下每个人,不管现在做什么,只要初心不改、信仰不移,必然涅槃重生。当我们明心见性、完成使命,人人皆可..
陈柏达:佛陀的格言(陈柏达居士选译)

陈柏达:佛陀的格言(陈柏达居士选译)

佛陀的格言陈柏达居士选译序一、宁静二、私欲三、束缚四、洞察五、愿望六、慈爱七、烦恼八、障碍九、愁苦十、待人十一、心境十二、行善十三、实行十四、省过十五、言行十六、学习十七、教育十八..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三讲 长夜中的真理之光 - 佛陀证道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三讲 长夜中的真理之光 - 佛陀证道

第三讲 长夜中的真理之光佛陀证道一、 人间佛陀人类自有历史以来,为世人所公认[四大圣哲],是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地、耶稣。中国人称颂孔子, 有谓: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常夜 ]。我想、这..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四讲 僧伽 - 僧团的成立与发展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四讲 僧伽 - 僧团的成立与发展

第四讲 僧伽僧团的成立与发展一、 初转法轮据 过去现在因果经 上说, 悉达多太子,在尼连禅河畔菩提树下,入定思维 :第三夜分, 破于无明, 明星出时, 得智慧光, 断于习障, 成一切种智。成..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一讲 佛教诞生的背景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一讲 佛教诞生的背景

第一讲 佛教诞生的背景一、 印度早期佛教活动的舞台在现代具有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中,诞生自印度的佛教,是最古老的一个。三个世界性的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回教。基督教是耶稣基督于西元一世纪..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二讲 百家争鸣 - 思想混乱的时代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二讲 百家争鸣 - 思想混乱的时代

第二讲 百家争鸣思想混乱的时代一、 婆罗门的堕落印度古代的婆罗门四吠陀时代的司祭者, 对于印度文化有值得肯定的贡献。他们是人民的导师, 在日常生活上予人民以呵护及指导。在佛教原始经典杂..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六讲 生命流转的连锁环——十二缘生观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六讲 生命流转的连锁环——十二缘生观

第六讲 生命流转的连锁环十二缘生观一、 非无缘生,从因缘生佛陀青年时代,以人生生老病死的烦恼,而舍亲割爱,出家修道,经过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证悟真理缘起。佛陀当时所证悟的缘起,是以人..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五讲 佛陀证悟的真理——缘起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五讲 佛陀证悟的真理——缘起

第五讲 佛陀证悟的真理缘起一、 诸法因缘生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 有受印度传统思想影响的与外道共通的部分, 有不与外道共通, 而为其本身所特有者。因为一种宗教,或一种思想、学说,不能自外..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七讲 缘起的组成架构——三法印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七讲 缘起的组成架构——三法印

第七讲 缘起的组成架构三法印一、 三法印、四法印在原始佛教中,[ 三法印 ]是佛法的基本教义。这是说明宇宙人生现象的三项定律,也是衡量一切教法的标准,凡是符合三法印尺度的,是了义佛法,若..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十讲 四十五年游行教化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十讲 四十五年游行教化

第十讲 四十五年游行教化一、 波斯匿王的故事佛陀大约在成道后的第五年,率领弟子到拘萨罗国的舍卫城游化,住在须达多长者所建的祗园精舍又名祗树给孤独园,沙门瞿昙的教团到拘萨罗国传道,是轰..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九讲  证得涅槃的大道——八正道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九讲 证得涅槃的大道——八正道

第九讲 证得涅槃的大道八正道一、 佛陀的中道思想印度的传统宗教婆罗门教,向来有以修行而达到身心苦恼之解脱的思想。奥义书哲学的最终目的,即在于以修行而求得解脱。该书中尝曰:脱离住于彼胸..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一、 佛经结集一代圣哲释迦牟尼世尊,在拘尸那城外的牛角沙罗林涅中,于沙罗双树下大般涅槃,经典上说: 大地震动,流星昼现,诸方炽然,于是虚空中诸天击鼓]。佛陀..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十一讲  佛陀的遗教——以己为洲、以法为洲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十一讲 佛陀的遗教——以己为洲、以法为洲

第十一讲 佛陀的遗教以己为洲、以法为洲一、 佛陀的容色言行佛陀住世时代,没有照相术,没有画像,佛陀涅槃,没有留下任何遗影。我们现在所看到绘制的、雕塑的种种佛陀像,全是佛陀入灭数百年后..
乘宗法师:佛陀的叮咛

乘宗法师:佛陀的叮咛

佛陀的叮咛佛陀在临入灭前,开示弟子:「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是最让我感动与受用的一句话。意思是:想要成就解脱,要依靠自己,依靠法的智慧,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依靠了!在..
佛陀正法本意共修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354-3

佛陀正法本意共修 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354-3

欢迎使用ueditor!我们合十至诚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摩诃萨,合十至诚礼敬十方大众,愿所有众生悉发菩提心,从迷信学佛走出,正信佛教正法佛陀世尊教理教法。愿籍此共修力量普皆回向给..

出家师父能接受红包供养吗?看看佛陀当年怎么说

出家师父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在当今社会,这个问题可能会引起热议。其实在佛陀住世期间,社会各界对此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一天早朝过后,摩揭陀国的国王与群臣们也聊起了这个话..
道炜法师:行禅,你会和佛陀一样的走路

道炜法师:行禅,你会和佛陀一样的走路

道炜法师:行禅,你会和佛陀一样的走路走路是一般人生活中最普遍而又频繁的日常活动之一。然而,对参修者而言,你们能像佛陀一样走路行禅!在佛陀指导的四念处禅观之中,行禅走路本身就是一种绝..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佛陀的业止息了吗?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佛陀的业止息了吗?

佛陀的业止息了吗?佛使比丘答:如果有人问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因太粗心或太轻率地回答而亵渎了佛陀。事实上,我们根本贬损不了佛陀,但我们的语言却可能贬抑他的价值。佛陀的业已完全止息业尽,他超越..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