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絺罗

梵名Kausthila。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摩诃俱絺罗(梵Mahākausthila,巴 Mahākotthita)、摩诃俱瑟祉罗、拘瑟底罗。意译大膝、大肚持、大胜。随佛陀出家后,得阿罗汉果,证得五蕴皆空之理,..

拘利太子

梵名 Koliputra。为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又作摩诃男、摩男拘利、摩诃男拘利。父为拘利族斛饭王,故称拘利太子。[中本起经卷上、本行集经卷十一、法华义疏卷四](参阅“摩诃男”6078) p..

拘利太子

梵名 Koliputra。为佛陀最早度化的五比丘之一。又作摩诃男、摩男拘利、摩诃男拘利。父为拘利族斛饭王,故称拘利太子。[中本起经卷上、本行集经卷十一、法华义疏卷四](参阅“摩诃男”6078) p..

拘尸那揭罗

梵名Ku?inagara,巴利名 Kusināra。中印度之都城或国名,乃佛陀入灭之地。又作拘尸那伽罗、拘夷那竭、俱尸那、拘尸那、瞿师罗、劬师罗、拘尸城。意为吉祥草之都城。古称拘舍婆提。意译上茅城、..

拘尸那揭罗

梵名Ku?inagara,巴利名 Kusināra。中印度之都城或国名,乃佛陀入灭之地。又作拘尸那伽罗、拘夷那竭、俱尸那、拘尸那、瞿师罗、劬师罗、拘尸城。意为吉祥草之都城。古称拘舍婆提。意译上茅城、..
佛陀的十大弟子 -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 - 阿那律尊者-天眼第一

(一)五王子出家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次子,又译为阿少兔楼陀。汉译无贫、如意。以过去世,曾以稗饭施辟支佛,九十一劫人天之中受如意乐,故名。是摩诃男的亲弟,佛陀的堂弟。佛成道六年后,回到..

所被

指为佛之教法所覆被之众生机类。全称所被机类。又作所被之缘、所被之机、所为。华严经疏卷三(大三五·五一七下):“教所被机者,夫教因机显,离机无言,上说义理弘深,未委被何根器,若明能应..

所被

指为佛之教法所覆被之众生机类。全称所被机类。又作所被之缘、所被之机、所为。华严经疏卷三(大三五·五一七下):“教所被机者,夫教因机显,离机无言,上说义理弘深,未委被何根器,若明能应..

奉行

奉持佛陀教法而修行之,称为奉行。经文末尾均有“欢喜奉行”、“信受奉行”等字样。往生论注卷下(大四○·八四四上):“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 p3135 ..

奉行

奉持佛陀教法而修行之,称为奉行。经文末尾均有“欢喜奉行”、“信受奉行”等字样。往生论注卷下(大四○·八四四上):“经始称‘如是’,彰信为能入;末言‘奉行’,表服膺事已。” p3135 ..

梦叠

指佛世时,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梦见一[叠*毛]裂为十八片,佛陀记为其示寂之后,教团分十八派之征兆。[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参阅“频婆娑罗梦”6365) p5782 ..

梦叠

指佛世时,印度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梦见一[叠*毛]裂为十八片,佛陀记为其示寂之后,教团分十八派之征兆。[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参阅“频婆娑罗梦”6365) p5782 ..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古时候,在薄佑国有个名叫常悲的菩萨。他对佛法专一精进,可是当时在他的国家里,佛寺里的僧人都表里不一,表面上在供佛,实际上则败坏佛规,背叛佛义。因为这些佛门败类..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6.看见佛陀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6.看见佛陀

6.看见佛陀毗舍离国有五百个盲人,他们因为看不见,做不了任何工作,只能各自乞讨度日,受尽人们的歧视。这时,悉达多太子成佛了,佛陀出现于世的消息传到这五百位盲人的耳里,他们心里再也不能..

境界住依止住

又作境界处依止处。(一)佛陀游化之处称为境界住,例如十六大国等王城聚落之处;而佛陀居住之处则称为依止住,例如给孤独园等与众僧共止之处。此说最早为梁真谛所立,其后为净土教释经家所采用。..

境界住依止住

又作境界处依止处。(一)佛陀游化之处称为境界住,例如十六大国等王城聚落之处;而佛陀居住之处则称为依止住,例如给孤独园等与众僧共止之处。此说最早为梁真谛所立,其后为净土教释经家所采用。..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8.佛陀的忏悔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8.佛陀的忏悔

18.佛陀的忏悔秋去冬来,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佛陀让弟子们在袛园精舍的庭园中竖起一根大铁柱。弟子们虽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来阿难,请他先去沐浴,然后换..
佛陀的十大弟子 -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 - 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

(一)神通第一目犍连、婆罗门姓,因姓立名。本名拘律陀,树名,祷树神得子,因以为名。传说目犍连在过去世中,是一个以捕鱼谋生的渔夫。一天看到一位辟支佛走在街上,威仪具足,举止安祥。生恭..

像法转时

像,似之义;转,活动之义。此谓佛陀入灭后像法起行之时。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一四·四○四下):“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参阅“像法”5756) p5757 ..

像法转时

像,似之义;转,活动之义。此谓佛陀入灭后像法起行之时。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大一四·四○四下):“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参阅“像法”5756) p5757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