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慈悲,劝诫人们常怀慈悲之心,但慈悲的含义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慈是慈爱众生,使之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使之不再悲伤。
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时,就会感受到身与心、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到世界充满阳光、祥和与安宁,甚至可以同动物对话,可以与花草树木、高山流水交流感情。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心境不断辐射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就会发现所有人都非常可爱。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香海禅心
我们讲慈悲,劝诫人们常怀慈悲之心,但慈悲的含义则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慈是慈爱众生,使之快乐;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使之不再悲伤。
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慈悲时,就会感受到身与心、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到世界充满阳光、祥和与安宁,甚至可以同动物对话,可以与花草树木、高山流水交流感情。如果我们能够将这种心境不断辐射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就会发现所有人都非常可爱。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香海禅心
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信徒进来参禅。他希望在家众里,也能出几位像苏东坡、王阳明这样的禅者。其中有一位叫王德胜的在家居士,他道心非常坚固,不仅对参禅打坐相当投入,还放下家事眷属,在禅堂里一住就是数年,即使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只是一心参究。有一天,他终于对..
古代有个国王,名字叫“察微”。他既聪明又有学问,常常打扮成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出门巡视。有一次他遇到一个修鞋的人,就问他:“您说全国上下谁最幸福?谁最快乐?谁的日子过得最舒服?”鞋匠连想都没想,毫不犹豫地说:“那还用说,国王呗!他有王后王妃百官侍奉,又有无数百姓奉献,要什么有什么,随心所..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释尊又叫舍利弗,说道:舍利弗啊!依照上面所说的缘故,为什么六方诸佛要赞叹阿弥陀佛及极乐净土呢?你们大家对于我,以及六方诸佛所说的话,皆应当信仰、受持!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弗及在座所有听众,规劝大家应该相信他及六方诸佛的话,相信什么呢?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
静水深流智慧人生人生如流水。有的人,活得光明磊落,如海纳百川;有的人,活得跌宕起伏,如洪水肆溢奔流;有的人,活得清清静静,如涌泉静水深流……身为世俗之人,要想独善其身,不为世间繁杂之事所困扰,快乐幸福地度过人生,必先炼就超脱的智慧。今天慧慈将与您一同分享静水深流的内涵与感悟…… 静..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每件事都有一个因,没有因的话,是没有果的。当这个果结了后,我们要找因,这个果肯定和我们所做的事有关联,或许一句话,或许一件事,或许我们做了什么,都是我们种下的因。当果出来后,我们不要沉浸在悲伤..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佛教的修学,有他力论和自力论。他力是指佛菩萨的力量助成,自力则靠自己的努力致果。在这两者之中,佛教的真义,是著重在後者,前者只是一种方便。佛在阿含经中开示弟子的修养方法是「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即是说:你们要学好,要靠自力,靠法力,毋须依赖他力;自己若不努力改恶修善,依..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义的。对于人生的观察或看法,各人有其不同的观点,约略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浑浑噩噩的人生,他们是不注..
人生是否需要信仰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从,很难确定,原因是个人的力量有限,对人生的认识亦不够,对人生世界所发生的许多复杂问题实在不易解决,所以应有一个信仰的对象,那 面对现实社会,会更理智更有信心,不致於傍徨歧路,不知如何是好。有些人认为人生不需要有什 信仰,只要信仰自己就好;那些信仰神灵,..
给孤独长者的故事。这个给孤独长者的全部财产有五亿四千万,他到王舍城碰到佛陀以后就发愿,回家盖个大精舍,让佛陀跟僧团转法轮。结果找到祗园太子,祗园太子就把地卖给他,但是树太子自己送。精舍盖好以后,佛陀带着僧团到舍卫城来弘法。给孤独长者家里很高有七层,经常请出家人包括佛陀来他家应供给..
小沙弥去担水,在回来的路上被一条蛇咬伤。回到寺院处理好伤口,小沙弥找了一根长长的竹竿,准备去打蛇。法师见状过来询问,小沙弥把这事对法师讲了。法师又问事发地点在哪里,小沙弥说在寺院北坡的草地。法师说:“你的伤口还疼吗?”小沙弥说:“不疼了。”法师问:“既然不疼了,为什么还要去打蛇?”..
顶礼真圆法师!阿弥陀佛!信女知自业障重,听同修说礼念地藏经消业障,家中可否放地藏菩萨像?家里没条件设有佛堂,可想在家念地藏经,经同修介绍请了地藏王菩萨像,在菩萨像前礼念地藏经,首念大悲十小咒,结束于回向皈依。没有焚香,菩萨像也没有开光,这样是否可以?我该怎样做妥当?还有我爱人他没有皈依是否可以..
邪YIN破坏人生运气论,戒邪YIN、积阴德对命运的重要作用什么是邪淫 “邪淫”一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这个词来自佛法。佛法认为:除了正式夫妻之间的性关系以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性关系,皆为邪淫。 佛经关于邪淫的具体定义: 若于非时、非处、非女、处女、他妇。若..
四季吉祥.世世吉祥全世界的华人,一年以四季来计算,所以,春季成为整年最初的象征,俗语说:「有好的开始,就是成功了一半」,意义不难领会。其实,无论世人如何计算年日,并不妨碍时间流的无常性,而万事万物只要存在于这时间流当中,当然因为有前后、有成坏等的变迁,自是不难明白季节更替,一切无常的道理。不过..
苦从出生到现在,你已成为我如影随形的朋友。虽然有时我很不喜欢有你的日子,不过,少了你又好象少了什么东西似的?你的出现总是让我捉摸不定,我不知道也不了解你的心境。当你要投进我的生命时,我的感觉非常不自在,因为你钟爱使役人做你喜欢做的事。然后毫无防范地掉入你设定的陷阱。你那幅得意忘形的模样,..
静心一想,人生无非如此!在这世上,有些人值得你对他好,有些人不值得。并非每个人都懂得感恩,都会领你的情。在生活里,你常会发现,对一个人越好时,她反倒是觉得理所当然,非但不回报,还态度恶劣。所以,对人好也要分人,感恩的,就给她更多,不感恩的,就离她更远。每一个走进你生命的人,都不是..
邪YIN让我痛苦十几年邪淫的开端 开头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我邪淫是从很小就开始,大概几岁我也记不清了,但是我感觉是从上幼儿就开始了,在我们朦胧的记忆中,邪淫像是从出生后注定会发生的一样,又像是上辈子的所带习气,从小上幼儿园和小朋友玩就开始邪淫,那时候对邪淫还不是很清楚,只是好奇也未曾..
静波法师:人生皆过客,哪有主人公 《法华经方便品》云: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这段经文很深刻,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所谓薄德少福人:什么叫薄德少福人?就是缺乏智慧和福报的人,福慧不能双俢的人。此处的德是功德!功德..
邪YIN重罪导致强迫症,遭受“人间地狱”痛苦折磨小时候我是一个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的孩子。小学成绩优秀,老师喜爱,同学崇拜。自己也经常处于莫名其妙的身心愉悦当中,经常要回想今天究竟有什么事情让我这么高兴,经过回忆发现是口袋里有一块糖,或者是回家后妈妈做了好吃的饭菜,或者老师表扬了我。..
佛为什么不现身让众生看见问:众生不信佛法,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大放光明,显示出来让众生都看见?众生如果看到这样殊胜的景象还会不相信吗?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来救度众生呢?大安法师答:没有善根的人,你就放光他也接纳不了。实际上自古以来,佛随时现身放光让众生产生信心的例子多有存在。前几年我到..
问: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大安法师答:我们讲念佛法门的奥妙,理则是感应道交,这是这个世间上,这个法界当中,最深邃的心性上的学问,属于这种悟境的范围,不是属于第六思维逻辑范围。就是用我们至诚恳切念佛的心,这叫“能感之机”。法界存..
问:有同修读《法华》有感,叹言佛一生说法均为实无权,因弟子心量不同而分权实。另有同修按天台判教分权实。祈请敏公上师慈悲除疑。智敏法师答:对通学之士,佛说一贯,但初学浅根,不易通达。依文判权实,对机说法也。..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佛说八大人觉经》这是第七——出家梵行觉。欲界众生对五欲的危害可谓刻骨铭心,整个身心都是欲望的表现形态,每天欲望之火在内心沸腾!不要以为欲望是幸福之源,要观照它苦难的本质。..
我们过去在美国给学佛同学说了五个戒,希望我们大假努力都能把它兑现;这五个科目,第一个是“净业三福”,是我们修净土最高的指导原则。佛在这“三福”最后的结论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修净土往生一定要受持。为什么?这是往生的正因。这三条重要!第一条“孝养..
我吃素与宗教无关,不是因为信仰了哪种宗教而吃素的。1992年我就职于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液室蛋白组分,当时我国还未加入WTO,像样的生物制品企业全国只有五家,隶属于卫生部。不言而喻在西北有这样的工作,不仅衣食无忧,连‘生物所’这三个字几乎就是工作生活稳定富裕的代名词。 我们不但劳动..
一般人修福、修慧、修定,修得很多。可是很多人都不懂得发愿。因此造成效果显不出来。这都是被一些传统的观念给障碍住的缘故。什么样的传统观念呢?就是:第一、做善事不求回报(这是不圆满的,这不是佛陀教的)。第二、不懂得发愿的重要性。第三、发不圆满的愿,所以效果也不太好。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现..
早年我在美国的时候,我看到经上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点都不假,世间没有恶人,妖魔鬼怪到我这里来,都是佛菩萨。所以境随心转。凡夫,凡夫可怜,颠倒了,他的心随境转,错了。心随境转,你就会转到阿鼻地狱;境随心转,你就能成佛、成菩萨..
『深信因果』,我们对于因果总有几分信心,若说深信恐怕就未必。为什么?深信一定会百分之百的做到,我们没有做到,就是还信的不深。我举个浅显的例子来说,为什么说我们信的不深?是我们把事实真相迷惑了。怎么迷的?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想到自己切身的利益,这就不是深信。如果深信的人,那佛给我们..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慈悲是转化瞋恨最大的动力佛教一直强调从慈悲喜捨做为下手之处,理论上大多数的人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基本原则,可是也常常有人问我,当他们情绪烦恼来的时候,那个慈悲心就消逝不见了,而且一切的功力再也使不上来。因为这个时候,它已经被整个瞋恨心所占据了。瞋恨心也是三毒之中伴..
苦乐等相 下面引用《智度论》,《智度论》第五卷,《智度论》有一百卷。第五,「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括弧裡说「例如天人,则天道為自地;修罗、人、畜生、鬼、地狱,五道為下地」,在他之下,他统统看见,就是他以下的这裡面「六道眾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他全看见了。这讲..
安居第二十一日(三):珍惜人生,走出善恶无记业的迷茫因为彼依正二报彰显自性而无异,这是极乐世界最殊胜的功德。即依彼依报庄严,全显自性功德庄严。我们心灵世界最美妙的、最具足的法性之作用,我们是没办法认识的,平常多是把自己的生命沉浸在见思惑、昏昏欲睡、麻木不仁、善恶无记中,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