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师父讲经时说过,我们的白天就是鬼道的晚上,但又说我们的一个月是鬼道的一天,请问两者是否矛盾?净空法师答:没有矛盾,那是时差的问题。现在讲时差,我们都有这个概念,时差。鬼道他们的生活跟人道很接近,也很容易沟通。无论是古今中外,跟鬼道接触可以说都相当的频繁,记录很多。白天阳气盛,他们受不了,所以他们一定是藏起来,藏在哪里,怎么样活动,我们不知道;夜晚的时候阳气衰,所以他们很容易出来,这是讲活动。他们的寿命比人长,这佛在经上讲,饿鬼道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所以我们祭祀鬼神多半在初一、十五。初一、十五祭祀,这就好像是我们人间早晨、中午这样祭祀。他的寿命,也是像我们人间一年三百六十天,但是他一天是我们一个月,饿鬼的寿命,短命的是千岁,长命的是万岁,所以这个地方去不得,很麻烦。我接触过我们家乡的城隍,他是附在人身上来跟我谈话,告诉我他是我们家乡城隍。我就问他:你当城隍当多久?一万多年。
相关推荐
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略称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寿命陀罗尼经、寿命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全卷仅一千字左右。内容系佛陀为四天王宣说延命咒及对治死亡恐怖之法,并叙述读诵此经之功德。不空另译有金刚寿命陀罗尼念诵法一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亦称金刚寿命念诵法,内容系毗卢遮那佛所说之金刚寿..
生命
【生命】指自生至死的生命持续期间,有体温(暖)与意识(及潜在的阿赖耶识)同时存在,此即是一期生命的持续。此在佛教中,寿、暖、与识三者同时存在,互相支持,称为命根。换言之,暖与识维持一期寿命,二者之间有相互依存。报尽命终时,第八阿赖耶识离开身体,体温即不存在;反之,体温消失(如大出..
命根
【命根】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即有情的寿命,由过去业力所引生,有情之身心在一期(从受生此世以至死亡)相续之间,维持暖(体温)与识,其体为寿;换言之,依暖与识而维持一期生命者,即称为命根。《大乘广五蕴论》曰:‘云何命根,谓于众同分,先业所引,住时分限为性。’即是由过去世业力,所决..
所生支
【所生支】在十二有支中,所生支是由爱等五支引生的生、老死二支。从中有到初生以后,至本有中随其寿命长短的未衰变位,皆是生支。诸衰变位随其一期寿命、色心俱衰总名为老。身坏命终,入灭相位,即名为死。《成唯识论》卷十曰:‘四所生支,谓生老死,是爱取有近所生故,谓从中有,至本有中,未衰变来..
十种自在
一、寿命自在,菩萨成就法身慧命,已无生死寿夭之数,虽经历万劫而不增长,即短促的刹那亦不减退,但为渡众生,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挂碍;二、心自在,菩萨了达诸法空性,不受任何的挂碍,故能智慧方便,入无量三昧,游戏神通,超然独立;三、财自在。菩萨能以无量福德庄严无量佛土,亦以无..
三身寿命
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应化身寿命,有始有终。
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因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
长生
人的寿命长存。无量寿经说: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主命鬼
主人寿命之鬼神。地藏经说:主命鬼游行世界。
四种死
人死亡的四种因由,即:寿尽财不尽死(寿命尽而死),财尽寿不尽死(因贫困而饥死冻死),寿尽财尽死(因贫困与寿命尽而死),寿不尽财不尽死(即各种的横死)。
七七斋
(术语)人命终后未受报之间,是中有也,中有之寿命但极于七日而死,死而复生,未得生缘,则至七七日,七七日,罪业审定,方受其报。此间亲属为亡者修追福,则转劣而为胜云。古婆沙论五十三曰:尊者奢摩达多说曰:中有众生,寿七七日。尊者和须蜜曰:中有众生寿命七日,所以者何?彼身累弱故。瑜伽论一..
二寿行
(名数)一、留多寿行,是阿罗汉舍福而延长其寿之法也。阿罗汉,为成就神通,心得自在者,或于僧众或于别人布施诸命缘之衣钵等,施已发愿,即入第四禅定,从定起已,心念口言凡我感能富果报之业,愿皆转招寿命之果报。彼时招能富果之业,即转招寿命之果。二、舍多寿行,是阿罗汉灭寿命而增长富福之法也..
八不正见
(名数)八种之不正见也。一、我见,迷执实有我体也。二、众生见,迷执五众(五阴)有和合之生(即众生)也。三、寿命见,迷执实有长短之寿命也。四、士夫见,迷执众生实有士夫之用,能作一切之营务也。五、常见,迷执我身今世虽灭后世复生相续不断也。六、断见,迷执我身今世已灭更不再生即行断灭也。..
十八泥犁经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十八地狱之受苦及寿命之长远。
问优波离法毗尼法
亦名:问优波离白羯磨疏·集法缘成篇:“问优波离白者,律是法命,贤圣同持,先须开演,令法久住。然击扬有宗,不得趣述。故须和问,表众同心,故曰也。”济缘记释云:“律是法命,谓佛法寿命。击,发也。宗即是本。”(业疏记卷三·一一·四)..
律藏结集最先
亦名:结集三藏律藏最先、三藏结集律藏最先子题: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藏住佛法方住、佛法兴废实在毗尼行事钞·随戒释相篇:“结集三藏,此教最先。善见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藏住,佛法方住,故先结之。”资持记释云:“举结集中,初文,上二句彰胜。善下,引示。有情之类,色心存亡,依于寿..
二种退堕
【二种退堕】 p0026瑜伽八十一卷七页云:退堕者:复有二种。一者、不方他,二者、方他。初谓自然寿命退减。如寿命退减,如是色、力、财富、安乐、名称、辩才等、退减。当知亦尔。方他者,谓族姓退减,自在增上退减,薄小宗叶,言不威肃,智能弊恶,不能获得广大色声及香味触,于所受用广大事中,心不喜..
七福神
乃日本七尊能赐予财宝之福神。盛行于室町时代末期之民间信仰。此即:(一)大黑天,本非福神,因其性爱三宝,护持五众,无令耗损,求者称情,故为福神之一。(二)惠比须,乃自中世西宫之信仰演变成福神。(三)毗沙门天,原为佛教护法神,亦演化为施福之神。(四)辩才天,能令寿命增益,资身具悉圆满。(五)福..
二种寿命
谓众生之二种命,一者命根,二者智慧命。大智度论卷七十八(大二五·六一○中):“众生有二种命,(中略)是人得智慧命故,说寿命中最。”(参阅“命根”3127) p237
八不正见
八种违悖正理之见解。即:我见、众生见、寿命见、士夫见、常见、断见、有见与无见。依大明三藏法数卷三十三之释:(一)我见,即众生妄计五阴法中有我与我所。(二)众生见,即妄计五阴和合能生定实之众生。(三)寿命见,即妄计五阴法中有一期之果报或长短寿命。(四)士夫见,即妄计我有士夫之用,能行商工农..
露命
比喻寿命之无常犹如朝露。鹿母经偈(大三·四五六上):“无常难得久,(中略)命如露着草。” p6883
命根
命根者,谓于众同分先业所感,住时决定假立寿命。众同分者,于一生中诸蕴相续,住时决定者,齐尔所时令众同分常得安住,或经百年或千年等,由业所引功能差别。
老死
老死有二种业,一数令有情时分变异,二数令有情寿命变异。
三身寿量
[出法华经文句]一法身寿量法身者。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此身非色质。亦非心智。强指法性为法身耳。言寿量者。此非报得命根。亦非连持之寿。强指不迁不变。名之为寿。此寿非长量。亦非短量。经云。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等。是也。二报身寿量报身者。以如如智。契如如境。以境发智。..
菩萨五种自在
[出大宝积经]菩萨悲智并运。行满足。其于寿命受生等事。故得自在无碍也。一寿命自在谓菩萨成就法身慧命。了无生死寿夭。延万劫不为长。促一念不为短。但为度脱有情。以诸方便。而随机示现长短寿命之相。其心无所挂碍。是为寿命自在。二生自在谓菩萨为度脱有情。以大悲心。随类受生。饶益一切。处天宫不..
八不正见
[出大集经]一我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执之为实。强立主宰。是名我见。(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我我所者。我即众生假名。我所即五阴之身也。)二众生见谓众生妄计五阴众共和合而生。是名众生见。三寿命见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果报。寿命有长有短。是名寿命见。..
九病
[出长阿含经]经云。人寿增至四万岁时。其人作是念言。我等由修善故。寿命延长。今可更增少善。即孝养父母。敬事师长。延于寿命。至八万岁。当此之时。人已有此九种之病也。一寒病谓人必寒温得宜。则身体安乐。若为寒冻所逼。则成一切病也。二热病谓人必温凉得宜。则身体和畅。若为热毒所中。则成一切病..
舍由六缘
[旧名舍心由六出俱舍论]一由受心断坏故舍谓心先受一切恶法。今或得戒得定。作是念言。我从今时。弃先所受。是名由受心断坏故舍。二由势力断坏故舍谓由净信力故。烦恼势力。自然断坏。如弓放箭。势力尽时便止。是名由势力断坏故舍。三由作业断坏故舍谓如所受恶法。作诸恶业。由改悔故。后更不作。是名由..
人间四事必定别离
正法念经云。一少年。二安隐。三寿命。四具足(具足即是富贵)如是四法。必定别离。智者常须观察。
尽形寿
尽我们这一世的身形和寿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