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信问: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有人对我特别好,也有人对我特别差,怎么办?
觉火法师答:
佛言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别人对待自己好坏,都是过去世自己所造的善恶感召的。当前要做的就是自我反省!
我曾帮助他人的,就不要念念不忘地提起;自己哪方面对不住他人的时候,却要时时地记着,弥补改过。如果是他人对不起自己,那就权当做前世欠他的。这就是随缘消罪业,莫再造新秧!
原标题:觉火法师答善信问【293】
转自微信公众号:光明遍吉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有人对我特别好,也有人对我特别差,怎么办?
佛言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别人对待自己好坏,都是过去世自己所造的善恶感召的。当前要做的就是自我反省!
我曾帮助他人的,就不要念念不忘地提起;自己哪方面对不住他人的时候,却要时时地记着,弥补改过。如果是他人对不起自己,那就权当做前世欠他的。这就是随缘消罪业,莫再造新秧!
原标题:觉火法师答善信问【293】
转自微信公众号:光明遍吉
别理随缘,又称但理随缘,或一理随缘,是阐释天台四教中别教所显的真如也有随缘义,是天台宗山家一派的学说。随缘义本来出于贤首宗唐法藏的《大乘起信论疏》,但是在天台宗唐代湛然的著述中也曾多次引用过。如他在《止观大意》中说:随缘不变故为性,不变随缘故为心。又《金刚錍》中也说:万法是真如,..
内苦和外苦。内苦有二种,即一切疾病为身苦,忧愁嫉恨为心苦;外苦也有二种,即盗贼虎狼之害,和风雨寒暑之灾。
八个大地狱。地狱大约分为三大类,即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在根本地狱中,又分为纵横两大类,纵的有八大地狱,又称为八热地狱,横的也有八大地狱,又称为八寒地狱。
指色界的十八层天,其中初禅天有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天也有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天也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天共有九天,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
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
释藏用。不详何许人也。从其拔俗依栖嵩山空公为师。及乎年当应法。即于汾川炬律师所受上品形俱法。登诣洛中业公讲肄研核律文。循其奥妙无所不臻。洎闻有禅观之学。遂登庐陟霍涉汉泛湘。望双峰之丛林。又归开法京辇。道既精粹训且均敷。蔼然为物楷模。向风宗重。当建中中。已全三十许腊。寻应诏充临坛首..
Sanlunxuanyi佛教著作。隋吉藏撰。1卷(一作2卷)。论述三论宗所依据的主要论书《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的概要。成书于隋仁寿二年(602),系吉藏在扬州慧日道场时应晋王杨广之请而作。对外道、大小乘佛教的迷执进行破斥,以显三论宗的诸法性空和非有非空的中道之理。对小乘部派佛教的形成和..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明妄语,本欲诳人生信,今结正时,但言了结,不待信者。……今言造业,各有所由。口造语业,言了前知;坏境既备,何得待信?以领达言竟,欺负即了。信疑两缘,坏后方起。语造身业,言了未坏,故未结重,余如竖义。”行宗记释云:“标中,余戒结正,多取迷心;妄戒独异,故须辨示..
(一)指人中之化生。即于成劫之初,欲界有情世间之成立。[长阿含经卷二十二、俱舍论卷十二](参阅“劫初”2815) (二)指人之降生于世、人之生命。般泥洹经卷上(大一·一七七上)谓:“惟人生,无不有苦。”(参阅“七惟”105) p254 ..
潭州延寿寺慧轮禅师,僧问:「宝剑未出匣时如何?」师曰:「不在外。」曰:「出匣后如何?」师曰:「不在内。」问:「如何是一色?」师曰:「青黄赤白。」曰:「大好一色。」师曰:「将谓无人,也有一个半个。」..
《传灯录·沩山祐禅师章》云:“师在法堂坐,库头击木鱼,火头掷却火抄,拊掌大笑,师云:‘众中也有恁么人。’唤来问:‘作么生?’火头云:‘某甲不吃粥,肚饑,所以喜欢。’师乃点头。”又〈赵州谂禅师章〉云:“抵池阳,参南泉,作火头。一日,闭却门,烧满屋烟,叫云:‘救火!救火!’时大众俱到..
谓正勤也有四焉。即四种精进遮。二不善法。集。二善法。谓已生不善法令断。未生者令不生故。未生善令生。已生者令增长故。○智度论云。四种精进心。勇。发。动。畏。错误故。言正勤也○顺正理论云。无始时来所以不能见四圣谛。都由懈怠。勤能治彼。令乐听闻。如理思惟。四圣谛理。速证菩提。..
宇宙是指人类所生活的环境;人生是指人类自己。释迦佛一生讲经说法无数,所讲即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和人生,都是缘起性空。
迷者迷惑宇宙人生的真理,悟者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迷时是众生,悟了即成佛。
佛用神通力来发放光明。大凡佛的种种放光,都对众生有利,放光也有各处的不同,如:足底放光,是利益地狱道的众生;膝盖放光,是利益畜生道的众生;小腹放光,是利益饿鬼道的众生;肚脐放光,是利益修罗道的众生;胸口放光,是利益人道的众生;肩上放光,是利益天道的众生;口里放光,是利益小乘的众生..
真正无漏的智慧,即佛菩萨的智慧。二乘人虽然也有无漏智,但是他们未断法执,不灭所知障,所以不是真正的无漏智。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自然感得的;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佛名)Śākyamuni,印度迦毗罗城Kapilavastu,主净饭王Ś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āyā,名呼悉多太子。诞生于城东岚毗尼园Lumbini。生后七日,母殁,姨母波阇波提养育之,跋陀罗尼Bharani教养之。幼对于人生诸现象,既有思惟之处。或于阎浮树下思耕农之苦,或见诸兽相食而厌人生之斗争。又于四门..
好好的过人生花不见得比草幸福,月不见得比日温馨;您不见得比我痛苦,我不见得比您快乐。幸福是没有一定的标准,快乐也没有一定的准则,完全决定在自己主观的意识型态。富有并非代表快乐,贫穷并非表示痛苦,苦乐是自我内心所创造的偏见。正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般人..
为佛教、为众生、为自己最近回想,虚度半生的我,不但没替佛教出力,也无利益任何众生,更遑论度自己,实在愧对佛陀、众生和我此生。身为出家人,应去思惟能为佛教作什么?是办学、是弘法、是护持、是流通、是修持等。观今有许多高僧大德、尼师大姊们,为佛教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如印顺导师的佛学巨着《妙云集..
印度和西藏都有一种传统,就是哪里的山好,就说那边有山神,哪棵树好,就说有树神,或者哪里的山泉特别甘甜,就说那里有水神。所以到处都有天神,大家也都忙着去供养、祭祀那些神明。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这种信仰对于环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藏民会说:喔!这个有树神、水神喔!..
《六祖坛经》的人生三境◎ 德 光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宝本四个版本,虽然内容稍有差异,但是主旨基本相同。作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祖师语录集,《六祖坛经》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翻开《坛经》,其中精美绝伦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譬喻、玄妙深奥的..
◎ 一 诚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实现愿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门。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所在。和身边的弟子和居士们谈话时,不免常把拜佛二字挂在嘴边。可能有些人因此产生了误会,以为..
做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人◎ 陈泰先世界上,自欺比欺人要容易得多,只有诚实面对自己,坦然接受自己,才能不被他人所左右,做好真正的自己。明朝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人一出生就一直反复地做这三件事,直到死亡。当人们感叹诚信危机、世风日下的时候..
学会以正念保护我们自己的艺术一行禅师阅读提示: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终止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地培养理解、爱和慈悲,即使面对误解和冲突时仍不改变。在这一章的练习,帮助我们转化..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昌臻法师一、学佛人应这样看待因果1、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当代高僧定因法师在《普门品讲义》一书中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总括一..
人生的头等大事◎ 济 群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我想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贪婪、仇恨、焦虑、恐惧、嫉妒、自私等负面心理产生活动时,不仅会使心痛苦纠结,甚至会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只要这些心理得不到解决,问题将接踵而至,永无宁日。同样还是这颗心,当它没有烦恼时,我们很容..
圣凯法师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共同探讨的话题。人类的生命的韵律只是反复弹奏着从生至死的几十年光阴,多则一百多年。死,随时可能发生,也随时在发生,似乎太平常了,但它是那么的令人难以接受,就如窗外盛开的香花,又有谁愿意看到片片落英、纷纷凋谢的情景..
西藏有一位著名的高僧叫潘公杰,是菩提道次第的祖师。他即没有闻、思、修,也没有参拜过很多的师父,只有一位给他剃度的师父。那他到底是怎样成就的呢?其实,他曾经是一个无恶不做的强盗,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不但百姓怕他,就连国王听到他的名字,也不寒而栗。当地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住在一间..
证严法师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无法由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学佛者要训练自己,以对最亲爱之人的心,去对待讨厌的人。有人或许会说:说得容易,哪里能够做得到?要原谅敌对的人似乎很困难。但是,有一位八岁的孩子来精舍听到我说:要能够原谅别人,能原谅别人才是好人。..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