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有人说,念佛法门是因微果丰的法门,法师怎么看?答:应该说,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因”就是我们修行用力少,但是收获却是无量巨大。这个因果呀,从一般的规律来看,好像你出了多少力,才能得相应多少果。净土法门你用力少——你用力少就是你所感的少——但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东西太多了,这就是以“果地觉”作“因地心”的特殊法门——胜异方便。阿弥陀佛大慈悲心的一种结晶,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说,做生意投了一万块钱,得两万块钱就已经很高兴了,赚十万块钱就高兴得欣喜若狂了。忽然你投一万块钱,赚了一百亿,那简直是不可相信了——但确实就是这个样子的。问:有一些同修讲,广西一寺院有某法师随时可以往返西方极乐世界,并可以带居士去,又带回娑婆世界,又说可以喝八功德水,等等,请问法师,是否真有其事?答:可以很负责地说,绝对是胡说八道,不要去听这个。有很多人哪,真是没有自知之明,自己是一个业力凡夫,他都没有去反省自己。怎么可能说,随时可以往返西方极乐世界呢?你有这种本事吗?我们一切人哪,都是靠着弥陀的愿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不是说你有功夫,自己随时想去就能去的。西方极乐世界可不是到地球的哪个地方,到非洲,到美洲去,你可以随时去,只要你有钱,有护照——实际上也比较困难。除非你在家乡,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可以随时往返。它不是这个村庄到那个村庄啊,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哇。实报庄严土如果你靠自力的功夫去,那都是法身大士才能去得了的——破无明的法身大士。你这个时代还能找一个法身大士吗?找一个初果圣人都不可得的时代,你还能说这个大话吗?这是第一个大话。第二个大话,你还可以带居士去,还能带回来?你这太狂妄了,连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都不敢讲这个话,你超过观音、势至了?这你就会搞成一个非常个人崇拜的东西,那些没有判别力的居士:“哎呀,你能带我,正好不修行,吃喝玩乐搞够了,你带我去吧。”就不要去讲修行了。我们从这几十年也见有一些人,又“到了”极乐世界,写一本什么小册子,又这样那样。这些都不要去听信,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去按照净土五经,按照祖师的言教去做。那为什么这个观点会这么普及?那说明大家还是想有一点投机取巧哇,好高骛远啦,好奇骛怪呀。之所以出现这个法师讲这个话,有这个法师的原因,还有广大居士的原因。你自己期待这个东西,那就有所谓的法师、所谓的善知识,为了迎合你,得名闻利养,来说什么。这叫“和尚不作怪,居士不来拜”,为了让你拜,我做点怪。问:有时候想看其他法师的东西,可不敢看,因为怕杂修了。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三条路,四个老师就变成了十字街头。包括今天来听你讲经,我都考虑了好久才来,但还是担心,因为我一直是一个师父,不敢多看。(哎呀,真是为你深表同情哦。你来听这个经,还有这么大的心理包袱,向你表示道歉啰,对不起!)今天听了你讲经很受益,解决了我很多年的疑问,但我还担心杂了:又多了一条路,就完蛋了。可是我觉得不听也很可惜,你今天讲得太好了。请问法师,我是不是又多了一条路,往生就没有多大的把握?答:看来可以编一个小品哦,这个很有市场的效果,去卖门票,票房价值会比较高的。我们修行佛法一定要洒脱一点,安心,安乐。不要学来学去,学得这么左右为难、忧虑重重,左不是,右不是:整个的就完蛋了。好像我也听其他居士提过这个问题。我们修行佛法,怎么修?什么态度?怎么去求善知识?首先我们是佛弟子,建立一个原则:我们是听佛的话。佛要让我们离轮回之苦,得涅槃之乐,这是佛的大慈悲心,为了实施这样的一个目标,给我们苦口婆心——一代时教——处处宣说净土根本经典。我们学佛的人首先是听佛的话,佛才是我们的大导师。佛是大医王,我们是病人,医王才有处方权,除佛之外谁都没有处方权。明白这个道理吧?这个法,就是佛给我们开的处方。僧就是佛、法、僧这个“僧”,僧就是护士,护士的水平——指导你按时吃这个药,别忘了啊,有这个各种禁忌,提醒一下你,只是这个作用。所以老师只有一个:大导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怎么会出现两条路、三条路、四条路、五条路呢?也请大家放心,我在这里讲,没有给你增加一条路,我只是一条路。信愿持名自古以来就是一条路嘛,还有二条路、三条路、四条路吗?如果跟佛经讲得相应的,你就听;跟佛讲得不相应的,坚决不听:我们是佛弟子。这就是参访善知识,因为我们信愿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是要求善知识给我们解决一些疑问。但这条路是两土世尊给我们铺设的,没有第二条路、第三条路。那参访善知识有一条:学无常师。谁说只有一个善知识啊?学无常师啊。释迦牟尼佛刚出家的时候,为了求得这个解脱之道,他参访外道善知识也参访了很多个呀。最后对于那些外道的东西,他一下子都达到目标,就是修到非想非非想天,他也觉得不究竟,才放下,自己在菩提树下夜睹启明星悟道。在大乘佛法,那这个禅宗他都是参很多善知识的,芒鞋踏破呀,走遍千山万水呀,求种种善知识抉择啊。那这个禅宗善知识都会观机:你到我这来,但是你跟另外一个禅师会有因缘,你到另外一个禅师那里去。我们《华严经》讲,善财童子在文殊师利座下开根本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得到的利益有多大?但文殊菩萨没有说:“你只能在我座下学啊,你不能去其它的地方,不能走二条路、三条路啊。”文殊菩萨不仅不这样说,而且主动跟他介绍善知识:“你现在去参德云比丘。”这个善财童子还舍不得呢,恋恋不舍的。但是既然文殊师利菩萨已经说了,他也只有南询第一个善知识,到妙峰山去寻找德云比丘。德云比丘跟他讲念佛三昧之后,又告诉他:“我只知道这个法门,在无量的菩萨道法门当中,其余我都不懂,为了你参更多的,学更多的,我给你介绍海云比丘。”次第的都是上一个善知识介绍下一个善知识。没有谁说:“你只能在我这里,不能搞第二条路,不能搞第三条路。”学无常师是孔子说的,儒家文化更是强调这一点。就孔子本人,他都求学了很多老师:向老子学,学音乐向师襄学,甚至8岁的小孩有智慧,他都可以虚心不耻下问。到了太庙,“子入庙,每事问”,每个事都问,这个是干什么用啊?这个祭器怎么回事啊?怎么来历呀?这是我们儒、佛两家告诉我们求学、修道的方法:学无常师呀。怎么会变成这个东西呢?这个大家如果听听小品,笑一笑也就可以;你真的这么当真,听一个法师来讲,还要这么矛盾,这么反复,这么担心,甚至往生是不是有把握,都表示怀疑。对你这么问题,我本人都也水平不够,给你增加这么强的心理负担,表示歉意了。问:希望将大安师父的讲经制成碟子,印发给众生。答:我讲的也都是老生常谈。我本人常常讲:我没有讲自己的东西,我都是个二道贩子,把佛言祖语的意思转贩给别人——转贩给大家共享。这个制不制碟子,我讲的大家听过也就行了,没有什么很大的价值。如果当下能增加大家一点信心,我的愿望也就实现了。
相关推荐
上方
原是称呼建筑在山上的佛寺,但现代人习惯称呼寺庙的住持为上方,因他所居住的地方是在寺庙的最高处。
峨眉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四川峨眉县西南。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道场。因山势逶迤,如螓首峨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峨眉山。据传汉代即有佛寺。但据《峨眉山志》记载,峨眉之有佛寺,实以魏晋间僧肇所建黑水寺为最早。晋代建普贤寺,当为山寺奉普贤菩萨之始。西域阿罗婆多尊者到峨眉,时在晋代。唐僖..
僧寺不得畜猫狗
亦名:养畜长恶、寺中不得畜猫狗、佛寺不得畜猫狗子题:恶律仪、无戒破戒满阎浮提、破戒满阎浮提、[革*必]、缰、绊、菤、橛行事钞·僧网大纲篇:“或畜猫狗,专拟杀鼠;牛杖马[革*必]缰绊菤橛;如是等类,并是恶律仪。杂心云,恶律仪者,流注相续成也。善生、成论,若受恶律仪,则失善戒。今寺畜猫狗,..
一柱塔
越南河内之佛寺。又称延友塔。李朝太宗皇帝建于崇兴元年(1049)。其建筑风格甚为特殊,系建于湖中圆石柱上,供奉铜铸八臂观世音菩萨。寺庙全部采用木造建筑,屋顶为中国式之庑殿顶,四面呈坡形,为越南现存年代最久远之寺阁。 p56 ..
定额
忠曰:“朝廷定天下佛寺之数有限,此云定额,定额外不许私建寺。 凡定僧数,或定赋税数,皆称定额。”《本朝文粹?前中书王请以施无畏寺为定额寺状》云:“伏愿陛下鸿慈,特降龙涣,準之前例,列之定额。”..
上方
忠曰:“上方本称山上佛寺,而今呼住持人为上方,其所居在寺最高深处,亦可称上方也。”《五车妙选》曰:“《初学记》:常琮侍炀帝游宝山,帝曰:‘几时到上方?’上方,寺也。琮曰:‘昏黑应须到上头。’左右大笑,帝曰:‘淳古君子也。’”《唐诗选?郎士元赠钱起秋夜宿灵台寺见寄诗》云:“月在上方..
寺
华题也。释名曰寺。嗣也。谓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故天子有九寺焉。后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佛法初至。有印度二僧摩腾法兰以白马驮经像。届洛阳。敕于鸿胪寺。安置(鸿胪即司宾寺也。胡广释云。鸿声也。胪传也。所以传声赞道九宾也。秦有典客。汉乃因之。至唐改为同文寺)。至十一年戊辰。敕于雍门外别..
祇园精舍
祇陀园林须达精舍的简称,是佛教史上的第二座佛寺,在舍卫城,乃须达多长者建筑以供佛说法的道场。
结界
在建佛寺,或作戒坛时,行一种之作法,而定其区域、界限,即其作法所限定之范围,叫做结界。
道场
1、群众学道的场所。2、佛寺。3、成道的地方。4、供养佛的地方。
上方
(术语)上方者,原为称山寺之佛寺。今呼住持之人为上方,因其所居在寺之最高深处也。
五百罗汉
(杂语)法苑珠林,记过去九十一劫有一婆罗门,好学广博。常教五百豪族童子,今五百罗汉是。又,尔时贾客五百众者,则五百罗汉是。今佛寺中每有五百罗汉。考之佛经,其说不一。盖佛既累次转生,此五百人者。..
宝刹
(杂名)佛土之尊称也。又为佛寺之美称。刹者梵语Kṣetra之略,译曰土田。庄严经下曰:遍覆如来宝刹中。
灵祠
(杂语)又云仁祠。佛寺之异名。灵者灵验也。

大安法师:怎样念佛才能得到利益?
很多人对于佛教净土理念,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行之为艰,知道,但是落实不到行为当中去。他一念一念,还不是至诚心,还不是恳切心,还是带着很多世间的名利心,或者虚假的心。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以这样的心去念,就不能跟佛感通。注意至诚恳切,就专念这句“南无阿弥佗佛”,时时刻刻..

大安法师:禅宗的下手处
禅宗自达摩祖师来我们震旦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那种圆顿快捷,确实别开生面,令上根利智当下得益,而从六祖慧能以后,禅宗一派的这种根机日益地陋劣,直指一法,不能相应。所以从南岳怀让禅师和青原行思禅师二祖之后,就转为用机锋转语。离开这种理路,就怕修禅之人以解义为悟,把解义一路堵住,..

大安法师:运动员学佛吃素体力跟不上怎么办?
问:请问法师,运动员学佛吃素体力跟不上怎么办?大安法师答:这个观点完全是一种妄念的产物。怎么能说吃素体力就跟不上呢?吃素是最好的营养啊,蔬菜是阳光的食物,能够使我们体力充沛啊!有些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就是吃素的。再看动物中吃素的大象、牛、马,它们的耐力那么好啊。而那些吃肉的动物,如虎、..

大安法师: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不到家,那么继续念佛,能否达到不念时也不起杂念呢?大安法师答:你怎么知道你念佛的时候就没有杂念呢?你念佛的时候还是有杂念的,我们是心意识在念佛,我们的行蕴,念念迁流,只不过是比较微细,旋转得很快,我们意识不到而已。我们整个的都是在杂念..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可能我们学哲学,往往他就把它分成二分法,或者是唯物,或者是唯心。但实际上这个物和心它是不能分离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一切客观世界都跟我们的心有关系的。我们《起信论》讲的:世间上的世界,万物都是由我们的念头所建立的,这个念头就是我们的心,离开念头就没有..

大安法师:念佛的目的
我们念佛为了什么? 念佛就是要作佛。作佛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众生能发成佛的心,就叫菩提心。如果我们的菩提心发不起来,念这个名号又有什么作用呢?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大菩提心的结晶,我们要跟这个名号感通,也要发这样的心。我们发心原来是为了修行佛法,但是如果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

大安法师:五浊末法修行殊胜无越于净土法门
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想得到利益很难。为什么? 我们的烦恼太重,环境对五欲六尘的诱惑太大。在这个世间想大彻大悟、断见思惑、当生成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其进道也难”。尤其是靠自力修行,想了生脱死是难于上青天。然而净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法,是依“信愿持名”感通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

大安法师:以恶为能的时代,该如何劝人念佛?
问:值此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众生不知念佛,弟子曾发愿帮一不信宗教的人进入佛门,但并不如愿。我是否可以放弃此愿?请开示。答:这样的末法时期,确实众生的业障很重,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随着人口的增多、生存资源的匮乏、善法的隐没,以后众生就更会用恶法来武装自己——恶人以恶..

大安法师:欲生净土不得怕死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进一步要开导他不要怕死。一般众生都是贪生怕死的,死亡临近的每时每刻都怕得要死,恐惧。这时候要建立净土的信心,这信心、愿力里面就包含着厌离娑婆、..

大安法师:碰到紧要关头千万记住别丢佛号
碰到紧急关头能将念头放在佛号上是不容易的。我在北京认识一位学佛二十多年的老居士,有一天到我这儿说他很惭愧。问其原因。他说今天骑着自行车回去,正好一辆货车迎面而来,很危险似乎要撞到他的时候,他冒出来的第一念却是——我的妈!而不是阿弥陀佛。“生死关头能提起佛号”这事是开不得玩笑的,需..

大安法师:弥陀经中的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问: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大安法师答:对,这个《阿弥陀经》最后讲到十方诸佛都在称扬赞叹,不仅称扬赞叹阿弥陀佛,也称扬赞叹释迦牟尼佛,他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在佛菩萨的眼里来观照这个世间,是非常苦难的..

香格里拉这座高原寺院,是云南最大藏传佛寺,被称“小布达拉宫”
香格里拉这座高原寺院,是云南最大藏传佛寺,被称“小布达拉宫”毫无疑问,香格里拉是个极具美感的名字,轻轻念起,在唇齿的相碰中似乎也能感受到那种宁静恬然的滋味。在詹姆斯·希尔顿那本著名的《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这里是离天空最近的神奇国度,隐匿的雪域桃源。而独克宗,则是香格里拉的核心所..

大安法师: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族,在五欲炽盛的社会中争得一口饭吃,又不忘记弥陀的宏伟接引大愿,让我真正体会到堪忍,每当想到这些眼泪都情不自禁的流下来,而第二天又要在社会中打拼,努力工作,请问,像我们这样烦恼散乱念佛功夫不得力的罪恶生死凡夫,那还在弥陀救度的范围中..

大安法师:开饭店雇人杀生,同时要说假话,这样犯戒吗?
问:弟子开一个饭店,开饭店当然以赢利为目的,弟子不杀,可是饭店人杀,弟子为了赚钱也要说假话,这个是弟子犯戒吗?弟子要怎么办,请师父开示?大安法师答:碰到你这个问题也是感觉到真谛、俗谛之间的一个矛盾。从世间人来看,开个饭店当然是要赚钱,不赚钱的商人那不是傻瓜吗?所以开饭店是要以盈利为..

大安法师:生起信心的障碍之认知
起信之障 —— 认知起信之障,我们先谈这是个难信法。佛在很多经典说,这是一个极难信之法。那极难信之法,佛还要说,不断地说,说明还是有生起信心的可能性。如果佛见证到这个极难信之法说出来,没有一个众生能够相信,我想他也不会去说。那肯定说的这个极难信之法,还有一部分有般若善根的、有净土缘..

大安法师:与佛感应道交的原理
《涅槃经》里有一个公案:有一位优婆夷(女居士)非常有信心,经常供养僧众。当时有位比丘生了重病,听说需要人肉才能够治疗,这个优婆夷呢,听到之后,就割了自己的肉,切成肉羹,进行供养。后来比丘的病就好了。但这位优婆夷割肉的那个地方却生疮化脓,非常疼痛。在痛苦当中,她就情不自禁地称唤着南无..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