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内心皈依三宝却不举行仪式,可以吗?
答:有些人觉得,既然佛法是心法,外在仪式根本是可有可无的。问题是,对于我们这些整日妄想纷飞的凡夫来说,若无相应仪式将某一心行确定下来并不断巩固的话,往往是没有力量的。通过如法、庄严的皈依仪式,在佛、法、僧三宝前至诚宣誓,不仅是表达自己将三宝作为人生唯一依赖的愿望,也能因此获得三宝加持,获得诸佛菩萨和历代大德一脉相承的皈依体。 如果只是自己随便想一想:“哦,我皈依过了!
问:内心皈依三宝却不举行仪式,可以吗?
答:有些人觉得,既然佛法是心法,外在仪式根本是可有可无的。问题是,对于我们这些整日妄想纷飞的凡夫来说,若无相应仪式将某一心行确定下来并不断巩固的话,往往是没有力量的。通过如法、庄严的皈依仪式,在佛、法、僧三宝前至诚宣誓,不仅是表达自己将三宝作为人生唯一依赖的愿望,也能因此获得三宝加持,获得诸佛菩萨和历代大德一脉相承的皈依体。 如果只是自己随便想一想:“哦,我皈依过了!
【外尘】又称外境。自认识作用而言,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摄取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又称六境。凡夫以为六尘皆在于内心之外,故称外尘。
【自内证】指自己内心所证悟之相。又作内证。据《成唯识论》卷十载,圣者各自证悟真如法性之理,曰自内证。
【行】身口意之造作,曰行。又,内心之趣于外境如心行。《大乘义章》卷三曰:‘内心涉境,说名为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大乘义章》卷二曰:‘有为集起,目之为行。’
一种在吾人顶上灌下五瓶誓水的仪式,亦即与众生结缘或传密法时所实行的仪式。灌顶是洗掉罪恶注入功德的意思。
又叫做开眼,即佛像落成后,举行仪式以供奉之。
1、修行是功,身心清净是德。2、灭除内心的愚痴是功,智慧现前是德。3、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故曰功德。
1、指化法四教,即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以上藏通别圆四教,是教化众生的法门,故名为化法。2、指化仪四教,即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以上四教,是教化众生的仪式,故名为化仪。
梨俱吠陀、沙磨吠陀、夜柔吠陀、阿阇婆吠陀。梨俱吠陀是宗教的赞歌,沙磨吠陀是祭祀仪式的颂文,夜柔吠陀是祭祀仪式的歌词,阿阇婆吠陀是俗世相传的咒术。吠陀是明智的意思。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仪式)饰于护摩坛四方之六器。曰四面器。止在正面之一方者。谓之一面器。
(名数)发胜知胜见以舍贪爱之八种禅定也。是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故名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心有色想,故云内有色想,又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则恐难摄持,故观少色,谓为观外色少。但观内身之不净,或观少许之外色清净也。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心有色想之义如上,但以行人之..
(术语)三世出现之诸佛。法华经方便品曰: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观无量寿经曰: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仪式)为恭敬所尊而右绕三匝者,乃表仰望之至诚也。
(仪式)迎入佛像也。迎入于寺院,从寺院迎入檀家,皆谓之入佛。
(仪式)为入佛所行之法会供养也。
(仪式)俗云纳骨。盖于僧曰入塔,在家云入骨。白骨入墓也。于此行入骨佛事。见象器笺十四。
(仪式)纳亡僧遗骨或全身于塔内。此时有入塔之佛事。见象器笺十四。
(仪式)俗云入棺。亡者浴后,入于龛中,入龛既了,随行入龛之佛事。
(仪式)普同问讯之异名,合掌横竖如画十字,故名。见象器笺十。
(仪式)无量义经一卷,法华八卷,普贤经一卷共十卷,五日朝夕共讲十座谓之十讲。
(仪式)大日经疏十三说十二合掌。
(仪式)依十二礼文之十二偈而作十二番礼拜也。
Jiangjingwen佛教僧人教化世俗人等的通俗化讲经的讲唱底本。六朝以来,佛教僧人在保持固有的转读、梵呗、唱导等读经方式下,汲取东汉以来儒生讲解儒家经典形式逐渐形成固定的课堂。讲问论辩形式,由斋讲发展为有固定仪式的正式讲经。为吸引听众,以佛教经义为根据,增加了故事化的成分,形成俗讲。俗讲..
亦名:送终法制意行事钞·瞻病送终篇:“明送终法。然僧法仪式,远存出离,送终厚葬,事出流俗。若单省随时,则过成不忍,必虚费庄饰,便同世仪;今当去泰去约,务存生善。”(事钞记卷四○·一七·一九)..
亦名:亡人物断轻重仪式、亡僧物断轻重仪式、亡五众物断轻重仪式随机羯磨·诸分衣法篇:“断轻重物。十诵,病人死,无看病者,取衣物浣洗曝卷擗,徐担入众中。律云,彼持亡者衣物来在众中,当作是言:‘大德僧听。某甲比丘彼(此)住处命过,所有衣物,此住处现前僧应分。’如是三说。毗尼母云,并取衣..
亦名:剃发仪式、沙弥剃发仪式子题:出家呗、自庆偈、解脱服、无相福田衣、形同出家体是婆塞、形同出家体犹是俗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应以诸部会明,立出家仪式。(一、庄严设座)在于露地,香水洒之。周匝七尺,四角悬幡,中安一座,拟出家者。复设二胜座,拟二师坐。(二、辞亲易服)欲出家者,着本..
禅林用语。又作一家筵、一家宴。本指不招请他人,只为自家人举行之宴。在禅门中,则指新任住持入山时,不招请其他寺院参加仪式,仅在山内由本寺人自行举行仪式,称为一家宴。后不限于晋山之仪式,凡不请他寺参加者,皆称为一家宴。法演禅师语录(大四七·六五○下):“结夏无可供养大众,作一家宴,管..
谓雕绘佛像或书写经文时,每下一笔则礼拜三次,以表内心之虔敬。 p70
乃日本佛教用语。指新建寺院之佛像安置仪式。又称入佛式。寺院中之安置佛菩萨像,有入佛、入座、迁佛、迁座等仪式;新建之寺院,安置佛像之仪式为入佛式,菩萨、高僧像之安置仪式称为入座式。又寺院烧毁或朽坏后再建时,佛像之安置称为迁佛式;菩萨、高僧像之安置,称为迁座式。 p260 ..
梵语astāvabhibhv-āyatanāni,巴利语attha abhibhāyatanāni。又作八除入、八除处。即观欲界之色处(色与相),制伏之而去除贪心之八阶段。胜处,谓制胜烦恼以引起佛教认识之所依处。即:(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即内心有色想,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为除内心之色想,藉..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