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益大师文选》记载,安徽桐城县,有甲乙二人,外出经商,后甲病死异乡。乙将他安埋并带回遗物,交给甲妻。甲妻以其夫年轻体健,何以突然死去?怀疑乙谋财害命。乙深感委屈,又无法证明。便去甲坟前痛哭,倾诉冤屈。忽然甲的声音附耳说:“你对我有恩情,我妻冤枉你,我可以附在你的身上,回家去对妻解释清楚。”于是乙便折回。一路上,甲和他对话,和生前一样。不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一次,乙偶然失脚,几乎跌倒。不自觉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一下,甲用惊恐的声音在远处说:“你怎么放光吓我?” 乙听到念佛会放光,又连念几声佛。这一来,甲的声音距他更远,说:“你念佛时,胸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没法靠拢你身边。请你回去告诉我妻,叫她到坟前来,我会向她解释清楚。” 乙便照办。通过这件事,使乙深感佛力不可思议,便弃商出家,潜心修行。后来成为一位高僧。若人受持念诵阿弥陀佛名号者。 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并诸眷属。隐形守护。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萨。如观世音等。及一切菩萨。常随守护。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四、一切恶鬼若夜叉罗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龙毒药悉不能害。五、一切火难。水难冤贼。刀箭牢狱。杻械横死。枉死悉皆不受。六、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七、夜梦正直。或复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欢喜礼拜。犹如敬佛。十、命终之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圣众。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相关推荐
竺僧敷(晋京师瓦官寺)[《高僧传》卷五]
竺僧敷。未详氏族。学通众经尤善放光及道行波若。西晋末乱移居江左。止京师瓦官寺盛开讲席建邺旧僧莫不推服。时同寺沙门道嵩亦才解相次。与道安书云。敷公研微秀发非吾等所及也。时异学之徒咸谓心神有形但妙于万物随其能言互相摧压。敷乃着神无形论。以有形便有数。有数则有尽。神既无尽。故知无形矣。..
十八神变
十八神变者:一、右胁出水七、身下出水十三、空中行二、左胁出火八、身上出火十四、空中住三、右胁出火九、履水如地十五、空中坐四、左胁出水十、入地如水十六、空中卧五、身上出水 十一、空没在地十七、现大身满空六、身下出火 十二、地没升空十八、大复现小..
二光
1、色光和心光。色光又名身光,即佛身上所发出来的光,吾人的眼睛能够看得到;心光是佛心所发出来的光,它恒常照护著一切的众生。2、常光和神通光。常光是佛身上时常发放的光,如释迦佛一寻之光是;神通光是佛以神通力所发放的光,如释迦佛在说法华经时特以神通光照遍东方一万八千国土是。..
加持
1、指加工持诵,工夫增上。2、指佛的愿力威神加持于行者身上。
一炷
(杂语)烧香一次,又灯明一次。楞严经六曰:于身上爇一香炷。
竺僧敷(晋京师瓦官寺)《高僧传》卷五
竺僧敷。未详氏族。学通众经尤善放光及道行波若。西晋末乱移居江左。止京师瓦官寺盛开讲席建邺旧僧莫不推服。时同寺沙门道嵩亦才解相次。与道安书云。敷公研微秀发非吾等所及也。时异学之徒咸谓心神有形但妙于万物随其能言互相摧压。敷乃著神无形论。以有形便有数。有数则有尽。神既无尽。故知无形矣。..
具戒境量
亦名:具戒发戒数量子题:女人身上得六十三戒、男子身上得五十六戒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引论)若约僧尼,准如婆论,一一众生,身口七支,以贪瞋痴起,故成二十一戒。(二、义准)今义准张,三毒互起,二三等分,应有七门。女人九处,男子八处。七毒历之,女人身上,得六十三戒;男子身上,以己..
律藏无发起证信二序
亦名:律藏无经前六事、戒学无六成就子题:经前六事戒本疏·摄教分齐:“今此戒学。是后轮(忆念)收。何以知之?经中所序,前必现奇,如是同闻,本为无信。通理达致,要在一言;由无解故,广引譬法。故列[神足、说法]二轮,通归[经论]两藏。戒则不尔。约过即制,无待放光;奉信居怀,故亏六事;随..
十八变
指佛、菩萨、罗汉等依禅定自在之力所示现之十八种神变。又作十八神变。有二说:(一)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七威力品之所说。即:(1)振动(梵 kampana),又作震动,即普动一切世界。(2)炽然(梵 jvalana), 即身上出猛焰之火,身下注清冷之水,又入火界定,由身上各处复出种种火焰。(3)流布(梵spharana),..
龙华慧居禅师
杭州龙华寺慧居禅师,闽人也。自天台领旨,忠懿王命住上寺,开堂示众曰:「从上宗乘,到这里如何举唱?只如释迦如来说一代时教,如瓶注水。古德尚云,犹如梦事寱语一般,且道据甚么道理便恁么道?还会么?大施门开,何曾雍塞?生凡育圣,不漏纤尘。言凡则全凡,举圣则全圣。凡圣不相待,个个独称尊。所..
涂香
把香水一类的东西涂在身上。
放光
佛用神通力来发放光明。大凡佛的种种放光,都对众生有利,放光也有各处的不同,如:足底放光,是利益地狱道的众生;膝盖放光,是利益畜生道的众生;小腹放光,是利益饿鬼道的众生;肚脐放光,是利益修罗道的众生;胸口放光,是利益人道的众生;肩上放光,是利益天道的众生;口里放光,是利益小乘的众生..
放光动地
佛要说深妙的经典时,通常都是先发放光明和震动大地。
法华六瑞
法华经为诸佛出世本怀之经,故于说时必先现六种的祥瑞,作为开经之由序缘起,叫做法华六瑞序。一、说法瑞,先说无量义经;二、入定瑞,接著入于无量义处三昧;三、雨华瑞,从天上落下如雨般的四种天华;四、地动瑞,大地发生六种之震动;五、心喜瑞,大众见了内心生大欢喜;六、放光瑞,佛两眉间之白毫..
著我
在五蕴假合的身上,执著有一个实我。
大佛顶如来放光悉怛多钵怛罗陀罗尼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悉怛多钵怛罗,译言白伞盖。白伞盖佛顶尊之陀罗尼也。
大法炬陀罗尼经
(经名)二十卷,隋阇那崛多译。善威光天子请问陀罗尼门。佛入大力庄严三昧,说过去之放光如来说此经事。一经五十二品,皆述昔时放光如来所说之法。
大集经贤护分
(经名)具名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五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在王舍城竹园放光集众。以贤护菩萨为对场而说法。与般舟三昧经同本后译。
支分生曼荼罗
(术语)于行者身上布五佛之种子,因自支分流出诸尊也。
三种灌顶
(名数)一、摩顶灌顶,诸佛摩行者之顶,而授成佛之记也。二、授记灌顶,诸佛以言说与成佛之记也。三、放光灌顶,诸佛放光而使其人被利益也。见秘藏记末。【又】一、成就真言灌顶。受明灌顶也。二、灭罪求福灌顶,息灾灌顶也。三、来生求果灌顶,增益灌顶也。见瞿醯经上。【又】一、结缘灌顶。二、传法..
波罗夷重犯
亦名:重犯诸部不同子题:随犯多少一一波罗夷、四戒各别随重犯、污一淫戒比丘、重犯有二、同名重犯、同种重犯、学悔尼犯僧残行事钞·篇聚名报篇:“若论重犯,律自明断,随犯多少,一一波罗夷。此篇最初四戒,各别随重犯。淫众多重犯,余盗、杀、妄,重犯亦尔。此说别解脱戒,由境缘别,得戒不同;故后..

大安法师: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不到家,那么继续念佛,能否达到不念时也不起杂念呢?大安法师答:你怎么知道你念佛的时候就没有杂念呢?你念佛的时候还是有杂念的,我们是心意识在念佛,我们的行蕴,念念迁流,只不过是比较微细,旋转得很快,我们意识不到而已。我们整个的都是在杂念..

大安法师:念佛的目的
我们念佛为了什么? 念佛就是要作佛。作佛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众生能发成佛的心,就叫菩提心。如果我们的菩提心发不起来,念这个名号又有什么作用呢?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大菩提心的结晶,我们要跟这个名号感通,也要发这样的心。我们发心原来是为了修行佛法,但是如果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

大安法师:以恶为能的时代,该如何劝人念佛?
问:值此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众生不知念佛,弟子曾发愿帮一不信宗教的人进入佛门,但并不如愿。我是否可以放弃此愿?请开示。答:这样的末法时期,确实众生的业障很重,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随着人口的增多、生存资源的匮乏、善法的隐没,以后众生就更会用恶法来武装自己——恶人以恶..

大安法师:为何念佛人多是老人呢?
居士: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感兴趣,对净土法门漠然,这是什么原因?大安法师:年轻人学佛,多有好奇务胜者。是故一入佛门便对谈玄说妙之法,颇有好乐。加之自己稍有些文化知识,常以上根利智自许(或口头谦虚,内心如是自肯),这是可理解的正常现象。而老头老太太,文才不足以..

大安法师:念佛怎样摄住意根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有时候我们都对它无可奈何,它非常狡猾,非常有能耐,就像孙悟空孙猴子,一下子大闹天宫,一下子到地府里面搅得一塌糊涂。我们的第六识常常跑啊,大家想一想自己念佛的时候,你是不是做到了念兹在兹?是不是在很多情况下念念念,这个念头就跑了,还..

大安法师:念佛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
一、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如来一代时教,智慧深广如大海,功德宏博如宝山。八万四千法门,渐顿各称所宜;众生随缘信受奉行,皆蒙解脱。于中能否契入佛法,获益的有无与浅深,皆取决于信心。是故原始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五力、法相宗的十一善法,皆以信为先。五根中以信根为本元,肇起精进、念、定、慧..
虚云老和尚:念佛一法 具足六波罗蜜
文:虚云老和尚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进;见乱心众生,教之以禅定;见痴心众生,教之以般若。所以,布施度悭贪,持戒度邪恶..

因果能跑到别人的身上去吗?
因果能跑到别人的身上去吗?有当家师见丹霞劈佛像,烧火取暖而制止,不想当家师胡须自落,就有人说了,因为当家师的执着,因果跑到他身上了。佛教史上有这么个典故:丹霞禅师劈佛。这是我们一代祖师丹霞禅师开悟了,见佛性了。见佛性是超越了事相,超越了事相以后呢,他根据因缘观察,他的师父也到了开..

仁清法师:因果能跑到别人的身上去吗?
问:有当家师见丹霞劈佛像,烧火取暖而制止,不想当家师胡须自落,就有人说了,因为当家师的执着,因果跑到他身上了。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看待?答:佛教史上有这么个典故:“丹霞禅师劈佛”。这是我们一代祖师丹霞禅师开悟了,见佛性了。见佛性是超越了事相,超越了事相以后呢,他根据因缘观察,他的师父..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