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龙潭崇信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本渚宫卖饼家子也。史失其姓。少时英异。初悟禅师居天皇寺。人莫之测。师家于寺巷。日常以十饼馈之。悟受之。每食异常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一日退而省其私曰。饼是我持去。何以反遗我邪。宁别有旨乎。遂告问焉。悟曰。是汝持来。复汝何咎。师闻颇晓玄旨。因祈出家。悟曰。汝昔..
了参
浙江省人,曾奉太虚大师指示,与光宗、白慧等留学锡兰,英文造诣佳,译有南传法句经。 p165
南际僧一禅师
河中南际山僧一禅师,僧问:「幸获亲近,乞师指示。」师曰:「我若指示,即屈著汝。」曰:「教学人作么生即是?」师曰:「切忌是非。」问:「如何是衲僧气息?」师曰:「还曾薰著汝也无?」问:「同类即不问,如何是异类?」师曰:「要头斫将去!」问:「如何是法身主?」师曰:「不过来。」问:「如何..
龙潭崇信禅师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渚宫人也。其家卖饼。师少而英异,初悟和尚为灵鉴潜请居天皇寺,人莫之测。师家于寺巷,常日以十饼馈之。天皇受之,每食毕,常留一饼曰:「吾惠汝以荫子孙。」师一日自念曰:「饼是我持去,何以返遗我邪?其别有旨乎?」遂造而问焉。皇曰:「是汝持来,复汝何咎?」师闻之,颇晓玄旨..
雪岳令光禅师
高丽雪岳令光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分明记取。」问:「如何是诸法之根源?」师曰:「谢指示。」
宝应清进禅师
潭州宝应清进禅师,僧问:「如何是实相?」师曰:「没却汝。」问:「至理无言,如何通信?」师曰:「千差万别。」曰:「得力处乞师指示。」师曰:「瞌睡汉。」
闽山令含禅师
福州闽山令含禅师,上堂:「还恩恩满,赛愿愿圆。」便归方丈。僧问:「既到妙峰顶,谁人为伴侣?」师曰:「到。」曰:「甚么人为伴侣?」师曰:「吃茶去。」问:「明明不会,乞师指示。」师曰:「指示且置,作么生是你明明底事?」曰:「学人不会,再乞师指。」师曰:「八棒十三。」..
罗纹得珍山主
鼎州罗纹得珍山主,僧问:「亲切处乞师指示?」师曰:「老僧元是广南人。」
石亭祖璇禅师
隆兴府石亭野庵祖璇禅师,上堂曰:「吃粥了也未,赵州无忌讳,更令洗钵盂。太煞没巴鼻,悟去由来不丈夫。这僧那,免受糊涂。有指示,无指示,韶石四楞浑塌地。入地狱,如箭射,云岫清风生大厦。相逢携手上高山,作者应须辨真假。真假分,若为论午夜,寒蟾出海门。」..

梦参老和尚:真正想要修行,就不要太贪睡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诵,第三种是营福。这个修定的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行道的人。定,就是静虑、寂静。在修因的时候,就是修寂静、修静虑、修观,而后成就的时候,达到三摩地。三摩地,前面讲了很多;等持,翻寂静。修定行的人应该做些资粮的工作,修的时候,你才容易证..

梦参老和尚:岁末茶话会上开示
在这个因缘殊胜的法是什么法呢?大家想一想,法是什么呢?法是我们的心,心生一切法,那我们的这个心是什么心?当然现在说是善良的心。但是我们这个心是要成佛的心。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心,因必感果,一定感果。现在我们是种成佛的因。这个因一定让我们每位道友都成佛,这叫心生种种法生。我们一般说到法..

地藏菩萨名由来
地藏菩萨名由来◎ 宣 化什么叫消,也就是把文义解释清楚。消释名题--解释这部经的名字,这名字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也就是以地藏菩萨的名号作这部经的名字。地藏菩萨是个人。本愿是属于法。这部经在七种立题里边是属于人法立题。法,也就是一种业。本愿就是他本来的行业--过去生中的行为和所造的业(karma..

“地藏菩萨”圣号的由来
地藏:梵语ksitigarbha,译为地藏。地即土地,具有七义:(一)能生义,土地能生一切生物、植物,喻菩萨能生一切善法。(二)能摄义,土地能摄一切生物,令安住自然界中。喻菩萨能摄取一切善法于大觉心中。(三)能载义,土地能负载一切矿、植、动物、令其安住世界之中,喻菩萨能负载一切众生,由众苦..

衍慈法师:一脚三十板 半饼三年粮
一脚三十板 半饼三年粮因果定律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法则,也就是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世间上不论富贵贫贱,善恶之报,都逃不出因果。所以说学佛先要明因果。以上的题目正好用来解释因果报应。「一脚三十板,半饼三年粮」这个典故,据说发生在明朝时代的安徽迎庆寺。八月十五中秋节,常住派给每位僧人一..

肩负重任的地藏菩萨
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昔于忉利天宫,受释迦世尊嘱咐,于释迦寂灭以后,未来的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娑婆世界众生由谁来负责度化?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菩萨。并殷勤嘱咐他,对那些尚在恶趣受大苦的众生,要特别关心,令其改邪归正,离苦得乐。至弥勒佛出世时,使娑婆世..

梦参老和尚:为何近来暴雨、水祸、天灾频繁?
问:现在的自然灾害特别多,是否是大自然向人类的报复?梦参老和尚开示:确实是。我看过一本书叫《报应》,是收集很多科学家数据而写成的。天灾是报应,是大自然的报应,我们把大自然伤害太多了!现在人类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地球沙漠化,以及缺水,沙漠逐渐吞没绿地,人类未来将要为水而战。无论哪一个国家,未来..

梦参老和尚:红白喜事千万不要做这些,很多人都不知道
命终人,未得受生,在死后之内的七七四十九天,还没有定他是下地狱、生人间。在很多经上说,造的恶业猛利,不经过四十九天,这个断气,那个神识就堕地狱了,是造的业很猛利,恶心猛利,不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这是一般的。所以在死亡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这个时间内,他希望他的子女,或者父母、六亲眷属..

防造口业,止语三年
德美,姓王,清河临清人。年十六出家,十九剃染。隋开皇中,观化京师,受持戒律,日以礼忏为务,常诵万五千佛名。大业中,住京师慧灵寺,普兴福业,多诸感应。唐武德初,居会昌寺,于院西造忏悔堂,行般舟三昧,终夏不坐。或止口过,三年不言。或行不轻,通礼七众。断绝世想,专念西方。持佛号,终身不..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连载——地藏菩萨·解救苦难
地藏菩萨,“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大地能承载万物,含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现代人所共知的事实,用来形容我们的心地也含藏无量的宝藏,要以孝道来挖掘。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为我们介绍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世尊圆寂之后、弥勒菩萨成道之前,在这一段没有佛法教化..

李炳南:释迦佛有没有在中国现身教化?
问:释迦佛有没有在中国现身教化呢?(林秀艳)答:释尊法身,遍满虚空,娑婆世界,处处应现,不过我辈凡夫,睹面不识。隋朝智者大师,人以释迦呼之,此其显者,暗示者则不知凡几矣。再者,释尊之舍利,与众圣典记律文,及亲传之衣钵,皆来中国,是释尊及法,早以中国为基矣。..

李炳南答:承蒙指示,念佛不必观想,但我念佛时,思想不能集中,有什么好办法对治吗?
问:承蒙指示,念佛不必观想,但我念佛时,思想不能集中,有什么好办法对治吗?李炳南答:佛号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再印于心,要使它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复始,这样就能做到思想集中。如果仍然不能集中,就可以采用计数的办法。一气念三句,再一气念三句,最后念四句,一共十句。这种计数方法,最容易集中思想。..

南怀瑾:这几句话念它三年,包你会成道
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很重要哦!这几句话你当咒子念,念它三年,包你会成道!这个话我负责,说错了我要下地狱的。地狱很可怕,并不好受哦!地下室都很难过,不要说地狱!从哪里念起?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就..

正如法师:地藏菩萨哪里人?
地藏菩萨哪里人?正如法师在念诵《地藏经》共修法会上开示诸位慈悲:今天,我们念《地藏经》,大家都念得很专注很虔诚。有人问起:地藏菩萨是哪里人?人们初次认识,都想了解对方是哪里人?今年几多岁?在哪里上班?等等一些问题。我们经常念《地藏经》,当然地藏王菩萨的履历,我们也想知道一下。地藏王菩萨是哪里..

梦参老和尚:你有这么一念心,就使你度过一切灾难
《楞严经》上讲,说是一位佛子受了三皈依,皈依佛了,他遇到一些灾难了,还信不信佛呢?就是这么一句话,他坚定不移,还是信。就像什么似的呢?就像在我们头顶上,一个热铁轮在那边转,这种苦是受不了的。不能因为这个苦,把我们的菩提心退了,这叫菩提心。因为你有这么一念心,就使你度过一切灾难。在..
布施能具珍财
【布施能具珍财】 p0532瑜伽十八卷三页云:云何布施能具珍财?谓如有一,昔余生中,作及增长施福业事。由此因缘,今生巨富大财宝家;乃至众多府库盈积。
因同分识随入无我
【因同分识随入无我】 p0594瑜伽九十一卷四页云:云何因同分识随入无我?谓由现见五有色处,四大种身,若增、若减、若取、若舍,无常性故;于缘彼识,随入无常。无常、则苦。苦、则无我。由是因缘,随入无我。..
妄语
【妄语】 p0629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云何妄语?谓于他有情,起覆想说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伪证方便,及于伪证究竟中,所有语业。
字通达
【字通达】 p0632如七种通达中说。二解 显扬三卷一页云:一、字通达。谓于三十二字,无分别故;所行相义,如实觉了。先已于心增上法行善修治故。
聚极微
【聚极微】 p1297瑜伽五十四卷十一页云:助伴建立者:谓聚极微。所以者何?于一地等极微处所,有余极微,同聚一处,不相舍离。是故依此立聚极微。
跋虏沙城
【跋虏沙城】 p1188西域记二卷二十一页云:跋虏沙城东门外、有一伽蓝。僧徒五十余人,幷大乘学。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立也。昔苏达拿太子,摈在弹多落迦山。(旧曰坛特山。讹也。)婆罗门乞其男女,于此鬻卖。跋虏沙城东北二十余里,至弹多落迦山岭上,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苏达拿太子、于此栖隐。..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