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海南省玉蟾宫住持张至顺道长,为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
老道长说的好,用心用力忘大功,不用心力道自成.用心是后天的,越用心越完。不遇真师莫强猜!
海南省道教协会名誉会长、海南省玉蟾宫住持张至顺道长,为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
老道长说的好,用心用力忘大功,不用心力道自成.用心是后天的,越用心越完。不遇真师莫强猜!
浮杯和尚,凌行婆来礼拜,师与坐吃茶。婆乃问:「尽力道不得底句分付阿谁?」师曰:「浮杯无剩语。」婆曰:「未到浮杯,不妨疑著。」师曰:「别有长处,不妨拈出。」婆敛手哭曰:「苍天中更添冤苦。」师无语。婆曰:「语不知偏正,理不识倒邪,为人即祸生。」后有僧举似南泉,泉曰:「苦哉浮杯,被这老..
岭珏和尚,僧问:「学人不负师机,还免披毛戴角也无?」师曰:「阇黎何得对面不相识?」曰:「恁么,则吞尽百川水,方明一点心。」师曰:「虽脱毛衣,犹披鳞甲。」曰:「好采和尚具大慈悲。」师曰:「尽力道,也出老僧格不得。」..
瑞州洞山至干禅师,上堂:「洞山不会谈禅,不会说道,只是饥来吃饭,困来打睡。你诸人必然别有长处,试出来尽力道一句看。有么,有么?」良久曰:「睦州道底。」
禅宗初祖达磨大师,在向二祖慧可传法时说:“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辗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这是《景德传灯录》的记述。达磨传法授衣后,还传授了《楞..
【见所断烦恼有一百一十二】 p0646 杂集论七卷九页云:欲界见苦所断,具十烦恼。如见苦所断,见集灭道所断,亦尔。若迷此起邪行;即见此所断。问:若缘此为境;即迷此起邪行耶?答:不必尔。缘无漏为境烦恼,唯于有漏事随増故。若是处是彼因缘及所依处;彼迷此起邪行,是见苦所断。如见苦所断,见集灭..
【初静虑具足住】 p0683 大毗婆沙论八十卷十七页云:初静虑具足住者:谓得获成就初静虑善五蕴。得获成就,名具足住。
又作主赞。于赞佛会中,诵唱诸佛名号,于众僧中最先举唱礼赞之偈者。一般法会多由维那担任此职。 p1534
(杂语)无物之始。谓之本来。如云无始以来。
【虚妄分别有九种相】 p1170辩中边论上卷五页云:此前总显虚妄分别、有九种相。一、有相。二、无相。三、自相。四、摄相。五、入无相方便相。六、差别相。七、异门相。八、生起相。九、杂染相。如彼卷一页至五页广说。..
【界共相】 p0865 瑜伽三十一卷三页云:又正寻思:此一切界、以要言之,皆是无常;乃至无我。是名寻思诸界共相。
【相续正结生】 p0838 无性释一卷十四页云:若色等根,未已生起,若无色界,自体生起;名为相续。摄受彼故;名正结生。受彼生故。精血合故。
(术语)观世音菩萨五观之一。以真实之智慧,观实相之理也。法华经普门品曰: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渴树罗,梵语kharjūra。又作朅树罗树。与波斯枣同类,或谓即为波斯枣。属棕榈科,学名 Phoenix sylvestris。叶呈栉齿状,宛如椰榆之叶而较粗短,果实味美,大如指头。其树之汁液可酿酒,即渴树罗浆(梵kharjūra-rasa)。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五列举更药八种浆,其中第八种为渴树罗浆。据同书之注..
梵名 Sukhāvatī-vyūha。凡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又称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大经。为净土教三部根本要典之一。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叙说于“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出家为僧,号法藏,誓愿度化一切众生至极乐世界,如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所云(大一二·三六八上):“十方众生至心..
无间,梵名Avīci,音译作阿鼻、阿鼻旨。为八热地狱之第八。位于南赡部洲(即阎浮提)之地下二万由旬处,深广亦二万由旬,堕此地狱之有情,受苦无间。凡造五逆罪之一者,死后必堕于此。无间之义有五,即(一)趣果无间,命终之后,直接堕此狱中,无有间隔。(二)受苦无间,一堕此狱,直至罪毕出狱,其间所..
指不能发无上道心之二乘。因与草芽之枯焦、种子之腐败者无异,故称为焦芽败种。如维摩诘经谓,二乘如焦芽败种,不能发无上道心。 p5146
(杂名)指如来言。以如来有清净无垢之勋功也。
(术语)清净之法眼也,法眼为五眼之一。小乘之声闻于见道观见四圣谛,大乘之菩萨于初地观见二空之理之智也。无量寿经下曰:万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净法眼。
(术语)师父之戒敕。涅槃经二曰:今当真实教敕汝等。辅行一之一曰:受佛教敕,口诵法言。参同契曰:严父下令,教敕子拯。
(术语)贪爱之心迷惑于所对之境执着而不离也。止观七曰:若缘女色沉湎在怀,惑着不离,当用不净观为治。
(术语)俗言黄杨至难长,若遇闰年却缩云。借以呵钝汉之参禅。大慧普说二曰:这汉参黄杨木禅倒缩了也。本草纲目三十六曰:黄杨木其性难长,俗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今试之,但闰年不长耳。
(术语)虚与空者,无之别称也。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此虚空有体有相,体者平等周遍,相者随于他之物质而彼此别异也。依有部之宗义分之为虚空与空界之色,以其体为虚空,以其相为空界之色。以此虚空为一无为法,数于三无为之一而摄于法处之中,空界之色者,为眼所见之色法而摄于色处之中,即..
(术语)应一切众生之机而各现所喜见之身说应机之法,是曰普门示现之身。大疏八曰:尔时弟子都成曼荼罗身,若更深释即是普门法界身也。
(杂语)译曰吉祥。俱舍论三十曰:如药事成能除痼痾,诳医矫说普莎诃言。同光记曰:普莎诃,此云吉祥。梵Puṣyaka。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