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M2NTkyNjQ=.html
室利罗摩克里希纳,现代印度的神人,出生于卡马普卡。这是位于孟加拉胡格利河地区的村庄,上个世纪仍然保存着田园诗般的纯朴乡村风味。由于远离铁路,它并未被城市的魅力所触及。它有水稻田,高大的棕榈树,高贵的印度榕树,还有一些湖,以及两个火葬场。村庄南部是一条小溪,溪水从容不迫地流着。由邻近地主贡献的芒果园提供给公共使用,经常成为男孩子们午间运动场所。一条公路经过村庄,通往加达纳许庙。村民们大多数是农民和手工艺者,招待了很多来往的圣人和朝圣者。乡间生活的沉闷被活跃的节日打破了,僧侣们在宗教节日仪式上唱歌,还有其他有益的娱乐活动.
室利罗摩克里希纳曾经回忆起双亲,说:“我的母亲是正直和温顺的化身。她对世界的情形并没有知道得多少;心底内隐藏着天真。她会说头脑里想着什么。人们喜欢她的开朗性格。我的父亲是一个传统的婆罗门,从来不会接受首陀罗的赠品。他花大多数时间去敬神和冥想,不断重复着神的名字,唱着赞美诗。只要在日常祷告,他都会调用女神伽耶特黎,激动得摆动着胸膛,泪水从脸颊滚下来。他花费空闲时间为家庭神Raghuvir 制造花环
室利 罗摩克里希纳的父母Khudiram Chattopadhyay和Chandra Devi于1799年结婚。那时候,Khudiram生活在迪拉帕尔祖先的村庄,离卡马普库儿不远。他们的长子拉姆库马儿出生于1805年,长女嘉也也妮出生于1810年。1814年,Khudiram被他的房东任命在法庭上作假证供,为的是要反对一位邻居。他拒绝这样做,房东作了反对他的假证供,剥夺了他的祖传财产。他被逐出,受到了另一位房东的邀请,来到了卡马普库儿的一个寂静村庄。他有了安憩之地,还有了一亩肥沃土地。这少许土地的农作物足够满足全家的简单生活所需。他在这里过着简朴,高贵和满意的生活
Khudiram来了卡马普库儿十年之后,他步行来到印度南端的Rameswar(罗姆斯瓦)朝圣。两年之后,他们有了第二个儿子,取名为罗姆斯瓦。1835年六十岁的时候,他又再次朝圣,这回是迦耶。从远古时候开始,从印度四方而来的印度教徒在主毗瑟奴的圣足下,通过提供他们食物和饮水,向他们死去的祖先卸下了自己的责任。Khudiram 在这块圣地上梦见了主毗瑟奴答应会赐给他一个儿子。Chandra Devi也是一样,在卡马普库儿的湿婆庙前面有了一个异像,指示出将会有一个神圣孩子诞生。在回归的路上,丈夫发现她已经怀孕了
1836年2月18日,这个孩子诞生了,这就是后来的罗摩克里希纳。在迦耶之梦的回忆上,他给孩子命名为嘎达达尔,意思是“权杖的送信人”,毗瑟奴的一个称号。三年之后,最小的妹妹诞生了
少年时代
嘎达达尔长成为一个健康,调皮的男孩子,充满了有趣和可爱的恶作剧。他聪明和早熟,记忆力惊人。他坐在父亲双腿上的时候,就用心记住了祖先的名字,还有神和女神的赞美诗。他在村庄的学校上学。然而,他的最大兴趣是听别人朗诵印度神话故事和史诗。然后他会背诵下来,取悦村民。他喜欢绘画;他从制陶工人那里学习了模制神和女神的肖像,但他厌恶算术
嘎达达尔在六七岁期间,首次有了精神入迷的体验。六月或七月的一天,他一面在稻田之间的狭窄公路行走,一面吃着篮子里的爆米花。他抬头仰望天空,看见了美丽和黑暗的雷雨云。云在漫延,很快地履盖了整个天空,突然间有一雪白云层飞快地略过。这种形成鲜明对照的美丽令到这个男孩折服。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爆米花掉了一地。一些村民发现了他,把他抬到家里。嘎达达尔后来说自己在这种状态下经历了难以形容的欢乐
嘎达达尔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这件事深深地影响着他。这个男孩第一次意识到世上生命并非永久,他开始进入芒果园或者火葬场上,陷入沉思数小时之久。他也变得更加多地帮助妈妈分担家务。他变得更加专注地阅读和倾听《宇宙古史》的宗教故事。他对停留在卡马普库儿的云游僧和虔诚的朝圣者感兴趣。这些圣人,印度精神遗产的管理者,对世界弃绝和全然爱神的见证者,用印度史诗故事,圣人和先知的故事,还有他们自己的经历娱乐这个小男孩。而他则用水和燃料以不同的方式款待他们。同时,他留意着他们的冥想和祷告
九岁的时候,嘎达达尔被授予了圣线。这个仪式授予了他婆罗门血统的特权,包括对家庭神Raghuvir的崇拜,还把很多婆罗门生活的严格戒律强制于他。在授权典礼期间,他接受了他的保姆——一位首陀罗妇女煮的饭而震惊了所有的亲戚。他的父亲从来没有想过做这样的事,但这位顽皮的嘎达达尔曾经答应过这位妇女会吃她的食物,现在他履行了诺言。这位妇女拥有虔诚和真挈的情感,对于这个男孩来说,这比社会习俗更加重要
嘎达达尔现在答应去崇拜Raghuvir,从而开始了冥想的训练。他也开始用心去崇拜这个石造的肖像,很快地展现在他面前的是活生生的宇宙之主。他在专注的时候趋向于迷失了自己。这个无忧无虑的少年背后的是深度发展的灵性本质
在湿婆之夜,崇拜湿婆被视为神圣,一场戏剧大约在这个时候被安排上演了。负责表演湿婆这个角色的男主角突然间生病了,嘎达达尔被说服去代替这个角色。朋友们为他穿上湿婆的戏服——在他身上涂上灰烬,铺着垫子,在他的头上放上三叉戟,在他的颈上围绕着一窜骷髅珠子——这个男孩看上去正处在出神状态。在朋友们的支持下,他用缓慢和整齐的脚步走近舞台。他看上去像活生生的湿婆。观众称赞他的演技,但很快地发现他真正地全神贯注于冥想中。他的面部容光焕发,泪水在他的眼珠上滚动着。他对外在世界无动于衷。这个场面效果对于观众来说是震憾的。人们感觉到受到湿婆本人的祝福。表演毫无疑问是结束了,但这个男孩的心境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
嘎达达尔现在与他的年轻朋友组成了一个戏剧团。舞台就设立在芒果园,表演主题是从《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故事挑选出来。嘎达达尔从专业演员听过这些角色之后,现在几乎熟记所有的角色。他特别喜爱的主题是克里希纳(奎师那)在温达文的生活情节,描写了克里希纳和牧童与牧牛姑娘的故事。嘎达达尔扮演罗陀或者克里希纳的角色,经常投入在角色里面而迷失了自己。芒果园下围绕着男孩子们大声地念颂圣名(克伊尔坦)的声音
长子罗姆库马为了维持家计,于1849年来到加尔各答
嘎达达尔年幼的时候,受到村里妇女的宠爱。她们喜欢听他谈话,唱歌和背诵圣书。她们喜欢他模仿声音的决窍。她们的女性直觉从这个男孩清皙的皮肤,平滑的头发,光亮的眼睛,微笑的脸孔和无穷无尽的欢乐,就认定了他内心的纯洁和正直。虔成的老年妇女把他当作哥帕拉,幼年时期的克里希纳,年轻的妇女把他看作维伦达文的年轻克里希纳。他本人非常向往牧牛姑娘对克里希纳的爱,如果他必须再次出生,有时候他会渴望能够成为女人,这样就能够用全部身心和灵魂去爱上克里希纳.
来到加尔各答
十六岁那年,嘎达达尔被他的兄长拉姆库玛儿召唤到加尔各答,希望嘎达达尔能够协助祭司工作。拉姆库玛儿开了一所梵语学院,用来弥补收入,他的图意是逐渐让弟弟回心转意到教育上。嘎达达尔把身心和灵魂都投入到祭司职责上,成为许多加尔各答家庭的祭司。他的祷告方式与专业祭司很不相同。他花数小时装饰神像,唱着赞美诗和虔诚的歌;他用爱去履行职责。人们对他的热心留下沉刻印象。但是,他没有把多大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拉姆库玛儿并不是第一次反对这个喜怒无常的弟弟。他希望嘎达达尔能够适应城市生活。一天,他决定警告这个男孩,警告他对世界的漠不关心。毕竟,嘎达达尔在不久的将来会过家居生活,通过履行婆罗门职责来谋生;而这又必须对印度教律法,占星术和家族等相关知识十分熟悉。他温和地劝告嘎达达尔,要求他尽好职责。然而这个男孩活泼地回答:“兄弟,我在仅是为了维持生计的教育面前该怎样做呢?我宁愿得到智慧,它会照亮我的心,使我永远地满足.”
维持生计的教育
印度内在灵魂的痛苦可以通过年轻的嘎达达尔的活泼言辞表达出来。他单纯的双眼是如何看待印度首都加尔各答,这个现代文化和学术中心呢?贪婪和欲望在上流社会滚动着,偶然的宗教实践仅仅是外在形式,内在的灵魂早已经死去。嘎达达尔在卡马普库儿纯朴和虔诚的村民中从未看到这种情形。少年时代供养的圣人和云游僧向他显示出一个完全不同的印度。他被他们的热情和纯洁,自制和弃绝所吸引。他从云游僧那里学到,以及凭自己的直觉得知,生命的意义就像古代印度圣人教导一样,是实现神性
正当拉姆库玛儿申斥嘎达达尔对“维持生计的教育”漠不关心,这个男孩的内在声音提醒他祖先的遗产——罗摩,克里希纳,佛陀,商羯罗,罗摩努阉和柴坦尼亚的遗产——并不是世俗的安全,而是神的知识。这些高尚的圣人是真正地代表印度社会。每一位都各归各位,如同昔日一样,在印度民族生活喧哗的浪潮中,各自跟随着各自的传承。嘎达达尔内心感觉到有一把扫帚在打扫着过去与将来,不受时间和空间所限,这个内在的景像向嘎达达尔揭示了真理。但他没有意识到在过去一百年期间,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时刻在他的出生地发生了
印度社会在十八世纪期间经历了一个颓废时期,这是穆斯林的统治末期。整个社会充满着无政府状态和混乱的气氛。迷信的实践占有着人们的宗教生活。仪式和典礼被看作是灵性的精华。贪婪的祭司成为天堂的管理者。真正的哲学被教条主义所取代。梵文学者为了徒劳无益的辩论术而感到高兴
1785年,英国商人为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立下基础。政府渐渐地变得系统化和非法地镇压。军事力量和新统治者的政治敏锐给印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商人而来的是英国教育家,还有社会改革者和基督教传教士——所有一切都对印度人思想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文化。他们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教育机构和基督教教堂。十八世纪末期和十九世纪初,印度年轻人被灌输了鲁莽的西方文化,他们吸收了糟粕
受过教育的印度人的首要效果就是把印度社会传统和由来已久的信仰从头脑中完全地抹杀掉。他们相信没有超出人类经验的真理,官能感觉到的世界是所有的存在。神和宗教是幼稚的头脑幻想。真正的知识只能在对大自然的分析中得到。无神论和不可知论成为了当时的时尚。印度的年轻人受过英语学校的教育,公然地恶意破坏自己的社会传统,为此而感到高兴。社会改革,世俗教育的展开,寡妇再嫁,废除早婚——他们认为这些是改变退化的印度社会的万能药
基督教传教士最后完成改革过程。他们嘲笑印度宗教的偶像和典礼是一个野蛮时期的崩溃。他们企图说服印度人相信他们自己的圣人和预言家的教导是导致衰败的原因,吠陀经,宇宙古史和其他经文充满着迷信。他们断言基督教给予了白人在世上应有的地位和力量,其次是确保幸福;因此基督教是所有宗教中最优越的。很多有才智的年轻印度人转变了信仰。街上的人感到困惑。大多数教育是在他们的精神面貌上增长了唯物主义。每一个活在加尔各答和其他西方文化要点的人,甚至那些尝试去依附印度社会传统宗教的人,都被新的不确定性和新信仰所感染
然而,印度人的灵魂需要通过一种灵性唤醒来复苏。我们首次在年轻的嘎达达尔英勇的反驳中找到这种复苏:“兄弟,我在仅是为了维持生计的教育面前该怎样做呢?”
拉姆库玛儿很难明白弟弟回答的重要性。他用欢快的色彩描述了加尔各答社会学者的快乐与安逸生活。但是嘎达达尔的直觉感觉到学者们就像很多贪婪的人一样,在运用着逼真的幻觉,让双翼在缺乏创见的智慧上高飞,他们的双眼盯在停尸房上——贪婪和欲望的深渊。他坚持自己的立场,拉姆库玛儿不得不让步
转贴:罗摩克里希纳福音书介绍部分之二 2007-03-2720:30:39
达克希什瓦的卡利神庙(时母庙)
那时候,加尔各答住着一位名叫拉妮拉曼妮的富裕寡妇,属于首陀罗种姓,不仅是因为她丈夫的经商才干,勇气和智慧,而且还因为她有一颗宽大的心,虔诚和专注于神而众所周知。她被女婿马图尔巴乌任命去协助管理巨大的财富
1847年,拉妮在达克希什瓦,一个离加尔各答大约四英里的村庄买下了二十亩地。她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庙宇花园,由几座庙宇组成。她的伊师塔(巴比伦女神),或者选择的理想就是神圣母亲——卡利女神
庙宇花园直接地竖立在恒河东岸,北面和东面的一部分有果园,花园,还有两个畜水池。南面是用砖块和泥灰组成。乘船而来的游客攀登着壮丽的河边石梯,直通到chandni——一个有屋顶的露台,另一面是六座湿婆庙排成一排。每一个露台和湿婆庙组成了巨大的庭院,铺成矩形的形状,延伸至南北。庭院中央竖立着两座庙宇,较大一座面向南部,向南延伸,用来供奉卡利女神;较小一座面向恒河,用作供奉罗陀肯塔,也就是克里希纳的配偶罗陀。九个带有尖顶的圆拱形屋顶位于卡利神庙的顶上,前面竖立着大量的灵魂,或者是杂耍戏院,房屋之平顶由稳固的柱子支撑。庙宇的西南方和西北方角落由两个nahabats,或者说是音乐塔组成,在每天的不同时期都会传来音乐,尤其是日出,正午和日落,庙宇内进行崇拜仪式的时候。三面的庭院——西面除外,都有排成直线的房子,用作厨房,储藏室,饭厅,还有庙宇人员和客人的住处。西北角落的房间,就像较远处的一座湿婆庙一样,特别地引起我们的兴趣;因为室利罗摩克里希纳一生中相当多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往西面方向的房间是半圆的走廊,可以眺望恒河。走廊前面是一条人行道,南北走向,人行道之上是一个大花园,花园之下是恒河。北面建筑物的方向有一个果园,种着菩提树,还有贝叶树,与室利罗摩克里希纳的灵性实践有重大联系。庙宇的外面和北面是一些平房,适当地混在一起,供拉妮罗曼尼的家庭成员拜访花园时使用。北面的庙宇花园被一堵高墙分隔开,是一个属于英国政府的火药库
湿婆
十二座湿婆神庙里面安置了湿婆的各种不同面貌,是伟大神和弃绝的象征,每日都用适当的仪式来崇拜。湿婆并不需要很多祷文。白色的花和贝叶片,还有供给奉献者的少许恒河水,就足够满足仁慈的神,从神那里赢得了解脱的恩赐
罗陀肯塔
罗陀肯塔的庙宇,也与毗瑟奴庙宇那样闻名,包括了罗陀和克里希纳的肖像,是通过狂狂喜的爱与神合一的喜悦。两个肖像都座落在面向西面的基架。地面铺上大理石。门廊的天花板上悬挂着树枝形的装饰灯,用红布覆盖着,防止灰尘。帆布做的帘栅屏蔽着肖像,阻挡着日落的光辉。接近内部神殿的开端处有一个黄铜制成的小型杯子,装着圣水,虔诚的朝圣者虔诚地喝下了容器上的几滴水
卡利女神
主要庙宇用作供奉卡利女神,神圣母亲,这里被认作巴瓦塔瑞妮,宇宙拯救者来崇拜。这坐庙宇的地板是由大理石铺成。玄武岩制成的卡利女神肖像穿着华丽的金黄色锦缎,站立在用白石大理石制成的,被降伏的神性配偶——湿婆神肖像身上。湿婆是绝对者的象征。在女神的脚下,其他的装饰物之中,是金色的脚镯。她的手臂是装有宝石的金黄色装饰物。她穿着金银珠宝制成的项链,还有人头组成的花环,腰束着人类武器组成的腰带。她戴着金色的王冠,金色的耳环,还有一个镶有珍珠的金色环形鼻饰。她有四臂,较低的左手持有一颗表情严峻的人头,较上的手持有血污的马刀。一只右手给予孩子们恩惠;另一只右手是减轻他们的恐惧。她威严的姿态令人难以形容。它包含了母性的温柔和毁灭性的破坏。因为她是宇宙的力量,宇宙的整体,成对的相反力量显示出一种显赫的协调。她掌管着死亡,正如她的创造和维系力量一样。她有三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神性智慧的象征;它们把邪恶驱走,为她的奉献者诉说友爱
庙宇花园描绘了整个象征世界——三位一体的大自然母亲(卡利),绝对者(湿婆)和爱(罗陀肯塔),拱跨天空与大地。恐怖的坦陀罗女神,《博伽瓦谭》中吹笛子者的迷人灵魂,还有《吠陀经》中热衷于自己想法的绝对者活灵活现地合在一起,创造了最伟大的宗教组合。实相的所有面貌都在这个花园里。但是对于神性的家居者,至上的女主人卡利是主体。她是“原质”,女神,自然,毁灭者和创造者。不仅如此,她比眼睛所见的更加伟大和深奥。她是宇宙之母,正说罗摩克里希纳所说,是“我的母亲”,全能者,以不同的面貌和化身向她的孩子显现了自身。神的化身,可见之神,引领选民到不可见的实相里面。假如能够满足她的话,她会从创造物之中取去最后的自我,使之融入绝对者的意识,无分别的神里面。通过她的优雅,“有限的自我会在自我——阿特曼——梵天里面失去了它自己
拉妮拉曼妮花了大量财产去建造庙宇花园,另一些财产用作贡献于祭礼,于1855年5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
室利罗摩克里希纳——今后我们应当叫他的原命嘎达达尔——与被委任为卡利神庙祭司的兄长拉姆库玛儿一起来到了庙宇花园。他们传统父亲的鉴戒对于室利罗摩克里希纳的头脑来说,依然是陌生的。他也反对庙宇提供的煮食,因为依照传统印度教习俗,这样的食物只有在婆罗门家中才能供奉给神。可是,庙宇的神圣气氛,周围竖立的树木,还有兄弟的关怀,还有拉妮拉曼妮和马图尔巴乌对他的尊敬,卡利女神活生生地在庙宇内,最重要的是接近神圣的恒河。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对恒河总是持有高度的敬重,渐渐地克服内心的反对,他开始感觉到像在家里一样
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在很短时间内受到了马图尔巴乌的注意,巴乌被这个年轻人虔诚的宗教热情所吸引,希望他到卡利神庙内参与崇拜。然而,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却热爱自由,对任何世俗事务漠不关心。由一位富有女性所建的庙宇的祭司之职并不吸引他。更进一步地说,他不愿在充满装饰物和珠宝的庙宇内履行职责。马图尔不得不等待一个适当时机
这时候,来了一个要去达克希什瓦的十六岁年轻人,命中注定要在室利罗摩克里希纳的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是室利罗摩克里希纳的一个远房侄子利德,来自Sihore——一个离卡马普库儿不远的村庄,也是少年时代的朋友。他聪明,异常地精力充沛,头脑被赋予了一种极大的平静,他的举动就像叔父的影子。他经常准备去帮他,甚至牺牲自己的舒适。他注定要成为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很多灵性体验的无言见证者,也在罗摩克里希纳灵性练习期间暴风雨般的日子照料他。利德去达克希什瓦是为了寻找工作,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很高兴见到他
室利罗摩克里希纳无法反抗马图尔巴乌的说服,终于进入庙宇服务,条件是利德要去帮助他。他的首要职责就是为卡利神像穿戴和装饰
一天,罗陀肯塔庙宇的祭司不小心把克里希纳神像摔到地面,摔断了一条腿。梵文学者建议拉妮放置一个新神像,因为敬拜一个断腿的神像违反经文规定。拉妮却喜欢这个肖像,她询问室利罗摩克里希纳的意见。他以一种心不在焉的方式说:“解决是荒谬的。如果拉妮的女婿摔断了腿,她会抛弃他,把他放到另一个地方吗?她宁愿为他安排治疗吗?她为什么不会在这种情形下做相同的事呢?把神像修复,像以前那样崇拜。”这是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法。‘
拉妮接受了,罗摩克里希纳本人也修复了破损处。那位祭司由于自己的疏忽而被开除了,马图尔巴乌热切地要求罗摩克里希纳接受罗陀肯塔神庙的祭司之职
祭司生涯
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出生在一个传统婆罗门家庭,熟悉崇拜的礼节,仪式和习俗。印度宗教数不清的神和女神是难以形容和难以理解的灵魂的人类化身,同样地也是人类有限的头脑构想出来的。他们了解和赏识人类的爱和情感,帮助人类去了解自己的世俗和精神理想,最后使人能够从痛苦的现象生命中获得解脱。光,智能,智慧和力量的来源是至高上帝,从至高者那里得到愿望的达成。只要人被人类的局限性所束缚,他除了崇拜赋予人形的神之外,却依然得不到解脱。因此,印度教会要求虔诚者把神视作理想的父亲,理想的母亲,理想的丈夫,理想的儿子,或者理想的朋友。但是有名相最终会通往无名相,有形会通往无形,言词会通往沉默,情感会变得平静,在平静中意识到存在——知识——绝对的福佑。众神逐渐地合并为一神
但是直到认识神之前,奉献者也不能从崇拜中把人的因素分离。因此,神是经过沐浴,穿上衣服,用装饰物装饰。他需要饮食和睡觉。他需要用赞美诗,歌颂和祷告来劝解。有适当的仪式是与所有的功能相联连。例如,外部净化的保护作用,祭司会用圣水给自己沐浴,穿上圣衣。他净化思想,通过适当的冥想来感受。他在崇拜的地方设立防范,避免邪恶力量围在火与水周围。他唤醒了身体的不同灵性中心,调用内心的至高精神。然后,他把至高精神转化到他面前的肖像上,生命和意识在颤动着。崇拜至高精神之后,至高精神从神像召回到真正的避难所,也就是祭司的内心。真正的奉献者明白到崇拜物质形态的先验实体的荒谬——遍及和超越整个宇宙是包装,放在基架上的伪造物无法超越空间的限制,喂养的是无实质和无实体之物,在神像面前唱颂充满荣耀气氛的天堂音乐是徒劳。然而通过这些仪式和奉献者的热望,最终会超越仪式和礼节,形态和名字,言词和赞扬,认识到神是遍及所有的意识
印度教祭司十分熟悉崇拜仪式,但他们当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明白潜在的意义。他们机械地挥动双手,严格遵照经文的一字一句,鹦鹉学舌般地重复神圣的曼陀罗。然而,这些仪式的内在含义从一开始就向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展示。正当他坐在神像面前,一种奇特的转化越过他的头脑。经过指定的仪式之后,他事实上感觉到灼热的围墙环绕着他,保护他和神殿免受非灵性的尘世骚扰,他也感觉神秘的昆达里尼在上升,贯穿身体的不同中心(脉轮).
他脸上发光,深深地投入,看见他崇拜神的所有人都被庙宇的浓厚气氛吸引着
拉姆库玛儿希望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学习崇拜卡利的错综复杂仪式。要成为卡利女神的祭司,就必须获得一位有资格古鲁特别形式的启迪。对于罗摩克里希纳来说,一位合适的婆罗门被找到了。但是,这位婆罗门还未来得及说出圣言,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就淹没在情感中,喊叫起来,陷入深度的专注中
马图尔恳求室利罗摩克里希纳负责卡利神庙的崇拜。这位年轻祭司以自己无能力胜任和对经典无知作为理由。马图尔坚持说热诚和真挚完全弥补得上任何形式知识的缺乏,会让神圣母亲通过肖像显现出她自身。最后,室利罗摩克里希纳终于向马图尔的请求屈服。他成为了卡利神庙的祭司
拉姆库玛儿于1856年去世。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已经不止一次目击了家人的去世。他意识到尘世的生命并非永久。他越意识到世间事物的短暂性,越更加热切地认识神——不朽的泉源.
初次梦见卡利女神
实上,他很快地发现他选择服务的女神是何等地奇异。他逐渐地陷入她遍及所有的罗网中。对于无知者来说,她确实是毁灭者的肖像;但他发现了她内在的慈悲,她是亲爱的母亲。她的颈上环绕着正面朝上的花环,腰部围着人类的武器,她的手持有死亡的武器,眼睛凝视着火焰;最奇怪的是,罗摩克里希纳感觉到她的呼吸是温柔的爱抚,也见到她不朽的子孙。她站在配偶湿婆神的胸前;因为她是萨缇——绝对者不可分割的力量。她被豺狼和其他不神圣的人围绕着,那是火葬场的人。这就是超越神圣与不神圣之上的最高实在吗?她看起来似乎是在葡萄酒的魅力之下旋转着。如果不是在一种神圣的醉态之下,那么谁会创造这个疯狂的世界呢?她是所有自然力量的至高象征,所有自相矛盾的综合,妇女形态的至高神。她现在变成了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唯一的真实,世界成为了无实质的影子。他在崇拜上倾注了他的灵魂。她在他面前就像不可说实相的透明入口.
庙宇崇拜强化了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对一个活生生的宇宙之母形象的渴求。他开始花时间冥想,而不是神庙雇用的祭司;为了这个目的,他选择了一个极度僻静的地方,那是位于庙宇北面的深山野岭,丛林密布,还有带刺的植物。这里也是坟墓,甚至光天化日之下人们也要回避,生怕看见幽灵。室利罗摩克里希纳开始在这里花整晚的时间冥想,回到房间已经是第二天早上,眼睛肿胀,好像哭过似的。冥想的时候,他会把衣服和婆罗门圣线放置一旁。为了解释这个奇怪的行为,他曾经对利德说:“难道你不知道只要想到了神就会从所有束缚中释放出来吗?我们每一世都受到八种束缚:仇恨,羞耻,世系,良好行为带来的骄傲,恐惧,隐匿,种姓制度和忧伤。圣线让我想起我是婆罗门,高于一切。当我在呼唤神圣母亲,这些念头就会放置一旁。”利德认为他的叔父患上精神病
随着他对神的爱加深,他变得要么是忘了形,要么就忽视正式的崇拜仪式。他坐在神像面前,会花数小时唱着女神伟大奉献者的虔诚之歌,例如《卡马拉肯塔》和《罗姆帕萨》。那些狂想曲直接地描绘了神的形象,只会强化室利罗摩克里希纳的渴望。他感觉到一个小孩与母亲分离的痛苦。有时候,他会感到极大的痛苦,一个人背靠着墙哭泣,拭擦着脸,人们认为他失去了大地母亲,对他的忧伤有同感。有时候,他停留在怀疑论的瞬间,会大声叫喊:“母亲,你是真实还是虚幻——难道仅仅是没有任何真实的诗吗?如果你确实存在,为什么我不能见到你?宗教仅仅是幻想吗?难道你仅仅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产物?”有时候,他会坐在地毯上祷告两小时,就像死物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