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问阉提遮女曰: 生以何为义? 女曰:生以不生生为生义。 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 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所宜,是为生义。
殊曰:死以何为义? 女曰:死以不死死为死义。 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 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所宜,是为死义。
庵提遮女问文殊曰: 明知生是不生之理, 为何却被生死之所流转?
殊曰:其力未充。
文殊问阉提遮女曰: 生以何为义? 女曰:生以不生生为生义。 殊曰:如何是生以不生生为生义? 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所宜,是为生义。
殊曰:死以何为义? 女曰:死以不死死为死义。 殊曰:如何是死以不死死为死义? 女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未尝自得有所离散,而能随其所宜,是为死义。
庵提遮女问文殊曰: 明知生是不生之理, 为何却被生死之所流转?
殊曰:其力未充。
昙鸾,是南北朝时代北魏弘传净土教的一位高僧。他生于今山西大同的雁门(唐迦才《净土论》作并州汶水人),因家近五台山,从小就听了有关文殊菩萨灵异的传说。十余岁时,即登山访寻,备见遗迹,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出家,广学内外经典。他对于尤树一系的《智度论》、《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等..
【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净名疏云:若见佛性,即具三德,不纵不横,故名妙德。无行经,名满殊尸师利,或翻妙首。观察三昧经,并大净法门经,名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名濡首。无量门微密经,名敬首。西域记云: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首楞严经说:是过去无量阿僧祇劫..
瑞州五峰常观禅师,僧问:「如何是五峰境?」师曰:「险。」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塞。」僧辞,师曰:「甚么处去?」曰:「台山去。」师竖起一指曰:「若见文殊了,却来这里与汝相见。」僧无语。师问:「僧甚么处来?」曰:「庄上来。」师曰:「汝还见牛么?」曰:「见。」师曰:「见左角,见..
即前五戒。第六不坐高广大床。七不着华鬘璎。珞不用香油涂身熏衣。八不自歌舞。不得辄往观听九不过中食(此戒俗人受。从今旦至明旦不犯为要期也)此八戒。名八关斋戒。言关者闭也禁也。谓禁闭八罪不犯故○毗婆沙论云。夫斋者以过中不食为体。以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法。是故言八。不言九也○..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云。天子问文殊曰。何等比丘得名禅师。文殊曰。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名禅师。乃至无有少法可取。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后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不取。谓一切法悉无。众生如是不取。得名禅师。无少取非取不取于一切法悉无所得故无忆念若不忆念彼则不修若不修者..
涅槃经云。夫出家者。不应起恶。身口相应。我弃父母妻子。知识出家。正是信诸善觉时。非是修不善觉时○庄严法门经云。金色女白文殊言。听我出家。文殊语言。菩萨出家。非以自剃发为出家。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出家。非以自被染衣。自持戒行名出家。能令毁禁者。安住净戒。是名出家。非..
《异部宗轮论》,一卷,题世友菩萨造,唐玄奘于龙朔二年(662)译出。在其前,此论已有过两种译本:一为三秦时代的失译本,题称《十八部论》一卷;一为陈真谛译本,题称《部异执论》一卷。《十八部论》未标造论者名字,论首序偈前有罗什法师集五字,论中译音下注秦言云云,因此,隋代吉藏认为罗什所译。..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经云一行三昧: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定。一行三昧者,惟专一行,修习正定也。谓修行之人,应处空闲,舍诸乱意,系心实理,想念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而不懈怠,于一念中,即能得见十方诸佛,获大辩才也。..
摩诃止观云四种三昧:欲登妙位,非行不阶,行法众多,略言其四。梵语三昧,华言正定,又云调直定。众生心行,当不调不直不定,入此三昧,能调能直能定,故名三昧。一、常坐三昧 常坐三昧者,亦名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经,以九十日为期,独居静室,跏趺正坐,蠲除恶觉,舍诸乱想,不杂思惟。系缘法界,一..
七佛八菩萨神咒经所说,七佛是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坚勇菩萨。..
又名二挟持,或两胁士,即在佛左右协助弘法的人。阿弥陀佛的二胁士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二菩萨,药师佛的二胁士是日光和月光二菩萨,释迦佛的二胁士是文殊和普贤二菩萨。
1、般若理趣经所说的八大菩萨是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才发心转法轮菩萨、虚空库菩萨、摧一切魔菩萨。2、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的八大菩萨是文殊、虚空藏、观世音、救脱、跋陀和、大势至、坚勇、释摩男。..
即胎藏界曼陀罗的第一院中台,中央是大日如来,四方的八叶是宝生、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等四佛,以及普贤、文殊、观音、弥勒等四菩萨,合为九尊,这是三密相应的时候,吾人的肉团心所开敷的相。
1、指佛法僧三宝。2、西方三尊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药师三尊是药师佛、日光、月光;释迦三尊是释迦佛、文殊、普贤。
文殊菩萨的别名,因文殊菩萨司毗卢舍那的大智,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故名。
依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而立的宗,叫做三论宗,又名法性宗、空宗、般若宗等。此宗破外道的邪见和迷执,说宇宙万事万物都无固定的自性,是随因缘的关系而变动,所谓缘生的,因之说自性本空,主张理解佛理,使内心解脱流转,从而证入真空本性。在印度以文殊、马鸣、龙树等菩萨为祖,在中国则以东晋时鸠..
不二之法门。法者轨范也,门者入圣之门径也。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这种不二之法门,在诸法之上,能直见圣人之道。维摩经记载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什么是不二之法门?维摩默然不语。文殊说: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言语,是真不二法门也。..
又名清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山西五台县,相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之左右。
能发无相微妙智慧的三昧,因此智慧是文殊菩萨所特有,故名文殊三昧。
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菩萨)以齿或体哩呬淫一字,为真言之文殊菩萨也。三摩耶形,为于青莲华上载如意宝珠者。尊象为童子形。金色。半跏坐千叶白莲华上。左手执青莲华。其华上有如意宝珠。右手向外。五指垂下。作满愿之印。熙怡微笑。其首髻为一髻。故又称一髻文殊。以此菩萨为本尊而修法,其法名一字文殊之法。祈产生虚疾..
(名数)善财童子以福城为起点,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城数。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此长者子,曩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于我所。六十华严五十九曰:弥勒说曰:此童子者,昔于频陀伽罗城,受文殊师利教,求善知识。展转经由一百一十诸善知识,闻菩萨行..
(图像)顶结一髻之文殊菩萨也。与五髻文殊,八髻文殊有别。修文殊一字法时,则画此尊。
(名数)七佛者:维卫佛、式佛、随弃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八菩萨者:文殊师利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救脱菩萨、跋陀和菩萨、大势至菩萨、后大势至菩萨、及坚勇菩萨。见七佛八菩萨神咒经一。..
(名数)般若理趣经说八大菩萨经曰:所谓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金刚拳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才发心转法轮菩萨摩诃萨,虚空库菩萨摩诃萨,摧一切魔菩萨摩诃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又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说八大菩萨。经曰:观自在菩萨,慈氏..
(名数)不动明王之使者,八金刚童子也。【又】文殊菩萨有八大童子。
(真言)八字文殊之真言也。有大圣妙吉祥菩萨秘密八字陀罗尼修行曼荼罗次第仪轨法一卷。
(术语)文殊功德庄严经下曰:智上菩萨言:文殊师利以何一相而说于法?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云何所说一相法耶?智上菩萨答曰:文殊师利不见蕴及处界,亦非无见,亦非有见,于法无分别,亦无所分别,又不于法而见积集,亦不于法而见散失,是即名为一相法门(一)。师子勇猛雷音菩萨曰:若于法性,不违法..
(术语)胎藏界曼陀罗之第一院中台也。中央为大日,四方之八叶,为宝生,开敷华王,无量寿,天鼓雷音之四佛,普贤,文殊,观音,弥勒之四菩萨,合为九尊,是三密相应之时,吾人肉团心(心脏)开敷之相也。大日经二曰:内心大莲华八叶及须蕊。同疏四曰:先观此莲,令其开敷,为八叶白莲座,此台上应观阿..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