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叔本华人生哲学》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越是优秀、越是高等,
它们达致成熟的时间就来得越迟。
摘自《叔本华人生哲学》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越是优秀、越是高等,
它们达致成熟的时间就来得越迟。
【一刹那】指极短的时间。刹那,意译须臾、念顷,即一个心念起动之间,与发意顷同义。意为瞬间,为表时间之最小单位。俱舍论卷十二载,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译作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一刹那约当于今之七十五分之一秒。..
(喻)极短的时间。有说六十刹那为一念,有说九十刹那为一念,又有说一弹指顷便有六十念。
从无始以来相继无穷的时间,称为一切时。无论何时,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时间,都称为一切时。
【一切利行】 p0006瑜伽四十三卷十三页云:云何菩萨一切利行?当知此行,略有二种。一、未成熟有情,能成熟,利行;二、已成熟有情,令解脱,利行。即此利行,复由三门;一、于现法利,劝导利行;二、于后法利,劝导利行;三、于现法后法利,劝导利行。于现法利劝导利行者:谓正劝导,以法业德招集守护..
阿毗达磨集论四云:业差别有三种:一、顺现法受业 若业于现法中,异熟成熟。谓从慈定起已,于彼造作,若损若益,必得现异熟。如从慈定起,从无诤定起,从灭定起,从预流果起,从阿罗汉果起亦尔。又于佛为上首僧中造善恶业,必得现异熟。又有余猛利意乐方便所行善不善业,亦得善异熟。二、顺生受业 若业..
【火界】四大中火大的别名,火大以温燥为性,通一切物温燥部分,故称火界。火持其自性,其性为暖,能成熟物。
【时】为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之一。时即时间,是诸法相续的分位。《百法直解》曰:‘时者,依于色心刹那展转假立,故有日月年运长短差别。’在《百法纂释》中谓:‘言时者,谓过现未来,成住坏空,有为法一切事物年月日夜之类。’时间与空间相待而有,空间与物质相待而有,以物质生住异灭的变化,始显示..
【异熟三义】《成唯识论述记》卷二载,异熟一词有三义:一、异时而熟︰谓‘因’与‘果’必隔世于异时而熟。即有情所造善恶之业,由造业到果熟受报,要经过相当的时间,或隔生而熟,或二、三生而熟,由造业到成果的时间不同,曰异时而熟。二、变异而熟︰谓‘果’为‘因’所变异而熟。有情由造业到受果,..
【智波罗蜜多】为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位,修十种胜行,十胜行即是十波罗蜜多,其中第十即是智波罗蜜多,此有二种:变受用法乐智,就是由六度所成立的殊胜妙智,于佛大集会中,变化种种受用法乐,是为自利。二、成熟有情智,就是以此妙智,使有情由善因而成熟为果,而解脱生死,是为利他。..
声闻缘觉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时间和空间之谓,说明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指出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叫做间。所谓世间,也就是宇宙的意思。在佛教里,不光是指森罗万象的大地为世间,宇宙和人生,统名之为世间,众生所依靠的宇宙国土,叫做器世间,众生由惑造业所感的有生死存亡的色身叫做有情世间。..
【二法能令有情入谛现观或根成熟】 p0049瑜伽十三卷二十三页云:又有二法,能令有情,内正作意,外闻他音,二因缘故;于现法中,入谛现观。或令当来诸根成熟。一、于因所生法,正通达因。二、于如来所说所有甚深相似甚深空相应经,一切缘性,及诸缘起,随顺作意数数思惟。..
【十种菩萨】 p0110瑜伽四十六卷十九页云:何等菩萨勤修学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菩萨,略有十种。一、住种姓,二、已趣入,三、未净意乐,四、已净意乐,五、未成熟,六、已成熟,七、未堕决定,八、已堕决定,九、一生所系,十、住最后有。此中即住种姓菩萨,发心修学。名已趣入。即已趣入,乃至..
【已成熟补特伽罗】 p0230瑜伽二十一卷十五页云:云何已成熟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已成熟补特伽罗。
【已成熟】 p0229瑜伽二十一卷十七页云:云何已成熟?谓所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已成熟。
【已得趣入补特伽罗】 p0230瑜伽二十一卷二十三页云:云何名为已得趣入补特伽罗?谓或有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唯已趣入,未将成熟,未已成熟,未得出离。或有亦已趣入,亦将成熟,未已成熟,未得出离。或有亦已趣入,亦已成熟,未得出离,随欲而行。如是差别,应知如前已办其相。..
【已成熟补特伽罗相】 p0230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五页云:云何已成熟补特伽罗相?谓诸声闻,先已串习诸善法故;若时安住下品成熟,尔时便有下品欲乐,下品加行;独往恶趣;非于现法证沙门果;非于现法得般涅槃。若时安住中品成熟,尔时便有中品欲乐,中品加行;不往恶趣;于现法中,证沙门果;非于现法得般..
【五种摄行】 p0262显扬三卷五页云:五摄行者:一、令附已摄。二、令受善摄。三、令起善正勤摄。四、令善成熟摄。五、令善解脱摄。
【六种成熟】 p0299瑜伽三十七卷十九页云:云何成熟?当知成熟,略有六种。一者、成熟自性。二者、所成熟补特伽罗。三者、成熟差别。四者、成熟方便。五者、能成熟补特伽罗。六者、已成熟补特伽罗相。如彼卷十九页至二十七页广释。..
【六种意乐】 p0300瑜伽五十卷八页云:即彼意乐,当知分别,略有六种。一者、不出离意乐。谓于各别大自在天、那罗延天、梵世间等、起信解者、所有意乐。二者、出离意乐。谓于三乘起信解者、所有意乐。三者、远清净意乐。谓安住下品中品成熟者、所有意乐。四者、近清净意乐。谓安住上品成熟者、所有意乐..
梵语eka-purobhakta。指短促之时间。又作一食之顷。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三下):“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法华经序品(大九·四上):“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皆为短暂时间之例。又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四七初分嘱累品,按时间..
指发起一个意念之间,形容时间之短暂。与“一念之顷”同义。 p70
于时间划分上,从现在而言,指已经过去之时间。无量寿经卷上(大一二·二六六下):“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 p126
(一)时分假、实二种,即:(一)迦罗时(梵kāla,巴同,译为实时),指能以数量计量之时间而言。此乃戒律中所说之时间,如食时、非食时。(二)三摩耶时(梵 samaya,巴同,译为假时),指某一时间而言。如经云“一时佛在舍卫国……”,此所言之时,即指假时。[大智度论卷一] (二)指朝、夕二时。 p208 ..
为华严宗十玄门之一。此门乃就时间而言,表示时间之圆融无碍,彰显诸法皆为缘起一体,以破众生执时间有迁流相不能于一念具足之疑。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含过、现、未三际,共为九世,九世诸法不出当前一念,前九世为别,一念为总,总别相合,故称十世;十世区分,不相杂乱,称为隔法;十世隔法相即相..
一切种妙智者,谓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云何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谓于蕴等自性差别相,通达一切差别边际智成满故。一切种妙智作何业?谓能绝一切有情一切疑网,令正法眼长时得住,由此有情未成熟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绝疑网者于一切处智无碍故。令正法眼..
欲色界菩萨者,谓与灭离无色界生静虑相应住静虑乐,而生欲界或生色界。问何缘菩萨不生无色界?答若已证得最胜威德菩萨凡所受生,皆欲利益安乐众生,以无色界非成熟众生处故。灭离无色界生静虑者,谓能除遣无色界生所有胜定。住静虑乐者,谓不退静虑,由此菩萨善巧回转故,为欲成熟所化有情,或生欲界或..
云何缘?几是缘?为何义故观缘耶?谓因故等无间故所缘故增上故,是缘义,一切是缘,为舍执着,我为因法故,观察缘。因缘者,谓阿赖耶识及善习气与有漏无漏诸法,如其次第为因缘故。阿赖耶识复有二种,谓成熟及加行。成熟者,是诸生得法因缘。加行者,是诸方便法及当来世余阿赖耶识因缘。又加行阿赖耶识..
[出除盖障菩萨所问经]煆炼陶镕。必假其力。起灭变化。莫测其由。至若尽群有而归一空。破诸暗而昭万象。是皆火之德也。菩萨修行。以智慧火。了妄即真。煆凡成圣。破有着而归空。照昏迷而为朗。故以火喻焉。一烧烦恼薪智慧如火。烦恼如薪。菩萨以智慧观察。灭除念嗔痴等烦恼。净尽无余。譬如大火。能烧大..
果报的新译。异熟一词有三义:一、异时熟,谓因与果必隔世异时而熟;二、变异熟,谓果为因所变异而熟;三、异类熟,谓果与因为异类,而由因所成熟。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