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持诵神咒,有人说不宜在家念。如白衣咒大悲咒之类。譬如房屋子褊小,无净室可念,可通融在家念否。白衣咒家中念有妨碍否。又白衣咒前有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或云须每卷念三遍,或云只须开首念三遍拜三拜。众莫能决。究应如何念法,请示知。
答:在家诵念,若无净室,可于念时闭目端坐作想,离身四周空旷无物,只有佛像香烛,俨同净室,作想后勿开目,而即念诵,可无妨矣。念毕,作佛去想,仍想四周空旷无物,乃开目下座。称菩萨名三称三拜但首末行之可矣。不必每遍如此。


问:持诵神咒,有人说不宜在家念。如白衣咒大悲咒之类。譬如房屋子褊小,无净室可念,可通融在家念否。白衣咒家中念有妨碍否。又白衣咒前有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或云须每卷念三遍,或云只须开首念三遍拜三拜。众莫能决。究应如何念法,请示知。
答:在家诵念,若无净室,可于念时闭目端坐作想,离身四周空旷无物,只有佛像香烛,俨同净室,作想后勿开目,而即念诵,可无妨矣。念毕,作佛去想,仍想四周空旷无物,乃开目下座。称菩萨名三称三拜但首末行之可矣。不必每遍如此。

梵语sapta sat-purusa-dharmāh。又作七法、七知、七善、七善法。即:(一)知法,乃知悉经中所说之法,即了解能诠之教法有十二部经之别。(二)知义,乃分别说法所表诠之义理,于文字不壅塞。(三)知时,乃知悉适合修行之时宜,即适宜修止时修止,适宜修观时修观,乃至语默诵授皆适时而行。(四)知足,即知..
华译真言、神咒、秘密语。
            佛教中的戒,因有出家与在家的分别,而有繁简不同的要求,对在家居士而言,有五戒: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三、..
            1佛像的朝向佛菩萨像一般只要不正对着厕所门或者卧室门一般都无大碍。正对着厕所或者卧室对于佛菩萨来说都是一种大不敬的表现。因为厕所作为一个家庭主要的排污场所,厕所里的污气是很重的。卧室作为平时睡觉的地方,有时候穿着比较简单的面对着佛菩萨都是不好的。如果供奉的是财神的话,最好能够让财..
            在家居士修行的条件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1、皈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2、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的就是五戒,从初发心学佛一直到菩萨都要遵守..
            1.凡在家信众,方便自课,以不打扰别人为重要。2.在家自课不一定要唱赞诵偈,以念诵、默念即可。3.在家信众共修,法器以引磬、木鱼即可。4.修行从一分钟到一小时,时间不计,完全依自己方便,但每日要“持之以恒”最为重要。5.如在读诵经文时,有人敲门、电话铃响,可用纸张、线香为记,经本暂合,等事..
            生西法师答:可以在家做烟供。按照仪轨,把自己观想成观世音菩萨,在菩提心的摄受下,通过念诵嗡啊吽、观音心咒,仪轨本身的加持力就非常大。如果自己观想稍微不到位,应该也没有问题的。是不是因为看到过一些公案,所以害怕有过失。以前有一位师父在放焰口的时候,心里想着家里的棉被没有收,一直这样..
            一、标准行持: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遍数不限);诵经后接念十二药叉大将名号108遍(越多越好)。南无宫毗罗大将,南无伐折罗大将,南无迷企罗大将,南无安底罗大将,南无頞你罗大将,南无珊底罗大将,南无因达罗大将,南无波夷罗大将,南无摩虎罗大将,南无真达罗大将,南无招杜罗大将,南无..
            问题:弟子随身携带《金刚经》、《普贤行愿品》、《观音菩萨普门品》,不知该如何按时持诵为好,是同天三本通读轮流持诵,还是一部一部间隔开一段时间再轮流读诵为好?宽见法师:根据自身的情况,选一个不容易被打搅的时间段,心能静下来读诵经典比较好。到底是三部一起读,还是一部一部间隔一段时间读..
            问:在家学佛逆缘多,怎么对待和处理才如理如法?如家人不许在家拜佛、念佛、看佛经怎么办?大安法师答: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我能理解,我是作过十年的在家居士的。但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你得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你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
在家居士修行时的事项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等。1、皈依三宝,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的就是..
自序当今世界人人不安,互相无法信任,甚且疑心重重,导致引发社会乱象。若欲对治此一乱象病态,必须先了解聚集乱象之因,才能对治下药渐趋好转,否则费心费力徒劳且无功。那么乱象主因为何?就是因为人人无法以五戒(十善)自严身心的缘故,佛陀制定五戒包含十善戒在内,凡佛教七众弟子,无论是出家、在..
正见引领 正道以行我们前集已将八正道的条文简单说过了,若想要对八正道更清楚,我介绍看回归自然第廿三集,以上佛陀所开示的八条正道,是佛教实修履践的代表杰作。依止八正道修行能解脱一切烦恼,而亲证涅槃,止息轮回生死的痛苦。佛教的教义、修道法,是依中道建立,所以皈依佛就不皈依外道典籍。若..
学佛证道的第一步我们前集说到持戒有护法神在护持,那么,讲良心话,保护自己还是要靠自己,别人能够给你的,同样也能够收回,往往产生一种依赖性,过份的依赖变成不会精进,因为自己没有脚踏实地,只过份依赖别人,自己往往产生懈怠,在此处必须要注意,那是因为我们看戒律这样说,我们拿一点出来比喻..
饮酒乱性五戒堕我们前集说到五戒的饮酒戒,不管是根本佛教或是后期的佛教(大乘或小乘佛教),其实大乘和小乘,是因为部派佛教才开始分为大乘、小乘佛教,部派佛教以前,根本没有所谓小乘和大乘的区别,都是大乘,但是,不管大乘或小乘都必须持守五戒中的饮酒戒,佛教自五戒乃至大乘菩萨戒,都必须有这条..
正直以圆智 方便导正法我们前集说到婆罗门事火的事情。事火就是火供,火供就是以为将东西烧一烧之后天人就可以收到,就会赐福给我们,当佛陀看见之后,认为要将它转变过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们认为这种火供对内心具有一种相当的寄托。所以,佛陀就跟他们开示事火的功能,运用他们那一种习惯,将..
三品沙弥的缘由我们说到这梵语,梵语是印度以前古时的语言,他们认为印度的梵文,是梵天所作的,所以称为梵文,以梵文所发的语音,则叫做梵语。所以沙门、沙弥是梵语,沙弥是出家之道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说,出家须从沙弥开始。沙弥在佛陀初期僧团当中,本来是没有的,沙弥的出现应该是佛陀未出家之前..
只有同生命相结合,佛法慧命才能延续。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编一部类似基督教《圣经》那样的书,供..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学佛,在家修行,这是居士的一个最显著,也最重要的特点。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作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仍要居家过日子的实际,不去做超出或有违家庭生活的那些想当然的修行!之所以这样说,实在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至今还有不少..
饮食乃以养身命为目标我们前集说到饮食部份,饮食就是说到吃的东西。比较穷的国家,人民百姓时常为了吃而起斗争,像非洲国家,很多都是为了吃而争斗,因为他们没有东西可以吃,快要饿死了,他们吃东西最主要的目的是来充饥的,否则的话,会活活饿死。所以贫穷国家的人民为了生命的问题,也就是为了他的..
回归根本佛义我们这个在家居士戒律篇,已经讲到菩萨戒了,菩萨戒我没从戒条讲,前集已经讲过,菩萨戒应该是佛陀灭度后,在部派佛教才开始产生菩萨戒,所以我们一定要来提倡佛陀度化众生,弘法四十九年的这种精神,那么我们就称这种为菩萨的精神。戒本有很多种版本,希望各位有兴趣去探讨,我们不能说,..
适度香饰 身心庄严我们今天又再见面了!我们前次讲到印度的天气比较热!所以当时的印度人当洗完澡后都要涂油,这样皮肤比较不会干燥,但是贫穷的人涂不起,有钱的人才涂得起,由于没有钱的人涂不起,所以佛陀在经济方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等到我们以后讲到律仪时,讲到戒律的律时,就会讲清楚。修行没..
布施舍悭贪 利己兼益人时间实在过得很快,新的一年又快到了,所以我们想到这样时,就感觉到这一辈子能够遇到佛教,体证到佛陀所说教法的人,那么他就没有空过,不然一辈子只为了吃、穿、住啦!浪费时间,也不知在做什么,若是你为了吃、穿、住而忙碌,但是内心却保持著没有贪嗔痴,能这样很对,因为如..
一位居士的父亲曾在闲聊时说道:自从他女儿信了佛以后,在家什么活也不干,就知道烧香磕头。妄想成佛,长生不老。我们说她几句,她就对我们不理不睬。现在我们全家人都对她非常有意见。那么,居士如何正确的修行佛法呢?下面我谈点粗浅的认识。佛教徒在世俗生活中要承担生活责任并坚持佛教真理。由于在..
位居士、善菩萨们大家好!最近有太多的人希望我能帮助大家解决学佛的苦恼。凡是修佛的众生都知道诵经、诵圣号、诵咒等。而大部分人都会诵一些经典佛经。可是没有几个人真的懂得诵经的诀窍,都认为书上怎么说 我们就照本宣科就可以。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你若懂得诀窍的人诵一次经就可获得很圆满的功..
道家清肠奇效秘方,在家简单排毒!中国道家养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主旨是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以道法自然规律生活,进而因而制之自然规律达到乐天知命,掌握人类自身生命密码,同时掌握宇宙天地人大自然万物生命变化的规律,最终让全人类达到健康长寿、平生事业获得成功。用黄帝《阴符经》中讲:宇宙在..
            人为什么要修行?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器,需要经过火烧日晒,时间越久,越坚固。同样的,我们平时能够自行功课,或上香,或礼佛,或诵经,或念佛,或静坐,不论忙闲,能够持之以恒,时间一久,定能改变气质,净化心灵,提升道德,增加力量,自利利他,受到社会的尊重。依时间、环境、..
佛在世的时候曾说过:出家众作为住持正法,在家众作为护持正法,很多弘法利生的事业必须要居士参加。所以佛教的七众弟子,不管出家众在家众,都要精诚团结,亲密无间,共同来护持正法,弘扬正法,使正法久住!一、佛法僧三宝为信仰的根本 作为一名居士,必须要建立这个根本,实际上不仅仅是居士,包括..
            1、认清身份厘定目标在座的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对信仰佛教的人来讲,做一位有境界的修行人,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其实,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有目标。不但人的一生要有目标,甚至在每一年中,自己也要订一个目标。为什么有的人在世间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有定..
很恭敬很虔诚地供养三宝,是可以增加福报的。每一天早晚,比方来说,你早上准备上班,上班前一定要顶礼三宝,然后出门,这样才如法。我们有一些同修不注意,一早起床刷牙洗脸,然后去佛堂做功课,做完早课下来煮早餐,叫醒儿女送他们上学,就忘记了回佛堂顶礼三宝,这样是不好的,失去了修福报的机会。..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