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中的洞见》:
很少人会真正地去爱别人,
人们只是想借着给出一点爱,而获得爱。
那是一种垂钓。
《单独中的洞见》:
很少人会真正地去爱别人,
人们只是想借着给出一点爱,而获得爱。
那是一种垂钓。
问:善行是否主要是对治自己以往自私自利的习惯,达到无我之境的一种方便呢?元音老人答:善行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主要还在。佛者,乃觉悟不著相之人也。如不开智慧只作善事,充其量不过做个享福之人罢了。福享完了,还要下地狱,仍不能了生死。但如果明悟心性后,以菩提心去做一切利生之善行,则一切善行..
问:一切言谈举止,包括我现在提笔写信,都是本性的妙用。其本身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但非同土木草石,而是一种灵知觉性,人人本身具足,悟此则为见性。对吗?元音老人答:不对,这只是理解,不是见性。这种理解,遇事不得力,无用。见性悟道首先要将身心世界化空,悟理后还须在事上透得过,如遇事透不过,..
弟子:有人一种说法,阿弥陀佛说了,女人即刻让你变男身,成佛。师父怎样看?释宽见:首先,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成佛,关于男身还是女身成佛,这个问题其实对我们没有太大的意义。与其辩论到底是以女身能成,还是以男身成佛,不如赶紧好好修,是不是?不过,按一般的讲法,是说佛都是在人间而且是以比丘相..
有一种悲心:倒驾慈航传喜法师在宇宙间,有一种能量,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转凡成圣,这是圣贤不忍众生苦的情怀。这大悲力量的人格化,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十方一切诸佛的悲心。她是佛,是一切诸佛的悲心应化在人间的过去正法明如来,不忍众生苦,倒驾慈航,乘愿来度我们这些生死的具缚凡夫..
一种欢喜有一种欢喜不堪与人分享它串起了夜梦与日醒共鸟语松风雨中,海边,天外有一种欢喜无处不在独静默于尘寰
放生是一种善举,不仅对自己是一种积德,同时对生物你也是在挽救一条生命。记得在北极圈附近,或者在荒林中,有猎人靠猎杀动物为生。他们经常拿动物的肉体用来充饥,它们的皮毛卖给远道而来的人。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尽量减少杀生,可以使我们的杀生买卖更少见些,自然环境更和谐些。放生是一种善举,让..
◎ 一 行那天中午,当善生带食物来给悉达多时,发觉他正坐在毕钵罗树下,如晨曦一般美丽。他的脸孔和身体都散发着安详、喜悦和平静。她曾见过悉达多威严地坐在毕钵罗树下不下百次,但他今天显然与以往有些不同。望着悉达多,善生感觉到她自己的苦恼全消,心里充满如沐春风的快乐。她觉得在这世界上,她..
真诚,何尝不是一种自爱◎ 陈 果怎么样才是对自己真诚?怎么做才是真正善待自己?改变我能改变的,领受我改变不了的--对自己身上可以改变的地方尽力去自我修缮,对自身不可改变的东西则予以尊重、接纳,学会与之共处。一方面要看清真实的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健康更美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世界上有一种生意永不亏本星云大师1)人家侮辱你,你要当作是培福;人家伤害你,你要当作是他来成就你。你受尽委屈,记得!你是有福报的人,不要抗拒,一个人伤害别人两种情形:伤害别人就是花自己的功德法财,一个伤害别人的,心肠不好,常常伤害人家,就是拿钱去给人家赚;一个忍辱的人,就是一直收..
◎ 林清玄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轻云淡。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的开心感染了很多人。人们问我为什么的时候,我只说:开心是一种习惯!以前..
《少林寺志》记载:在六祖殿南东向,旧为转龙藏,雍正十三年改称鼓楼高与钟楼齐。然而少林寺转龙藏何时所建何时所毁,已无从考据。在文化大融合的当下,本着恢复鼓楼之中少林转轮大藏经。三年筹备几经周折,于2013年年底落成转轮藏,可贮藏万卷经。如今转轮藏已建成,万卷经藏尚不见踪影。故而,2014年..
什么时候能做到外面的境对我丝毫影响都没有了,要说现在有没有?现在还有,不是一点儿没有。你比如说有时候遇到小事,不往心里去,影响不了。现在就如果遇到所谓的大事,能够经得起经不起?真得考验,但是我总的自我评价,是在不断的进步。你比如说,就像我老伴现在的身体状况,他离不开人,所以我现在就..
没有接触过禅修的人容易把禅修想象得非常神秘。事实上,它并不神秘,禅修是一种智慧而积极的生活方式。当我们将禅修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去时,生活的认知、品质、高度都会得到提升,最终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一、禅的生活不得门径的人会认为生活与禅毫无关系,或者至少是距离甚远。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以..
生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实生活条件中的具体表现,它默契了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茶人通过品饮而悟道,称作茶道。由此可见,茶道在..
酷爱垂钓的父亲,吉相变凶相童年,我是幸福美满的,父亲是位信用诚实,且热心助人的善良商人,母亲更是勤俭持家,家境安康有余,一家大小欢乐融融。每当夕阳染红天边,父子俩总会出现在芦苇丛影的溪畔钓鱼,这是父亲唯一嗜好,由于勤劳经商,平时很少休假,都利用晚上到溪河垂钓,而我亦成为当然伴者。..
礼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佛教之礼仪,不仅蕴含佛教种种行为规范,更是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尊重和虔诚。寺院是僧人修学、弘扬佛法之清净处,也是佛弟子修慧积福之所依处。进入寺院,我们应了解基本的佛门礼仪。当我们来到寺院的大殿,要向佛菩萨顶礼,在拜佛之前,往往先有一个问讯的动作,是我们..
欣赏,是一种胸怀,一种雅量,一种品格。能阅人,能容人,放大他人的优点,缩小他人的缺点。学会欣赏,就会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自由的,每一个个体都希望得到关爱、尊重和理解。学会欣赏,就能大其心以容天下之物,和其心以敬天下之人。学会欣赏,就能发现世界上的美好,生活将会为之明朗。懂得欣..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意思是空的房间才显得敞亮,喜庆好事会不断出现。人的心如果能像空房子一样,清除了杂物和灰尘,那么心中就会充满阳光,结果当然是一派吉祥。虚寂生智慧,空旷生明朗,这就是“虚室生白”,换一种说法,就是“留白”。留白做人,圆融无碍给他人留一点空白,..
朋友病了。省内各家医院检查结果都差不多。去上海,终于确诊。和气的女医生告诉她,这是终身病,要有思想准备。 心,钝痛之后,她出了医院,去外滩。黄昏了。夕阳的余辉映入黄浦江里,原本浑浊的江水成了金灿灿的一片。船只往来的汽笛声,钟楼的钟声 往来的车声,人声,各样的声间交织成这里最寻常的天..
金庸武侠江湖中有四大职业,每一种职业中,都有一位武功超强高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放到金庸笔下的武侠江湖中,也是成立的,纵观金庸大师的15部经典作品,小编觉得,如果把出场的一些特殊武侠人物分类归纳的话,可以分为四大职业,在这每一种职业当中,碰巧都有一位武功绝顶的超强高..
【自圆满】 p0596瑜伽二十一卷四页云:云何自圆满?谓善得人身,生于圣处,诸根无缺,胜处净信,离诸业障。如彼广释。
【妄语罪】 p0629瑜伽五十九卷十七页云:复次若自因故,而说妄语;或他因故,或因怖畏,或因财利,而说妄语:皆名妄语。若不见闻觉知,言见闻觉知。或见闻觉知,言不见闻觉知;皆名妄语。若书陈说,或以嘿然表忍斯义,或动支体以表其相,或为证说,或有自说,或令他说;如是一切,皆妄语罪。..
【死苦】 p0618瑜伽六十一卷十五页云:云何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离别所爱盛财宝故;二、离别所爱盛朋友故;三、离别所爱盛眷属故;四、离别所爱盛自身故;五、于命终时,备受种种极重忧苦故。二解 法蕴足论五卷八页云:云何死苦?死、谓彼彼诸有情类、即从彼彼诸有情聚、移转坏没,退失别离..
【成就三十法堕险恶趣】 p0668 法蕴足论一卷六页云:成就三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三十?谓自不离杀,劝他令杀,见不离杀欢喜慰喩;广说乃至自起邪见,亦复劝他令起邪见,见起邪见欢喜慰喩。若有成就此三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
法相宗用以证明第八阿赖耶识存在之五教证及十理证。大乘主张有第八阿赖耶识,而一切小乘经论则唯说六识,不明八识,故大乘举出五教十理以证明其存在。五教者,谓于经中有五处说及第八阿赖耶识,即大乘阿毗达磨经二处,解深密经、入楞伽经各一处,及大众部阿笈摩。十理者,即:(一)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
五种葬法。指土葬、火葬、水葬、野葬(置死尸于山野)、林葬。其中,或称林葬为野葬;或视林葬为弃葬,即将死尸弃置于林地,任鸟兽啄食。(参阅“葬”5593) p1170
又作如来五种说法。谓佛以言说、随宜、方便、法门、大悲等五力而说法。(一)言说力,谓如来虽以言音宣说三世、世出世、有罪无罪、有漏无漏等法,然其言说乃不坏法性,亦不著于不坏法性之妙说。(二)随宜力,谓如来随众生根机之所宜,宣说偏、圆、渐、顿之教,悉令开解。(三)方便力,谓如来善巧方便,宣说..
(1048~1116)宋代律僧。余杭(浙江杭县)人,俗姓唐。字湛然。号安忍子。少年离俗,十八得度,从神悟处谦学台教,而志在毗尼。后礼广慈受菩萨戒,嗣允堪南山正传。宋元丰(1078~1085)年间,主昭庆寺,弘律传戒。晚迁灵芝,居止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于政和六年九月入寂,世寿六十九。谥号“大智律..
又作内五事。为难提释经所载五种发自内心之法。即:(一)舍不信意,谓佛弟子于如来之法,应常存正信之意,则无量法门皆可从此而入;若有不信之意,悉当除去。(二)舍不净行,谓佛弟子当受持如来戒法,常使身、口、意三业清净,则一切烦恼不能染污;若有不净之行,悉当除去。(三)舍悭贪心,谓佛弟子当以财..
色、声、香、味、华服、邪念等六法,譬如剑刃能伤身,故称之为六剑。亦即指六尘。六度集经卷五(大三·二八上):“吾以国为怨窟,以色、声、香、味、华服、邪念为六剑截吾身,六箭射吾体。” p1308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