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
如果天性纯良,
厄运损伤不了内心。
如果天性十分纯良,
会反弹出一种自卫力。
所谓:“显出骨子来”。
木心:
如果天性纯良,
厄运损伤不了内心。
如果天性十分纯良,
会反弹出一种自卫力。
所谓:“显出骨子来”。
【外尘】又称外境。自认识作用而言,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摄取的对象,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又称六境。凡夫以为六尘皆在于内心之外,故称外尘。
【自内证】指自己内心所证悟之相。又作内证。据《成唯识论》卷十载,圣者各自证悟真如法性之理,曰自内证。
【行】身口意之造作,曰行。又,内心之趣于外境如心行。《大乘义章》卷三曰:‘内心涉境,说名为行。’《俱舍论》曰:‘行名造作。’《大乘义章》卷二曰:‘有为集起,目之为行。’
1、修行是功,身心清净是德。2、灭除内心的愚痴是功,智慧现前是德。3、德者得也,修行有所得,故曰功德。
(名数)发胜知胜见以舍贪爱之八种禅定也。是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故名胜处。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内心有色想,故云内有色想,又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则恐难摄持,故观少色,谓为观外色少。但观内身之不净,或观少许之外色清净也。二、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内心有色想之义如上,但以行人之..
谓雕绘佛像或书写经文时,每下一笔则礼拜三次,以表内心之虔敬。 p70
梵语astāvabhibhv-āyatanāni,巴利语attha abhibhāyatanāni。又作八除入、八除处。即观欲界之色处(色与相),制伏之而去除贪心之八阶段。胜处,谓制胜烦恼以引起佛教认识之所依处。即:(一)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胜处,即内心有色想,以观道未增长,若观多色,恐难摄持,故观少色;为除内心之色想,藉..
于诸欲境诸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乐迷闷。耽嗜遍耽嗜。内缚悕求。耽湎苦集。贪类贪生。总名为贪。顺忧受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受。戚受所摄。总名为忧。彼观行者。修此观时。于世所起贪忧二法。能断能遍知。远离极远离。调伏极调伏。隐没除灭。是故说彼除世贪忧。云何于此内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
云何于此内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内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于此内心。循心观者。谓有苾刍。于此内心。观察思惟内心诸相。于内有贪心。如实知是内有贪心。于内离贪心。如实知是内离贪心。于内有嗔心。如实知是内有嗔心。于内离嗔心。如实知是内离嗔心。于内有癡心。..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一正梦正梦者。谓内心无所感动。而自形于梦也。二噩梦噩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惊愕。而形于梦也。(噩韵会作愕。)三思梦思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思惟。而形于梦也。四寤梦寤梦者。谓因昼有所见。夜则形于梦也。五喜梦喜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欣喜。而形于梦也。六惧梦惧梦者。谓因内心有所怖..
是说唯有内心,心外无境界。
【心念住】 p0350法蕴足论四卷十五页云:云何于此内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内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于此内心循心观者:谓有苾刍、于此内心,观察思惟内心诸相。于内有贪心,如实知是内有贪心。于内离贪心,如实知是内离贪心。于内有瞋心,如实知是内有瞋心。于内离瞋心..
【内心住】 p0366瑜伽九十一卷八页云:于三摩地所行所缘,无散乱故;名内心住。
【内心散乱】 p0366显扬十八卷二页云:三、内心散乱。谓或由惛沉睡眠下劣,或由味着诸定,或由种种定中随烦恼故;恼乱其心。
【天路】 p0369瑜伽九十八卷二十六页云:复次若第一义清净诸天,说名最胜,无有恼害。由身语意、毕竟无有恼害事故。即依如是清净天性,说四证净,名为天路。
【内心止】 p0366集异门论三卷三页云:如说世间四静虑相应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不散不乱、摄止、等持、心一境性者,此显内心止。
【增上心】 p1314此是静虑之异名。瑜伽十一卷九页云:或名增上心。谓由心清净增上力,正审虑故。二解 世亲释一卷七页云:增上心者:谓在内心,或即依心而学故;名增上心。即诸三摩地。
◎达 照人生所有的境遇,都可以是快乐的,也都可以是痛苦的。古时候,皇宫里面的生活很多人会向往,但是在皇宫里面侯门深似海,伴君如伴虎,如果没有什么智慧和能力,在那里也是很受苦的。也有很多人向往出家人的生活,只要头剃光,不怕天下荒,认为到了寺庙里面,环境清幽,衣食具足,又能听闻佛法,..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心律法师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地理上的距离在相对缩小,地球宛如一个小小的村落。另一方面,人们在各种压力之下,心灵倍感孤独,心与心的距离却在不断地扩大,越离越远。有人说这是个物欲的时代,一些人为满足一己私欲,全然不顾后果,为所欲为..
境由心生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以我观物,万物皆有我之色彩。心里悲伤,晴空万里也觉阳光刺眼;心里快乐,濛濛细雨也感浪漫缠绵;心里慈悲,一切都可原谅;心里黑暗,一切万劫不复心境不同,境界自然不同。所谓猛兽易伏,人心难降;谷壑易填,人心难满。人生在世谁无欲望?或为名利,或为温饱,或为..
骨骼是起到支撑人体的作用,因此对于骨骼的保护和护理十分重要。女人的骨骼不同于男人,比较脆弱且容易骨折,所以很多人都会在30岁之后就进行补钙计划。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坏的习惯,也十分容易让女性损伤骨骼的健康,下面就来看看怎样能科学的改掉这些坏毛病? 盲目减肥适当的脂肪,能通过生化作用转化..
人的内心要和谐◎ 净 慧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处理烦恼的方法:第一,要求自己;第二,学会谅解他人;第三,晓得感恩和奉献;第四,惜缘惜福。优化自身素质靠智..
过去未来都不想,就是现在唯一的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就清净了。忏悔的内涵,就是把布袋里面的东西通通倒出来,布袋就轻松了,清净了。所以忏悔是讨回良心!把自己的良心翻出来,内心就清净了,忏是把罪过倒出来,悔是要改过自新,也叫断一切恶。真忏悔就要断一切恶,但是我们有些菩萨天天忏悔,..
好孩子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林清玄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考红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超过60分,很高兴地拿回家给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
一、总持分:自性的现代解读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以智慧观察诸法实相,得大自在的观世音菩萨,在观照很深的,能够到达解脱彼岸的般若时,见到了“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缘起性空”,“无常”,“无我”的事实真相。因而能度脱一切苦难。众生出于对苦难的恐惧,从而产生对..
益西降措仁波切我们学佛需要发心好,发心不好就麻烦,身、口、意,意为重要,你做的是善业还是恶业?在哪里辨别?在你的内心上辨别。心善语意善,心恶语意恶。你内心善就是善业,内心恶就是恶业。所以,发菩提心,发愿为了自己解脱轮回、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那你一辈子所做的一切都包含到成佛的菩提心..
孝,是内心的感恩--学诚法师答问孝,就是内心对父母的感恩、尊敬和关爱。父母不一定全对,我们要有智慧懂得如何对待事,但最根本的是以孝心对待人。--学诚法师网友:师父,父母和子女的情感最好,同时也是最苦的。孝道用佛法该如何实现呢?学诚法师:孝,也就是对父母的利益。这种利益有物质上的,如使..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如果当时有电脑和投影,他肯定会用电脑讲法。他会打电话给舍利子:“哎,你们过来,我们一起玩一玩。”他会对旁边的阿难说:“给我拿个蛋糕吧,我想吃蛋糕”。他会对迦叶说:“我躺着不舒服,你能不能给我换个枕头?”你能不能大胆想一想,佛陀来到这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会怎..
佛经中有很多地方提到空比如《心经》云“色即是空”《金刚经》里面的世有、真空、妙有等现世生活中,空境浅说有“归零”之意顺境时,适时将自己“归零”,戒骄戒躁,消除“骄娇”二气,放下成功和顺境的“包袱”;逆境时,似乎失去很多,不妨将自己“归零”,重新面对,从头开始,积极努力,向阳而生。..
尊敬的法师,尊敬的孙会长,尊敬的诸位同修大德菩萨,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今天早晨大家听完经之后念佛念得怎么样?挺好,好。念佛是正行,我们护世息灾也好,我们自己求生净土也好,念佛是第一重要的行门,听经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念佛。我们今天上午刚刚做了一个开头,介绍这次法会的缘起,..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