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
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泰戈尔
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
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
泰戈尔
又作五种阿那含、五不还果、五种般。不还,梵语anāgāmin 之意译,为声闻四果之第三,乃断尽欲界九品之惑,不再至欲界受生之圣者之名。五种不还,即不还果之圣者,以其根有利钝,于证阿罗汉果时,有先后之不同,而分为五种类别。即:(一)中般(梵antara-parinirvāyin),不还果之圣者死于欲界而生色..
天台宗所立。谓佛陀教导众生之方式有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等四种,与化法四教并称为天台八教;八教与五时即为天台宗判教之名。据四教义卷一、八教大意等载:(一)顿,指华严经所说不历阶次,“顿”至佛位之教义,由化仪上而言,称为顿教。(二)渐,指阿含经、般若经、方等经等教义,须依次渐修,故..
【法空】 p0755 成唯识论七卷十四页云:此唯识性、岂不亦空?不尔。如何?非所执故。谓依识变、妄执实法,理不可得。说为法空。非无离言正智所证唯识性故。说为法空。此识若无;便无俗谛。俗谛无故;真谛亦无。真俗相依而建立故。拨无二谛,是恶取空。诸佛说为不可治者。应知诸法、有空不空。由此慈尊..
【于作意无倒】 p0748 辩中边论下卷八页云:于作意无倒者:颂曰:于作意无倒,知彼言熏习。言作意彼依,现似二因故。论曰:所取能取言所熏习,名言作意,即此作意,是所能取分别所依。是能现似二取因故。由此作意,是戏论想之所熏习,名言作意。如实知见此作意者,应知是于作意无倒。..
【寻伺】 p1178瑜伽五十八卷八页云:当知寻伺、慧思为性;犹如诸见。若慧、依止意言而生;于所缘境,慞惶推究;虽慧为性,而名寻伺。于诸境界,遽务推求,依止意言、麁慧,名寻。即于此境,不甚遽务、而随究察,依止意言、细慧,名伺。二解集论一卷十页云:何等为寻?谓或依思,或依慧,寻求意言,令心..
【义施设建立】 p1240此声明处六相之二。瑜伽十五卷二十一页云:云何义施设建立?当知略有十种。一、根建立,二、大种建立,三、业建立,四、寻求建立,五、非法建立,六、法建立,七、兴盛建立,八、衰损建立,九、受用建立,十、守护建立。嗢柁南曰:眼等、与地等、身等、及寻求、非法、法、与盛、衰..
(Winternitz, Moriz; 1863~1937)奥地利之印度学学者。曾于牛津大学研究,致力于印度学之资料、文献之整理。一九○二年归国,任德意志大学讲师。一九一一年晋升教授,主讲语言学、人类学、印度学。一九二二年接受印度诗人泰戈尔所创之国际大学之邀请,任客座教授,活跃一时。其代表作为 A Catalogue ..
(职位)禅林掌厕所之僧也。
梵语āsajjika。指修无想定,死后升入无想天之一种果报。又作无想报、无想事、无想异熟。心不相应行法之一。谓生无想天者,其心、心所悉灭,而呈无意识之状态。外道谓此为真涅槃界,故于现世修无想定,死后则生于彼天。盖以无想定为因,感得一种非色非心之境界,使心、心所不生,此非色非心之境界,乃..
(一)为诸佛之通称。诸佛如来具有甚深无量之智慧,故称无量慧。赞阿弥陀佛偈(大四七·四二四上):“十方三世无量慧,同乘一如号正觉。”[法华经化城喻品、无量寿经卷上] (二)为阿弥陀佛之别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二愿为:愿光明无量,自成无量光之正觉,照破十方众生之无明黑闇。如阿弥陀经..
(1898~1969)四川重庆人,俗姓刘。年十九,由父母送入佛寺出家,旋受戒于安徽九华山。民国十六年(1927),入常熟华严学校,亲近持松法师。毕业后,行脚大江南北,遍访善知识,后住杭州灵隐寺,亲近慧明法师,慧明示寂后,师乃漫游南洋、印度、缅甸,锡兰、泰国等地。民国二十五年,转道法师创办佛学..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