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戒学
【戒学】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又作增上慧学。乃学佛者所必修。戒可修善,并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参阅‘三学’条。
不过中食
过中午十二时便不再食东西。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后食、鬼夜食,佛弟子当学佛行,断六趣因,故比丘每日均须不过午食。
五辛
五种带有辛味的蔬菜、即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学佛人要戒食五辛,因五辛中含有极充分的刺激性,熟吃能使人淫火焚身,生啖又易使人增高嗔恚,学佛人一有了欲念和嗔恚,便会蒙蔽智慧,增长愚痴,妄动无明,造诸恶业了。..
德山宣鉴禅师《释氏稽古略》
朗州德山禅师。名宣鉴。简州人。姓周氏。丱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空寺。通贯诸经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刚。不信南方宗禅之道。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檐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买油..
德山宣鉴禅师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简州周氏子,丱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刚。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
学佛秘钥:不掌握这个就是盲修瞎练
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候要先以眼见道而后行,如果不能先认清道路,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正法念处经》说:出世涅槃,正见为本。只有正见才是我们超脱生死苦海,证得涅槃的保证。相反一切世间愚痴凡夫根本系缚,所谓邪见。一切众生以邪见故..

一位知识分子的学佛感应经历
我再次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学佛之路,清楚地看到了缘起缘灭,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偶然的。学佛的由头是从我父亲90年去世在八宝山火化开始的,当我捧着烧后剩余的骨灰时,我在想,每个人,性格不同,习惯迥异,遗传有别,就因为这1000多度的高温,一个多小时的燃烧,就都归于一小堆白骨,以我已具备的..

大安法师:运动员学佛吃素体力跟不上怎么办?
问:请问法师,运动员学佛吃素体力跟不上怎么办?大安法师答:这个观点完全是一种妄念的产物。怎么能说吃素体力就跟不上呢?吃素是最好的营养啊,蔬菜是阳光的食物,能够使我们体力充沛啊!有些奥运会马拉松冠军就是吃素的。再看动物中吃素的大象、牛、马,它们的耐力那么好啊。而那些吃肉的动物,如虎、..

达摩难陀长老:美满婚姻生活 5、宗教选择的矛盾与冲突
5、宗教选择的矛盾与冲突尤其是当一个人在婚前,为了表示对伴侣的“爱”,而选择跟随伴侣的宗教,并放弃自己笃信的信仰。倘若这个人在婚后,开始后悔自己所作出的决定时,那么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也会因此而产生。如果他们的婚姻也在这时候出现单调乏味时,这些误会将会加剧婚姻的矛盾与紧张局面……个人自由..

钟茂森:扎三根是持戒,跟学习净土经教不矛盾
钟茂森:扎三根是持戒,跟学习净土经教不矛盾老法师劝导我们努力的扎好三个根,这是我们的行门,这是净土宗三福的基础,实在讲这三个根是三福里面的第一福,第一福都做不到,那往生就别谈了。所以我们修学要懂得解行并重,我们读《无量寿经》、听讲,这是帮助我们在解门上提升,增加净土的信愿;念佛也..
一日禅:学佛的人
学佛的人没有烦恼,最大的烦恼是自己;学佛的人没有敌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学佛的人没有冤家,最大的冤家是自己;学佛的人没有魔障,最大的魔障是自己。
一日禅: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打针,手术也如是。..
网上学佛能不能取代网下学佛?
佛法是立足于世间的。世间所出现的网络问题难道佛教网络中就没有吗?沉迷佛教网络者也大有人在,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毕竟网络道场不能取代现实道场,网上学佛不能取代网下学佛。随着网络佛法近年来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上佛教网站检索阅读资料,在佛教论坛、聊天室探讨佛法、结..
界诠法师的学佛出家因缘
文/界诠法师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吃不饱,有得吃但是吃不饱。一直到八五年我去北京读书的时候还是吃不饱。为什么吃不饱呢?粮食是限量供应的。现在小孩子会奇怪,说这么多粮食为什么要限量供应?有一次我跟我外甥外甥女讲我们当时吃不饱,他就..

一行禅师:现代学佛人犯的一个严重错误
现在太多学佛的,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包括年轻的比丘和比丘尼,只研读课本、经书和思想。结果他们除了学会少许的知识和拿到文凭以外,一无所获。过去,新剃度的人刚一踏进寺院,就立刻被安排到茶园里学习全神贯注地拔草、浇水和种菜。目的是为了提醒他们在穿衣、洗手、过河、担水、早晨起来穿鞋、干活的过..

真学佛后挣到了两年来的第一笔钱
来到这个论坛有一段时间了,非常赞叹很多师兄的布施好文章功德。最近看到不少帖子都谈到违缘,我就说说我的亲身经历。首先声明,我是个初学,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如果说错,请大家不要介意。说实话,当初学佛,就是想图个人天福报,至于往生西方,根本就没想过。为什么要图人天富报呢,因为业障现前,出..
不可不知!这五种素食的营养价值相当于吃肉
一提起素食,很多人很容易就会想到寺庙里的僧人生活状态。但是,现在提倡素食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人素食,是为了宗教的理由,有人则是为了健康,更有人二者兼顾,一举两得。其实,素食的好处极多。那么到底素食的好处有哪些呢?1、益寿延年:根据营养学家研究,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能长命。巴基斯坦北部..

王骧陆:学佛心要
世人要去苦恼,除灾祸,得康健,保富贵,先得明心;心明则不造业作恶,祸害自远,身心泰然矣。但明心必学佛,学佛必自求,求佛得一,求己得七,此为正因,别无二法。初学佛者,先读此书,明心要作根本,有一步登堂之妙焉。天津印心精舍丙子七月盂兰胜节纪念本月是佛天欢喜节,人也要欢喜。但人生第一欢..

王骧陆: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学佛务从根本上着手,否则尽是外道魔业,反加生死,入手即须谨防,此责任全在于师,不可因其初学而误之也。根本者,心地法门也,宗下直证法之可贵,在使学人勿远绕圈子,直下荐取,说悟就悟。本来众生是佛,因迷而成众生,一醒遂又是佛,所以本极容易。奈无始无明所覆,如荡子狂迷..

王骧陆:学佛要有聪明
学佛要有聪明学佛要有聪明,始能得巧劲。往往死用功,越用功越远,倒不如不用功的人忽而得机,见到便见到,且问见到个什么?在不曾见到以前,往往死要去求他,不知越求越不见。譬如世上本没有这个人,你却要想象这个人的相貌年岁,如何可得。此本无面目的面目,要信得过,非有极大智慧,极大魄力,决不..

王骧陆:学佛正因简明开示
学佛只是一念之转,转有著烦恼心,归无住空净心,要寂然无所作著便是佛境,故心净则佛土净。此是正法。心量宜大,以慧力观照一切本空,便不执取坚固,自然退让,在表面似乎吃亏,但修德成就,功夫精进,根本上大得便宜,是真布施,此以除贪。心能平等,法法都幻,有什么得失成败,自然宽宏不计较,且心..

王骧陆:近廿年学佛人
近廿年学佛人近廿年来,学佛人与往昔已大不同,咸知有向上事,而真肯用功的人却亦不少,都想明心地,了生死,求个究竟。也知道不可全赖求乎佛,全凭乎法,全赖乎师,而想自己谋出路,这是佛法的大进步。尤其是一班青年,以天赋的热肠和精进的毅力,想维持佛法,打破世人佛法迷信的劣见,更要把真正佛法..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
经常听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身边,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似乎表示,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肯定的事实。其实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解,认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等于完成了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说,只要心回意转,马上就可以花开见佛,或者立即成佛。而一旦信佛并开始学佛之后,才知..

素食健康:史上最养生素食 吃这四种素食完胜吃肉
红薯:补虚乏、益气力营养分析: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包心菜:增强抵抗力营养分析:其维生素C的含..
学佛也有方便法门?做到这三点就够啦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味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以下所..
学佛人不求哪10样东西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译文:思惟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本性空幻,疾病便不构成恼害,因此以病苦为良药。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

陈兵:学佛三要
学佛与研究佛学不一样,我的职业是研究佛学。虽然学佛有三十多年了,但是没有学好,所以不能指导别人。我只能提供学习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参考。我所讲的学佛三要,是根据宗喀巴大师的观点。宗喀巴大师把佛法最重要的东西归结为三根本,他有一个偈颂:道之主要三根本,有哪三根本呢?首先是出离心,然后..

陈兵:佛法对人性中根本矛盾的解决
佛法对人性中根本矛盾的解决人性,是自古以来东西多家学说所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常被作为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的最终依据。人性中的根本矛盾,可谓一切社会矛盾和心理冲突的根本,佛法对解决这一根本矛盾,有其独特的智慧。人性的概念及佛学对人性的看法人性,大略相当于先秦儒家所谓性。性字的本义..

陈兵: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
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答:我在1990年发表了一篇《现代青年人应该怎样学佛》的文章,很多人因为这篇文章与我成为了好朋友。我年轻时学佛,也走了一些弯路。我现在观察学佛的年轻人中,走弯路的也还是相当多。因为年轻人的人生经验不足,很容易偏激,而佛法里面容易导致偏激的词语也很多。如..

陈兵:论出家学佛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提起佛教,不少人马上会联想到寺庙里、银幕上圆顶方袍的和尚、尼姑的形象。的确,佛教徒虽分出家、在家二众,但以出家众特别是比丘众为住持教法的核心、骨干、代表,更由形服之殊和出家禁欲的鲜明标帜,给人以深刻印象,能使人从僧尼的生活方式和人格形象,窥见佛教宗旨的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