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涅槃经]一生因生即发生。谓本具法性之理。则能发生一切善法。如谷麦等种能生芽孽。是名生因。二了因了即照了。谓以智慧照了法性之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是名了因。
【耳根】耳根是耳识发生的地方,是能闻声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耳处,十八界中之耳界。此是耳识发生的地方,耳识是依于耳根,缘于声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百法纂释》曰:‘耳根者,能闻之义,梵语莎嘈多罗戍缕多,此云能闻声,以处处能闻故,如十方击鼓,十方齐..
【舌根】舌根是舌识发生的地方,是能尝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舌处,十八界中之舌界。此是舌识发生的地方,舌识是依于舌根,缘于味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百法纂释》曰:‘四舌根者,能尝之义,梵语诋若时吃缚,此云能尝,论云能除饥渴,能发言论,表彰呼召谓之舌..
【身根】身根是身识发生的地方,身是能触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身处,十八界中之身界。此是触识发生的地方,身识是依于身根,缘于触境,《百法纂释》曰:‘五身根者,积聚依止二义名身,谓积聚四大造眼等诸根,皆依身根而住止故,梵语伽耶,此云积聚身根,为彼四肢百骸..
【眼根】眼根是眼识发生的地方,眼是能见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为十二处中的眼处,十八界中之眼界。此是眼识发生的地方,眼识是依于眼根,缘于色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百法纂释》曰:‘眼根者,能照瞩一切境之义,梵语斫刍,此云行尽,眼能行尽诸色境故,以远近之境,一目皆见,..
【鼻根】鼻根是鼻识发生的地方,鼻是能嗅之义。为不可见有对的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鼻处,十八界中之鼻界。此是鼻识发生的地方,鼻识是依于鼻根,缘于香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百法纂释》曰:‘三鼻根者,能嗅之义,梵语伽罗尼羯罗拏,此云能嗅,以能嗅香臭故,今不言能嗅,而翻为鼻..
身病和心病。身病是人们身体上所发生的种种疾病;心病是人们心理上所发生的种种病态。
指璎珞本业经所说的六种智慧,亦即别教菩萨于六位时所发生的智慧。一、闻慧,于十住位中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之相的智慧;二、思慧,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而发生的智慧;三、修慧,于十回向位中修习中道之理而发生的智慧;四、无相慧,于十地位中,证知中道之理,离二边之相的智慧;五、照寂慧..
(术语)【又】,密教之释义,一者一实之理,于初地菩萨之位,先得净菩提心,自此一实,出生无量之三昧总持门。乃至至于第十地,更有第十一地,即佛地之法,以一转生补佛处,是名一生补处。大疏六曰:今此经宗,言一生者,谓从一而生也。初得净菩提心时,从一实之地发生无量无边三昧总持尼门。如是一一..
(名数)一、生因,本具法性之理则能发生一切善法,如谷麦等种,能生萌芽是也。二、了因,以智慧照了法性之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是也。见涅槃经二十八。【又】一、能生因,第八识能生起眼等之诸识,又为一切善恶之因,如谷麦等种为发生萌芽之因是也。二、方便因,眼等之诸识能为方便,引发第八识善恶之..
(杂语)意谓微少之恶,亦极可怕也。归元直指有曰:见一魔事,则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则千锥劄耳。
(名数)谓发生,广生,无量声之三佛顶也。分掌如来三部之德。大疏谓发生白色(息炎),广生黄色(增益),无量声赤色(降伏)。
释僧度。不知何人。去来邑野略无定所。言语出没时有预知。号为狂人。周赵王在益州。有郫人与王厚。便欲反。时有告者。王未信之。至旦郫兵果至。王厚者为主。在城西大街。方床大坐。时僧度乃戴皮靴一只。从城西遗粪而走。至盘陀塔。弃靴而回。众怪之而莫测也。又复将反者。将纸笔请度定吉凶。便操笔作州..
嘉州僧常罗汉者。异人也。好劝人设罗汉斋会。故得此名。杨氏媪嗜食鸡。平生所杀不知几千百数。既死家人作六七斋具黄箓醮。道士方拜章。僧忽至告其子曰。吾为汝忏悔。杨家甚喜设座延入。僧顾其仆云。去街东第几家买花雌鸡一只来。如言得之。命杀以具馔。杨氏泣请曰。尊者见临。非有所爱惜。今日启醮筵。..
【十六种意趣】 p0119复次当知意趣,略有十六。谓示现意趣,乖离意趣,劝导意趣,赞励意趣,庆喜意趣,令入意趣,断疑意趣,成熟意趣,等持意趣,解脱意趣,别义相应意趣,诸能证者发生无罪欢喜意趣,诸能听者于说者所发生尊重意趣,法眼恒转意趣,多修诸善意趣,摧伏诸相意趣。..
【六种别欲】 p0299瑜伽十八卷九页云:谓略说有六种别欲。或有身手力所引致现在事欲。谓居家者所有诸欲。于此境界,用此为缘,发生贪恚。或有从他所得种种现在事欲。谓为活命而出家者、所有诸欲。于此境界,用此为缘,发生欣悦。或有过去未来事欲。谓忽自励而出家者、所有诸欲。于此境界,用此为缘,发..
谓于如是老死位中。积集一类大灾大横具大过患众苦蕴聚。复次无明苦蕴为缘。起行苦蕴。行苦蕴为缘。起识苦蕴。识苦蕴为缘。起名色苦蕴。名色苦蕴为缘。起六处苦蕴。六处苦蕴为缘。起触苦蕴。触苦蕴为缘。起受苦蕴。受苦蕴为缘。起爱苦蕴。爱苦蕴为缘。起取苦蕴取苦蕴为缘。起有苦蕴。有苦蕴为缘。起生苦..
襄州王敬初常侍,视事次,米和尚至,公乃举笔示之。米曰:「还判得虚空否?」公掷笔入宅,更不复出。米致疑,明日凭鼓山供养主入探其意。米亦随至,潜在屏蔽间侦﹝耻庆切﹞伺。供养主才坐,问曰:「昨日米和尚有甚么言句,便不相见?」公曰:「师子咬人,韩卢逐块。」米闻此语,即省前谬。遽出朗笑曰:..
南岳金轮和尚,僧问:「如何是金轮第一句?」师曰:「钝汉。」问:「如何是金轮一只箭?」师曰:「过也。」曰:「临机一箭,谁是当者?」师曰:「倒也!」
南岳横龙和尚,初住金轮。僧问:「如何是金轮第一句?」师曰:「钝汉。」问:「如何是金轮一只箭?」师曰:「过也。」问:「如何是祖师灯?」师曰:「八风吹不灭。」曰:「恁么则暗冥不生也。」师曰:「白日没闲人。」..
[出禅波罗蜜门]禅波罗蜜云。以疑覆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疑虽甚多。未必障定。今且明障定之疑。有三种焉。一疑自疑自者。谓疑自身。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是受道之器。作此自疑。禅定不能发生也。二疑师疑师者。谓疑受道之师。威仪相貌。皆不具足。自既无道。何能教我。..
(故事)传灯录说,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中国禅宗初祖达摩坐化,葬于熊耳山。之后三年,魏使宋云奉使西域,回程在葱岭遇见达摩,见他手里挽著一只鞋子,翩翩独行,遂问师何往,师云:西天去。宋云回朝将此事禀告魏帝,帝即命人将达摩墓穴打开,见棺内空空如也,只余下一只鞋子。这则公案是证明..
问。三位之中戒于何舍。答大毗婆沙论云。将死时身力羸劣。或断末摩苦恼触故。便失所受身。语律仪本所要期。至最后命终剎那心。与律仪一时俱失缘由心引起从心发生心舍故戒随舍也。
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火灾,烧到初禅天,一切都变成灰烬。
梁武帝为了亡后郗氏堕落蟒蛇身,乃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请僧礼忏,以便超度,后世因名之为梁皇忏。
(菩萨)胎藏界曼荼罗除盖障院上第五位。主众生自发生慈悲。又名大慈起,慈发生,慈愍慧。梵名昧怛利也。毗廋拏檗多,译言慈发生密号称为慈念金刚。肉色。左手持无忧树。右手于膝上仰掌,立开敷莲。坐赤莲上。..
王乐福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王乐福有一儿一女,老伴在早几年就去世了,女儿嫁人了,儿子也成家了,搬进了城里生活,而王乐福过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所以一直呆在农村,靠种地买菜为生,有一天王乐福下地干活,发现自己菜地上有一条受伤的蟒蛇,看样子应该是被人打过,没抓到,逃跑到他的菜地里,王乐福没..
越来越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已经忘记生命的根来源于自然。旅行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用快速的交通工具将自己移动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来短暂逃离现实而已。何不偶尔像古人一样,以脚步来丈量旅程,以日升日落来计数生命。今日,我们来讲讲5个于身体有益,适合养生修行,能追溯生命与灵魂存在意义的地方。峨眉..
每天敲敲手臂,半个月后,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多人碰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段时间不见面后,曾经的老朋友、老同学,竟像变了个人一样。尤其是在同学的聚会上,以前觉得很美的女生,完全变了模样。想当年,她皮肤白皙水嫩,身材苗条匀称,而现在却脸色晦暗,还有斑斑点点,身材也走了..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文明。中国佛教之礼仪,不仅蕴含佛教种种行为规范,更是我们对佛菩萨的一种尊重和虔诚。寺院礼仪很多,通常会有人问我,进入寺院殿堂是先跨哪一只脚?是男左女右吗?一般寺院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在进入殿堂时,一定要靠门的一侧进入,在哪一侧..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