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一、布施入门愿由‘闻佛名生尊贵家\’引进成佛之道的初门—布施波罗蜜的学习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他方世界已经发出菩萨心、修菩萨行的众生,听到我成佛的名号,寿终之后,而不能投生尊贵家的话,(按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译为‘生豪贵家\’),我便不能圆满成就佛道。’一个听闻佛名,一心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七)由法施引导财施的意义回归净土
(七)由法施引导财施的意义回归净土1.法施的基本意义法华经卷一有一句偈说:‘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这是阐释法施的基本意义。而且是任何一个佛弟子经常做得到的。由此说明了不是一定要开座说法,才称为法施,只要每一个人在听闻佛法时及闻法后,发心为周遭的人欢喜赞叹‘正法的..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三)菩萨如何深入布施的修持历程?
(三)菩萨如何深入布施的修持历程?1.菩萨如何深入外布施?一个菩萨行者经过无量劫修学与佛道相应的布施法门以来,而在菩萨道上,生生世世招感人天富贵的果报,如从六度集经、菩萨本缘经、生经、菩萨本行经等所载菩萨宿世深入‘外布施\’、‘内布施\’、‘内外施\’的学习过程,就可以清晰地明白,现代人若欲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七)菩萨圆满布施的修证境界
(七)菩萨圆满布施的修证境界1.佛弟子一定要布施吗?大智度论卷八十说:‘若菩萨所有布施皆回向萨婆若(佛道之大智慧)者,有二种人。一者软根,一者利根。软根者少多布施皆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根者破是取相而戏论;空法信力转薄不用萨波若,但求诸法实相,是二种人皆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一者以信力多慧..

真圆法师答:父亲生西后帮忙穿过衣服是否可以?
问题补充:顶礼真圆法师!弟子在父亲生西后帮忙穿过衣服。请问之后是否可以在佛前进香礼佛做功课?有的师兄说不可以,要在火化回来后用大悲水洗过手才可以在佛前敬香礼佛。不知是否真的要这么做?可弟子没有应该怎么办?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弟子已经在佛前敬过香该怎么办是否有什么法可破?在七七间还不可以..

智敏上师:辨别真假僧人的标准是看他是否持戒
【问】现在有很多穿着僧服的人会做一些人们印象里僧人不该做的事,人们很难分清这些人究竟是真僧人还是假和尚,请问师父,判断僧人真假的标准是什么?对这样犯错的僧人,佛教内部有没有自我净化的机制去处理呢?【智敏上师】真假标准是:思想知见是相信因果,进一步了解缘起性空的,行为是不伤害众生的..

黄柏霖:求财一定要布施
黄柏霖:求财一定要布施这个地方我讲个笑话给各位听。前几天有一个报纸有登,有一个人没有钱,就一直想要求钱,然后他就跟父母借钱,就到台北市的某一个庙里面去拜拜,意思就是想求神施财给他,让他有钱。后来他还是一样没有钱,买乐透也没有中。他父母跟他要那笔钱(他跟他父母借的那笔钱),然后他就去..

大安法师:很多禅宗祖师都密修净土一法
很多禅宗祖师都密修净土一法 ---靠持戒很难解决生死问题作者:大安法师 靠持戒很难解决生死问题的,这个时代靠戒律很难断见思惑。宋代有一位,是一个律宗的祖师,他叫灵芝元照律师,早年他就是学戒律的,而且对净土并不是太看在眼里,结果他在三十一岁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他的戒律似乎也发挥不了作用..

那么多僧人,六祖慧能为何能成为大德高僧?
那么多僧人,六祖慧能为何能成为大德高僧?佛说:放下!可你放不下。为何?因为那里有你的得失利害!你执着于此,不可自拔,你让它占据了生命的大部分。于是,你看不到美景山色,尝不出人间至味,也抓不住这大千世界的至情温暖!佛说放下,不是放弃!家庭、事业、亲情、爱情、友情?你需要放下的,仅仅..

宣化上人:出家是最彻底的布施
“出家是为了生脱死,永不受轮回之苦,所以面对什么样的苦也不怕,越苦越好,不要向苦投降,改变初衷,向后退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一切苦,才是大丈夫。”佛陀虽为印度的太子,可是他对世间的富贵,深生厌离,愿意舍离国荣王位,出家修道。他也愿意令一切众生都知道──世间法皆是妄想。这世界..

宣化上人:如来的房子、衣服、座椅,你知道是什么吗?
如来的房子、衣服、座椅,你知道是什么吗?南无《妙法莲华经》宣化上人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药王,.假使有在家或出家的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在如来灭度后为四众演说此部经,应该怎么..

驱逐僧人 由俗人管理的"寺院"能否算宗教场所?
驱逐僧人 由俗人管理的寺院能否算宗教场所?赶走僧人后,寺院已不具备佛教活动场所的条件问:请僧人入住寺院完成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手续后赶走僧人,由在家人管理寺院,这种作法对吗?答:上述作法是错误的。理由如下:一、佛教寺院(政府已经批准的居士林和居士念佛组织除外,下同)具备批准为宗教活动场..

这个僧人长得帅 讲经也不赖
这个僧人长得帅讲经也不赖鸿山寺知客慧观法师在佛七期间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摄影:王军)慧观法师给大众介绍净土三资粮之信愿行(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摄影:慧德)慧观法师不仅长得帅,口才还不错,讲经说法,生动风趣。(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摄影:慧德)台下的法师和居士,..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欢喜布施升忉天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欢喜布施升忉天作者: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Shang Longrik Gyatso Rinpoche 很多人都曾经问过我什么是真正的布施,针对这个问题我也回答过很多次,也有很多人说现在大家生活都很富裕,一个人比一个人过得好,哪里还有布施的机会,甚至还有人觉得是在接济他看不起他,或有什么目的?我便回答说:..

大安法师:管教父亲、钓鱼、代布施、如你智慧、坚定欣厌
问: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大,如果我也讲得很大,就空对空了。一般我们厌离娑婆,要观照这个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包括把他人的痛苦也观照为自己的痛苦才能生出厌离心。可能这些说的很多,也无动于衷。具体介绍一个方法,宋代有一个大官员叫吴信叟,可能由于做..

布施获福无量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是城中的大富长者,他的金银财宝、仆从、奴婢多到不可称计。一天,尊者为了度化弟弟,来到他家:弟弟,听说你不喜欢布施,但是佛陀常教导我们:若能乐善惠施,必能获福无量。所以,你若能从现在开始广修布施,福报必定不可计量。长者听了非常心动,于是开始广修布施,帮助贫困的人;并且还加盖了许..
布施如雨,普降大地
仓巴祖普大师云:“布施如雨,普降大地,遍布三千大千世界,如草与树皆生果,无所不得,拥有无穷耐心与忍心,为如来美德,不怕堕入任何极端。”另外,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都生活在彼此的因缘中,因此人人都需要帮助,贫穷的人需要物质帮助,空虚的人需要精神抚慰,孤独的人、失败的人需要关爱..

为什么善良的人一生痛苦磨难很多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

财布施感应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佛教的布施法门面对今天的现实,怎么样才能发挥出它的积极意义呢?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的。佛教所说的“同体大悲”,是从佛教人溺己溺的慈悲济世精神出发,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伸出自己的双手,或给予救济,或给予鼓励,或给予依..

梦参法师:为什么读了很多经还不知道怎么修行?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供养。我们读大乘经的时候要供养,不是你供养很多了,一支香也可以,说我连一支香都没有,用心香供养吧,念个偈赞,用偈赞供养,燃一支香也可以。观想用法供养,普贤菩萨教我们用法供养,用意念观想供养,你观想这一支香遍满法界,使你愿力加大,应..

梦参法师: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念句阿弥陀佛总可以吧?我想每一位道友都会吧?现在夏天了,虫子,蚂蚁,路上到处有各种虫类。你见到给它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叫法布施!不要产生了分别心执着心。你见到一切众生,只要它有神识的,你给它念一句阿弥陀佛。咱们看到很多道友,见到一些众生阿弥陀佛、..

本焕法师:很多到寺庙来烧香的人,只不过许个心愿。怎么看?
问:现在很多人去一个庙,主要看它灵不灵,看能不能满足他的功利心。其实佛教中的明心见性(使心明净,进而使真性显现),它的引人向善是值得了解的。本焕法师答:我们宣传得不够。问:很多到寺庙来烧香的人,他不一定是信佛教的,只不过许个心愿,祈祷一下。您怎么看这个事?本焕法师答:不管他相信不..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在世,能度很多众生脱离苦难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

僧人与虱子的故事
僧人与虱子的故事慧成禅师是南岳慧思门下弟子,受陈後主所赐,居住在禅慧寺。有天,有一位律学僧徒路过禅慧寺,与慧成禅师同室相寝。那位律僧也已经小有名气,人称「常律师」。常律师各方面都很不错,只有一点不称人意,就是不太注意卫生,身上的虱子太多。那天夜里,常律师就寝之後被吃咬不住,便东抓抓,西搔搔,..

宣化上人:最彻底的布施
出世俗的家,出烦恼无明的家,出三界的家。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拥有最富丽堂皇的陈设,美轮美奂的住宅,以及种种精美的资生之具。如是众多高贵的物资,倘若有人向他乞求,菩萨毫不犹豫的立刻赠送他。菩萨修布施法门,对于家庭的一切他都没有执着心。他的心目中,早已远离了家族观念。他明白家本来就是空..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3、极难行之种种布施
前言:《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仰,为后世留下一部记载佛祖行持的光辉论典。以下简述佛祖释迦牟尼传记。本集是释迦牟尼..

布施饮食获得五种福报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当时,佛陀为比丘们开示:‘比丘当知,众生因饮食而得以生存。一旦没有饮食,就会体力不支,甚而形枯气竭。’佛陀又开示:‘如果有人以饮食布施他人,将会获得五种福德,了达这个道理的智者,一定会乐于施食于人。这五种福报分别是:一、寿命延长;二、身相端严;三..

梦参老和尚:什么是法布施?
梦参老和尚开示:什么是法布施?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念句阿弥陀佛总可以吧?我想每一位道友都会吧?现在夏天了,虫子,蚂蚁,道上到处有各种虫类。你见到给它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叫法布施!不要产生了分别心执着心。你见到一切众生,只要它有神识的,你给它念一句阿弥陀..

布施有的感应
布施是治疗消极厌世的良方。大乘佛教是把现实当作修行的道场锻炼自己,死后还要乘愿再来。中国汉、藏两佛教都是大乘佛教,所以在面对人生的同时,放下并不是放弃,随缘也不是随便,负责不意味着负担。虽然能施、所施、中间物三者都是幻化不实,但站在人的角度,或恒顺人的价值观念出发,却依然要面对现..

贫穷老母布施臭米汁
贫穷老母布施臭米汁大迦叶尊者喜欢向贫穷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钱人乞食。一天,尊者准备去乞食前,先入定观察应该给哪里的穷人种福田,观察后即来到王舍城中,看到一位老母最为贫困,她住在茅厕中,身体赢弱又有疾病,孤苦零丁无衣无食,只能用小篱笆遮挡身体。尊者入定知道她由于往昔没有种福所以今生贫..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