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爱,所以有贪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
学佛法的人要知道贪欲是痛苦之源,会使人愚昧而失去理智,不知分辨善恶。
对治贪嗔痴的方法便是依照戒定慧精进修学,收摄身心,保持正念,学会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听闻善知识教导,依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持戒修行。
因为有爱,所以有贪欲,不是贪名,就是贪利。
学佛法的人要知道贪欲是痛苦之源,会使人愚昧而失去理智,不知分辨善恶。
对治贪嗔痴的方法便是依照戒定慧精进修学,收摄身心,保持正念,学会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听闻善知识教导,依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持戒修行。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可是,有些人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有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受善报,便怀疑因果。有人说: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没有价值;学佛修行,就无意义;而一贯作恶的人,就太便宜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不懂..
安居第二十一日(三):珍惜人生,走出善恶无记业的迷茫因为彼依正二报彰显自性而无异,这是极乐世界最殊胜的功德。即依彼依报庄严,全显自性功德庄严。我们心灵世界最美妙的、最具足的法性之作用,我们是没办法认识的,平常多是把自己的生命沉浸在见思惑、昏昏欲睡、麻木不仁、善恶无记中,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
宣化上人你要是想认识,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菩萨,还是魔?你就可以在这个地方来看。第一,看看他有没有淫欲心;第二,看他有没有贪欲心。这个贪是贪财,他若又贪财又骗色,这个就不是真的了。怎么贪财?好像他就说:「哦!现在大劫就临头了,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原子弹就要在什么地方爆炸了,氢气弹又要在什么地方..
古语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此语暗合佛家因果轮回之义,就是这个世间所有的人事都在轮回之中,虽然错综复杂,但是谁也不能逃脱该承受的结果。那么佛陀是如何解释善恶到头终有报呢?一日,佛陀问目连尊者说:如果你的敌人怒目冲冠,来势汹汹,情势已迫在眉梢,你会如何自处?尊者回答说:..
因果报应学说是佛法的基石。佛法认为热和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无因不会有果,异因不会产生异果,就是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卵石中不会生出小鸡。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都是由因变果,有果变因的连续过程,如麦种变成麦苗,麦苗中生出卖穗,麦穗中优生出麦种。每个..
问:明心见性的人,惟悟与悟乃能知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不知。我今说一古人的事情,有一个禅师,名归真,他去见沩山和尚,沩山问他叫什么名字,他答归真,沩山问:归真何在?他不能答,便转下山去。行到半山,遇着仰山和尚,问他何故下山,他月溪禅师答:被沩山问,不能答。仰山教他答云:鼻里耳里,他乃返见山,沩照..
编者按:很多人不相信因果,因为他们只能看到今世,不知因果贯通三世,只有通看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才能明白因果真相。慧远大师有《三报论》,阐释三种报应方式,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俗语有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谛闲法师这篇文章也是如此,诠释三世因果之理,更有具体事例作..
善恶因果皆是自业识所感,非佛设 阅来书, 知汝聪明尚不彻底, 故以儒佛之因果, 与世间王法之赏罚同论, 则似有理, 而实无理矣。世间赏罚, 约人情为定。因果, 乃心识所感召, 儒释无二道。汝以儒所未发明者, 谓儒尽乎此, 此亦汝聪明不彻底之一证。夫善恶因果, 皆自心之感召。世人不知, 佛为详说, 汝谓佛设,..
我们在世间上,所碰著的一切灾殃苦患,不如意事,都是从恶业招致得来的;一切福禄寿康吉庆,都是从善业所获得的。今世所享受的,是前世所作的果;而今生所造作的,又为来世苦乐的因。所以作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作怎样的恶,得怎样的苦。识田的感招,像数学上乘除一,是一定不易的。所以戒杀放生得长寿..
有个和尚问大随法真禅师:劫火洞然,大干俱坏,不知这个还坏不坏?我们自性还坏不坏?大随禅师说:坏!和尚茫然,那么就不得已随它去,随它坏了吗!禅师回答:是的!和尚不服,自性明明不生不灭,怎么会坏呢?于是请教投子大同禅师,他把与大随的谈话向投子介绍了,投子马上向西方礼拜,说:想不到西川有古佛出世。这才是..
一次上山,有道友问师父:为什么这个世间常看到好人不得好报?师父说:因果错综复杂,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生,如果有神通看到十生、百生,乃至更长,看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因果是丝毫不差的。我跟你讲个故事,我亲见的。我在青岛,有一个姓李的人,他是给一个德国人当管家,后来大战一发生,德国人要回国,把公司就..
世间人的贪执极其可怕,放不下来的话,永远得不到自在和快乐。汉传佛教中有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外出云游,走到河边没有桥,只能淌过去。河边一美貌女子恰巧也要过河,请求老和尚帮助,老和尚没说什么,顺便把她背过河。过了河与女子分别后,两个和尚继续赶路。一路上小和尚一直嘀咕:“师傅怎么能这..
这事出在清朝末年京东卢龙境内,有个老员外叫赵德芳,日子很好过,人旺财旺,富足丰食,老两口子,跟前三个儿子,而且都娶了媳妇。老员外六十大寿的时候,把三个儿子叫道跟前,说:“儿呀,你们都听着,当初我以耍人出身,昧心瞒己,白手起家,挣下了这份家业。我成家立业,就是凭一杆空心秤。秤杆里灌..
在家信众,佛没有禁止不淫欲,只是讲不邪淫,但是不邪淫里面含的意义很深很广。凡是一切事情过分,都称之为淫。由此可知,“邪淫”这个含义很深很广。给诸位说,不邪淫的人有福,他得的是健康长寿、色身端庄的果报。夫妇不邪淫,得家庭和睦、眷属和睦的果报。你要真正肯修因,你就能得殊胜果报。佛经上..
善报故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康峻,字重山,为人慷慨,就是在极贫困的情况下,也不忘济人利物之心。有一天,他去维扬,船行到高邮湖,天晚了。有一老人来到船上,告诉康峻:“你心地善良,已经感动了上帝,明天你就会遇到好运,我有钱一两送给你作本钱,你会得到二十盒的钱。”康峻推辞不接受,老人坚..
沉香因为结香环境差异、香树本身差异都会导致结出的香颜色的差别,目前大概可以分为黑色、棕色、黄绿色、墨绿色、红褐色等几种颜色。黄油格油脂颜色为淡黄色,哪怕油脂再多,整体的颜色也是淡黄色,不会和黑油格那样,油脂越多颜色越黑。黄油格与水格的沉香因为形态的区别并不非常明显,所以经常会被弄..
净土之说。多见于日用之间。而其余功。乃见于身。不知者止以为身后之事而已。殊不知其大有益于生也。何则佛之所训人者。无非善。与儒教之所以训人。何以异哉。唯其名有不同耳。故其以净土为心。则见于日用之间者。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为。无适而非善。善则为君子。为大贤。现世则人敬之。神祐之..
修净土法门的人,在一心念佛的时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放松不得。矜喜不得。这四句包含着八种意义,应分四层来看,一层深入一层。现在一层层分析说明如下:第一,急遽不得。急就是焦急,遽就是匆遽。在初用功时,往往都是这一现象,急于求成,恨不得立即得到灵感、神通,或一些什么效益。要知道,我..
佛教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遇到各种烦恼和痛苦,是因为人都有贪、嗔、痴三毒之心。在三者之中,贪心居于首位。一个人的贪欲之心是没有止境的,人的贪欲就像一口永远也填不满的碗,你填的东西越多,它就容纳的越多。佛陀住世时,在邻国发生一件事:一天早晨,国王在宫殿外散步的时候,遇到一位乞丐。国王..
性具善恶一切凡圣的性,无差别。性,理性,性体,本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具足一切法,善恶染净等等,统统具足。转凡成圣,就是把自性中善的一面发挥出来,由六凡的人天小善,声闻缘觉的中善,菩萨的大善,到佛的至善。至善,又名纯善,即自性三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唯佛一人,将此至善彻底彰显。九法界..
前生的善恶缘形象今生人类有一点点的善性善行唯恐人不知道,有一点点的恶性恶行唯恐人知道,所以都隐藏起来。平常看不出来,一有了机会就露出来他的劣性、劣行。善性亦覆如是。人本来有善性恶性的两面,只是善性多、恶性多的差别而已。若是完全善而没有恶性,就已经是圣人了。若是完全恶性而没有善性,..
善恶之念人有善良的人,也有凶恶的人。有仁慈有德的人,也有奸诈阴险的人,只是一念的善念恶念的差别。古人说:世人孰无过,改非为圣贤。不能改过向善的人,即永远无光明的前途。都是缺乏善的业因。一个人要有谦虚改过的美德,心里就有光明,若是固执奸诈,就如没有门窗的房子,清鲜的空气都透不进来,..
生命中的贪欲苦心律法师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过年了,小妹妹终于有一件新衣服了,高兴得不得了。小哥哥还想给妹妹的新衣服配上一串项链,却没有钱;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摘下屋檐下悬挂着的冰凌,敲成一颗一颗的珠子,并拿麦秆儿朝这些冰块吹气,在冰块中间吹出一个孔,之后..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二十)──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中略)时解脱月复请言此诸大众心清净第七地中诸行相唯愿佛子为宣说这时,解脱月菩萨又向金刚藏菩萨请法,说:这些在法会中的大菩萨,他们都怀着一颗清净而没有丝毫妄念的至诚心,等待着听闻十地中,第七地的妙法。在第七..
编者按:阴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盂兰盆节。这一天在中国还有其他几种称呼,道教称“中元节”,民间又称“鬼节”。而佛教界则称“盂兰盆节”,又称 “佛欢乐日”“僧自恣日”。这个重要节日与哪一部经典有关?涉及哪些人物?在中国又始于何时?这里不得不提三个重要概念:盂兰盆会,盂兰盆..
善恶的念头交替一对姊妹在超市购物时,顺手拿了不该拿的东西,由于人潮拥挤,她们做了漏网之鱼,走出店门,妹妹不安的打算回头付帐,姊姊却说:都已经走出来了,何必付帐?妹妹说:不付帐,我的良心会不安。说完,还是回头付了帐。过后看了找回的钱,忽然高兴的对姊姊说:做事凭良心,一定会有好报;你..
居士:家中有很多爬虫,有点泛滥,到处便溺,床上、饭菜上,连佛经、佛台也不放过,可弟子受五戒不杀生,对此不知怎么办? 法师:首先要知道不杀生戒他的戒相是什么,制的是什么?正制的是不杀人,那么如果故意起杀心,有预谋,对方命断,这就是犯了这条杀戒。除人之外,其他的蜎飞蠕动之物,虽然是兼..
从善恶的概念界定讲,导致快乐的思想行为是善,导致苦难的思想行为是恶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法执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爱护众生心等都属于善心。从行为方面讲,杀生、..
1、忌不彻底煮开:因为生豆浆里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质,未煮熟就饮用,会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豆浆不但必须要煮开,而且在煮豆浆时还必须要敞开锅盖,这是因为只有敞开锅盖才可以让豆浆里的有害物质随着水蒸气挥发掉。2、空腹饮豆浆:最好不要让宝宝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
佛陀说: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唐朝道宣大师说:夫善者是诸恶之师,恶者是万善之资。又如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其极。提婆达多,多次陷害佛陀,罪大恶极之人,佛陀却说,他非常感谢提婆达多,因为他是佛陀的逆增上缘。没有黑暗,哪看得出光明的重要;没有丑恶哪里显得出美丽的..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