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华严经,分为八部:
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诏制译
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制
华严经 一部分:01之10
华严经 二部分:11之20
华严经 三部分:21之30
华严经 四部分:31之40
华严经 五部分:41之50
华严经 六部分:51之60
华严经 七部分:61之70
华严经 八部分:71之80
华严经
华严经,分为八部:
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诏制译
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制
华严经 一部分:01之10
华严经 二部分:11之20
华严经 三部分:21之30
华严经 四部分:31之40
华严经 五部分:41之50
华严经 六部分:51之60
华严经 七部分:61之70
华严经 八部分:71之80
《华严经》〈净行品〉讲义(十八)◎南亭老和尚见无病人,当愿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84愿行脚僧“见”到“无病”的“人”,起居自由,身心畅快,至为羡慕。随时发愿,“愿”一切“众生,入真实慧,永无病恼”。真实慧即是根本智,与八三愿大致相同。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85愿“见疾病人”,四..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卷南亭老和尚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乞食必须行路,道路必有高低。当我们见到高路而欲上升时升,由下而上也,我当愿一切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三界二十八天,在人间之上,等于高路。我们遇到高路,固然要奋勇直上;我们是修..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八卷南亭老和尚修行于定,当愿众生,以定伏心,究竟无余。若修于观,当愿众生,见如实理,永无乖诤。舍跏趺坐,当愿众生,观诸行法,悉归散灭。三十一、二愿,是正修禅观时愿。定又名禅,或合名禅定。禅的梵名是禅那,译为静虑。虑是我们的思想,属第六意识。思想是因环境纷乱,..
有两个要求生华藏世界的人,有一天,那个害了毛病,这个就去看他。后来因见他病势不对,就赶紧的叫他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大家亦在旁边助他念,过了一刻,就问他看见什么境界没有。他答道,没有。这样的问过两三次,都说没有。到了最后一次,他就说道娘来了。唉呀,这个问他的,才晓得他们如此靠..
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五卷◎南亭法师若见大臣,当愿众生,恒守正念,习行众善。疏说:守王正法,始曰大臣。1大臣,如宰相尚书之流,皆辅佐国王而理国事者。倘卖官鬻爵,欺君枉法,则非大臣而是国贼矣。所以我们要恒守正念,习行众善。第七、明到城乞食时愿。若见城郭,当愿众生,得坚固身,心无所屈..
第三节四十《华严》般若(智慧)三藏,罽宾国人,身材魁伟,戒律情严,唐德宗时,来游我国,居京师,充义学沙门。德宗贞元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南天竺乌茶国师子王,派使来朝进贡致贺,上表云:“南天竺乌茶国,深信最胜善逝法者,修行最胜大乘行者,吉祥自在作清净师子王。上献摩诃支那大唐国,大吉祥天子,大自在师子中..
第二节八十《华严》唐武则天,笃信佛法,知道晋译华严不全,听说于阗有梵本,就派人去取经,并聘请翻译的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喜学)是于阗国的一位知名的学者,他智度宏旷,利物为心。对大小乘经论,外道异学,无不通达。他接受聘请,来到长安,武则天迎请於遍空寺,使其从事翻译。并请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觉爱)和义..
[00:00.000]作词:《华严经》[00:00.594]作曲:龍猛寺寬度[00:01.188]心如工画师[00:09.441]能画诸世间[00:17.187]五韵悉丛生[00:24.442]无法而不造[00:31.443]如心佛亦尔[00:38.190]如佛众生然[00:44.694]应知佛与心[00:50.947]体性皆无尽[00:57.695]若人知心行[01:03.883]普造诸世间[01:10.130]是人则..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