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位老太婆建立一座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
多年来,她常令一名妙龄少女嘘寒问暖,送水端饭。后来,有一天她决定试试和尚的修行怎么样了。
她叫那个女子抱住和尚问道:这个时候感觉如何?"
女子遵照老太婆指令去做,和尚吓得战战兢兢,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意!
女子回来如实禀报,老太婆听了生气地说:看来,我白白供养他二十年,他虽不必表示热情,但至少也得表示同情!
于是,老太婆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茅庵,把这个和尚赶走了。
从前,有位老太婆建立一座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
多年来,她常令一名妙龄少女嘘寒问暖,送水端饭。后来,有一天她决定试试和尚的修行怎么样了。
她叫那个女子抱住和尚问道:这个时候感觉如何?"
女子遵照老太婆指令去做,和尚吓得战战兢兢,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意!
女子回来如实禀报,老太婆听了生气地说:看来,我白白供养他二十年,他虽不必表示热情,但至少也得表示同情!
于是,老太婆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茅庵,把这个和尚赶走了。
僧果。本姓赵名法佑。汲郡修武人也。宿殖诚信纯笃自然。在乳哺时不过中食。父母嘉异。及其成人心唯专到缘碍参差。年二十七方获出家。师事广陵慧聪尼。果戒行坚明禅观清白。每至入定辄移昏晓。绵神净境形若枯木。浅识之徒或生疑。及元嘉六年。有外国舶主难提。从师子国载比丘尼来。至宋都住景福寺。后少..
释存寿。不知何许人也。清标胜范造次奚及。罢寻经论勇冠辈流。往问律于石霜禅师。决了前疑。虚舟不系。乃为枯木众之椔杌矣。后还蒲阪。缁素归心。时冀王友谦受封屏翰。好奇侚异。闻人一善厚礼下之。王召入府斋。论道谈玄不觉膝之前席。颇增奉仰续为菩萨戒师。供施更蕃。度门人四百许员尼众百数。寿平日..
郢州芭蕉禅师,僧问:「从上宗乘,如何举唱?」师曰:「已被人冷眼觑破了。」问:「不落诸缘,请师直指。」师曰:「有问有答。」问:「如何是和尚为人一句?」师曰:「只恐阇黎不问。」问:「如何是向去底人?」师曰:「董家稚子声声哭。」曰:「如何是却来底人?」师曰:「枯木骊龙露爪牙。」..
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当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出,烧却庵。..
建州白云智作真寂禅师,永贞朱氏子。容若梵僧,礼鼓山披剃。一日,鼓山上堂,召大众,众皆回眸。山披襟示之,众罔措。唯师朗悟厥旨,入室印证。又参次,山召曰:「近前来!」师近前,山曰:「南泉唤院主意作么生?」师敛手端容,退身而立。山莞然奇之。住后,上堂:「还有人向宗乘中致得一问来么?待山..
随州大洪法为禅师,天台鲍氏子。上堂:「法身无相,不可以音声求。妙道亡言,岂可以文字会?纵使超佛越祖,犹落阶梯。直饶说妙谈玄,终挂唇齿。须是功勋不犯,影迹不留,枯木寒岩,更无津润,幻人木马,情识皆空,方能垂手入廛,转身异类。不见道,无漏国中留不住,却来烟坞卧寒沙。」..
庐山归宗弘章禅师,僧问:「学人有疑时如何?」师曰:「疑来多少时也?」问:「小船渡大海时如何?」师曰:「较些子。」曰:「如何得渡?」师曰:「不过来。」问:「枯木生华时如何?」师曰:「把一朵来。」问:「混然觅不得时如何?」师曰:「是甚么?」..
潼川府梅山己禅师,僧问:「如何是法身边事?」师曰:「枯木糁花不犯春。」曰:「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师曰:「石女不妆眉。」
(术语)或言:棺木里瞠眼。死中得活之意。谓至道者非识之所识,此道之不现,实由于此识。一旦心识丧尽了,即有大活处,此为髑髅无识之活境界。即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也。碧岩二则颂评曰:僧问香严:如何是道?严云:枯木里龙吟。僧云:如何是道中人?严云:髑髅里眼睛。..
文玩核桃的盘法,文玩核桃多为铁核桃或野生山核桃,就是核桃仁很小的那种核桃,文玩核桃的产地和种类各异,大致分为麻核桃、楸子核桃、铁核桃三大类。一般两个为一对,拿在手里玩,这就叫盘核桃。那么文玩核桃的盘法有哪些呢?首先是买核桃,买核桃时千万不要心急,几百也好,一千也好,心中有个准谱,..
秦跋陀禅师问生法师:讲的什么经论?生法师说:《大般若经》。秦跋陀禅师说:怎么说色空义?生法师说:众微聚叫色,众微无自性叫空。秦跋陀禅师说:众微未聚,叫作什么?生法师不知所措。 秦跋陀禅师又问:还讲什么经论?生法师回答:《大涅槃经》。秦跋陀禅师说:怎么说涅槃之义?生法师回答:涅而不..
◎ 圣 严我常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没有事。这是说,如果我们用佛法的观念,向自己的内心观照、思惟,就不会与烦恼相应;但若往外观看,贪瞋痴慢疑就会随之而来。曾经有两位泰国比丘来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读书,才刚大学毕业,非常年轻,分别出家一年半到两年,讲话的态度很安详、有威仪,予人..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到世尊那边,刚好有猎人张开罗网在狩猎,五百只大雁落入罗网中,都被猎人所杀。这五百只大雁由于喜好听闻佛法,死后一齐转生忉利..
六祖,即禅宗法系第六代宇剧币,名慧能,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唐僧玄奘之后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和尚。坠腰石,据说是他当年求师五祖,初入寺庙做舂米役工坠在腰间借以助力的一块石头。传说慧能俗姓卢,父亲原是作官的,唐高宗时被贬,流落到新洲(今广东新兴县)为百姓。慧能出生不到三年,父亲便死了,他和母亲..
据说,悉达多·乔答摩出家以后,曾经四处访师求道。他请教过当时不少著名的学者,学会了两种不同的禅定方法,却感到修习禅定并没有使他获得解脱。古印度有一种很残酷的修行方法,叫做“苦行”。印度气候炎热,修习苦行的人最初把忍受热的折磨作为修行的主要手段;后来,千方百计拒绝物质福利和感官享受..
钱财乃是身外之物,这句话是我们平时经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有时候没什么道理存在,但是事实上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你有很多的钱财,但是一直守着自己的钱财,一直到死亡,对钱财的执念太深,但是带不走。一起欣赏下佛教故事:守金不舍堕蛇身。久远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个很喜爱黄金的人。每天天色微亮,..
有一天,王宫里飘来了一块手巾,它的细致和美丽,连宫里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国王召来了大臣们,一起“研究研究”。华丽的手巾一个传过一个,每个大臣都大叹稀有难得,吱吱喳喳地讨论着,手巾传着传着,大臣们终于有了结论:这一定是天赐华巾,这是国王英明,国家将要强盛的预兆。每一个大臣都肯定地这..
指檀那(布施)波罗蜜、尸罗(戒)波罗蜜、羼提(忍辱)波罗蜜、毗梨耶(精进)波罗蜜、禅(静虑)波罗蜜。即六波罗蜜中,除般若(智慧)波罗蜜外之其余五者。此五种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有主从关系,由般若之功德,可得其他五种波罗蜜。 p1116 ..
我国称彗星、流星之类为天狗,印度则将彗星称为忧流迦(梵 Ulkā),故正法念处经卷十九畜生品之注,以梵语忧流迦配当天狗。又据山海经卷二载,天狗为怪兽名,其状如狸而首白,其音如榴榴,可御祸凶。日本自中古以来,民间视天狗为天魔之一种,谓天狗住于深山,为人形、高鼻而有翼,飞行自在,着僧服或..
禅宗公案名。又作巴陵三句。指岳州巴陵颢鉴禅师用以提撕学人,令彼等转迷开悟之三句话。即“银碗里盛雪”、“珊瑚枝枝撑着月”、“鸡寒上机,鸭寒下水”等三句。人天眼目卷二(大四八·三一三上):“僧问巴陵:‘如何是提婆宗?’陵云:‘银碗里盛雪。’问:‘如何是吹毛剑?’陵云:‘珊瑚枝枝撑着月..
禅林用语。又作把鼻、巴臂、把臂。巴即把,鼻指牛鼻。即穿绳于牛鼻,以牵制之。其后转为可把持之处,犹言根据、把柄。碧岩录第三则(大四八·一四二下):“只如马大师如此道,意在什么处?有底云:‘点平胃散一盏来。’有什么巴鼻?到这里作么生得平稳去?”[碧岩集普照序] p1390 ..
(人名)唐代人。乡贯不详。少年出家,受学于当时之名匠,覆践清旷,强学天心。专通唯识之学。精探因明。住长安普光寺,以著述为事。与玄奘同时出,或谓即其门人。年寿并缺。所著有别集二十卷,成唯识论疏二十卷,杂集论疏十六卷,解深密经疏十卷等十余种。详见大唐内典录等。..
(杂语)原为打野堆,作土堆人足共悬之声也。作榸者误,碧严四十八则曰:明招云:朗上座吃却招庆饭了去江外打野榸。同评唱曰:野榸即是荒野中火烧底木橛谓之野榸。集韵曰:榸椿皆切,枯木根出。然联灯录二十一悟明章曰:如福州谚曰:打野堆者,成堆打哄也。今明招录中作打野榸,后来圆悟碧岩集中解云:..
【诸欲得舍次第】 p1352瑜伽七十卷九页云:复次诸欲得舍次第,谓当宣说先所应作,由此故得。谓由布施,持戒。于此可得。谓在天上。由此受用。谓由爱味。由此故舍。谓由过患。如此差别,舍于事欲,及烦恼欲。谓由出离远离功德。又若显示清净品法;谓应称赞四沙门果。从彼决定无退堕故。或出世间故。..
【苦出离依受】 p0847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卷三页云:问:若尔;一切苦受,皆应名耽嗜依。皆能与爱,或一切烦恼,为安足处故。又如品类足说:云何耽嗜依法?谓有漏法。云何出离依法?谓无漏法。何故此中说有苦出离依受耶?答:苦受、虽有漏;而有少出离依性。依彼故说苦出离依受。谓彼、有与烦恼相违,..
【苦谛有二种】 p0847 显扬二卷一页云:苦谛者:此有二种。一、世俗谛所摄,二、胜义谛所摄。世俗谛所摄者:如经中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胜义谛所摄者:如经中说:略摄一切五取蕴苦。..
【持种心证】 p0849 成唯识论三卷十五页云:谓契经说:杂染清净诸法种子之所集起,故名为心。若无此识;彼持种心,不应有故。谓诸转识、在灭定等、有间断故;根、境、作意、善等类别,易脱起故;如电光等,不坚住故;非可熏习,不能持种,非染净种所集起心。此识、一类,恒无间断;如苣蕂等,坚住可熏..
【信解不思议】 p0870 显扬三卷九页云:信解不思议者:谓诸菩萨、于难思处,已得信解。广说如经。若欲略说此信解相;谓于最极甚深所知之义,已入地诸菩萨及诸如来所行境界,及于诸佛菩萨最极广大威德,起淳直信;此难思议,非拟度境界。既了达已,而生信解。..
【信差别有三种】 p0870 成唯识论六卷一页云: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实有。谓于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谓于三宝真净德中深信乐故。三、信有能。谓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由斯对治彼不信心,爱乐证修世出世善。..
【信胜解补特伽罗】 p0870 瑜伽二十六卷四页云:云何信胜解补特伽罗?谓即随信行补特伽罗、因他教授教诫,于沙门果,得触证时;名信胜解补特伽罗。二解 集论七卷十一页云:何等信胜解补特伽罗?谓随信行已至果位。三解 集异门论十六卷十二页云:云何信胜解补特伽罗?答:即随信行补特伽罗、得道类智故..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