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它不得。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样,飞禽走兽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处,要羽毛为衣,也要饮食。衣食住三事本来是苦事情,为佛弟子不要被它转。佛初创教,要比丘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虽减轻了衣食住之累,但还是离不了它。现在时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样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里,不泡就没有得食。春时不下种,秋到无苗岂有收?可见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要花时间,费工夫,劳心力,才有收成。为佛弟子,岂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古人说:“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还要为道求出生死。因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但修道这件事,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处、一切事,勿被境转。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什么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拾得大士传的弥勒菩萨偈曰:“老拙穿袖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者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是做好汉。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这是一切处都修道。并不限于蒲团上才有道。若只有蒲团上的道,那就要应了四料简的“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说好说歹的,打破此关,就无烦恼。说我好的生欢喜心,就被欢喜魔所惑,三个好,送到老;说我不好的,是我的善知识,他使我知过必改,断恶行善。衣食住不离道,行住坐卧不离道,八万细行,不出四威仪中。古人为道不虚弃光阴,睡觉以圆木作枕,怕睡久不醒,误了办道。不独白日遇境随缘要作得主,而且夜间睡觉也要作得主,睡如弓,要把身弯成弓一样,右手作枕,左手作被,这就是吉祥卧。一睡醒就起来用功,不要滚过去滚过来,乱打妄想以至走精。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都好参禅,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相关推荐
一切种爱语
【一切种爱语】 p0008瑜伽四十三卷十二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种爱语?当知此语,六种、七种,总十三种。言六种者,一、于应听法,开听,爱语;二、于应制法,遮制,爱语;三、开示诸法法门,爱语;四、开示无倒法相,爱语;五、开示无倒训释诸法言辞,爱语;六、开示无倒法句品类差别,爱语,言七种者,一..
一二三四五六七
指随时随地皆可出现之普通事,亦即理所当然,连孩童亦能知晓之事。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大四八·一六一下):“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一二三四五六七,疑杀天下人)’” p1
开示悟入
开是开佛知见,示是示佛知见,悟是悟佛知见,入是入佛知见,此开示悟入乃是佛出世的本怀。
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p0018瑜伽九十四卷九页云:云何名为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谓诸如来所说法教,普为一切人天开示,无倒开示;于一切法,不作师拳,无遗开示。如是名为一切如理无间宣说圆备。
三藏建立
【三藏建立】 p0192集论七卷二页云:何故如来建立三藏?为欲对治疑随烦恼故;建立素怛缆藏。为欲对治受用二边随烦恼故;建立毘柰耶藏。为欲对治自见取执随烦恼故;建立阿毗达磨藏。复次为欲开示三种学故;建立素怛缆藏。为欲成立增上戒学增上心学故;建立毘柰耶藏。为欲成立增上慧学故;建立阿毗达磨藏..
二种法施
指世间法施、出世间法施。据般若经卷二十四载:(一)世间法施,指菩萨虽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五神通(足不履地、知人心命、回眼千里、呼名即至、石壁无碍)等一切诸法,然未能出离世间,故称世间法施。(二)出世间法施,指菩萨为诸有情宣说开示三解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等一切圣法,依此..
记别
记别者,谓于是处圣弟子等谢往过去,记别德失生处差别,又了义经说名记别,记别开示深密意故。
记莂
何等记莂?谓于是处圣弟子等谢往过去,记莂得失生处差别,又了义经说明记莂,记莂开示深密意故。
无量门正为开示集真是集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集真是集?谓正开示。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为去来今。众苦因本。道路由绪。能作生缘。起集等起。能起集等。起现法中诸苦身坏。后苦由是出生。如有颂言。因爱弃良医痈本榛藤渴未调伏一切数数感众苦如树根未拔虽斫斫还生未拔爱随眠数数感众苦如毒箭在身损坏色力等众生..
听闻正法
云何名为听闻正法?谓所亲近供养善士。未显了处为正显了。未开悟处为正开悟。以慧通达深妙句义。方便为其宣说施设安立开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谓正开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一切..
无量门正为开示灭真是灭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灭真是灭?谓正开示。即上所说。爱后有爱。喜俱行爱。彼彼喜爱。无余永断。弃舍变吐。尽离染灭。寂静永没。名为舍宅。亦名洲渚。亦名救护。亦名归依。亦名所趣。亦名无忧。亦名无病。亦名无动。亦名无没。亦名无炽。亦名无热。亦名安隐。亦名惔怕。亦名善事。亦名吉祥。亦名涅..
以无量门正为开示道真是道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道真是道?谓正开示。此道此行。于去来今众苦。能断能弃。能吐能尽。能离染。能灭能寂静。能令永灭没。此复云何?谓八支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如有颂言。此威猛一趣如鸟路清虚牟尼定所行为众数宣说哀愍说一趣见道尽生边此道于瀑流去来今能度能究竟调静..
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
云何名为以无量门正为开示苦真是苦?谓正开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一切五取蕴苦。如有颂言。诸蕴起为苦生及出亦苦生已有老苦病苦与死苦烦恼生为苦生已住亦苦非聪敏悔苦不调伏死苦无智有情苦增羯咤私苦愚夫生死苦多劫驰流苦..
不了义教及了义教
【不了义教及了义教】 p0342显扬六卷十一页云:五、不了义教。谓契经应颂记别等中,薄伽梵略摽其义,未广分别,应更开示教。六、了义教。谓翻前应知。
正善开示
【正善开示】 p0503瑜伽八十二卷十六页云:正善开示者:谓如其所有性故,及尽其所有性故。

修行中自在排在第一
修行中自在排在第一◎ 大 愿《证道歌》上法身觉了无一物你要看清楚,当我们的心安在生命本然纯净状态的时候,这个是法身觉了。《证道歌》这四句话就是启示我们:修行首先要法身觉了,也就是觉悟到生命就是价值。今天我们大家听这么久,哪怕你什么都没有学会,你就真正地相信,真正地深信生命就是价值,..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12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什么叫金刚?金刚就是我们的佛性。他可以显现出金刚般若智慧,可以显现出我们的佛性。我们的佛性无始以来被烦恼所侵,佛陀在世时成佛的第一句话:“善哉!善哉!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相。因为我执、法执,不能证得。”我们的福德、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功德,本来..

修行人的日子
对待过去:报冤行如果在生活里遭遇困惑、困顿、困厄或不幸,就这样想:我从过去很长时间以来,丢弃真实,随同虚假,跟随着各种幻象起起伏伏,制造过很多冤情,做过很多糊涂事,造成了许多隐藏的、潜在的违害;现在虽然没有犯错,但都是我过去无数事上种下的恶因现在果实成熟了,不是老天爷,也不是他人..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9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继前面众生疑惑“佛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可得否?”之后,众生又在疑惑:菩萨庄严佛土不?不庄严佛土者,佛在哪里住呢?我们现在也是空的,知道无住即是法身,因为如来无所来亦无所去。众..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 明 本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守得贫苦,当得重务,忘得名利,弃得恩爱,持得戒律,做得工夫,了得生死,参得禅道,会得佛法。这许多事业一肩荷负了当,更要尔不见彼短,不务己长,不逞见闻,不眩声色,十二时合取两片口皮,树立万年一念之志愿,常存正念,守护身心,..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3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过去有个老和尚背一个女子过河,小和尚心里就住了,心想和尚怎么背女众呢?小和尚心里嘀咕了半个月,师父为什么背女人呢?实在忍不住就去问师父,师父你为什么背女人啊?师父说,啊,你还背着啊,我早就放下来了。所以小和尚一背就背了十五天,其实老和尚早就放下来了,老和尚不住啊,他..

修行必以般若为本
◎ 憨 山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此体本来无染,故曰清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包容,故曰虚空。本来无妄,故曰一真。本来不动不变,故曰真如,又曰如如。本来圆满无所不照,故曰圆觉。本来寂..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1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何谓持戒修福?如来究竟清净是何境界?昨天讲到:“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佛制止须菩提“莫作是说”,此处“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41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四相由何而来?自性如何迷失?打坐时如何由痛体悟空性?如何体证烦恼的空性?经云:“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流转生死,就是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从哪里来的呢?从妄见中生。我们无始以来,迷失了我们本来的自性..

宽见法师:关于《梁皇宝忏》的开示
2011年2月4日于天开寺客堂《梁皇宝忏》的因缘和缘起:梁武帝的时候,南朝齐武帝永平年间竟陵文宣王子梁萧氏,撰净住子成二十卷,分净行法为三十门。还没有等到流通又遭遇了变化,在梁朝大梁天监年间,有道德的高僧删去了其中复杂的东西,把最精华的、最关键的东西编成了十卷,总列四十品章,将近有两千余拜,前面..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43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如何了苦?知苦?修苦?证苦?现实生活中哪些时哪些事哪些处遮盖了我们的苦?六度以何为体?金刚经中为何六度中只以布施为例?六度中的无住作何解释?小乘大乘在修法上的差别?为何强调发大菩提心?何种心态障碍着发大菩提心?哪二戒最为重要?为什么?身立一切相一切妄皆立..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40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六祖当时会五祖的时候(因为六祖是南方人),五祖看到六祖以后就问一句话:“你们南蛮也来学佛?也有佛性?”六祖就回答说:“人有南北,难道佛性还有南北之分吗?”大家知道这句话也就是六祖大师所悟到一个什么道理呢?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人认为佛性是独立的,所以人为什么会迷信呢?他把..

修行最佳的环境
广钦老和尚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却能炼成大人气魄。就像溺在母猴怀里的小猴,有时会被母猴抱得活活闷死,而那些独立跳跃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心要怎么修我..

梦参老和尚:岁末茶话会上开示
在这个因缘殊胜的法是什么法呢?大家想一想,法是什么呢?法是我们的心,心生一切法,那我们的这个心是什么心?当然现在说是善良的心。但是我们这个心是要成佛的心。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心,因必感果,一定感果。现在我们是种成佛的因。这个因一定让我们每位道友都成佛,这叫心生种种法生。我们一般说到法..

大安法师: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诵哪些经
问:在家佛弟子该如何修行?早晚课该诵哪些经?时间为多久为合适?大安法师答:在家的居士,随分随力,一般还是要给自己规定早晚功课。早晚功课最好简单一点,在寺院丛林要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什么的。你在家,如果专修念佛法门的话,你就念《阿弥陀经》,往生咒三遍,赞佛偈,然后就开始念佛,念..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