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妙法莲华经能够让我们的灾厄和魔难得到消减,使我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的幸福美满和顺心如意并减少心中伤悲。也能够为我们化解心中的痛苦和执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宁并充满阳光,而且修行妙法莲华经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智慧。
其实我们通过“修学法华经的重要性 《妙法莲华经》净界法师讲解”的视频,能够让我们对妙法莲华经的作用有更加深刻理解和认识,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并解答心中疑惑,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阴郁,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和善良并充满正能量。
修行妙法莲华经能够让我们的灾厄和魔难得到消减,使我们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的幸福美满和顺心如意并减少心中伤悲。也能够为我们化解心中的痛苦和执念,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安宁并充满阳光,而且修行妙法莲华经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智慧。
其实我们通过“修学法华经的重要性 《妙法莲华经》净界法师讲解”的视频,能够让我们对妙法莲华经的作用有更加深刻理解和认识,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并解答心中疑惑,也能够为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阴郁,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和善良并充满正能量。
【佛陀正法网】宣化上人《妙法莲华经》浅释(148)今日学佛共修资料《法华经》讲义(编辑时间2012年8月14日)晚上好,至诚希望所有见闻听闻的十方大众四众佛弟子们,让我们一起感恩诸佛如来,感恩万物生灵,感恩一切累世今生的因缘汇聚了愿了缘了债的因缘,每日晚上全球联网佛教课程学习,佛教《法华经..
妙法莲华经受持发愿偈(缘聚禅莲徒儿至诚唱诵)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时临末法,众生福薄。明师难遇,正法难求。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每日汇集大德开示、佛陀经典浅释..
记得在学生时代,有一次,我从台中搭车到竹山,到了竹山已经晚上十点多,临时找不到旅馆住,因为那一天是例假日,每一家旅馆都客满。幸好遇到一位善心的老板告诉我:楼梯下面有一间三角形的小房间勉强可以让我住。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我只好委屈求全,在那个窝囊的小房间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晨游览溪头。自从遇到..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名利禄再高,去世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如此看来,人生实在很悲哀、很渺小。希望突破生命..
止观的关系与重要性佛教的修行重点,不外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谓「自净其意」,是各种修行方法的目标,如:念佛要一心不乱,律宗重视三业清净,禅宗从静虑到无住生心。自净其意,就是除去妄想执着,达到佛的境界。但要「自净其意」,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修止的功夫..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时临末法,众生福薄。明师难遇,正法难求。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正法。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缘我等发心每日汇集大德开示、佛陀经典浅释,愿与见闻者共同学习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
《妙法莲华经》是全经总题,本经是后秦弘始三年,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法师所译,共七卷二十八品,此普门品即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品依于经,故先列经题,此题依古德七种立题中,是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乃释迦如来金口亲自命名,譬喻品文云,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字称..
◎ 向 仁随喜主要是指见他人行善、修行有所成就或者离苦得乐,心中升起欢喜心。其实随喜是一种很方便的修行方式,不需要出资出力就可完成,是一种彻底的修心的方法,我却觉得要完全如理如法的随喜还是很困难的, 口头上的随喜易做到,心中无伪的随喜还是需要长期训练才可以做到的。 人有嫉妒心,有些人..
佛陀开示大众:“比丘们!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刻已到,座下弟子已经心得清净,信心坚固,彻悟诸法性空,深入褝定,如来便会召集诸菩萨及声闻众,宣说此《妙法莲华经》。因为世间不可能以修行二乘法而得灭度,唯有修行一佛乘可得真实灭度。比丘们应知!如来有方便之智,深知众生根性,对于那些乐修小乘法、..
【见及如理胜】 p0641 集异门论二卷十三页云:复有二法谓见如理胜者:见云何?答:谓依出离远离善法,于法简择,极简择,最极简择,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谓见。如理胜云何?答:谓有苾刍,如其所见,若由如是诸行相状;世间正见,未生而生;..
【谛察法忍】 p1377无性释七卷十二页云:谛察法忍,是前二忍所依止处。堪忍广大法故。
【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 p1184集异门论十六卷七页云:云何黑生类补特伽罗生起非黑非白涅槃法?答:如有一类、生贫贱家;谓旃荼罗家、广说乃至少饮食家。彼生此家,形容丑陋,人不憙见,众共诃毁,多分为他作诸事业;故名为黑。如是黑类、闻有如来为众宣说如实所证法毗柰耶,便往听受。既..
【象迹】 p1186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象迹者:谓于不净等想为第一故。所缘广大故。
【损害不善】 p1252集论二卷十页云:何等损害不善?谓于一切处起身语意种种邪行。
【语清净】 p1283集异门论六卷五页云:语清净云何?答: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复次诸所有学语业,诸所有无学语业,诸所有善非学非无学语业,如是一切,名语清净。
【顿出离预流果】 p1249杂集论十三卷十二页云:复次如说预流补特伽罗、此有二种。一、渐出离,二、顿出离。渐出离者:如前广说。顿出离者:谓入谛现观已,依止未至定,发出世间道,顿断三界一切烦恼,品品别断,唯立二果。谓预流果、阿罗汉果。品品别断者:谓先顿断欲色无色界修道所修上上品随眠。如是..
【远离闲居方便作意位中有四种所治】 p1259瑜伽二十卷七页云:又于远离闲居方便作意位中,当知略有四种所治。何等为四?一、于奢摩他毗钵舍那品,有暗昧心。二、于诸定,有随爱味。三、于生有随动相心。四、推后后日,顾待余时,随不死寻,不能炽然勤修方便。如是四种所对治法,当知亦有四种修习对治。..
【慢依六事生】 p1278瑜伽五十五卷九页云:慢依六事生。一、劣有情,二、等有情,三、胜有情,四、内取蕴,五、已得未得颠倒,六、功德颠倒。依此六事,生七种慢。谓慢过慢等。当知二慢依胜有情事生。余各依一事。..
【尽智所缘】 p1286品类足论一卷八页云:尽智何所缘?谓缘一切有为法,及择灭。何故尽智缘一切有为法及择灭?答:尽智自遍知我已知苦,我已断集,我已证灭,我已修道故。
【对治无记】 p1291集论二卷十一页云:何等对治无记?谓如有一,为治疾病,得安乐故;以简择心,好服医药。
【诸天神等非归依处】 p1359显扬六卷十四页云:复次由五种因,诸天神等,非归依处。何等为五?一、由相故。二、由体故。三、由业故。四、由法尔故。五、由因果故。由相故者:谓诸天神,世不现见。无谈论故,容色奋发。有怖畏故。染习放逸。有贪爱故,舍他利益。无悲愍故。不能解了作与不作。不达实义故..
【学见】 p1381大毗婆沙论九十八卷五页云:云何学见?答:学慧。谓无漏忍,及学八智。从苦法智忍,乃至金刚喻定诸无漏慧,皆名学见。
【最胜见】 p1154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二页云:复次若有苾刍、依止如是色类见闻、及乐想有,无间随得诸漏永尽;当知此见、名最胜见,乃至此有、名最胜有。从无我见、不更寻求其余胜见。谓无常见。即此无间,随得漏尽。是故此见、名最胜见。..
【寻伺有四品法】 p1179俱舍论二卷五页云:有四品法。一、有寻有伺。谓除寻伺、余相应法。二、无寻唯伺。谓即是寻。三、无寻无伺。谓即一切非相应法。四、无伺唯寻。谓即是伺。余十色界、寻伺俱无。常与寻伺不相应故。..
【烦恼非能对治】 p1194瑜伽五十五卷十页云:复次烦恼非能对治。虽复经言:依爱断爱,依慢断慢;然非烦恼。但是善心加行希求,高举行相,与彼相似,假说爱慢。
【意识作业】 p1208瑜伽一卷十页云:彼作业者:谓能了别自境所缘,是名初业。复能了别自相共相。复能了别去来今世。复剎那了别,复相续了别。复为转随转发净不净一切法业。复能取爱非爱果。复能引余识身。又能为因,发起等流识身。又诸意识、望余识身,有胜作业。谓分别所缘、审虑所缘、若醉、若狂、若..
【灭法】 p1211瑜伽九十五卷十四页云:即此一切、由无常灭,或有已灭,或有向灭,或有当灭,总名灭法。
【圆满慧】 p1240瑜伽八十三卷五页云:圆满慧者:谓成办慧、已到究竟。
【圆成实二种】 p1241辩中边论中卷四页云:此圆成实、总有二种。无为有为有差别故。无为总摄真如涅槃。无变异故;名圆成实。有为总摄一切圣道。于境无倒故;亦名圆成实。
【瑜伽师地论总有五分】 p1244瑜伽释九页云:今此论体、总有五分。一、本地分。略广分别十七地义。二、摄决择分。略摄决择十七地中深隐要义。三、摄释分。略摄解释诸经仪则。四、摄异门分。略摄经中所有诸法名义差别。五、摄事分。略摄三藏众要事义。此论既有如是五分;何故但名瑜伽师地?就初立名,故..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