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书
五分律云。比丘差次不知书记佛听学书。不得为好而废道业(魏韦诞字仲佫。诫子孙曰。书但记姓名而已)。
为什么会祸殃子孙?
“祸殃子孙”的事,一般人多认为没有道理,因为祖先父母作恶,无辜的子孙却要受连累而遭殃,这样的因果法则未免有失公平。其实,所谓“祸殃子孙”只是一句惯用语,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的背后有更深的道理在。佛在《地藏经》上说:“各据本业,自受恶趣。”在《出曜经》上说:“作罪自受其殃,无能代..
思归集(四)
思归集卷三印光法师鉴定思归子释如岑敬辑坚密大师(字成时,吴姓,歙县人,廿八出家,禅教二宗,多所参访,及见蕅益,遂终身依止,歙人延师居仰山,山中猛虎皆驯服,撰斋天仪,感天神现身,后住江宁半峰,大弘灵峰遗教,重订净土十要,益自撰之观经初心三昧门,及弥陀经行愿仪,厥功至伟,师勤修净业,虽寒暑不少懈,康熙十..
梦参老和尚:岁末茶话会上开示
在这个因缘殊胜的法是什么法呢?大家想一想,法是什么呢?法是我们的心,心生一切法,那我们的这个心是什么心?当然现在说是善良的心。但是我们这个心是要成佛的心。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心,因必感果,一定感果。现在我们是种成佛的因。这个因一定让我们每位道友都成佛,这叫心生种种法生。我们一般说到法..
宣化上人:何谓六大宗旨,魔王的子孙
何谓六大宗旨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你们看!现在世界上的人们,多数都在发颠发狂,像犯了精神病,世界将变成疯狂世界。无论男女老幼,都不认识做人的基本条件,所以你争我夺,为达个人的目的不择手段,见利忘义,出卖朋友,多么可怕呀!那到底什么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呢?就是万佛圣城六大宗旨。若人人能遵守..
念佛的窍决
我们要通过《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把这个外循环转为内循环,那么你就懂得念佛了。什么是转为内循环?你不受六尘的染污,不被六尘所影响,只是六根自己一个内部形成一个循环,这样修行就对了,这样念佛必定往生,这样念佛能够迅速地成就三昧,根器好就很快,根器中等七天七夜都能够成就念佛三昧。我们..
邪行障
【邪行障】 p0672 成唯识论九卷十九页云:二、邪行障。谓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彼所起悮犯三业。彼障二地极净尸罗;入二地时,便能永断。由斯二地,说断二愚,及彼粗重。一、微细悮犯愚。即是此中俱生一分。二、种种业趣愚。即彼所起悮犯三业。或唯起业,不了业愚。..
支度
为度量、支办之意,亦即准备之意。密教修法之时,需先准备必要之本尊及资具,如金铜铃等诸器具、龙脑苏合等诸香、七宝五谷等诸物、杂草香花等诸花,此类预备工作即称支度。此一名词或为“度支”之转用语,本含算计、供给之意。[陀罗尼集经卷十二、苏悉地羯啰经卷中、诸尊要抄卷三、卷四、卷十一] p14..
月种
梵名Candra-vaj?a。又作月统。乃印度刹帝利族之一姓,与日种共为印度古代二大王统,相传为月天之子孙。 p1466
世智
(术语)世俗普通之智慧。通于世谛之事相者。对出世间智而言。
树提迦
(人名)新曰殊底色迦。译为星宿或有命,照耀,火。西域记九曰:殊底色迦,唐言星宿,旧曰树提伽讹也。俱舍光记五曰:殊底穑迦,此云有命,旧曰树提迦讹也。探玄记十五曰:梵云树提,此云照耀。梵Jyotiṣka。..
苦谛
【苦谛】 p0841 瑜伽六十四卷十页云:云何苦谛?谓生苦等;广说如前。若略说者;如说一切生杂染事,皆名苦谛。二解 如苦谛有二种中说。三解 集论四卷一页云:云何苦谛?谓有情生,及生所依处。又云:若有情世间,若器世间,业烦恼力所生故;业烦恼增上所起故;总名苦谛。如彼卷一页至八页广说。..
四知
可分三种:(一)指天知、地知、旁人知、自知。据大明三藏法数卷十九载,人起善恶念之际,已有四者知悉,即天、地、旁人、自己。盖人起善恶之心时,虽未现形,然天神已在上照临,地神亦鉴察于下,即使于隐僻处作,旁人亦能知,而欲作善恶事时,人尚未知,自己已先知,故称为四知。与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四载..
希祀鬼
(异类)九鬼之一,死后希望子孙追荐祭祀之鬼类。
德立
清代僧。字鹤臞,又字君直。号西池。初以修禅得悟,后转持净土法门,精勤修持,无有懈怠。住持吴地之怡贤寺,四众景仰,法化大行。又善诗画,工草书。书室名为藕花园,著有藕花园诗。生卒年及籍贯皆不详。[清画家诗史壬卷下] p6009 ..
想爱
指情想与爱欲。诸事顺缘情想则生爱欲,以此二者为受生之本因。楞严经卷四(大一九·一二○中):“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 p5452
相承血脉
(术语)血脉相承之转语。诸宗法脉相承,犹如子孙承父母之血肉也。
想爱
(术语)情想与爱欲。顺诸事情想则生爱欲,以此二者为受生之本因。楞严经曰: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
草书经
以草书体写成之经典。丹铅总录卷十五与毕沅之关中金石记卷一中,皆有草书心经石刻之记载;该石刻今存于长安之碑林,相传系唐朝驸马郑万钧所书。一般佛教经文碑石,殊少以草体字书成,例如敦煌出土之古写佛典中,大多为正体字,仅有大乘起信论略述(唐宝应二年写,763)、大乘起信论广释、法华经玄赞等..
智永
(人名)南北朝陈永欣寺僧,俗姓王,会稽人,号永禅师。善书,能兼诸体,草书尤胜。临书三十年,得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
健陀国王经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健陀国王,感牛语而信佛。佛因说往因。
欲贪
(术语)同于贪欲。于所愿无厌足之烦恼也。维摩经观众生品曰:身孰为本,欲贪为本。法华经譬喻品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楞严经四曰:想爱固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