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是六度万行里最基础的一个修法。布施的对境是什么呢?是一切众生,而且完全是平等的。首先要有平等心,这很重要。佛法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若是没有对治烦恼,没有对治习气,那就不是佛法了。布施也是一样,若是没有直接对治烦恼和习气,那就不是佛讲的布施,不是我们大乘学者要学修的布施。我们也做布施,但是我们的心态为什么没有转变呢?修行上为什么没有进步呢?因为我们的布施是有分别的,不是平等的,所以它没有直接对治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我们只帮助贫困的人,不帮助有钱有势的人;只帮助善良的人,不帮助凶恶的人;只帮助好人,不帮助坏人。这都是分别,没有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慈悲心的基础是平等,布施的基础也是平等。众生最可怜的地方不是没吃没穿,而是愚痴颠倒,烦恼痛苦。所有的众生都一样,都在感受这样的痛苦。在这样的见解中,我们去帮助,去爱护,去施舍,这才是平等心。比如我们在街上遇到乞丐或者残疾人了,我们帮助他们的时候,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呢?应该是“哦,他是众生,因为他愚痴颠倒,前世造业了,才会受的这个果报,所以现在需要我的帮助,我应该去帮助他。”这种发心才是正确的。这样平等地对待众生,才能对治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任何一个众生需要我们帮助和施舍的时候,我们都能以正确、清净的心态去做,那就是布施。若是你有分别:我可以帮助一些人,但是不能帮助那些恶人、贪官、强盗,不能帮助仇人、敌人。这不是布施。布施的对境应该是一切众生,包括这些恶人、敌人、恶魔、鬼神。不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回报,而是为了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利益。
相关推荐

崇慈法师答:灾难是怎样引起和发生的呢?
崇慈法师答:真正完全属于大自然客观引起的灾难占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的灾难都是人为引起的。作为万物之精灵的人,应该尽己所能控制和避免大自然的各种灾难,而不应该烦恼炽盛、欲望膨胀以种种荒唐行为给各种灾难火上浇油。所谓人以善感,天以福应;人以恶感,天以灾应,这个天就是因果法则,这个善和恶就是人..

怎样切芋头不手痒
怎样切芋头不手痒美味的芋头,却为它带来的手痒而烦恼不已,戴手套又不方便切菜,现在,我提供一个方法供参考:1、在弄芋头之前,将双手用盐或醋摩擦一下 ;2、接下来,再将双手放在火上稍稍烤一下 。这样一处理,下面弄芋头,就不会再有手痒的痛苦啦。..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一、布施入门愿由‘闻佛名生尊贵家\’引进成佛之道的初门—布施波罗蜜的学习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他方世界已经发出菩萨心、修菩萨行的众生,听到我成佛的名号,寿终之后,而不能投生尊贵家的话,(按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译为‘生豪贵家\’),我便不能圆满成就佛道。’一个听闻佛名,一心持..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七)由法施引导财施的意义回归净土
(七)由法施引导财施的意义回归净土1.法施的基本意义法华经卷一有一句偈说:‘闻法欢喜赞,乃至发一言,则为已供养,一切三世佛’。这是阐释法施的基本意义。而且是任何一个佛弟子经常做得到的。由此说明了不是一定要开座说法,才称为法施,只要每一个人在听闻佛法时及闻法后,发心为周遭的人欢喜赞叹‘正法的..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三)菩萨如何深入布施的修持历程?
(三)菩萨如何深入布施的修持历程?1.菩萨如何深入外布施?一个菩萨行者经过无量劫修学与佛道相应的布施法门以来,而在菩萨道上,生生世世招感人天富贵的果报,如从六度集经、菩萨本缘经、生经、菩萨本行经等所载菩萨宿世深入‘外布施\’、‘内布施\’、‘内外施\’的学习过程,就可以清晰地明白,现代人若欲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七)菩萨圆满布施的修证境界
(七)菩萨圆满布施的修证境界1.佛弟子一定要布施吗?大智度论卷八十说:‘若菩萨所有布施皆回向萨婆若(佛道之大智慧)者,有二种人。一者软根,一者利根。软根者少多布施皆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根者破是取相而戏论;空法信力转薄不用萨波若,但求诸法实相,是二种人皆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一者以信力多慧..

竺摩法师: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义的。对于人生的观察或看法,各人有其不同的观点,约略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浑浑噩噩的人生,他们是不注..

本性法师:怎样才能做一个好学生_如何做个好学生?
为延续、发扬佛陀慈悲精神,福州开元寺于福建师范大学设立励青奖学基金。2011年11月4日,第三届颁奖仪式在福建师大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应林金水先生、王晓德先生、林寿桦先生之邀,与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作些谈心,予冠之名曰:怎样做个好学生。鼓励他们,无论学习、生活、做人、做事,都应..

怨害之起烦恼为根
从前,优填王的儿子名叫娑罗那,心乐佛法而出家学道,行头陀苦行,在山林树下打坐,修习禅定,系念一心,专注不乱。当时有一位生性凶暴的恶生王,带着宫女们出外巡视游玩,来到了这座树林,停下马车稍作休息,不久便睡着了。这些宫女看到国王睡着了,于是到处游玩,看到一位比丘在树下打坐,修习禅定,..

只有玩香的人才知道沉香带给我们的益处
1你肯定比别人睡眠质量高。天然沉香具有宁神的作用。所谓宁神就是安神,静心,舒缓压力,放松心情,从而达到辅助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午休和差旅住宿也可以使用。现在因工作压力造成的失眠很常见,晚九点之后,点支沉香,放松身心,睡好子午觉。2越发的文艺范,知性美。使用沉香不仅是美好的嗅觉..

邪淫者会娶到怎样的老婆?
邪YIN者会娶到怎样的老婆?没有人能忍受一生一世的孤寂,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找到一个贞良的眷属,一个一生的伴侣,来共同忍受那些悲哀与苦楚,寂灭与欢乐。 我走过很多地方,认识很多人,没有几个是能够放下一切遁入空门,空守青灯古佛,大多还是希望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以此共度..

青春期女性怎样克服手淫?
女性手淫在我国报道较少,但近几年有些女子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性革命”、“性自由”等色情文化的影响,手淫现象明显增多。人们从幼儿襁褓中至任何年龄都可能无意或有意地出现一些用手抚弄外阴的动作,这种现象不算手淫,只有在通过这些动作以后,男性出现射精,女性得到了性的满足,才被视为手淫。女..

收藏沉香只有突破局限 才能打开新局面
自沉香在我国历史上有记载起,到现在已经数千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沉香经历了沉沉浮浮,直到沉香文化复兴开始,沉香才又广泛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而且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香至尊沉香创始人孙玉辉表示,现如今,沉香无疑已经成为收藏市场的香饽饽,炙手可热,不过,另一方面,很多沉香收藏者开始遭遇了沉..

大安法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
问: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百分之百服从,修学成就的关键在于诚敬二字,一切法得诚与忍,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大安法师答:当我们对人、对法都没有智慧的抉择的时候,就马上谈百分之百的服从,这是有风险的。我们百分之百服从的是圣言量,是祖师的思想,这没有风险。这..

年轻人如何净化心灵,克服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
问: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年轻人就如何净化心灵,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提出几点建议?大安法师答: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思想活跃敏锐,求知欲强,刻苦耐劳,有许多良好的品德。然而生长在这个市场与科技为主干的现代社会,面临着越..

大安法师:我们要悟的是什么
问:经典里经常讲的开悟、顿悟的悟是动词,悟的对象是什么?我们要悟什么?大安法师答:谈悟,无论是渐悟还是顿悟,不要有一个“能悟”和“所悟”,在能、所里面就永远不悟——就是耽误。实际上归无所得,不由他悟,好像你回到家里什么都没得。“以无所得故”,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把有所..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命终,皈依证等物怎样处理为好
问:命终,海青衣、陀罗尼被面、念佛珠、进香袋、盖有三宝印手帕,皈依证等物怎样处理为好?智敏法师答:海青非佛教衣;陀罗尼被祇能供养,不能覆盖;念珠、香袋后人可用;皈依证作纪念。

智敏上师:为何有些人学佛越久慢心越大,烦恼越重?
今天,有位同学送来一张条子,并谈了他的感受,在此给大家念一下:近期的《福智之声》上刊有洛桑校长的一番开示,弟子阅后受用极大,心为感动。故从中摘录几句下来供养上师:为净除身口恶业,最殊胜的就是为上师执事侍侯上师,为上师做很多事情,这就是最好的净除身口恶业的方法。广大积聚资粮之后、广..

黄柏霖:求财一定要布施
黄柏霖:求财一定要布施这个地方我讲个笑话给各位听。前几天有一个报纸有登,有一个人没有钱,就一直想要求钱,然后他就跟父母借钱,就到台北市的某一个庙里面去拜拜,意思就是想求神施财给他,让他有钱。后来他还是一样没有钱,买乐透也没有中。他父母跟他要那笔钱(他跟他父母借的那笔钱),然后他就去..

沉香手串怎么使用才能紧急救命
手上装饰分三大类:一类所谓的贵重金属,比如金银;一类属玉,比如玉镯,一类属木制的。主要作用也有三类:一是美,漂亮;二是信仰;三是对健康好。饰品的保健作用金银重镇安神,玉石养阴滋补,沉香的芳香开窍。无论是首饰、耳环、手镯,大家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饰品的材质,来选择什么样的,适合什么..

广超法师:四圣谛讲记 第四卷 集~烦恼迷执
第四卷 集~烦恼迷执现在,我要跟大家谈谈烦恼。每个人都有他个自的烦恼,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管是跟别人在一起,或是独自生活,都会有烦恼生起来。佛法说,众生的烦恼有无量无边,数也数不清,但是佛对众生讲解烦恼的时候,特别举出重要的烦恼。在大小乘佛教的部派,烦恼有不同的分法,这些大小乘的论师..

那些年,我们理解错的“善财童子”
那些年,我们理解错的善财童子 又是一年儿童节,当孩子们幸福洋溢地庆祝着属于自己的节日,当90后感慨着逝去的童年,当80后回忆着过往的天真,当70后忙于工作、忘记了无忧无虑的年岁,佛法来到你身边,告诉你童年不只是年龄的象征,更是修行的自励。 南海自在观音身边,有着一位聪慧、喜庆的小男孩,..

净土法门法师:佛说我们身心世界里头因果是真的
『深信因果』,我们对于因果总有几分信心,若说深信恐怕就未必。为什么?深信一定会百分之百的做到,我们没有做到,就是还信的不深。我举个浅显的例子来说,为什么说我们信的不深?是我们把事实真相迷惑了。怎么迷的?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想到自己切身的利益,这就不是深信。如果深信的人,那佛给我们..

慈法法师:安居第三十七日(一):感动我们沉睡的觉性
安居第三十七日(一):感动我们沉睡的觉性我们学法的目的不能丢失——随时了解我们心性之作用,若染着于习气,若随顺于觉悟,若随顺于法性,若随顺于智慧方便,若随顺于念佛,若随顺于自业、他业、共业,我们要是有一个清晰的觉知,我们的人生就有从浑浑噩噩的、无明覆蔽中渐次清晰、走出的善巧。我们学佛的目的..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烦恼算个什么东西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烦恼算个什么东西《烦恼算个什么东西!》 What’s an affliction, anyway! 作者: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Shang Longrik Gyatso Rinpoche 愈来愈多的人找不到途径跟方法去面对烦恼或解决烦恼,更别说如何去摆脱烦恼。不是只有一般世人才会有烦恼,世间人的烦恼离不开柴米油盐名利世俗八法..

慈法法师:安居第二十七日(一):我们美好的新生之地
安居第二十七日(一):我们美好的新生之地我们学习的主要目的一定不要迷失,这个主题一定要十分清晰地贯穿于始终——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习气,使我们在修行的路上,或者人生的路上,有一个有实际效果的法则的熏修。因为这不是学问的学习,所以一定把心理放得越轻松越好,这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也比较公..

惟传法师:善知识如何协助我们醒过来?
善知识如何协助我们醒过来?空海真正能够协助大家的,就是协助大家去看到自己看不到的,协助大家去发现自己不容易发现到的「死角」。以世间法的比喻而言,就像一部计算机里面,还是会有很多不同层次的状况,有的计算机可以自己检查出病毒而自行扫毒;有比较严重的,自己没办法处理,就必须请人家来协助扫毒。在..

蜂蜜和人生的真谛,我们为何总忘记生命无常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在旷野中游走,被一头凶恶的大象追逐。游人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恰好看到一个空井,井旁还有一棵大树,游人赶紧抓着树根,爬入水井藏身其中。这时候有两只老鼠,一只白色,一只黑色,它们开始啃咬树根。水井四边又有四条毒蛇,正在吐着舌头;水井下面还有一条毒龙,正在向上..

宗舜法师:初学者应该怎样培养对佛法的诚心和恭敬心?
信众问:接触佛法不久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对佛法的诚心和恭敬心?宗舜法师答:在《法华经》里面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见到一切人都向他们顶礼,说:我不敢轻视你们,因为你们将来也会成佛,所以我对你们就像对佛一样的恭敬。我们可以学常不轻菩萨,哪怕在心里我并不认为他是一个佛,但是不妨先从说他一定将..

宗舜法师:如何使我们的佛学修为能够逐步提高?
信众问:我喜欢禅,特别对老和尚的生活禅很喜欢。但往往看书的时候明白,遇到事情的时候就糊涂。请问如何能够缩短知行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佛学修为能够逐步提高?宗舜法师答:这个需要一种觉照,就是一种察觉。佛教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是说不怕妄念产生,就怕我们观照的这个念头不能够及时生起。当..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