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四十二章经能够让我们对佛陀的智慧和思想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而且通过修行四十二章经还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平静。并且四十二章经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智慧。
其实通过四十二章经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顺心如意和快乐,使我们的苦厄和灾祸得到消减,而且四十二章经还可以帮助我们破除心中的烦恼和魔障,使我们的心灵更加清净和安宁,同时修行四十二章经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心中的痛苦和伤悲。
了解四十二章经能够让我们对佛陀的智慧和思想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而且通过修行四十二章经还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心中的杂念和忧愁,使我们的内心更加清明和平静。并且四十二章经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智慧。
其实通过四十二章经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顺心如意和快乐,使我们的苦厄和灾祸得到消减,而且四十二章经还可以帮助我们破除心中的烦恼和魔障,使我们的心灵更加清净和安宁,同时修行四十二章经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心中的痛苦和伤悲。
明海法师今天早上,我讲几点关于早晚课的基本知识,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早晚课,怎么样做早晚课以及早晚课的内容。先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这里面有些原因是可以非常明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有一些原因不好用语言表达,它要经过实际的体验来领会。早晚课是出家人在寺院里修行非常重要的一个..
1、什么叫放生?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有情众生,即将被捕杀,惊恐失措,命在旦夕之间,发慈悲心,出资赎其生命,放使逍遥,回归大自然的一种善良行为。深层次含义上亦有斩断自性之烦恼,脱离生死轮回牢笼之意。2、放生有无历史?答:有。以前,古印度有位信奉外道的国王,名叫车金,他喜欢食用新鲜..
1、什么叫放生?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有情众生,即将被捕杀,惊恐失措,命在旦夕之间,发慈悲心,出资赎其生命,放使逍遥,回归大自然的一种善良行为。深层次含义上亦有斩断自性之烦恼,脱离生死轮回牢笼之意。2、放生有无历史?答:有。以前,古印度有位信奉外道的国王,名叫“车金”,他喜欢食用..
一、《心经》要义今天给大家讲我们经常念的一本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我们学习的题目叫做生活中的智慧--《心经导读》。《心经》共268字。正文260字,题目8字。这268字,把佛教的要义,把宇宙人生的真理讲得极为透彻。《心经》是打开佛法大门的钥匙,是..
第九讲大家晚上好,希望大家把这部《金刚经》听明白,然后自己在私下里去悟更深层的道理。因为每个人的智慧不一样,悟出来的东西是也不一样,我只不过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你们能悟出更深的道理,不但自己受到无穷的益处,还能给同行带来更多的利益,与大家分享也是在培养自己的福德性。因为你在每一次给..
大日经疏讲解南无大悲毗卢遮那佛主讲者:释成观阿阇梨日本高野山真言宗[东密]第五十三世三国传灯灌顶阿阇梨贤首宗兼慈恩宗第四十二世法脉传人大毘盧寺2011年3月4日第19集请和掌南无大悲毘盧遮那佛(3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秒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请放掌..
如果听闻佛法当中,觉得说法的师父在讲解上,如有矛盾的地方应该如何做呢?明证法师开示:跟谁矛盾,是跟经典矛盾呢,还是跟你矛盾呢?这你没有说清楚,如果说和经典矛盾,你怎么知道呢,那意思就是你和经典不会矛盾了,意思是你开悟了,你都能够理解,如来真实义了,是不是这样,也未必吧,如果你真做到了,你就不问这..
【佛法僧是真归依非余天等】 p0658 显扬六卷十四页云:成就者:唯佛法僧,是真归依;非余天等。何以故?由二因故。一、无所能为故,二、不现见故。云何无所能为?谓诸天神,不能为诸众生作利益事。此诸天神,或无能故,或待敬事故,或不忍疲苦故,或无慈悲故,或有障碍故。如是一切,非真归处。谓无能..
【住持】 p0659 瑜伽十三卷二十页云:云何住持?谓四食。一、段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住定】 p0659 显扬十九卷九页云:问:云何住定?答:谓如有一,于能入定诸行状相,善能了取;善了取故,随其所欲,住所入定。又于所入诸三摩地,无有退失。如是有二种住。一、安住于定,故名为住。二、能不退失,故名为住。..
【住处障】 p0660 瑜伽二十卷二十一页云:住处障者:谓处空闲,修奢摩他毗钵舍那;总名为住。依奢摩他毗钵舍那,当知复有四种障碍。一、毗钵舍那支不随顺性,二、奢摩他支不随顺性,三、彼俱品念不随顺性,四、处所不随顺性。若谓己聪明而生高举,不从他闻顺观正法。是名毗钵舍那支不随顺性。若不安静..
【住舍念正知】 p0662 显扬二卷六页云:住舍者:谓于已生喜想及作意,不忍可故,有厌离故;不染污住。心平等,心正直,心无转动,而安住性。念者:谓于已观察喜不行相中,不忘明了;令喜决定不复现行。正知者:谓或时失念,喜复现行;于现行喜相,分别正知。..
【成就八支能为善友众相圆满】 p0669 瑜伽四十四卷七页云:当知菩萨成就八支、能为善友众相圆满。一者、住戒。于诸菩萨律仪戒中,妙善安住;无缺,无穿。二者、多闻。觉慧成就。三者、具证。得修所成随一胜善;逮奢摩他、毗钵舍那。四者、哀愍。内具慈悲,能舍自己现法乐住;精勤无怠,饶益于他。五者..
【成就六法必不能得远尘离垢】 p0669 大毗婆沙论五卷十三页云:如世尊说:若有一类、成就六法;于现法中,必不能得远尘离垢;于诸法中、生净法眼。云何六法?一、不乐闻法。二、虽闻说法;而不嘱耳。三、虽嘱耳听,而不安住奉行教心。四、于未证善法,不勤求证。五、于已证善法,不勤守护。六、不成就..
【成就业障与成就习气障四句分别】 p0669 瑜伽六十四卷十三页云:问:若成就业障,亦成就习气障耶?设成就习气障;亦成就业障耶?答:应作四句。或有成就业障,非习气障。谓如有一、于现法中,于五无间业,亦作亦增长。于前生中,于此种类恶不善业,不作不增长。彼现法中,能障圣道。或有成就习气障,..
【邪见】 p0670 瑜伽八卷三页云:邪见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拨因、拨果、或拨作用、坏真实事。唯用分别染污慧为体。二解 瑜伽八卷十六页云:云何邪见?谓起诽谤欲乐,起染污心,若于起诽谤欲乐决定方便、及于彼究竟中,所有意乐。三解 瑜伽五十八卷三页云:邪见者:一切倒见..
梵名 Digambara。又作裸体派、空衣派、空衣外道、露形外道。印度耆那教派别之一。西元一世纪时形成。主张耆那教徒不应拥有私产,甚至衣服亦不应有,以天为衣,故有此名。以其裸体生活,无所羞耻,故又称无惭外道。或有教徒仅系一腰带,长度不得超过一公尺半。本派教徒手持孔雀毛作之掸子,用以清除路上..
梵名Bāgh。印度印多尔市(Indore)西南方文底耶山脉(Vindhya)之南斜面,沿着那巴达河(Narmada)悬崖而开辟之七世纪顷之大乘佛教石窟群。原有九窟,现仅残存第二至第六窟。石窟构造与阿旃多(梵Ajantā)石窟有密切关连,本窟仅有僧院,不附设塔院。四方形之宽敞房间周围除入口外三面有小僧室,内面..
(Bhandarkar, Sir Ramkrishna Gopal; 1837~1925)印度之东方学者,曾任职于孟买教育局(1864~1893)及诸大学梵文教授。一八七二年,创倡印度之古物研究(Indian Antiquary),为孟买大学总长(1893~1895)、立法参事会员(1903~1905),并为多种学会之代表。又在波那(Poona)开设东方研究所(Bha..
又作水看。禅林中司掌汲水、烧热水供大众盥洗之职称。禅苑清规卷八(卍续一一一·四六○上):“汤水不足、寒暖失宜,非浴主、水头所以浣众也。”[五灯会元卷十六] p1493
禅林中,挂于库司灶上之板。又作火板、火钣。炊饭熟,饭头击火版三下,火头即灭灶火。同时,大众闻击火版,乃停止坐禅,预备食事。[禅林象器笺呗器门] p1496
于地狱中吐火以惩罚罪人之狗。如楞严经卷八所载,若有生前造作恶业者,于临终时,亡者之神识先见大山自四面逼合而来,复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狮子等专司惩罪之凶猛恶兽。 p1496
凡二十卷。元代道泰、智境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本书系就诸祖语录、传灯录等,收集禅家诸师之机缘语要而成,内容包括帝王、宰臣、儒士、佛祖、法身、佛像、伽蓝、殿堂、塔庙、丈室、门户、禅定、经教、尼女、戒律、礼拜、缘化、神异、问疾、服饰、法器、斋粥、香灯、狮子像、龟鱼等一○二类。其中..
凡四卷。南宋净善重编。又称禅门宝训、禅门宝训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惠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诸禅师之遗语教训,凡三百篇,各篇终皆记其出典。本书始为妙喜普觉、竹庵士圭二禅师于江西云门寺所辑录,经年散逸,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净善得之于老僧祖安,因惜其年..
(一)指参禅者,并不限于禅僧,亦包括俗家参禅修行者。临济录(大四七·五○六上):“师云:‘老和尚瞌睡作么?’严云:‘作家禅客,宛尔不同。’”(二)禅寺中住持上堂说法时,由僧众中选一辩才出众者与住持问答,此开问者,称为禅客。敕修百丈清规卷二上堂条(大四八·一一一九中):“古之学者,盖为..
全一卷。宋代僧觉范慧洪(1071~1128)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慧洪援引古德、尊宿之提唱,阐论三玄三要、十智同真、四宾主等法要,以导引学人悟得临济宗之特殊宗旨。 p6508
(名数)地持论七说四家:一般若家,二谛家,三舍烦恼家,四苦清家。章安以之配于台家四教,般若家为别教,谛家为圆教,舍烦恼家为通教,苦清家为三藏教。见法华玄义十。
(名数)慈悲喜护(他经作舍)之四无量心曰四梵堂,以此四法,能感大梵之果报也。增一阿含经二十一曰:有四等心,云何为四?慈悲喜护。(中略)当求方便成此四梵堂。
(故事)佛尝记曰:我涅槃之后,有末田底迦阿罗汉,于罽宾国安人弘扬佛法。如来寂灭后五十年,阿难弟子有末田底迦,闻佛记大喜,便来此国,宴坐大山岭,现大神变。龙见而深信问所须,阿罗汉曰:愿于地内得容膝地。龙王缩水奉施,罗汉以神通广身,龙王纵缩水,池空水尽。龙翻请地于阿罗汉,于此西北留一..
(杂语)方正质直。离邪曲之心也。往生论注下曰:正直曰方。(中略)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又】一乘成佛之法曰正直。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