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楞严经是一部非常厉害的佛经,现在很多人都在念诵修行楞严经,我们多多的念诵楞严经是可以获得很多的知识的,这些知识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修行路上遇到的烦恼,而且我们若是坚持念诵的话,也不会有妖魔鬼怪来打扰和伤害我们。
楞严经由于是佛祖的真言,所以楞严经在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为若是佛门中没有这一部楞严经的话,那么就相当于佛门中没有了真正的佛法,同时我们经常修行楞严经是可以让我们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的,让我们不会被这些东西所迷惑,也不会被这些虚妄的东西所打败,让我们能够超脱出来。
我们都知道楞严经是一部非常厉害的佛经,现在很多人都在念诵修行楞严经,我们多多的念诵楞严经是可以获得很多的知识的,这些知识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在修行路上遇到的烦恼,而且我们若是坚持念诵的话,也不会有妖魔鬼怪来打扰和伤害我们。
楞严经由于是佛祖的真言,所以楞严经在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为若是佛门中没有这一部楞严经的话,那么就相当于佛门中没有了真正的佛法,同时我们经常修行楞严经是可以让我们看清楚这个世界的本质的,让我们不会被这些东西所迷惑,也不会被这些虚妄的东西所打败,让我们能够超脱出来。
雪漠:《金刚经》与真心的妙用◎陈亦新:如何让真心生起妙用呢?●雪漠:你必须知道什么是真心和妄心。真心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那个心。你与我在一起的某一段时间里,你没有妄念,你觉得非常清净,大脑一片空灵,如如不动却了了常明,那个时候就是真心。那个时候你是明明朗朗的,但是你无妄念,只..
分别与认识白云禅师著述是非,善恶,美丑,在在都是分别;不舍于自我的意识,抓住的是相对的世间法;好像不能推勫,却也不能肯定。对错,良莠,好恶,在在全赖认识;归功于智慧的运作,突破的是相对的出离法;有似雏儿脱壳,获取更多利益。分别是认识的基因,认识是分别的深入;依其基因,不致流于虚妄..
香隆立嘉措:用真心于日常生活中如何配合空性起修 正确的学佛观点之十五既然已经知道每一个人自己的心就是本自具足的佛性,但又有人说真心到底长得是如何的一幅模样呢?其实真心乃无形、无相、无性、无质,如果真心有办法可以用文字比拟或言语举义,那此心已失其纯真,但对于出初入学者应该如何给予方便..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的生命。他有一个四料简,讲的是命和心的关联。第一句是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你命很好,你的心也要好,心就是意业,就是思想。我们思想好了,行为和语言也会好,加上命本来就好,那就能富贵直到老。第二句是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如果心很好,命很苦的人,他的灾难反而会转为福..
「第三十七衣食自至愿,也是神通华的体现,也暗喻修行者应淡泊世间衣食供养,莫为此假相而舍弃自性无量神通、供养」。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在世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早晨起来,有人问我身体好不好?我给他的回答:这个臭皮囊时时放在心上就完了。你为什么不问一句,..
「盖极乐乃如来真心之所现,自性清净之所成」,自性清净就是自己,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直下承当,就是我自己的真心所现的,就是我自性清净之所成。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出,「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清净心现的,同时也是我们自己清净心现的,我们自己清净心..
三一、《楞严经》的题旨《佛说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其题旨今可分作五义言之即:(1)境智为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2)机益为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3)性修为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4)要妙为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
1佛在经上说,七情五欲是烦恼。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欲就是欲望,你生起这个东西,你脱不了六道轮回。2要想超脱六道轮回,从哪里做起?经上说得很清楚,首先要学会不执着、不分别。不分别,心就平等,心平等是菩萨;完全不执着,见思烦恼断了,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所以我们从早到晚见色闻声这些境界,..
研究佛法要了解经中的义理。佛所说的经典,每一部经都有其真正的义理;并且所有的经典,互相都有连带关系,其中的义理也都是有连贯性的。佛说小乘,说大乘,最后归纳到佛乘上。不论大乘、小乘、佛乘,首先都是教人去除习气毛病,去无明烦恼,去贪嗔痴。你若能把毛病都去除,与经义自然会相合;如果毛病不除,总是不..
一、疾病的分类:第一个从生命层次来分类:身病、心病、灵病;第二个从致病因素来分类:环境、人为、魔障二、现存医学体系分类:西医、中医、巫医、佛法三、佛法独特的治疗原理:病由业起,业由心生影响免疫系统的四大因素:遗传、信仰(信念)、情绪、风水。由于遗传不能更改,所以我们只能在信仰情绪和风水上下..
在末法时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魉、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严咒》。《楞严咒》是破邪显正的神咒,而《楞严经》即是为《楞严咒》所说的一部经,是佛教的骨髓。人若无骨髓,一定会死;佛教里若无《楞严经》,也可以说就无佛法了。所以在此末法时代,最好护持正法的方法,就是把《楞严经》能背出,..
对佛的认识和无障碍的信心摘录自道证法师讲述《佛要救你》对‘佛\’这一方面来讲,毫无疑问的,永远都是至诚要接引、救度众生,佛不论是对哪一个人,哪一个众生,都没有‘不接引\’的心,只要众生愿意接受,佛就愿意接引,这可以说是没有条件的,而且众生无论有什么业障,对佛都无障碍。阿弥陀经明明告诉我们:‘..
谁念谁就有感应,谁持诵谁就得到金刚藏菩萨的护持。楞严咒是最长的咒,又叫“灵文”,因它太灵太妙,妙不可言,谁念谁就有感应,谁持诵谁就得到金刚藏菩萨的护持。所以你修这咒必须要诚意正心、修身、格物,何谓“格物”?即格除一切物欲,也就是没有贪心,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则持此咒就有大..
认识佛菩萨——药师七佛药师山紫云居士摘要:药师七佛在佛经典上翻译有四种版本如附件一,这些经典大体都有写出七佛的愿力及七佛边缘化土的状态,本文此次是写出药师七佛以修行方式消除业障及破无明的种类,使能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法,尤其药师佛的法脉,须破根本无明后才能学习种子字,应用二十五种子字才可入..
早在四年前,我得到西藏秘密部宗高深的至宝《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原想将其融入净土念佛法门和对临命终人的开示,尤其欲当生成就者,更应明了此法门所介绍的不同环节,将其印入八识田中,在中阴期间才能不惊、不怖、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又顾忌修净土念佛同修有门..
1 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两愿是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今天我们请转法轮,请自己转法轮;请佛住世,请自己住世,外面人没有人知道你,谁请你?2 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请别人难,人家不答应,你怎么办?一切要依靠别人,佛法会灭掉。自己要觉悟,自己要把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个担子担起来,要认真努力把..
最后一句,「普皆回向」,普是普遍、是平等,没有先后、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有一切功德统统回向自性,回向法界。一般就相上来说,回向法界众生,那就一个都不漏。我每天拜佛,最后一拜是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最后是代法界一切众生求生净土。常常发这个愿,遍法界虚..
从佛教仪式认识真正的佛教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见礼佛念经,拜忏,早晚功课等等的仪式,不明白其中的真义,就说这些都是迷信。这里面问题很多,现在简单的说到下面几种:(一)礼佛。入寺拜佛,拿香、花、灯烛来供佛,西洋神教徒,说我们是拜偶像,是迷信,其实佛是我们的教主,是人而进达究竟圆..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着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间,是永恒而不会消灭的。阿赖耶识这个「我」的生命,就..
十、安住真心,降伏妄心——《金刚经》在禅定中的妙用《金刚经》的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人说,般若部经典是全部佛法的灵魂,而《金刚经》却是全部般若部经典的灵魂。《金刚经》的精要,如果简单地说,它是要我们发菩提心,明真心,伏妄心。是以无住为体,无相为宗,妙有为用,要我们做到三心不住,四相..
这是善境界,因为我们在念咒语的时候,当我们的心住一处的时候,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这种习气也就是这个业力在这个当中不断的在活动。所以在唯识中里说:我们这个习气,像暴流。它是不停的在翻种子,这样我们把它压住的时候,两种力在冲突。当在冲突的时候就出现很多很多的境界,它是善境界但是它不是妄想..
夫欲识心定者,正坐时知坐是心,知有妄起是心,知无妄起是心,知无内外是心。理尽归心,心既清净,净即本性。内外唯一心,是智慧相;明了无动心,名自性定。
公案本文善静谒乐普安禅师,安器之,容其入室,仍典园务,力营众事。(缘起于现象界,善静谒安禅师时,已有相当证悟境界,虽受安禅师指派在园内当园头,却能怡然自得,暗自将养。)有僧辞乐普禅师,师曰:「四面是山,阇黎向什么处去?」(僧因感与乐普禅师不契机,乃生起往他处参访去。禅师顺势考其智慧..
一)公案本文西印度国王名得度,因行路见一小塔,众不能举。王召梵行、禅观、咒术三众,以问所因,皆不能知。以问尊者(摩拏罗尊者),对曰:此塔阿育王造,今出现者由王福力。王曰:至圣难逢,世乐非久。遂传位太子,依师出家,七日证四果。(缘起于现象界,出家乃大丈夫事,能依大善知识,短期内得证四果..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在前面,阿难认为这个攀缘心是自性,这是一个错误。“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第二种根本,就是由无始来,那个不生不灭、本来清净的体。前..
40自性灵山有一个佛教信徒,名叫王大有,他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一意祈求阿弥陀佛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别人向他提及其它的宗派、经典,他都一概拒绝不听,择善固执几至顽冥不化的程度。有一次,他所居住的村庄遭逢洪水的侵袭,全村的房屋、桥梁被冲毁殆尽,人命、牲畜的损失更是无法计数。洪水淹没了村..
1、“真心”是什么样子?“真心”是什么都放下了,连佛法也放下了。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佛用的善巧方便帮助你回头、帮助你见到这自性,如是而已。佛有没有一点东西给你?没有,全是你自己的。“戒定慧”三学,“自性”里头“本自具足”。我们如果真的明白了,日常生活当中无论遇到什么人、无论遇到..
阿姜曼:若拒绝面对痛苦,你就不可能认识并超越它尊者阿迦曼从未忽略了鼓励他的比丘和沙弥,无论是在生病的时候还是在健康的时候,都要遵守他们的本份。他的说法推荐了透过自我努力,为了解脱而战斗的精神。任何人在生病的时候,表现出软弱和不耐烦的症兆,就会被严厉地斥责,可能会被禁止接受药物的治..
夜里,在我的寮房,有人请教发财之道。我从座位上下来,走到门口电灯的开关面前,把灯全部关掉。于是房间立刻进入一片漆黑之中,停留了几秒钟,大家的心中都有一种莫名的不快。我:请问房间的东西少一样没有?访客:没有!我:那在哪里呢?你们看得见吗?访客:看不见。我:看不见就等于没有!我又把灯..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