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佛说的“人生八苦”原来如此!
人生八苦佛教里说“人生本苦”所以要离苦,要解脱轮回但生活中有那么多快乐的事大家并没觉得有多苦那么,人生到底苦在哪里?而且,总说人生是苦会不会太消极悲观了?佛陀说“人生八苦”《涅槃经》云“八相为苦所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无论身份地位、财富如何 ..
膝慧补特伽罗
【膝慧补特伽罗】 p1344集异门论四卷二页云:云何膝慧补特伽罗?答:如世尊说:苾刍当知;世有一类补特伽罗,为听法故;苾刍前坐。苾刍哀愍,为说法要;开示初善中善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彼在法座,于所说法初中后分,虽皆能知;而从座起,于所说法初中后分,皆不能了。先虽领受;而后..
住学胜利十种
【住学胜利十种】 p0663 瑜伽八十二卷十三页云:问:何等名为住学胜利?答:如所施设诸学处中,观十胜利,常守尸罗,坚守尸罗常作,常转。如是名为住学胜利。问:摄受于僧等诸句,有何义耶?答:摄受于僧者:是总句。令僧精恳者:令离受用欲乐边故。令僧安乐者:令离受用自苦边故。未净信者,令净信者..
内外曼荼罗
内心曼荼罗与外相曼荼罗之合称。内心曼荼罗又称心中曼荼罗、内坛、心坛,外相曼荼罗又称心外曼荼罗、外坛。前者系住于大日如来自证之境界而说之心内本地曼荼罗,后者为如来住于等至三昧而示现之心外加持之曼荼罗。又深行阿阇梨以观想在心中画作诸佛圣众之秘密曼荼罗,称为内心曼荼罗。浅行阿阇梨于心外..
斋粥
斋,午食;粥,朝餐。斋粥,泛指僧堂饮食之事。一般为早餐食粥,午餐食饭。即晓光渐现至得见掌中纹时,为粥时。又若于早粥与午饭之间,约十时至十一时顷进食,则称为半斋。[释门正统卷三] p6550
转岸
(1882~1970)福建惠安人,俗姓刘。年二十二,礼喜敏法师出家。越三年,在福州涌泉寺受具足戒。旋返泉州,曾先后任开元寺、承天寺及漳州南山寺等大丛林之首座。师于梵宇建筑艺术颇具心得,民国八年(1919)应鹭江南普陀寺之邀,监督该寺大雄宝殿建筑工程,历十余载而成,后遭祝融,乃再重建,规模更巍..
共业
(术语)二业之一。各人共同之善恶之业,随而各人感共同之苦乐果者。山河等之依报是也。
应颂
(术语)十二分经之一。梵名祇夜Geya,应前之所说而重颂者,亦名重颂。正理论四十四曰:言应颂者,谓以胜妙缉句言词,随述赞前契经所说。
为欣悦
【为欣悦】 p1176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为欣悦者:显示取着如意思惟所有爱故。
最后心
最后刹那之心。又作最后念、末心。即灰身灭智,将入无余涅槃时,最后刹那之心。据大毗婆沙论卷十、卷三十二所载,于三界之中,无色界之阿罗汉住最后心时,因一切色法不现行,故成就非择灭者最多。此外,入无余涅槃时,身心俱灭,已无相续之心,故阿罗汉之最后心唯有意根等,而无等无间缘之相。[大毗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