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纪念日。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都是观世音菩萨的日子,有一天是圣诞日,有一天是出家纪念日,有一天是他的成道纪念日,请问你,你怎么知道观世音菩萨哪一天出生的?他哪一天出家你怎么知道?你现在看的是记录,是谁记录的?他记的吗?你要从这里去知道,佛教是什么?
而且你会发现,二月八号、四月八号、十二月八号是释迦牟尼佛的日子,出生、出家、成道纪念日。你从观世音菩萨这一套思想里可能感觉不到,你是个佛教徒,你会很当然地接受,本来如此嘛,记录上有嘛。可是你不知道,那记录是哪个人、哪个好事之自作主张?你感觉不到。可是当你发现第二套,那你就应该警觉到了,为什么观世音菩萨都是十九号,释迦牟尼都初八?为什么?就那么巧,他对八就特别有兴趣,观世音菩萨就专选十九号,为什么?是不是名牌呀?
学佛就是学着觉悟,学着警觉,你有没有警觉到这样一种状况。它是事实吗?还是人为杜撰的?你做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有这种警觉性,不要等人家来批判你,自己就要自我批判。能够自我批判的人是有科学精神的人。现在在讲求的是科学发展观,你不要迷信观,我们是不给迷信的,你要对真理有一种穷尽、辩证的本事。你要不要用的是所谓科学这两个字,我们不管,但是你要带有觉性,警觉到。真理是什么?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来学佛应当学的是佛陀的真理,不要学佛教的文化,文化可以随着时空的不同而改变;但是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那你要学这个,还是学文化?文化是无常的。
三十年前,我们主张一胎化,现在呢,它可以改变的,要不然我们的人口结构马上会回到孙中山先生时代,四万万五千万,那怎么办?台湾很努力地做,它是两胎,两个恰恰好,最初是讲三个也不少,后来两个恰恰好,再后来呢是一个就好,现在半个也不要了。最近又在吵着,结婚想结婚,孩子生不起,干脆不要生了。有一个学校叫老松国小,我们那个时代它正旺,学生多到一万一千个人,现在只有七百八十个,无常啊。当时叫天下第一小学,在台湾当然就天下第一了,宝岛第一。现在是迷你小学,只有七百多个人。无常在变化,是整个环境都在变,那是文化,不是真理。现在开始要鼓励多生几个,不嫌多了,以前不嫌少。
人口结构的改变使政权都整个改变了。为什么?因为你在紧缩人口的时候,高级知识分子很容易,不生没问题,可是一般老百姓他没有办法紧缩,他生小孩就跟生小猪一样,一只一只生出来,所以结构发生变化以后,原来支持的那些人都消失了,再来的都是不支持他的,所以在野党就兴起了,这个结构的改变是影响绝对的。执政者他不知道,等事情发生时你都不知道哪里去了。这个就是文化,文化在变化,它是无常的,非常可怕。
我们真正要的、追求的是真理。我们从真理的立场来看文化的时候,你就看得更明显。因为文化人在文化中,他有意识形态,搞不清楚,他被现实的状况遮住了。我们看真理的人,是跳跃时空,所以对于文化现像是很清楚的。而从真理追求的人来讲,他是中正的、客观的、他是绝对科学的,他比科学还要科学。因为科学本身论证还有问题,能够批判科学的只有真理,科学本身无法批判科学,但是真理可以批判科学。你要了解这一点,所以我跟各位提这个问题就从这个立场来。为什么是十九?这就是文化,人类生活里需要这一套文化。
所以古代圣贤很厉害,他懂得真理以后,他会用方便,广设方便,善巧方便,方便那两个字,要用现在的话来讲,最直白的翻译就翻译成文化,广设文化,文化就是善巧。弄个初八,给释迦牟尼佛,广大的群众好拜拜;弄个十九,给观世音菩萨,广大的群众好拜拜,那只是这样而已,没有为什么。那追求真理的人,对于文化这种东西,就叫做从属、随缘。因为你一个人,你出生有日子,那你学佛出家,那总有个出家日,那给你一个期望,叫成道,所以有成道纪念日。尤其对这些古圣先贤,那这个人生应该是很完整的。它只不过讲一个很完整的人生而已。那为什么不讲涅槃纪念日?不必了,死亡的日子佛教不重视,佛教重视的是成道,从法身来讲是成道,从色身来讲才讲涅槃,因此涅槃就等于成道。这是世俗的一套,它还在表达真理的相。给各位做参考,所以你在追求的是真理不是文化。提供给各位去了解。
我们来到这个地方,我要告诉各位,我们是依于佛法。依于佛法表现在事相上面它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完全合法,你要符合政府的标准,不要有违法的情形;第二个,不能伤害众生,不伤害众生这非常重要;第三个不欺骗众生,不欺骗众生就是不给众生迷信。一般的宗教它不是迷信,迷信的人就是不信,信仰的不会有迷信。
信仰当中有两个层次。西方的宗教跟我们是不一样,中国没有西方那种宗教,中国的这种东西西方的无法定义,我们讲的不是宗教。我们分两个层次,一个是追求真理的,我们叫三家之言,儒释道三家,它是追求真理的,所以儒家有理学,道家有玄学,佛家的义学,这三个不叫哲学,哲学是西方的。但他们对哲这个字不会解释。哲字怎么写?中国人造字你就看得到,哲就是折口,折掉你自己的口。西方的哲学是要折别人的口。所以这两个字东西方解释不同。哲学在西方发展就是辩论、辩证;中国的哲学讲辩证是折自己的口,折口以后产生一个现象――心领神会。折口了,语言没办法表达,哲学是指这个。那你只能这个、那个、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所以哲学表达的最好的是禅宗的公案。西方没有,全世界的学术都没有。公案这种东西是禅宗最大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系统里最出色的一块瑰宝,是最难得的,它彻底地表达了哲学这种东西。那西方没有,西方哲学是折人家的口,叫你服了;中国的哲学不是,它是折服自己的口,让你心去体会真理的存在。这是三家之言所追求的。所以你可以说统称理学、玄学与义学的那个领域叫哲学。但这个东西西方没有,西方人讲的哲学不是我们这个。你要弄清楚。
第二个层次,民间信仰的,那叫三教九流。因为那么高深的玄学他搞不懂,那么现实的人生里又多挫折,很多的委屈、愤怒、不满,还有很多的恐惧,他要如何消解这些东西呢?那就要有一个无上权威的可以降服他内心、可以折服他的内心的那个东西,那就是一种对神的崇仰。任何的委屈、苦闷、恐惧、无奈、逼迫,他向神倾诉就好。所以他是偶像崇拜的一群人,他们在全世界整个的人群里占95%以上。你假如从宗教演变的历史来看,那这些人在草莽时代,在智慧未开的时代里,几乎是100%。唯一一个人不受这种恐惧威协的,那就发展出来后来的宗教师,我们叫巫师。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这个1%的巫师的话,这个民族很容易会集体灭亡。所以宗教师比国王更重要,他是全民的精神领袖。我们现在叫精神领袖,其实他是灵性的导师。因为你心灵上恐慌,比饿更可怕。要饿死一个人还不容易,要好几天,可能一个礼拜不吃你还饿不死,只是很痛苦而已,可是当你灵性枯竭的时候,你马上就死亡。那种恐惧所造成的暴毙,就是杀人于无形,这是很恐惧的。所以灵性的安抚作用非常重要,在古代我们把他叫做巫师,巫婆,他就是古代的智慧者。他从这里发展出来。那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那历史我们就不谈了,我要跟各位谈的是三教九流的民间信仰它是很普遍的,他只要拜拜就好。
那我要告诉各位,你今天踏入这个殿堂,来到这个地方,要听闻的佛法是属于真理的,但是你必须培养自己能够包容那些三教九流的信仰,不要呵斥它。因为它在安抚广大的群众时非常需要,尤其当整个社会越是所谓现代化的时候,内心的惶恐越恐惧,那么民间信仰就更需要。因为现代化它的一个特质,叫做竞争。尤其经济越要自由化,它就越要完全竞争。你要知道,只有竞争你才有成功的机会,这是事实,我们也完全赞同这种讲法。可是你要知道,一群人有一个成功,除了那个成功以外的一群人全部失败。因此越是成功的人他内心的恐惧就越强。失败只有一次,反正失败了,一天二十四小时,明天太阳还要出来,等一下要吃午饭,这个都是现实的;可是成功的人不一样,因为明天我会被打败,说不定一觉起来江山化为乌有,这种恐惧比失败者更恐惧。所以这个问题就来了,一百个人竞争,一个人成功,有一百零一个失败,因为这个成功的人等着明天要失败。这是很恐惧的。所以越是竞争,恐惧就越强,恐惧越强你就会发现,这些越高级的人比老百姓更迷信。那些失败者他只是求神问卜,安安心嘛,他受创伤的心灵不深,他只要有点安慰就好了;可是成功者他的恐惧一直在加深,所以他会一直求神问卜。为什么?恐惧造成的。所以我们是希望各位,要有信仰,即使是民间信仰都不要紧,你有觉醒的一天;可是当你不信,是彻底的迷信,那只有使自己堕落。
各位今天来,你要来学地藏经,地藏法门是绝对理性。它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是你要先弄清楚的。很多人一讲到说地藏经里头有很多鬼王、有很多地狱,那你就怕了,这个都是在吓唬人的,你就搞错了。这个世界,以前我们在集权统治的时候,皇帝统治的时候,那是四海升平的时代,现在要开放完全竞争,我告诉你,到处都是地狱。你去想想看,今天的生活比三十年前是不是更地狱?看起来物质建设不错,可是你内心的惶恐、紧张、恐惧、无奈、逼迫到处存在呀。所以每一种逼迫就是一种地狱,每一个逼迫你的人是不是鬼王?你自己想想看。谁逼迫你呀,从你家里,从你同一个屋檐下那几个人你自己去检查一下。除非你会转,那鬼王就是菩萨,有没有?地藏经上面讲的,无毒鬼王是不是财首菩萨?你会转他就是菩萨,你不会转他就鬼王呀。你想想看,所以学佛让你认清这个社会,这个世间,尤其地藏法门,它充分地把这个社会现象跟你铺陈出来,你不要光从文字上去看,你透过它的文字去了解你的现实生活,体会一分你就证得一分,你就破除恐惧一分。然后地藏经里头它最终要教你的一个东西就是要会转,会转的话,鬼王都变菩萨;会转的话,当下就是净土。这是地藏法门教我们的。
所以我们常说:你在社会上受逼迫吗?那是正常的,你不要否认。假如你说没有呀,这世间很好呀。那你完了,因为这样讲的只有二个人,一个是佛菩萨,一个是笨蛋,你有逼迫都不知道。佛菩萨因为他会转,所以他没逼迫,鬼王来他一看,啊是财首菩萨;不会转的一定看到是无毒鬼王,你说不是他不是鬼王他是菩萨,那你根本就是在背文字嘛,你是惯性没有觉性嘛,所以那是很危险的,你随时被抓走你都不知道。
所以地藏经它教我们就这两个,第一个,看清楚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这是现实的。从一般老百姓的立场来看,这社会的现实你要看清楚,他不是在恐吓你,你想想看,你有没有逼迫?你有没有恐惧?你有没有无奈?你先把这些东西弄清楚,弄不清楚的不是白痴就是笨蛋,你弄清楚了好,再来学第二个,要会转化。转化当然要具备一些条件了,这个就是叫做广设方便。每一次发愿,不管他从长者子,广设方便,一直到婆罗门女,光目女,他都是广设方便,那就是要转化。
你能够掌握到这个重点,你要脱离苦海就不难。你要不会掌握到重点,你会说地藏经里动不动就叫我们散尽家财,供养和尚!对啊,经典是这样写啊,那跟你解释的恐怕完全不一样。古代他可能这样讲,古代你再怎么散尽家财,你也不过家徒四壁么,对不对?那你怎么散尽嘛?古代要房子跟现在要房子不一样,因为古代的土地都是免费的,人少地广,所以你到哪里要砌个房子很简单,搬两块石头,两根柱子,屋顶铺一铺不漏水就好了,这就是房子了,跟现在不一样。所以他要散尽家财很简单,离开家了就散尽家财了。所以你用意识形态来看你根本不了解经文在讲什么,经文在那个时代里它讲这句话很简单,谁都做得到。散尽家财还不简单吗?古代的财产大概多少,你知道吗?你大概想象不到,它只有一个包袱,什么样的包袱?就是一条大方巾,所有的东西放下去,然后用卷的,斜背起来,打个结,全部家当都在这里。晚上睡觉拿起来垫着当枕头,早上变包袱,晚上变枕头,大概散尽家财就那一包而已。而且在古代没有牙刷,没有牙膏,所以他不会带牙刷、也不会带牙膏,更没有脸盆,也没有毛巾,要洗脸就到水里掬起来,这样就够了;要洗脚,就两只脚掌放到水里撮一撮就洗完了,古代的生活。所以他讲散尽家财这个意思跟你现在讲的散尽家财完全是不一个的概念,你现在那个不叫家财。你现在一讲到散尽家财的家财是什么,你马上想到存折,里面有多少数位,古代哪有存折,见鬼呀。我们看那么多四库全书里头从来没有存折这个字呀。你现在那个我真的跟你讲不是家财,那个叫业障。这个就不能跟你求证了,扯开来太广。所以现代人是觉得这些知识我学的很多,我拥有很多――很多业障。
经文里头在讲的是你的生命,它不是你外在的这些东西,而这个经文永远可以用,这个经文所记载的绝对没错。但是你只要用意识形态进来,这个经文你就很难体会。
我跟你再举个简单的文字就好,你在这里头你会常看到,但你就做不到,因为你的意识把你卡住了,使我们对经文的认知有困难。常有人讲,像我们知识分子,包括我在内:你怎么不用现在这种白话讲呢,老是要讲哪个对不起你再过二千年,现在的白话还是文言。你现在用词二千年后一定不一样,现在叫存折,以后会叫存折吗?不会呀。可是散尽家财二千年前这样用,二千年后还可以用。所以我们人在做怪的是谁,就是你这个大脑。人类的大脑记忆性特别强,然后运用范围非常窄,它不广。你也不想想说,那些语言文字是一千几百年前写的,那么当时他们对这些语言文字的用法跟现在的用法根本就不一样,尤其他们的生活环境背影跟现在就完全不一样。
我再举个例子你看看:我们看经典或者高僧传记里头,常有这种情况:这个人等一下到那里,等一下到那里。可是你现在到这里、到那里,你会留意到:我从北京出发到西安,那我一定要再回北京。古人很奇怪,这一点你现在没有,他到西安以后,他不会想要再回北京来,你要留意啊,这在心情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我只要离开北京就搬家了。因为他全部家当就是那个包袱而已呀,所以他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了。现在你绝对没有这种概念。你买车票一定买往返票,买机票也是买往返有打折。古代没有票,他想到西安去就到西安去了,什么时候回来谁也想不到了。因为他只能去他不能回来了,这边没有家嘛。所以那个生活情境跟你现在的生活情境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出家人,出了家出去以后就没有家,他到处为家。所以你要了解到,他们的离开这个地方跟我们离开这个地方的观念是不一样,今天叫你走不要回来,就几乎赶你走,古代人不要赶,出去就出去了。所以在整个生活情境不同的情况下,你对于经典的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先告诉各位,你要懂得:想要了解佛法,先了解生命,了解人生,否则你不懂。因此我们就要求各位,你想修行、想要改造你的生命、想要转凡成圣,那几个基本条件一定要具备。我在跟各位谈这些资粮道的问题,跟《菩提道次第广论》讲的资粮道不一样,它是意识形态的资粮道,古代、古文言时代的资粮道。我现在跟你讲的,是现实生活中你要具备的,而且是绝对有用,马上要用的,而且马上可以用的。所以你要的资粮道第一个就是人格性要健全,你的人格性不健全是不行的。你要去查资料这五大人格性要怎么样去健全。要健全这五大人格性,它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你要具备信心。做一个人,人生你要有信心。没有信心的人,他是没有办法人格性健全的,他会恍惚,他有严重的恐惧,因为他没有信心。要怎么具备信心呢?你一定能够做得到的,就是你要有处事的能力。假如你不会做事,你不会有信心的。什么叫做处事的能力?这个好像我讲的跟你想的也不太一样,从这个地方我要跟各位讲修行是怎么修的。
我讲是要具备处事的能力,那你一定想我有呀。你有吗?你所拥有的那个是不是我所讲的那个?那你就要求证了。比如讲我会煮饭。你会煮饭,真的吗?你说我会呀,不信你到我家来,你看我煮饭给你吃!那你要知道你所谓的煮饭这个字在每个人的诠释里头可能不一样。
有位太太五十岁,这太太福报很大,大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她回娘家睡觉还睡在爸爸跟妈妈的中间。五十年来她没用过钱买东西,她不会用钱,包括她的内衣裤、她的袜子、她的鞋子、她的衣服,通通是家人买给她,她不需要买。小时候爸爸妈妈买,结了婚以后先生买,她先生对她体贴得不得了,身份证长什么样子她没见过,因为不需要。先生很能干,事业做得好,对她很体贴很照顾,家里又有佣人,煮饭打扫,她只负责张口吃饭。福报大吧。有一天发心了,她说人生不能这样,这就觉醒了。她在家里无聊就猛看电视,什么节目都看过了,看到我们的节目她很高兴,就来了。她说她要来学佛。搞了半天,说好吧发心当义工,到大寮去,她负责煮饭,就叫她洗米放进电饭锅里头。等到要吃饭的时候,她说我煮了。结果一打开还是米跟水,讲了半天就是没有按下去。她说啊我开悟了,原来煮饭要把那个按下去。煮饭,电饭锅要按下去她不知道。好了,电饭锅按下去了,她知道了。第二天她就按下去,还是没煮,因为每天晚上我们要把电源插座拔掉,她就按下去了,可是电源没插下去啊,好了她又开悟了,电源要插下去。学个煮饭要花好久时间。这当然是极端的例子,你能够遇到算你的福报。有人一辈子恐怕还没有办法遇到这样的,我们都遇到好几个了。
不是煮饭这么一件事,真的会做事是你要会煮饭,这很简单吧。记载也大概记载这样,但是在现实实际修行的范围里,会煮饭这件事情就大事了。首先你要会买菜,种菜就不用讲了,至少你要会买菜嘛。结果到菜市场菜都挑了以后他才发现他没带钱:啊买菜要钱啊?哪有买菜不要钱的!啊对不起,我明天给你好不好?什么明天给我,你这个人从来我没看过!那他就想办法跑回去拿钱来,累得一身是汗。要会买菜。然后你知道他买什么?他只买萝卜,其它他不知道。他会说买那么多菜?你吃的不是那么多菜吗?!我怎么知道,我吃的萝卜是一块一块,怎么是这么一条啊。他没看过萝卜。所以你要懂得会做事不简单,它是整套系统。现在我们的人,做事做这么一件事,这么一块,豆干一样,你叫我做我就做了。你弄错了,你要懂得,不要说怎么种豆子,你要懂得怎么做豆干。同样的,厨房这件事,你要会完全料理,到菜市场买回来,到最后整理好,厨余怎么处理掉,这个才叫做会煮饭。现在你会煮饭,就只是电饭锅插下去,按下去,啊饭煮熟了。这样叫做会煮饭?那人家看到你实在会摇头啊,你就只会煮饭这样子嘛。会煮饭跟只会煮饭那就差很大了,会煮饭的人是可以修行的,只会煮饭的人是不能修行的。你要留意到。你看佛典记载高僧传记载,不是说只要煮饭就好嘛,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文字上的记载跟你脑袋里头所装的有很大的差距。
会处理事件,不管哪一件事,是指整个处事的程序、处事的流程,你会具足的话,这个人你就有信心。假如整个处事的流程你不知道,那你很麻烦,每件事你都要一直问,谁交待你谁倒霉,因为你会一直问嘛。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人家说师父要讲经了,桌上要供个花。好,这个我来,供花我会。搞了半天你就一直问,要供什么花、要哪里买、要红色的、白色的、要供几盆、要怎么样,给你烦死了嘛。所以处事就是好,供花我来处理,我怎么布置、前面后面、桌上、供佛怎么样处理,整个我来,你要会处理这些呀。
所以这里头就牵扯到整个流程。处事是处事的整个流程,这个流程里头牵扯到事,它也牵扯到人,因为整个流程里你会跟很多人接触,包括买卖,包括审美观。比如说花,我们大概都是花花绿绿的,有的人就供单色花,单色花不打紧;有的就喜欢白色花,你白色花一供,就有人说又不是死人,好了,这就来了。好了不要白色花,我们供黄色花,那跟出殡的现场差不多。因为有人有这种观感,他不是对不对的问题,那你要如何协调。搞了半天以后,好吧,还是五颜六色比较好,那就没有人讲话了。五颜六色一布置以后又麻烦来了,因为照相的时候太复杂了。又来了,那你怎么样摆平这些?这就是处事的流程,整个过程你要会处理,那你修行才有可能。
我要告诉各位,这个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处理事情是最具体最明显的,你这个都处理不好,你要到修行里面去,那是很抽象的。所以当这个人在处理事情一问再问的话,我告诉你,我不会叫他修行,因为要修行只有我倒霉。我要叫你修行,你会一问再问嘛,这么具体的事情你都弄不好,到那个非常幽暗、要完全迈向未知的领域里你更会乱问嘛。这么具体明显的事你都看不懂了,那个幽暗里面的抽象状况你会看的懂吗,你想想看,你怎么去修行嘛。
所以我们常讲说处事,你要整个流程、整个过程摸一遍,成败不论,成败不要紧。因为会成功是因为你有福报,它就会成功;那你没福报啊那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可是你不要在意你到底有没有福报,你在意整个流程你一定要走一遍,走过你就有信心。当整个流程各种大小事情,纵的横的事情,你都这样走过一遍的、大概不多啦,五次就够了,你现在活了几十岁,哪些事情你做过?告诉你,到现在都还没有成功经验的人,就是整个过程走过一遭的人,他的这一生永远是在逃避的。因为是逃避的人生,所以你就没有整个流程经历的经验,没有整个流程走过就是失败的。整个流程走过那件事你可能做失败了,也算成功,你要留意到。所以我在说成功的时候,是指你整个流程圆满走过,即使搞得一塌糊涂都不要紧,因为整个流程你知道嘛,这次算零分,下次来你也八十分,因为你整个流程流过了嘛。但是你没有经历过,你到处都在找理由,逃避逃避,夹缝中混,整个过程人家是做过的,但对你来讲你是完全失败,因为给你再来你没办法做,因为你没经验啊,你整个过程都在逃避嘛,有没有?你检讨你自己,检讨自己就好。所以你要是没有真正的这个过程,经历过的话,那你现在最重要的人生就是去经历它。经历几次以后,你对你的人生、对你的生命你绝对会有信心。有了信心以后,你跟人相对、与人相处,你会有信心,也容易取得人家对你的信任,而不止是好感而已。你要留意到。
那种逃避的人生他有一个专长,就是伪装。因为要逃避嘛,所以他要伪装。伪装他就有一种应对的模式,就是讲一些空洞的、虚浮的、应对的话,那这个在第一印象里,假如你这一部份训练得很成功的话,给人家第一印象是很好的,但是人家不会跟你长久相处。因为长久相处,你马上露馅。你注意看你周遭的朋友,你跟他们相处,你去留意看看,是不是这种状况。
所以你跟谁相处,那个人证明了你的水平、你的种类。一个有实力的人,他一定跟有实力的人相处,因为谈吐之间都拿实力在谈;一个虚应故事的人,他的朋友都是虚应故事的,因为大家在比较都如何虚应故事,因为他不需要实力。你留意到吗?所以你是个学佛人,很简单地你从这里就看到:人性的存在、生命的等级、与品种的不同,你马上就看出来了。所以我们说什么叫健全的人格性?为人处事四个字,就是为人处事。为人处事及格了,你的人格性就及格了;人格性及格了,资粮道就及格了。而修行最难的是这个部份。
我常跟各位讲,很多同修都说:师父啊,你讲的我都照做了,每次你讲经我都差一点点就开悟了。有没有?差一点点啊。我说你永远差一寸。你看我都快了,我都差一点点。就差那么一点点,你说是不是这样?那是你讲的,因为你差一点点,所以我只能说是、对,为什么?因为你永远差一点点,你再拿一尺的来垫起来,还是差一点点。你就是从一楼爬到五楼去,还差一点点;就算给你爬到十楼去,还差一点点,永远差一点点。那一点点在哪里?为人处事。你放心。没有为什么,你不是在修法上去计较那一点点,你要回过头来从为人处事上去看,你真正的关键就在为人处事上的不健全不及格。只要你把这部份具足,这个叫资粮道具足,那你要精进行法很快。我常常跟各位讲,要证阿罗汉不难,三个月就足够了。多少人想来啊,但是你要具足资粮道,恐怕要三十年。
你现在能不能找一件事情,你真的好好去经历一遍?你要有的话你早就有了,因为你是一个失败的模式在运作,所以你一直在逃避。假如你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在承担的话,而不是逃避,承担的人他有一个特质,你去注意看,遇到境界、遇到压力、遇到事件,他会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因为是机会,所以他有成功的可能。一个逃避的人,他马上说那不可能嘛,这个怎么样了,那个怎么样了。有没有?这就是逃避嘛。他找种种的理由,这个有问题啊,这个说怎样啊、那个说怎样了有没有?这就是失败的模式。他借着别人的理由、推脱来作为你自己的理由,那你就死定了。所以真的会处事的人,他很简单,就是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然后达成任务。留意到这一点。克服困难!一定有困难的。他要克服困难、要解决困难。他不克服困难、不解决困难,事情哪会现成的?现成的那就不是处事了。桌上拿桔子那不是处事啊。处事就是要你去克服困难嘛。而你要知道,克服困难跟解决困难是我们修行真实法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真正修行只有三个要件:疑情、摸索、解决困难。你不要看我讲这个都是古人没讲过的词,你自己看看修行是不是这三个东西?没有疑情就没有智慧,疑情越多智慧越多,疑情越大智慧越大,没有疑情就没有智能,就这么简单。你要有智慧干什么?智慧是为觉悟用的,所以没有疑情你就不可能觉悟。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疑情产生以后你要摸索。因为你要解决疑情,你就要去处理嘛,摸索就是在解决问题。所以疑情、摸索跟解决问题这三个是一个东西,同时发作的,它是修行上面的三个项度,是同一个,都在修行,没有疑情你不可能修行,你只是例行的惯性工作而已。
很简单讲,礼佛一拜,罪灭恒沙,你除了没把地板磕破以外,我看你礼佛不少,那请问你罪灭了没?因为你不带疑情,那么磕头如捣蒜。你带着疑情就不一样,你会一直进步,你礼佛是礼佛,第一拜到十万拜同样的行为在做,但是它的价值跟意义是不一样的。你带着疑情就不一样,你不带疑情,第一拜跟第一百万拜是一样的。它的答案叫无意义,没有意义啊,磕头如捣蒜。念佛一声,福增无量,人家又说喊破喉咙亦枉然,因为你不带疑情,你念佛哪有增福报?没有啊。念佛机一直在念,念佛机有福报吗?没有福报,因为它没有心,没有疑情。那为什么你念就会往生?因为你带疑情所以绝对往生。所以你要懂得这个是真实的。
当你在处事的时候,你都没有生命能量去激发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你在修行里你会吗?所以不会处事的人,他在社会一定是个逃避者;因此他进来佛门想要修行也是逃避者,因为他模式是一样的,不会成功。因为社会不会成功,修行就不会成功。那我告诉你,你在社会成功的人来修行,一定会成功。因为你在社会上会成功,是你有解决困难的能力,因此在修行时你要解决困难就没问题!所以你在社会上表现是不是你进入佛门的资粮道?关键就在这里。它是一体的,不是对立的。所以你学佛把世间法跟佛法对立起来,基本上你弄错了。看谁教你的,你去找他算因果,我是不这样教你的,不会给你迷信的。外面是一切唯心造,社会生活是我们佛门修行的一种延伸,它是一种圆满的状况跟境界!
好,我们第一节课算是闲谈,把一个学佛者应有的基本人生态度先跟各位谈一下。
第二个要跟各位谈的:我们不管叫做义学,佛学叫义学,儒家叫理学,道家叫玄学,这我们叫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这个部分。传统文化它有个最大的特色,我们统称、古来叫做大学,大的学问。其它现代、近代我们从西方引进来的,这个都叫做小学,小学包括科学、数学、语言(就是英文),这个都叫做小学,小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斗争。我们这边的话叫斗争,台湾叫竞争,就是打倒对方,要达到目标,它的目的性强,效率高,这个叫竞争。大学不讲竞争,大学讲和谐、讲圆融,所以中国一个最伟大的字叫做和,家和万事兴,和平,和为贵,有没有?都强调和。现在我们写的这个和太简化了,和,和不是这样写的,一个稻禾的禾,一个口,古字不是这样写,古字会不会写?龢。这个龢里头包括谷仓充满,人员相处很和谐,这里头它已经包括三个东西:一个就是灵性很饱满,眷属很和谐,世间自然资源很平衡,三个条件。所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就是建设一个最适合人居的社会。
那么一个适合人居的社会,它要具备这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灵性要很饱满。现在的人因为竞争的关系,灵性非常枯竭,灵性一枯竭,他就很痛苦,讲不出为什么。你说他要的都有了,事业成功,子女也有了,夫妻生活好像也不错,都好像,然后他永远缺少一个什么。你说洋房不知道好多栋,你说名牌,大概除非没有名的以外他通通有了,然后他又缺少什么?他讲不出来。这就是灵性枯竭的典型。一个灵性饱满的人他很满足,他够了,他什么也不要,有也好、没有也好无所畏。但灵性枯竭的人他外在的东西就很需要,所以你看社会上,越是广告越是强调品牌,这个社会灵性越枯竭,你放心百分之百正确。一个灵性很充足很满足的人或社会,他不需要品牌的。要品牌干嘛?品牌就是弥补你灵性的空虚,而且永远填不满,灵性永远空虚。而且灵性空虚的人死亡的时候很痛苦,你放心啦。
念佛求往生的人,是指灵性饱满。你要如何让你的灵性饱满才重要,不是佛号念多少的问题,假如你只求佛号念多少根本就迷信。佛法给你的是灵性,不是佛号多少声的问题,不是咒语念多少的问题,是透过佛号、透过咒语、透过礼佛、诵经会增长你的灵性,那才是我们的目标。你要是每天做记录,今天佛号念一千万声、今天磕头砖块打破两块,这叫破坏,这个跟你灵性增长完全无关,你要留意的。
这个叫大学,大学在促进你灵性的成长,重点在这里。因为灵性成长以后,与人相处是很和谐的,所以眷属世间是很和谐的。对于大自然,你也不会刻意破坏,你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大自然它只要自然存在就好了。你在树下一躺你就很幸福了,对不对?树下一躺有蝴蝶伴舞,所以叫梦蝶啊,庄周梦蝶,多么幸福美好!醒来的时候是微风把你叫醒,或者是蝉鸣鸟叫把你叫醒。
我们现在不会享受,没有这个灵性,那你就怎么样?把树砍掉,盖个大洋房,然后灌冷气,叫空调,然后又闹钟把你吓醒,对不对?然后你又被时间框住了,几点做什么几点做什么,所以你睡、也不尽情,睡不下去,睡到正熟的时候闹钟响了,闹钟响了把它按下去以后躺下去又睡着了,结果又去发明一个会跑的闹钟,闹钟一响你要把它按下去,可是它又会跑啊,等你抓到它的时候你已经滚到床下了,醒来了。那时候既痛苦又难过,然后那么好的设备,世界第一流的名床,然后又什么单铜的又什么乳胶的,搞了半天什么都没享受到,因为你要抓那一只会叫的公鸡,然后心跳又特别急速,你什么也没享受到啊!这叫进步吗?这叫现代化吗?人类奋斗的目标是这个吗?不是,这叫破坏。
所以真正灵性饱足的人,树下、树荫下,即使在草丛里窝一下他都很幸福啊,他会闻到真正的花香味、草香味、泥土香味,对不对!现在呢,真的享受不到,弄到瓶子里头来,还弄个花香给你,弄个果实香给你。这不是颠倒嘛!结果真的不要要假的,有没有!还什么烟熏泥炭味!泥炭味你就躺在地下睡觉不就泥炭味吗!就搞到瓶子里头、杯子里头叫做什么烟熏泥炭,胡涂啊!然后他说这个叫科技、这个叫进步。那你知道糟蹋了多少自然资源?破坏了多少自然资源?这怎么会是人类幸福的象征呢?
有个故事各位不知道有没有听过,那是我们很早很早以前的一个乡村的故事。台湾是个岛,海岛,海岛就很多渔民,那个渔民呢,我们知道、我们常常在笑一天捕鱼三天晒网,那他真的是这样,他要鱼的时候才出去捕鱼,捕两条鱼回来就够吃了,捕鱼回来到后山再挖个姜,姜片来切,姜丝鱼汤很好吃啊,自己酿的小米酒啊,自己就坐在那里,那个房子也很简单,两根竹杆插着,一个布幔一遮,他就在里面睡觉。
有一天,旁边有个五星级饭店,有个大老板住在里面,散步走到他这边来:你在干什么?我在享受啊。你享受什么?蓝天白云呀,广大的大海呀,白色的沙滩呀――你看这多美呀!
这老董就跟他讲:那我跟你买两条鱼。他摸摸摸就下去了,捞了两条鱼上来跟他分享。老董就开始跟他讲他的经营哲学:你怎么不多捞几条啊?要捞也可以呀,为什么要捞那么多?捞了可以卖啊,像你这样卖给我啊。卖给你干嘛?卖给我赚钱呀。他说我不要跟你收钱。老董说那你可以赚钱啊!老渔民说赚钱干嘛?赚钱以后你那个舢板可以换成大船。他说换成大船干什么?你可以再赚很多钱,捞很多鱼赚很多钱。他说赚很多钱干嘛?你可以组织船队啊。组织船队干嘛?像我就是组织船队,我赚了很多钱。赚很多钱干嘛?可以住五星级饭店哪。干嘛?住五星级饭店可以到这里看这蓝天白云啊!
老渔民说:哦!还要那么辛苦啊?我这里不是蓝天白云吗?!我当下就可以享受了,你为什么要去绕一圈?
人生就是这样,业障重的人他就会去练一圈,对不对?你知道练那一圈造多少的业啊?要多少的竞争?要经历多少的风暴?能源危机、石油危机、金融海啸、金融风暴,他都要去经历呀,那你要经历这个才来享受蓝天白云呢,还是像这样一个老渔民当下就在享受蓝天白天?这就是人生啊。
在你现在的立场里来讲,人生是需要去经历那些,你能吗?要经历那个的过程,那你一定要经历刚才所讲的为人处事的那个过程,那你能够像这样的老渔民一样,呆在那个地方好好地去享受吗?这样的人是需要善根的。没有善根他很容易受引诱的。台湾很多老渔民就是这样被陷害的。
怎么陷害呢?因为他住在那个地方,那一大片土地都是他的,政府为了开发经济的时候,台湾政府是不太一样的,他要开发的时候说这个土地是谁的?那大家是怎么讲?那里叫鸭母寮,鸭母寮知道?就是养母鸭生蛋再卖鸭蛋的那个母鸭住的地方叫鸭母寮。那鸭母寮是谁的?就是那老渔民的,那根本就是所谓蛮荒之地,一毛不拨的地方,一片荒地。算一算多少?有多大?这里有二千亩地。二千亩地,好,一亩地赔你多少,政府理赔,这里要征收,盖高速公路。所以一下子叫暴发户。暴发户以后,钱政府要拨下来,拨下来怎么办?那几个小孩子本来都不理他,突然就很孝顺了。那孩子本来在工厂里是很认真工作的,一个月赚个多少钱,老爸要什么还可以买东西给他,现在一下子是亿万富翁了,大家都回来孝顺他,把钱分出去了。分出去了一有钱人家就要他投资,当老板、当董事长,我们这里不用支票啊,台湾要用支票,买东西开支票就好,盖工厂什么开支票就好,那他呢就当老董了,这些孩子都当老董,老董就开支票了,盖工厂啊,那很好。风光个三五年就倒闭了,几个孩子都被抓去关了,那个老渔民再也没有人供养他了,本来每个月薪水还给他个几千块、几百块可以用,现在通通抓去关了,变成他要到监狱去看他儿子了。就这样子啊。
人家问佛陀说:那个钱捡起来用?佛陀说:那是蛇,不是钱。这样你就看到了,它是不是一条毒蛇?所以你要懂得人生是什么?灵性是什么?生活是什么?当你这样想,你的欲望就不会五阴炽盛苦,五阴就是五蕴。你求得到,你不是求不到,但是五阴很昌盛的时候你就很苦啊。
东方的儒释道三家都是在教这个哲学,教这个大学,跟小学是不一样的。那么儒家还倾向于思想建设上,假如我们要明白讲,它叫人生哲学,其实它理学都是在讲人生这个部分的,所以它叫大学嘛。但是佛教的这个部分,它讲实践哲学,人生你要去实践的,不是高谈阔论的,像我们在告诉你的,也是要你去做的,你不要听得很高兴就好,不是,在你现实的生活里你要如何去实践,它是个实践哲学。所以我们也不叫实践哲学了,叫实践学,你要去做,做了就要产生效果,这个叫兑现,那个效果就是兑现出来的,实践兑现的这个部分。所以很重视这个实践的结果,你实践以后有什么效果,当效果不对一定是你实践的时候错误,而实践是身口意三业,它已经讲得很微细了,不是讲归讲,讲了就是要做的,那你在做的过程里,跟你相应不相应直接就产生了,所以一点都不迷信。我跟你相处,我这样讲你高兴吗――这问题来了,这不是用权力压给你的,我在跟你沟通的时候你满意吗?同样一句话可以使人叫、一句话可以使人跳,你知道吗?我这么一讲,哇很高兴,或者这么一讲,你给我注意哦!你说我怎样哦,对不对,同样一句话,你要讲得人家很高兴,心悦诚服嘛,这就是应对进退嘛,小学不管这些啦。所以西方人重视什么?制度、条约、规定,要照那标准来,你只要照那标准你就对,不照那标准,你就不对。
所以你会发现,我举个例子你看看,最典型的:starbuck认识吧?咖啡,starbuck你去喝第一杯跟喝一千万杯绝对同一口味,因为它的生产制作方法就是那个样子,包括从咖啡豆的选样、制作,一直到你口里的部分,你要记得,他的咖啡限定在15分钟内要喝完,因为过了15分钟变味他不负责,他要求的质量是这么精准。
中国人喝茶不是这样喝的。哪个人用机器去泡茶?对不对?而在泡茶是怎么样?随着泡茶的人,你在看啊,水在倒下去,从这么低到这么高是不同的;水和种类、火的大小那个不管了,那个是另外一套学问了,光是水倒了以后,这个茶壶拿起来再跟你讲两句话倒下去,跟不讲两句倒下去不一样,因为那个水在壶里头,这个壶里乾坤的掌握――功夫啊,所以中国人喝茶叫功夫茶,功夫就在这里呀。只有那个笨蛋才拿那个时钟、计秒的,什么30秒、20秒、40秒,那不会泡茶!那你干脆用机器就好了,对不对?
这个茶叶多少放到壶里头,放多少,我拿捏的,我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少一点,所以泡茶有个茶折,量茶的那个,就是原则了,就是量杯的意思了,茶叶要倒多少。倒进去以后呢,泡下去,我多久要拿起来,那个就是泡茶者的心情,真的泡茶、功夫茶他掌握就在这里。所以爱喝茶的人一定自己泡茶,人家泡给你喝的,是不会喝的人才人家泡给我喝。爱喝茶的他就在这个拿捏的时候,开水的温度从烧开以后,到倒几次茶,拿起来倒的,那个掌握它是一个有很大弹性的地方,这个是大学。那个完全机械化、你喝第一到第一千万杯都同样口味的,保证一杯也不会跑掉的,这个叫小学。所以你喝咖啡再怎么喝就那个调调,因为它是标准的嘛。它唯一差别的就是奶精多少糖多少自己加,咖啡已经被掌控了。我们喝茶刚好相反,你要加糖要加奶精你的事,但是呢,这个给你的是原汁原味的,而这个原汁原味怎么拿捏是泡茶者的壶里乾坤嘛,他在掌握的,而且它不是15分钟,倒下去3分钟之内你要喝完,而那一杯大概一口就喝进去。对不对?还不止,这里头学问大了。现在不是茶艺课,不讲茶。只告诉你,从大学来接触饮料,跟小学所接触饮料的饮用方法就不同了。
所以从饮料的饮用状况你就可以看到大学的人生观和小学的人生观。关键在这里。所以你喝茶它不会公开化,它是享受化,所以喝个茶道具很多,你从茶道具里头去看茶文化。咖啡就没道具了,因为它已经小学化了。小学大学你可以从这里看。
我们今天整个社会都在重视传统文化,你要懂得是大学跟小学的差别,你要重视的是大学的存在、大学的价值、意义跟大学的运作所产生的人生价值,这个才叫做传统文化。假如你抓不到这个核心,你还用小学的方法要来处理传统文化的话,传统文化也小学化了,传统文化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它不能产生作用,它要产生的是大学文化。要构建和谐社会,要的是大学,不是小学。
小学只有纷争,你看搞到最后,小学所产生是什么?就是竞争嘛,小学就是掠夺嘛,竞争就是掠夺。只是它的掠夺是合乎法律,法律准许你这样掠夺,这样而已啦。大学不是,大学讲求和谐,不患寡,患不均,这是大学里头最典型的,不怕少,怕不平均。要大学都有才和谐,大家都有。都有当中,当然也有多少啦,那某些人会多一点、某些人少一点,但不可能某人全部,某人都没有,不可能这样子。但小学就这样子啊,他为了弥补这个部分,他再搞出一个社会福利出来,而现在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到腐烂了,已经腐蚀生命了,那个福利已经超过了十八、十九世纪所提倡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它现在已经超越了,已经over,太高了,它已经超乎他的生活水平了,而且开始腐烂他的生命价值。
因此你会发现:社会福利制度越好的社会,自杀率越高,而且犯罪的程度已经非人性之所为。你所看到的那些非常暴力的犯罪行为,都在社会福利制度非常好的地方,因为他的人生已经无意义了。从出生到死亡都是政府在补助的,而政府怎么补助他?你想想看,他政府必须维护很强大的国力去掠夺国外的资源,用那个资源来维护它国内的人可以来享受。你想:站在世界的标准,这叫和谐吗?这个叫掠夺。
这个部分我们要了解到,当然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但是我们是要告诉你,一个真理存在的现象,是存在于大学,只有大学的人生才能构建真正和谐的社会,真正和平的世界,否则它做不到。小学是不可能的。
这是我们提供给各位,你要懂得一个和谐社会构建是怎么样。
地藏经作为佛门中所谓的孝经,它具备了这样一个条件,它有二个孝。第一个,是我们从自己来讲,你对父母的孝,因为地藏经都讲到他的父母嘛,所以这是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的孝,是指我们对这个宇宙、对这个世界,你要尽的责任跟义务。那也就是从这个地方来讲整个和谐社会构建的状态。在这个经典里,并没有直接讲构建和谐社会,但是呢,它意有所指,它的标的是在这里,因为它提到这个世间的实际状态,就是三个部分都被破坏了:灵性破坏了,眷属之间的关系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了,这是指这三个部分,已经产生这种现象。他在讲他透过对自己父母的孝顺,这件事情反射回来,要帮这个世间的这三种状态加以改造,变成良好的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因为只有生活环境很具足、很和谐、很安祥,那个人才有幸福、和谐的生活质量。
我常举一个例子,你看看,这当然是极端了:一个乞丐活在九十九个富翁的小区里,这个乞丐算乞丐吗?我想他是第一百个富翁,对不对。同样地,你想想看:一个富翁活在九十九个乞丐的范围里,我看这一个是第一百个乞丐呀,是不是这样?所以佛法在教我们的不可能叫你独善其身,你不可能一个人成为富翁,其它人都是乞丐。所以大乘佛法特别转过来讲让他们都成为富翁,那最后我就是富翁嘛。古人讲的是众生度尽我才成佛嘛,众生都成佛以后那我当然是佛啦,对不对?那不用说我再成佛了,我只要度到众生都成佛我就佛了。我只要协助大家都变成富翁,那我就不用讲嘛。因为大家都是富翁,我把你们吃剩下拿来吃就够了;你没用剩下的给我用就够了嘛,是不是这样?。
所以你去留意到佛教的思想跟小学的思想是不一样的,小学的思想只要我成为富翁,你们统统变乞丐最好,因为我掠夺嘛,把你们统统抢过来。可佛教刚好相反――让你们都成为富翁,我不要了,因为我要是富翁我还麻烦,要找保全的,还要买保险等等,那你们都成为富翁,那些都给你们去烦恼,什么保全公司啦、什么买保险啦我都不用了。反正你不要,丢出来就好了,我捡你们不要就够了,光你所丢掉不用的包包,我都变lv的常客了,对不对;你们用不完的香水给我用,我就香奈尔五号、六号去了。为什么?这是佛法从大学的立场看透人生的时候,他自然就富余。所以华严在这个地方,不但讲和谐,它更进一步讲圆融,这个才叫圆融。当大家都是富翁的时候,那我已经无所谓了,是不是这样?富翁在吃饭的时候不差我一个,那我也不可能是乞丐了。当大家都是乞丐的时候,你这个富翁要干什么?因为你吃的也是乞丐的东西嘛,因为他们都乞丐嘛,你有什么好东西吃的?因为你吃的东西也要乞丐供应给你,对不对?佛法看透这一点。
所以我们对人包容、珍惜、尊重,我们常跟各位讲这叫六字大明咒,初学的人你要聆听、欣赏、接纳。你学了有没有成就、有没有功夫,看你对这个社会所有的人、事、物能不能珍惜、能不能尊重、能不能包容,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会包容,所以你就会转,地藏经教的转――没有什么不好的。
所以我常跟大家讲:你不要老是看人家不满。当你看人家都不满、没有一个好东西的时候,你也不是好东西,你放心啦!我们也不喜欢跟你在一起,因为你看人家都不是好东西,我跟你在一起我也不是好东西呀。因为你不会转嘛。当你会转的时候,你就会讲:嗯,其实这个人也不错。那你会变成看什么都顺眼,你看什么都顺眼我跟你在一起我就不会受伤。当你看什么都不顺眼的时候,我跟你在一起,我一定给你看不顺眼。对不对?你留意到:人生多奇妙啊!当你看不透的时候,人生多灾难。你要使你自己的人生活得很奇妙还是活得很灾难,完全操纵在你自己。所以我们说这世间由你的心所创造,一切唯心造。这世界多美,是你的心所创造的;这世界多灾难,是你的心所创造的;苦,是你的心造的。有什么好苦的?你想想看,你苦什么,一定是你自己造成的。可是在你的检讨里头,都是他,不是我。那这个人本身就是灾难的种子。
所以佛法中在讲,尤其大乘佛法,特别强调忏悔法门。忏悔就跟哲学的哲一样,忏悔这个字叫做反省检讨,反省检讨最后要找出自己的缺点,自己要改进的。一个不会忏悔的人,他在反省检讨以后都是别人的错。你叫他忏悔,我又没错,我为什么要忏悔?那这个人就完了,没错的人不会有脾气的。当你常常发脾气,一定是别人错嘛,才会引发你的脾气嘛。当引发你脾气的时候,你就要忏悔找出自己的缺点,可是当你不会找自己的缺点,找到最后都是别人错的时候,基本上你不具备修行的条件。因为你不会检讨自己嘛。
就像哲学的哲,要折自己的口,结果都要折别人的口,那不是哲学,那是争论。反省检讨找出自己的缺点加以改进,这个就是忏悔。当你反省检讨以后都是别人的错,那我告诉你这叫斗争,这不叫忏悔。因为你是在找对方的掌嘛,找对方的缺点,找对方错的理由嘛,那不叫忏悔,这是斗争。找自己的缺点加以改进,你要记得啊。找别人的缺点是小学,找自己的缺点是大学。就跟前面跟各位讲:你自己凡是遇到事情,都认为是机会,这是成功的模式;遇到事情都认为是一件压力,那是一个失败的人生观,失败的模式。这个都很清楚可以看,大学小学差别就在这里。所以各位来学大学,大学有一套思维模式,这套模式你处理的好,你人生幸福快乐,是成功的人;这套模式弄不好,那你是失败的人,痛苦的人生。我们希望大学来学、学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统统都是大学啦。
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有没有小学?有啊,墨子就是小学。鲁班,孔子同时代的人,他是个工匠师,工匠师是小学。两千五百年前,鲁班就发明飞机,现在叫飞机了,他用木造的去做了一只小鸟,小鸟在天空中飞了三天天夜,他做完之后它就一直飞。他去拿这种东西就去给墨子,墨子一看,拐杖拿起来,啪就把它打掉了,雕虫小技就指这个东西。当时墨子要是重视小学,把它打掉说太小了!做大一点,可以给我坐上去。那时候两千五百年前中国人就发明飞机了。他的小飞机已经做了,他假如能够做大的,让墨子可以坐上去,那就不是莱特的天下,那就鲁班跟墨子的天下了。
那天,我看到一个叫浪琴表,浪琴表在一百年前做了一只表给莱特兄弟,那时候飞机飞不高,不过飞过几公尺高,飞个十五米远而已呀,就是莱特发明时飞机所飞的记录,后来林白不是横过大西洋吗。你看,那才一百年前而已,中国人两千五百年前就可以做,只是观念没转过来。中国人很厉害,小学很厉害,不是没有啊。但你一定不认识这一段公案。
再讲一个公案:现在大家都有手表对不对?这定时器、手表不是瑞士有名啦,宋朝的宰相就发明了,人类第一座钟,九百年前中国人就做了,就像房子这么大,当时做了,在运转了,但是现在不知道哪里去了,原件不见了。现在德国跟日本人在仿造那一座钟,最近听说日本要在世博会卖五座,仿造出来。最早仿造是德国人,德国人从历史文献里头发现,他就仿做了,日本人又去德国把它仿做回来,说是中国人做的。日本人是什么都不服输啊,因为不服输给德国人,所以这时候他承认是中国做的,不然日本人是一直在去中国化。去中国化的倒霉鬼就是台湾人,替日本人在去中国化,这个是混蛋加笨蛋。那不管,那不是我们要讨论的,
我要告诉各位,中国人其实在小学上面是有很大的成就,印刷术、罗盘、造纸术,其实这些都是小东西,造飞机、造时钟这个才是大发明。只是这个发明中国人不认为,为什么?因为要做这些东西需要相当庞大的资源来支持,那会破坏大自然,所以中国人不鼓励。所以中国文明,你会以为中国人很不科学,你弄错了,中国人太科学了,科学到小学大学在比较的时候中国人放弃小学。
现在我们完全忽略这一点,我们还跟西方人学小学,你弄错了。数学史可以写《中国数学史》,化学史可以写《中国化学史》,可以写《中国机械历史》,你看从飞机发明一直到时钟发明都是机械历史,我们为什么不会自己研究开发?但这种东西我们不要的,现在还到西方去把它拿回来,搞错了。最有名的那本书《天工开物》,那里面都是小学啊,数学也小学,语言也是小学,我们通通划分到这里面来。大学很简单就是为人处事。今天我告诉各位,一个人会痛苦就是为人处事有问题,一个人要幸福,是为人处事成功啊。
你在单位里头上班你去注意看看,为人处事很成功的人,他很快乐,升官发财没他的事。你去留意到,为人处事处理的好,当今西方人处理得最好的是谁你知道吗?华尔街那一群混帐。他们叫华尔街的金童啊,他就是为人处事处理的很好。去年嘛才被抓去了,被抓去他说你们怎么到现在才发现?那混蛋就是运用小学,他不是运用大学,所以他流里流气地穿梭于人群当中,在做竞争、勾心斗角,他不是我们讲的大学哦,这些华尔街金童是运用小学在做斗争,所以他弄了一群烂金融商品,在欺世蔑俗。你知道吗?那是运用小学,不是大学,你不要把那个拿到大学里头来。
大学里头最重视的是人品,人的品、格、质、位,人的人品、人格、气质、道德,它很重视这些,没有这个部分,就没有所谓的为人处事的道理,也因为有这些东西撑着人格、人性、人品,人的气质、规格很高,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才有伦理制度可言。假如没有这个标准,就没有伦理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重点。
当你不能掌握这个重点的时候,那完全是勾心斗角。华尔街金童就是这一个勾心斗角做的好,所以到现在,你看,已经破产了,他薪水继续提升,他的退休金照样可以拿,人家批判他,他还说才几亿而已!公司都被你弄倒了,退休金几亿照样可以拿,然后在国会作证才几亿而已。要不然要多少?!。为什么?厉害呀,小学搞到这个时候,那真是神乎其技。你抓不到他,而且还保障他。最近那些汽车公司不也一样吗?倒闭了,破产了,但是它的ceo退休金照拿。为什么?勾心斗角。这就是小学发展的一种必然状态。
我们要的是大学,跟各位讲:大学跟这个不一样。在现实生活里,你只要这些应对进退处理得当,你不要勾心斗角。现在我们就现实生活来看,这两个你要弄清楚啊,那个顶尖的人在勾心斗角、油腔滑调、长袖善舞,那都是小学不是大学,你要弄清楚。
大学里你只要做好洒扫应对进退的工作,你的长官、领导对你来讲,他会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所以你会发现,你晋升得比别人快。为什么?因为你的老板喜欢你,因为你的应对得体,跟你沟通好沟通。
一个应对进退不当的人,不好沟通啊。要跟你沟通你就蹙眉头了,哪一个领导喜欢你这样的同事?你去留意到啊,所以应对进退变成为人处事的一个代表。你会认为应对进退我才不巴结他,不是巴结,这是正常的嘛。因为人家对你也是一样啊,你自己想想看,是不是一个跟你谈话谈得来的人,你会跟他谈?你会去跟一个跟你谈话谈不来的人谈吗?对不对?
有一件事情、一个计划要进行,我找你来,你老是给我难看,我要怎么跟你谈下去?我当然要找这个能谈的、能沟通的来嘛;那既然能谈、能沟通,做得好,我当然升他,我要升你呀?!对不对?可是当人家不升你的时候,你就说那个人会巴结、那个人会怎么样,就变成这样了。所以这种议论是不正确的,从现实生活里,你就可以看到了,所以你要不要去强化你的应对进退?这是大学,而不是长袖善舞、勾心斗角那个,你去分辨这个部分。我们传统文化里讲的是这个啦,而这是我们所需要的,尤其在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非常需要。
可是当你假如说把这社会架设到像西方那一种文明水平的时候,那你就完了,因为你转不过来,你没有办法运用大学。所以你看西方现在,它产生什么现象:到底是医生在看病还是律师在看病?你去注意。我发现西方在看病的不是医师,是律师,尤其你一种很奇怪的病的时候,这个医师首先考虑的就是医师法怎么规定?这个状况看不清楚,我要怎么做判断?我判断错我要负责啊,好,那我要不要负责,我先看医师法规定,我不要犯法就好。所以当我判断这个东西是不是癌症又看不清楚的时候,因为有一条规定是癌症又不报的时候那你就犯法,因此是不是癌症我看不清楚那通通是癌症。所以当医生判断你是癌症的时候你不用怕,因为那是律师判断的,不是医师判断的,因为他有这么一条规定嘛,那样就完啦。因为医师怕负责任嘛,所以就按照律师所订的来嘛。那你是癌症吗?这问题就产生了。那假如他再延迟的话,我再多观察两个月,那他死了怎么办?或者病情恶化到不可药治的时候怎么办?所以只好一开始就判断你癌症了,管你的,反正下面去处理呀。那假如不是的话,那就那你怎么好的?我怎么好的?我本来就没病啊。是你讲我癌症啊。是这样子啊。这个就是小学的状况影响到我们大学的存在。
所以我要这地方,这两堂课跟各位谈的是:我们要学佛,那你要懂得学大学、学真理,不要迷信。一般民间的那种情况,它是有需要的,心理抚慰,他的无奈、他的恐惧,他总需要有一点安慰吧?那我们知道就好了,你必须包容它,不要呵斥它。但是你既然来了,你应该有追求真理的这种认知。那真理在哪里?真理是从大学里头把它孵育出来的。这个大学不是北大那个大学,全世界这种大学几万家,孵育不出真理的。是中国的大学才能孵育出来,小学是没办法,而那些学校里在教的通通是小学。
你要慢慢地去体会这个部分,而这个部分是从家里开始。家里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小孩子开始跟其它的小孩子相处,这个叫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当他的社会适应性不良的时候,他的人性开始扭曲。因此他只要跟其它小朋友相处,你就开始要进行家庭华藏工程。
很多人在问我怎么样劝小孩学佛?没有必要,不是这样学佛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健全的人生观、一个健全的人格性,学佛不学佛不重要,学佛是指人生学着要觉悟,假如不能觉悟,那你要学什么?对不对,你只是迷信而已呀。这是我们所讲的一个重点。
那整个地藏经事实上它是围绕着这个重点在运作的,围绕这重点――向父母尽孝,它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而社会和谐的架构,我们跟各位谈三个要件,如何去促成这些,那已经变成专业论文的问题了,那是另外一个部分。
那我们这一会要跟大家谈的,是从地藏菩萨的大愿这个因素,来看清楚我们这个世界,然后再进一步来看清楚我们如何改造这个世界,使它成为人间净土。这是我们这一会要谈的。
好,今天先讲到这里。
唱歌是需要勇气的,我这辈子都还没唱过歌除非是唱国歌,那个结束的时候来个刹板第二次再唱一遍其实不一定唱第二次啦,第一次要刹板刹不住,所以再唱第二遍就改刹板的调,要勇敢的唱。
好,我们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