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我知道这样会种下很严重的因,但是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想请问各位师兄在我生气的时候我该怎么样才能平复下来,谢谢各位师兄!
我总是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我知道这样会种下很严重的因,但是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想请问各位师兄在我生气的时候我该怎么样才能平复下来,谢谢各位师兄!
遭遇不幸的人可读一下这部经典佛说妇人遇辜经 乞伏秦释圣坚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一人无妇。往诣舍卫国。娶妇本国。自有两子。大子七岁。次子孩抱。母复怀躯。欲向在产。天竺礼俗。妇人临月。归父母国。时夫妇乘车载二子。当诣舍卫。中路食息并牧牛..
【诸法得舍差别】 p1352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又于此中,应知诸法如其所应,若得若舍。谓有一类,由受所受故,或舍所受故,或邪推求故,或正推求故,或转形故,或法尔故,或离欲故,或加行故,或退失故,或得果故,或死生故;而有得舍。如别解脱律仪等法。由受彼故得;由舍彼故舍。若诸善法,由邪推求故..
【虚空容受三业】 p1169佛地经论三卷十九页云:又如虚空含容一切身语意业者:如太虚空、虽无作意;而能容受有情三业。身语二业、有形碍故;可须容受。意业云何?非无形质,有对碍故;须他容受。即以此事名为容受。谓彼生时,不为障碍。有对碍物,亦以生时无障碍故;说言虚空之所容受。此法亦尔。生时无..
【尽源底】 p1286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六卷十三页云:或作是说:诸阿罗汉、彼一切尽源底耶?设尽源底;彼一切、阿罗汉耶?答:诸阿罗汉、彼一切、尽源底。有尽源底,非阿罗汉。谓不还。如世尊言:云何苾刍尽源底?谓于五顺下分结永断遍知。此中二释、如到彼岸说。..
【成就五支永断五支】 p0667 瑜伽十九卷十六页云:无工巧活轻自己乐胜诸根尽解脱无家无所无希望断欲独行真苾刍。此颂所明,谓成就五支,永断五支,当知得名真实苾刍。何等为五?谓不依止矫设方便,邪活命法,亦不恃赖有势之家,亦不修治名称族望,亦不诈受诸佛所说、圣弟子说;犹如依止工巧处所,非法..
【言】 p0699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言?谓诸如来十二分教、说名为言。
梵名 Andha-vana,巴利名同。为古代中印度舍卫国祇园精舍附近之园林。又作安陀林、安和林、得眼林、开眼林、昼安园。据大唐西域记卷六载,林中有如来经行之迹,及诸圣习定之所,并述及此林称为得眼林之缘由,谓佛世时,有五百盗匪为胜军王捕获,王命抉去彼等双眼弃于深林。其时佛陀止于逝多精舍,听闻..
(术语)悬法华本门之十界曼荼罗而供养之也。
【发起不善】 p1160集论二卷九页云:何等发起不善?谓烦恼随烦恼所起身业语业。
【修行无果及修行有果】 p0907 瑜伽二十九卷二十三页云:由三因缘,正修行者、精勤发趣,空无有果。何等为三?一、由诸根未积集故,二、由教授不随顺故,三、由等持力微劣故。若有诸根、犹未积集;虽复获得随顺教授,强盛等持,精勤发趣;空无有果,若有诸根、虽已积集,其等持力、亦复强盛;而不获得..
禅宗公案名。智门光祚与僧问答,显示般若体用不二之义。碧岩录第九十则(大四八·二一四下):“僧问智门:‘如何是般若体?’门云:‘蚌含明月。’僧云:‘如何是般若用?’门云:‘兔子怀胎。’般若为佛智,乃无我、无心之无分别智。此公案中,僧分别般若之体用而问,智门则以体用不离作答。即蚌含中..
全一卷。唐代弘忍述。论述守一己之心为修道之要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内题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此论内容共分果、行二门,藉十四条问答方式,论释有关自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本师、众生与佛同体、持守本真之心为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及无记心、我所..
以风之坏物比喻有为法之无常。人命无常,瞬时停止,亦如草露受风吹,迅即消散。大智度论卷二谓,佛陀涅槃之际,长老阿泥卢豆即说如下之偈(大二五·六九中):“咄世间无常,如水月芭蕉;功德满三界,无常风所坏。” p5110 ..
(经名)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阿难逢焰口饿鬼怖而白佛,佛为说陀罗尼救拔焰口,施饿鬼之法自此始。
(术语)教诫命令。长阿含经十五曰:侍者即承教命,往语诸人。大日经义释二曰:随闻善友等如法教命,便即不生疑惑。
(术语)众生以恶业之因而趣之所。俱舍论世间品曰:趣谓所往。即地狱畜生等。
(术语)oṁ,胎藏界之陀罗尼,冠曩莫之语,金刚界之陀罗尼冠唵之语。秘藏记末曰:唵字有五种义:一归命。二供养。三惊觉。四摄伏。五三身。一归命者,归依于佛,献无二之命之义也。所归之佛体有自佛他佛之二,自佛者,自心之本觉佛,即在缠如来也,莲华三昧经所谓归命本觉心法身,(中略)还我顶礼心..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