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既然“无一众生可度”,佛为什么还要度众生呢?
答:从自性清净的角度讲,没有什么可度的。但是众生迷失了自性,所以就要让他们回归自性,让他们见性,这叫度。
问:既然“无一众生可度”,佛为什么还要度众生呢?
答:从自性清净的角度讲,没有什么可度的。但是众生迷失了自性,所以就要让他们回归自性,让他们见性,这叫度。
民间有一些老太太,我经常打比方,腾愣着鼻子(流着鼻涕)腾愣着鼻子知道不?脸好几天也不洗,衣服上的灰闪着光,有油有灰那么她就说:“玉皇大帝落座了。”玉皇大帝在她身上落座了。通过佛经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天人对人是怎么看待的?天人是一个什么特点?天人看待人世间就是臭气冲天,他们是不愿意来的..
所以我们要问佛,人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佛说了一句话,四个字,“人生酬业”。酬是酬报,到这个世间来,不是你自己来的,你自己不会来,也不是上帝叫你来的,也不是阎罗王叫你来的,不是的,是业力。你跟这些众生有共业、有别业,共业给你拉在一起,别业是个别受报。这个讲得好。阿罗汉不造业,所以他..
做完早晚课,或完成一件功德,为什么要做回向?回向(梵语parinama)的意思代表何义?就是要我们将所作的一切功德,令自己超越解脱,破除自我执著,因而圆成佛道,下化众生为宗旨。若修净土法门的佛门弟子,亦必然回向西方,命终之际,往生必成,若不发愿回向著,欲往生净土,终无是处。藕益大师云:纵..
为什么我们要谨言慎行,尤其是生活中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时候?这个问题,有一天两位居士聊天刚好聊到这个话题,并且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居士说:因为别人不可能知道你的言行哪些是有意,哪些是无意。你也不可能在自己每个言行前面,都加上一句我这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注解。正如我们都会对别人的言行进行解读..
出家僧人在头上烧几个疤,有烧三个、六个、九个、十二个的,这个不叫戒疤,叫香疤。这个跟受戒没有必然的联系,准确地说它就是烧我们的身体来供佛,来表达这样一种虔诚的意思,你来花两块钱买香,我用我自己的身体来烧香供佛,通过这种行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特殊愿望,或者说表达一种特别的意义,来..
崇慈法师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这两句话是涵盖一切的总纲领。心即是佛,心即是魔;心即是圣贤,心即是凡夫;心即是崇高,心即是卑污;心即是天堂,心即是地狱等等;心即是一切。因为是心造作一切,是心成就一切。反过来说,佛即是心同样如此。佛从心生,魔也从心生;圣贤从心生,凡夫也从心生;等等,一切皆从心生。故..
为什么有时候好人不长寿有时候表面上看是做好事没好报,做坏事反而好处多多,可是实际上这里面有个典故。故事说的是,北宋年间包拯为相时发生在民间的一桩逸事。有一个村庄住着一个十来岁、腿患残疾、父母双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乡邻施舍或乞讨活命。这个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往来村民和路人..
个人因果个人了 谁也帮不了(众生的讯息)作者:郑国红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大德菩萨们:你们好!阿弥陀佛!在这里感谢佛陀教育协会的平台、感谢老法师、还有各位老师、各位大德菩萨们给我忏悔的机会,谢谢你们!改邪归正 端正心念师父上人曾经说过:「世界命运、地球命运都掌握在我们..
有道禅师的禅堂里,除了出家众的禅者以外,也接受在家信徒进来参禅。他希望在家众里,也能出几位像苏东坡、王阳明这样的禅者。其中有一位叫王德胜的在家居士,他道心非常坚固,不仅对参禅打坐相当投入,还放下家事眷属,在禅堂里一住就是数年,即使逢年过节也不回家,只是一心参究。有一天,他终于对..
有一座神庙,里头供奉着一尊佛祖。传说这尊佛祖非常灵验,只要信徒心诚意正的许愿,佛祖都会大发慈悲,帮信徒圆他的梦。有一个信徒听说了这件事,他为了表现出虔诚的心,在佛祖诞辰时,亲自背着鸡、猪、鱼三样牲礼,一步一步地爬上南山,准备在佛祖的生日时,向佛祖许愿。他爬过一山又一山,当汗流浃背..
秋高气爽,心情开朗,众人鼓掌,老沈接着讲。 隋朝以后,以至唐宋,中国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期,经济文化爆发式增长,诗人一吨一吨的出现,画家成筐成筐的面世。而臭老九和他们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子是最喜欢玩高雅,把自己熏的香喷喷滴。 不懂啥叫臭老九?年轻人啊,讲古还得给你们补一课当代史。这是毛主..
从三藩市到Ukiah(瑜伽市)这条路有很多撞车撞死的鬼魂,所以从开始就叫你们来回开车的时候一定要念佛,你们现在大约都淡忘了。这一条路很容易发生意外的,以后你们无论一个人、两个人,三四个人在开车的时候必须要念佛,必须要提起精神来。你们不要以为这会是没有事情的,这个随时都会发生意外的,等到..
为什么会有极乐世界?就因为阿弥陀佛发的愿。在因地的时候,他做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大愿;这四十八愿,愿愿都是度一切众生生极乐世界,将来成佛的。所以这一部经,就以“阿弥陀佛”这个名字来代表。这一部经非常重要的,佛法到最后末法时代,最先没有的就是《楞严经》;因为《楞严经》把这世间万事万物..
沉香中所含有的芳香有机化合物不止一种,这也使沉香成为天然香料中香气表达差异性最大的一种。那么我们来细谈一下,为什么沉香香味的差异性那么大?1不同产区、不同树种的沉香香味差异性很大沉香因树种不同,香味差异极大。中国莞香、海南沉香、越南沉香可以直接上炉烘焙,近距离品香,因印度沉香则不..
佛为什么不现身让众生看见问:众生不信佛法,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大放光明,显示出来让众生都看见?众生如果看到这样殊胜的景象还会不相信吗?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来救度众生呢?大安法师答:没有善根的人,你就放光他也接纳不了。实际上自古以来,佛随时现身放光让众生产生信心的例子多有存在。前几年我到..
因果是互相随顺,因随果,果随因,因又生果,果又生因,性空缘起,因果毫无杂乱,做善必有善报,做恶必有恶报。但是什么时候成熟,这就不同了,哪个先成熟了,哪个就先结果。讲个故事来说明,先因后果或后因先果。因果错综复杂,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生,如果有神通看到十生、百生,乃至更长,看到过去现..
提婆达多入无间地狱提婆达多一心想出家修行,一天,他来到佛陀的精舍,跪在地上向世尊顶礼之后,对佛陀说:「我想在世尊座下出家修行。」「你适合在家修行,设香檀广为布施,行善积德。」佛陀对提婆达多说。提婆达多见佛陀不答应,便再三恳求。佛陀慈爱地说道:「出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的本性不..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堪布索达吉 译77.宝喜以身满众生愿久远之前,鹿野苑中有一梵施国王,财富圆满,如理如法主持国政。当时有一商主名为宝,财富广积犹如多闻天子一般。释迦牟尼佛那时转生为他儿子,庄严善妙,名为宝喜。宝喜精通一切文字、观察法,智慧超群,又具深广悲心,性喜布施..
问 题 (小火焰)1.为什么父亲会常中乐透?我为他供养了自身佛像,该功德能让他不用堕落赌博和酒地狱吗?什么因缘让他没有儿子?2.什么业力当母亲还在胎里时,让外婆很想吃猪血?当出生后,母亲曾移动身体且叫声如快被宰杀的猪只?什么业力,使当知道在胎里的,不是儿子时,会让母亲跟父亲吵架?这种业力..
从前有位比丘,每天都会到城外旷野的坟场。而比丘在往坟场的途中,都必须穿越一块田地。田主人看到比丘老是穿越他的田地,禁不住地起了瞋心。有一天,田主人拦下比丘问道:“你是打那儿来的乞士,每天在我的田地纵横往来?田地都被你走出痕迹来了!”比丘回答道:“我目前正在兴讼当中,急须有人为我作证..
认真修行佛法是非常好的,我们平时修行持诵佛经是可以获得感应,而我们之所以感应道交,千万不要误会只有佛才有感应道交,妖魔鬼怪统统都跟你感应道交,理是一个,所以心正、心清净比什么都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正确的认识一下佛经的功德感应。什么是感应,为什么获得感应演【应身以应机赴感为身故以因缘..
日常生活中如何修习慈爱众生呢?以下这些高僧大德慈悯众生的行为,我们理应效仿随学。隋朝智舜法师在亭山居住时,一天,有只野鸡被猎人追捕,飞到法师房中。法师苦劝猎人放了野鸡,猎人不听,他就割下耳朵给猎人。 猎人大吃一惊,扔下弓箭,把打猎的老鹰也放生了。周围好几个村子的猎人从此也都放弃打..
问 题(梦中男生)1.为什么人能预先梦见,从来没见过的结婚对像?2.什么恶业让母亲脑血管萎缩?要修什么功德才让母亲,今生是最后一世患这种病?3.在母亲躺着的两年时,她听到我们跟她所讲的话吗?孩子告诉要她意念到功德,她能做到吗?在什么时候母亲的灵魂从色身脱出去?她有去拜见师父或去绕法身舍利..
不可以随便说“魔佛一如”我们对于原则上的理论,一定要有明确的认识。宣化上人开示于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九日明朝莲池大师,出家之后,遍访名师。后入京师,参遍融、笑岩二大老,皆为禅宗硕德。师蒙二老开发,后路过东昌,闻鼓声忽有觉悟,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
问 题(罗城)1.为什么我会无意中知道有关有人要侵占土地,且要得到“罗”城的土地证?为什么我会来开创、修复此古迹?过去世我曾跟“罗”城,有何善缘?2.创立“罗”城的人是谁?为什么在那边会有代表佛教兴盛的证据?当代,佛教兴盛到什么程度?当代人曾证入和学习法身法门吗?因为在那里曾挖地发现用..
众所周知,沉香目前正在以每年30%的价格上涨,那么,沉香按克卖,是否就是因为沉香的珍贵呢?其实不然,我们从以下几点诠释沉香为什么按克卖:第一,沉香树需要既定的条件下才能结香,而结香也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一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如果树脂含量高更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所以上等的香非常难得,而且..
大家想想看,因为我们慈悲心现前了,所以我们不会灰身灭智,不怕吃亏受委屈,而是要面对、担当、锻炼:我要去帮助众生,这是菩萨!大菩萨会倒驾慈航,像观音菩萨虽然已经成佛了,名字叫正法明如来;因为大家喜欢观音菩萨,于是观音菩萨留惑润生,示现没有成佛的样子,幻化各种身形,同大家广结善缘,度..
大安法师:为什么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居士:念佛人多是老头老太太,年轻学佛人往往对禅、密感兴趣,对净土法门漠然,这是什么原因?法师:年轻人学佛,多有好奇务胜者。是故一入佛门便对谈玄说妙之法,颇有好乐。加之自己稍有些文化知识,常以上根利智自许(或口头谦虚,内心如是自肯),这是可理解的正..
问 题1.为什么我生长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亲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2.什么因缘让我从小就对佛法有兴趣?什么因缘让我对巫术、算命,以及各种咒语有兴趣,例如:把蚂蚁赶走的咒语?小时候我曾念咒诅咒他人,这真的有效吗?3.我小时候的指导法师,因出车祸而圆寂,之后他到了什么境界去?获得回向的..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