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二亲
[出法苑珠林]二亲者。父母也。末罗王经云。人受父母遗体。乳哺养肓之恩。或从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也。(二十八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云天。福生天。..
净饭王
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亦即世尊的父亲。
亲里
子题:七世、祢祖、非亲里、父母七世、傍及从四、从四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云,亲里者,父母亲里七世有亲也。善见,父亲者,伯叔兄弟儿孙;母亲者,舅姨乃至儿孙。皆谓同气义亲,不杂异姓。又云,出家妇者,非亲里也,伯叔之妇例同。……律不犯中,若从亲里比丘尼边取衣。准律七世父母为亲里,且据..

他梦见死去的人对他说我来讨债来了,然后儿子出生了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距离京城几十里地的一个村子里。村里有两户人家交情很好,一户姓钱,人称钱员外,有钱的大户人家;一户姓李,人称李老二,是个泥水匠。李老二常去钱员外家做活,一来二去,两人就熟了,交情甚好,以兄弟相称。一日,钱员外全家要去远地办事,找来李老二说请李老二帮忙保管30坛好酒..

宣化上人:你要是修行这就是大孝将父亲母亲都超度了
我们众生都应该孝顺父母的,不孝顺父母的人,那就有罪了;有的人甚至把父母杀了,这更是有罪的。为什么人要讲孝顺呢?孝顺是人的根本 ;人要是不孝顺父母,就是把根本忘了。“父兮生我,母兮养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亲生我,母亲养育我,这种的恩好像昊天,昊天 就是比天都高。昊天罔极──没有..

在苦中而不以为苦,是真正的灭苦
圣严法师佛教所说的灭苦,有两种不同的层次:一种是在自己灭苦以后,再也不到世界上来受苦受难;另一种则是在自己灭苦之后,不但不离开苦,反而继续留在这个娑婆世界,为众生救苦救难,这就是菩萨道的精神。其实只要我们内心的观念能够转变,苦就不会存在。但因为我们有身体,即使观念上已经很清楚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世间人恐惧没有儿子大概有三个理由
圆瑛法师在《讲义》里,在《楞严经讲义》里头,他把世间人恐惧没有儿子大概有三个理由。第一个是年老的时候体力衰了,没有人供养,没有人伺候,那是很苦的事情。所以有儿女,儿女孝顺,老年是享福。我们中国的教育,给诸位说,是福德智慧的教育。童年、少年的时候奠定智慧、福德的基础,中年服务於社会..

李炳南答:有人问:‘阿弥陀佛的父亲是什么人?\’他说你如果能够答复我,我就信佛。
李炳南答: 从前法明和尚向大珠和尚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师回答:阿弥陀姓憍尸迦,父亲名叫月上,母亲名叫殊胜妙颜,出自陀罗尼集。还有《鼓音王经》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妙喜,国王叫做憍尸迦,祖父叫做清泰国王,父亲叫做月上转轮王,母亲叫做殊胜妙颜王后,生下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做月明,二儿子叫做憍..

“孝顺”儿子遭雷劈死,为何母亲却说劈的好?
多年前有个叫王满意的,还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孝子。四十多岁,外表憨厚老实,无论和谁说话都会憨憨一笑,有的人调侃他的小短腿,他也不生气。这位孝子乐于助人,谁家有个啥事,不用招呼,肯定主动就去帮忙,还是生产队的小队长,人缘非常好,唯一可惜的是没有子嗣。有一天,雷声大作,狂风暴雨,忽然一..

酷爱垂钓的父亲,吉相变凶相
酷爱垂钓的父亲,吉相变凶相童年,我是幸福美满的,父亲是位信用诚实,且热心助人的善良商人,母亲更是勤俭持家,家境安康有余,一家大小欢乐融融。每当夕阳染红天边,父子俩总会出现在芦苇丛影的溪畔钓鱼,这是父亲唯一嗜好,由于勤劳经商,平时很少休假,都利用晚上到溪河垂钓,而我亦成为当然伴者。..
瞖瞙
【瞖瞙】 p1390瑜伽九十五卷十页云:若无色爱,于所知境,令迷惑故;说为翳瞙。
住对面念
【住对面念】 p0661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十八页云:问:住对面念,是何义耶?答:面、谓定境。对、谓现瞩。此念令心现嘱定境,无倒明了;名对面念。复次面,谓烦恼。对、谓对治。此念对治能为生死上首烦恼;名对面念。复次面,谓自面。对、谓对瞩。此念令心对瞩自面,而观余境;名对面念。问:何故系念..
作意善巧
【作意善巧】 p0687 集异门论一卷四页云:作意善巧云何?答:如有苾刍,或受持素怛缆,或受持毗奈耶,或受持阿毗达磨,或闻亲教师说,或闻轨范师说,或闻展转传授藏说,或闻随一如理者说。依止如是如理所引闻所成慧,于眼界、乃至意识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于地界乃至识界,有善巧作意,..
五家宗派
宋代僧达观昙颖(989~1060)撰。今已不存,故内容不详。昙颖为宋代临济宗禅僧,本书为昙颖于仁宗嘉祐(1056~1063)年中所编辑有关唐宋时期禅宗五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禅师之传记、语录,乃昙颖晚年之著作。 p1130 ..
五家辨正
全一卷。日僧德严养存撰,约刊行于东山天皇元禄年间(1688~1703)。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为有关禅宗系谱之论文。由于日本临济宗僧虎关师炼(1278~1346)等人屡有述作,咸认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皆属马祖道一之法系,数百年来已成一种普遍之观念。然养存等甚疑之,苦思欲辨。适逢清代僧..
五衰
(一)又作五衰相、天人五衰。天人于寿命将尽时身体所现之五种衰亡相。即:(一)头上之花(或冠)萎靡。(二)腋下出汗。(三)衣裳污秽。(四)身失威光,或常瞬目,且身上产生臭气。(五)不乐于本座,或违逆玉女。俱舍论卷十称之为大衰相,另有小衰相之说。[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佛本行集经卷五](参阅“天人..
五解脱轮
(一)谓密教金刚界曼荼罗大圆轮中之五大月轮。又作五月轮、五智月轮。金刚界曼荼罗为修生修显之法,入此轮坛中者,解脱五趣生死之缠缚,成就圆明清净之五智,故喻其具有月轮圆满明了之德,称为五解脱轮。其图像,于一大金刚轮中敷布五个月轮,中央为大日,东方为阿閦,南方为宝生,西方为阿弥陀,北方为..
五种恶病
佛住世时,毗舍离国所流行之五种大恶病。即:(一)两眼赤如血,(二)两耳出脓,(三)鼻中流血,(四)舌噤无声,(五)所食之物变为粗涩。[请观音经、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二之二] p1186
巴利佛教
指南传佛教。印度阿育王时代派遣传道师至诸方弘传正法,最初于锡兰宏扬分别上座部,其后又传播至缅甸、暹罗、爪哇、东南半岛等地,于佛教系统上,称为南方佛教;因以巴利语为传持三藏之语文,故又称巴利佛教。(参阅“南传佛教”3750) p1383 ..
六道钱
我国自汉魏以降,埋葬死者皆有瘗钱,据事物纪原卷九载,汉代之葬礼,昏晚时埋钱于圹中,以为死者之用,称为昏寓钱,后世焚纸钱以代之。日本民间仿效我国,于棺内置铜钱六枚,称为六道钱,近代亦改用纸钱。 p1298 ..
心想
(一)指心之作用、想念。[观无量寿经、往生要集卷中] (二)指心与其作用之念头。能令心想寂静者为禅。[随闻记卷二] p1408
临济瞎驴
禅宗公案名。系唐代临济义玄禅师示寂前与其弟子三圣慧然之问答。临济录(大四七·五○六下):“师临迁化时,据坐云:‘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三圣出云:‘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师云:‘已后有人问尔,向他道什么?’三圣便喝。师云:‘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然示寂。..
木患子
又作槵子、木槵子、无患子。恐系学名Koelreuteria paniculata 之落叶亚乔木,高达丈余,初夏之际,开黄色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内出珠状之种子,种子坚黑,可作念珠之用。印度古来即以之制为念珠,故木槵子经载,欲灭烦恼和业报之障,须贯木槵子一百零八颗,常行携带之。于我国,初唐之时即以木栾..
世界佛教青年会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 Youth)简称“世佛青”。为全球性佛教青年之最高领导机构。一九七二年五月成立于锡兰(今斯里兰卡)首都可伦坡,其会员迄今已涵盖十三个国家与地区,包括二十三个地区中心,我国中国佛教会青年委员会与中华佛教居士会均为该会地区中心。世佛青前身为世界佛教友谊会(Wo..
四熏习
(名数)明真妄互为熏习,染净之二法,相续不断也。一无明熏习,众生有无始之无明,熏习真如,以熏习故,生妄心也,妄心者业识也。二妄心熏习,以此妄心还熏于无明,使增不了之念,更转而使现妄境界,妄境界者,转识及现识是也。三妄境界熏习,此妄境界还熏动妄心以起诸浪,造种种之业,受身心之苦,分..
皮革犍度
(术语)Carmavastuskhanda,四分律所说。二十犍度之一。明皮屐,皮卧具等之制戒者。
正法华经
(经名)十卷,西晋竺法护译。是法华译本之初出者。与后出之罗什译大同。但药草喻品中有迦叶之问答及生盲喻。五百弟子授记品之初有入海取宝喻。法师品名药王如来品。有宝盖王及千子善盖太子法供养之事,又诸咒皆翻梵为汉。嘱累品在最后。..
西方净土
(界名)念佛之言,虽通于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于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众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于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于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赞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弥陀佛也。故..
九鬼
(名数)顺正理论三十一云鬼之种类有三:一,无财鬼。二,少财鬼。三,多财鬼。此三各有三。无财鬼之三者:一,炬口鬼。二,针口鬼。三,臭口鬼。少财鬼之三者:一,针毛鬼其毛如针,以自剌剌他也。二,臭毛鬼。三,瘿鬼。多财鬼之三者:一,希祠鬼。常居社祠中,希其食物也。二,希弃鬼。常希人之弃而..
优婆离
(人名)Upāli,又作优婆利,邬波离,优波离,忧波利。译曰近取,近执。罗汉名。悉达太子执事之人。是本行集经五十三优波离因缘品所说。持律第一之比丘。更有一人,本为尼犍外道之弟子,是中阿含经三十二优婆离经所说。注维摩经三曰:肇曰:优婆离,秦言上首,弟子中持律第一也。二十唯识述记下曰: ..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