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脾气非常暴躁,常和同学、老师对立,他们可以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就和同伴或老师起冲突。 现在是这个状况?跟我以前看武侠片差不多了,一触即发,是吧? 当家长被请来学校了解情况时,从家长的言谈举止可发现,其实孩子和父母是同一个模子出来的。若和家长没有信任为基础,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家长反求诸己? 我感觉这些问题,最后一句话都是重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家长反求诸己?”我们要要求家长反求诸己,我们老师有没有反求诸己?其实人与人当中,彼此的关系能不能愈来愈好,不在对方决定,在我们的心态。假如我们就是盯着学生、盯着家长不对,这个时候我们心里有没有情绪?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能跟家长、孩子达到很真诚的沟通吗?那家长跟孩子会觉得你理解他吗?这都是问题哦。 我记得我那时带六年级,有一个学生出状况了,我就把他父亲请来。把他父亲请来以前,我首先要深呼吸,是吧,你不能有情绪,要心平气和。结果她父亲来了,我就欣赏他的孩子:你这个女儿,上个礼拜,帮我倒茶;有一次我走在路上,搬着作业本,她还帮我提作业本。我提了她两三个好。这个家长来的时候心里想,哎呀,一定出了什么纰漏了,结果听我不只没批评他孩子,还把他孩子做得好的一一讲出来,结果他愈听愈不好意思,说,老师,我孩子没这么好,她有哪些毛病,这个、这个、这个……是他讲的,不是我讲的。他自己讲出来了,我说,这个孩子很好,只是现在有点状况,我们要好好帮她,我来干什么,我来帮你孩子的。家长一听,好啊,好啊,很高兴。那就商量怎么配合帮孩子。 好,诸位老师,刚刚讲这一段,大家不要只看到这些方法哦。你说称赞他的孩子,结果称赞半天说,奇怪,他怎么还没自己招供呢?那学到的又是技巧了。 因为曾经我有提到说,夫妻之间,“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结果有一个先生回去就跟他太太(他太太在煮饭),“太太,您真辛苦啊。”结果他太太听完说,“知道辛苦还不进来帮忙洗菜!”结果他站在柱子旁边说,“欸,蔡老师没有这么讲啊。”所以这个心态都是自私自利,没办法哦。要能真正,假如那个好话一句是发自内心,体会太太辛苦了,太太一说来帮帮忙,高兴都来不及了,哪有说愣在那里的,是不是? 所以老师有柔软了,称赞他的孩子,他父母一定会欢喜的。纵使他没有接那一句话,(老师可以说:)“孩子确实本质很好,那他现在有一点状况,在他这个年龄,也很正常。”你别说他孩子不正常嘛。所以你看,言语总要厚道、柔软。“也很正常。我们怎么协助他,他就可以更上一层楼了。”达到一个很好的沟通的气氛、状态。 那我们看,老师反求诸己,有一点:学生为什么会因为一个眼神或一句话,就被激怒了?老师为什么一个眼神、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激怒?那有没有前因?可能有哦。纵无前因,我们当时候一定有情绪。假如一个老师能不发脾气了,那这些情况会不会就不发生了?就大大减少了。这个就是老师的反求诸己。 假如老师真的能这样反求诸己,再恶劣的学生,遇到这么有德行的人,他还是会敬他三分,这个我跟大家保证。你看那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他知不知道谁德行好?他知道啊。他知不知道这个学校谁有爱心?他虽然忍不住自己的习气,不过他也很敏感,他可以感觉得到。可是虽然他佩服你,他不见得马上能改过。因为他还有习气啊。其实我们问问自己,改过要多久?改过不容易啊,我们不能说,去要求他人的时候:马上给我改!那我们这个心态就太急于求成了,可能就变成揠苗助长了。 所以我们刚刚写这个字,身教跟什么?耐性啊。而且甚至于是,要把求的心放下。为什么?这个学生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窍啊。“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在这个时代做事,“只问耕耘,莫问收获”。每天在那里盯着,还不改,还不改,我们每天自己心里负担也很重。尽心尽力去做,就对了。 再来,有一个实际的情况,比方说,我们带五六年级。台湾是两年一个学级,就是一二年级一个老师,三四年级一个老师,五六年级一个老师。在马来西亚呢?一个老师带六年?
相关推荐
佛驮跋陀罗(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二]
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裔也。祖父达摩提婆。此云法天。尝商旅于北天竺。因而居焉。父达摩修耶利。此云法日。少亡。贤三岁孤与母居。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从祖鸠婆利。闻其聪敏。兼悼其孤露。乃迎还度为沙弥。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俱以习诵为业。众皆一月。贤一日诵..
一元论
英语Monism。凡以唯一原理说明宇宙全体之见解,称为一元论。即谓宇宙世界之根本为一,而宇宙万事万物皆源于此一元。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而称,故称一元论。二元论者主张神与世界、精神与物质、本质与现象等的绝对对立;一元论则谓一切皆由一根本原理所生成,故无所谓神与世界、精神与物质之对立。印度..
中道义
中道的胜义,即离互相对立的二边,连中亦不要,绝诸对待的胜义。
法师子琳《佛祖统纪》
法师子琳。赐号慈受。幼学于慈觉深悟圆旨。复谒佛智裕禅师重研心要。时天竺以慈福太后请为功德。师被旨住山。二十八年。讲演之际唯提大义。禅侣闻风而来者。咸服其辩。大慧杲禅师。过之相与剧谈。不觉达旦。谓师曰。时人秖知老师有教。径山却许老师有禅。为题其真云。悟得旋陀罗尼三昧。于一切法得大自..
佛驮跋陀罗(晋京师道场寺)《高僧传》卷二
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裔也。祖父达摩提婆。此云法天。尝商旅于北天竺。因而居焉。父达摩修耶利。此云法日。少亡。贤三岁孤与母居。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从祖鸠婆利。闻其聪敏。兼悼其孤露。乃迎还度为沙弥。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俱以习诵为业。众皆一月。贤一日诵..
佛驮跋陀罗〔《神僧传》卷第二〕
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裔也。幼丧父母从祖鸠婆利。闻其聪敏兼悼其孤露。乃迎还度为沙弥。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俱以习诵为业。众皆一月贤一日诵毕。其师叹曰。贤一日敌三十夫也。及受具戒修业精勤。博学群经多所通达。少以禅律驰名。常与同学僧迦达多。共游罽宾同处..
一法界心
意指超越对立,远离差别的究极之心。二教论卷上(大七七·三七五下):“一法界心,非百非,背千是。” p53
二元神教
主张有相互对立之善、恶二神存在,而唯以善神为崇拜对象之宗教。如琐罗亚斯德教(又称祆教、拜火教)、诺斯替教、摩尼教等均属之。 p189
二际
际者际畔。指涅槃际与生死际。小乘认为此二者有别,大乘则言生死即涅槃,二者无异。又指相互对立之两个极端,例如有与无,生死与涅槃。[中论之僧睿序] p242
法叔
忠曰:“师之兄弟,称法叔。”《应庵华禅师蒋山录》:“径山大慧禅师至,上堂云:‘茍非法叔老师到来,小侄此生无因拈出。’”
鸳班
《村寺清规》云:“凡讽经,面面相看而对立,谓之鸳班。事毕,候回向人归位,与众俯首和南,不必更转身面佛神而问讯。”
受吊
南山钞云。和尚阇梨铺床在慢外坐拟人客来吊同学小者。布草立大者坐于草上(和尚阇梨即亡者二师也。同学小者大者即亡者弟子也)丧仪云。亲度小师哭于幕内受学弟子哭于幕外凡僧来吊则哭而伏俗来吊但哭不伏若比丘丧父母往俗舍受吊其仪即不可杂于男女之中须于幕外堂前布草。或荐面东而坐有人吊则拱手低头哀..
绝待
绝诸对待。对待是两方对立的意思,如黑白、大小、善恶等等是。绝待是真如平等,无法可得,故绝诸对待,简称绝待。与绝对同义。

元音老人答:《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
问:《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元音老人答:圣人有位次,四圣六凡。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圣人,不是有差别吗?除此还有愿、悲、智、方便等缘起差别,方成之为利生的大用。..

净土法门法师:荣华富贵是怎么来的
中国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也许有人问:“假如我不跟人争,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求,活得有什么意思?”似乎人活在世间就要争、就要求,这个想法,实在讲误导众生,造成这个世间无量的灾难,天灾人祸就是因为人争、求,感来的苦报。圣人教导我们是非常有道理,为..

成刚法师答: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
成刚法师答: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问: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师父:佛说正法五百年,正法就是有教,有修,有证。在佛那时代,无论出家还是在家的佛门弟子,因为都是利根,妄想习气非常轻薄,就像经过历劫生生世世的修行,到此生此世,果已接近成熟,到瓜熟蒂落之时了,就像春天种瓜,到秋天瓜自然成就,不摘自然就掉了。佛..

大安法师:24小时精进念佛中途太累怎么办
信众:精进念佛要求不懈,这是不是应该经过锻炼出来的,起初累了可能需要休息,慢慢地就可以不必休息了,可以坚持念到完,毕竟各人体质不一样,对吗?大安法师:12小时或24小时精进念佛是要求大家不懈怠,虽然是需要锻炼,但是还要有自己的发心。就在上次12小时精进念佛的时候,我们注意到:能够坚持下..

宽见法师:诵《地藏经》回向给失眠的母亲不见好转,该怎么办?
善士问:阿弥陀佛!我母亲现在几天几天地失眠,我念佛都提不起正念,我忏悔也忏悔了,也诵《地藏经》为我母亲回向了,她就是不好,这两天还有点严重了,我该怎么办?请师父慈悲开示,感恩师父!宽见法师答:有些人说我学习也学习了,努力也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考不上清华北大?这就说明我们对此有怨言,..

枸杞怎么吃更健康
枸杞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能滋阴、增强免疫力,但只有在坚持食用的情况下,才有药物价值,偶尔吃一两次是没有效果的。用枸杞泡水喝是最常见的,但枸杞中所含的维生素大多是水溶性的,遇热容易被破坏。吃枸杞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像普通食品一样放入粥饭、羹汤、菜肴里边,不仅滋补,而且不会上火。不过..

宽见法师答:应该怎么把握“财色名食睡”?
弟子:师父,应该怎么把握财色名食睡?假如我早晨四五点起床,中午睡了一觉,晚上又睡,老想睡,吃也是一样,老想吃宽见法师:因为无事可做,不吃干嘛?不睡干嘛?因为没有压力啊。弟子:如果出去工作了,感觉困呢?宽见法师:那是正常的困,那是累了需要休息。没事干嘛?反正无事可做,吃和睡也都成了事情了。一个人能有..

大安法师: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甚至越控制反而越有,请问这样是否意味着念佛就没有功夫了?大安法师答:每个业力凡夫都有妄念。妄念来来去去,天人都算不清楚。但这个念头是妄,为什么叫妄念,不叫真念?虚妄,不真实的。像浮云一样的,所以对妄念的正确的态度就是不理睬它,不管..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20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二十集)2005/7/23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5-20恭请营导师致词。悟道法师:蔡老师、余老师、陈老师,诸位志工同修、诸位学员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是我们二00五年「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圆满结业式。我们在这一梯次当中,大家学习非常的踊跃,各位志工、护法也非..

蔡礼旭:四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的(第二集)
大家早。谢谢,谢谢。我们前两天都在讨论到立志的问题,师志如己志。立定此志,能坚定的、有恒的去走,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我们立的志是效法孔子,效法圣人,所以从今往后,不管说话做事,甚至于是起心动念,都效法孔子会怎么做、孔子会怎么想、孔子会怎么应对。我们以孔子为目标,不自欺的去落..

蔡礼旭:四千五百年前中国的远祖是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的(第四集)
诸位长辈、诸位学长们,大家早安,早上好!大家很好学,最近常常听到学长在讲马来话。这个早安是Selamat pagi,午安是Selamat petang,晚安是Selamat malam。因为人不亲土亲,到一个地方,能讲它当地的母语,老百姓听了觉得很亲切。我记得我刚到庐江汤池,刚好他们有一个安排,安排我跟手工编织班的这..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16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六集)2005/7/2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5-16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谈到长善救失,这是教育两大重点,不管为人父母、为人老师都要在学生、孩子上就这两点不断努力、不断引导。那我们下午来进入另一个课程,「如何落实德行教育」,落实德行教育也必然要..

大安法师:保家仙来干扰人怎么办
问:有的居士原供养保家仙,持五戒后送出不供了,但仙家时常回来不让人睡觉。怎么办?大安法师答:要知道,我们深信切愿称名:念佛,能念的心就有本具的心光,所念的佛号又是无量光明。经典当中说:一个真诚念佛的人,有四十里的光明烛身。你在念佛的过程当中,阿弥陀佛的光明护佑,还怕什么仙家啊?你只..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14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四集)2005/7/22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5-14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昨天提到了德行最重要的根本是孝道,既知孝道的重要,那当然要赶快从自己身上去力行,以至於教导学生、教导自己的小孩也要有孝心。百善孝为先,而孝开了,百善皆开。教孝首先应该让孩子了解知恩..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13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三集)2005/7/2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5-13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从五伦关系的分析,了解夫妇是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关键,从夫妇关系当中,我们再思考到如何找一个好的对象,择偶。刚刚也提到孝才有恩义、道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利害变化太大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18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八集)2005/7/23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5-18好,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问题都是想出来的,问题不是做出来的,因为愈做就愈明白不足之处,所谓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之后要起什么念头?我没有,所以我要回家了,是不是这样?不是。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自我反省,赶快把..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10
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第十集)2005/7/21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5-10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课程已经进入第四天,从诸位老师、诸位朋友的脸上看不到疲惫,真是学而无厌,再来会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确确实实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以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