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妈妈有病,我可以祈求上师加持吗?我有这样的要求是不是贪心啊?
答:可以,你为了家人请求加持不算贪心。家里人有病了,关心照顾他们是应该的,这就是佛菩萨应该做的事。
问:我妈妈有病,我可以祈求上师加持吗?我有这样的要求是不是贪心啊?
答:可以,你为了家人请求加持不算贪心。家里人有病了,关心照顾他们是应该的,这就是佛菩萨应该做的事。
(修法)金刚顶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得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三昧耶智曼荼罗,加持阿阇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此而为初因,由三密四智印相应得一切如来之灌顶宝冠,为究竟三界..
为密教修法之一。乃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者所得之灌顶。得此灌顶,可证一切诸佛之一切智智瑜伽自在,能作一切如来诸平等事业,成就大悲毗卢遮那之一切身口心金刚如来,常恒住三世,饶益有情。此系如来在因位时,从灌顶师入三昧耶智曼荼罗,由阿阇梨加持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
以阿缚罗贺佉五字庄严行者之身,而修显本有之法身,此之观门,名曰五字严身。一、观阿字 色黄金,形四方正等,以此字布诸两足,结五钴印,诵阿字真言加持之,为金刚座本有之菩提心也,当通达心。二、观鍐字 色白色,形圆,明月轮,以之布诸脐轮,结八叶印,诵鍐字真言加持之,为大悲之水,离垢净也,当..
息灾、增益、降伏、敬爱,云四种法,加钩召,云五种法。一、息灾 梵云扇底迦,为自身及他人之病难等消除种种之恶事之修法也。大之天地变异,小至一身病难大难等,皆能使其止息,盖灾害由于业感,若三密加持力能转其定业也。二、增益 梵云布瑟置迦,为增益自身及他人之寿命福德智慧等之修法也。大者增盛..
【贪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烦恼心所之一.贪是欲求五欲、名声、财物等而无厌足的精神作用。即于己所好之物,生起染污之爱著心,引生五取蕴而产生诸苦。又作贪欲、贪爱、贪著。略称欲、爱。贪者贪婪,《成唯识论》曰:‘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谓由爱力取蕴生故。’有..
【无贪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善心所之一。对于财色名利无贪著之心曰无贪。《成唯识论》曰:‘云何无贪,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著作善为业。’有是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亦即是欲、色、无色三界,这是有情生存的处所;有具,是生于三有的原因,即是惑与业。无贪是对有情生存处所不生贪著,不造..
又名八背舍,即八种训练去除贪著的禅定。一、内有色相观外色解脱,谓心中若有色(物质)的想念,就会引起贪心来,应该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无从生起,故叫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即心中虽然没有想念色的贪心,但是要使不起贪心的想念更加坚定,就还要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
1、一、我功德力,即自身的修行;二、如来加持力,即如来的加持;三、法界力,即自心所具的佛性。2、慧眼力,法眼力、化导力。3、佛威力、三昧力、行者本愿功德力。
理具成佛、加持成佛、显得成佛。诸佛理智,于凡夫身中,圆满具足,与大日如来相同,是名理具成佛;众生既具本觉的功德,再修习三密加持之行,使父母所生之身,与佛无异,是名加持成佛;依三密之修行,证入无上悉地,而显现法性之万德,是名显得成佛。此三种成佛是真言宗所说。..
佛的三密加持于众生的三业的意思。吾人手结印,身眼臂足等姿势辅之,即与羯摩曼荼罗符号相应,成如来的身密;口念真言陀罗尼,即与法曼荼罗符号相应,而成如来的口密;心观本尊法相,即与三昧耶曼荼罗符号相应,成如来的意密,是为三密加持。行者藉三密加持的作用,可以即身成佛。..
1、指加工持诵,工夫增上。2、指佛的愿力威神加持于行者身上。
依加持而显现的佛身,即应身。
(修法)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略示七支念诵随行法所出。为极略之念诵法。见诸义轨诀影二。
(图像)图画九曜及其所属之神像者。大日经疏四曰:如是执曜,即是漫荼罗中一种善知识门,彼诸本尊即能顺世间事业,而作加持方便,以阿阇梨善择吉祥时故,与彼真言本誓,法尔相关,为作加持,得离诸障也。梵天火罗九曜图其神像,卷尾,载梵天火罗图一帐,是正为九曜曼陀罗。..
(名数)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以此偈中说三力故称为三力偈:一、我功德力,即自身之修行,是自缘也。二、如来加持力,即如来之加持,是他缘也。三、法界力,自心所具之佛性,是内因也。此内外自他之因缘和合而成办业事。大日经疏十一曰:以我功德力故..
释法进。不知氏族。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恭谨精诚谦恪为务。惟业坐禅。寺后竹林。常于彼坐。有四老虎繞于左右。师语。勿泄其相也。后教水观。家人取柴见绳床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着水中。进暮还寺弥觉背痛。具问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进禅..
仪光禅师。住青龙寺。行业至高。有朝士妻丧请师至家修福。师住其家数日。居于庑前大申供养。俗每人死谒巫。巫即言。其杀出日必有妨害。死家多出避之。其夜朝士家皆出北门。潜去不告师。师但于堂前明灯读经。弟子十一人侍之。夜将半闻堂中人起取衣服开门声。有一妇人出堂便往厨中营食汲水吹火。师以为家..
释法进。不知氏族。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恭谨精诚谦恪为务。唯业坐禅。寺后竹林常于彼坐。有四老虎绕于左右。师语勿泄其相也。后教水观。家人取柴见绳状上有好清水。拾两白石安着水中。进暮还寺弥觉背痛。问其家人。云安石子。语令明往可除此石。及旦进禅。家人..
子题:在家人五戒、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行事钞·导俗化方篇:“智论,戒师应语言:‘汝优婆塞听,是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为优婆塞说五戒法相,汝当听受。尽形寿不杀生,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能。尽形寿不盗,是优婆塞戒,能持不?答:能。尽形寿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并..
亦名:劝足食戒释名资持记·释释相篇:“强以饮食劝已足者,故云劝足食。疏中,对前戒(足食戒)四别:一、前身犯,后语犯;二、前开病,后不开病;三、前贪心,后三性;四、前己咽犯,后他咽己犯。”(事钞记卷二三·四四·八)..
亦名:舍堕、三十舍堕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尼萨耆者,西天梵言,东华人译,名之为舍。如多论云,有三种:一、舍财,二、舍相续贪心,三、舍罪也。波逸提者,如上已翻,此名为堕。故曰三十舍堕。”(戒疏记卷一○·三一·一)..
【二十种心】 p0028瑜伽二十八卷十七页云:云何为心?谓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略心、散心、下心、举心、掉心、不掉心、寂静心、不寂静心、定心、不定心、善修心、不善修心、善解脱心、不善解脱心。如是总有二十种心。又云:又有贪心者:谓于可爱所缘境事,贪缠所缠。离贪心..
【六欲天受妙欲境】 p0309俱舍论十一卷十二页云:论曰:唯六欲天,受妙欲境。于中初二依地居天,形交成淫,与人无别。然风气泄,热恼便除。非如人间、有余不净。夜摩天众,纔抱成淫。睹史多天,但由执手。乐变化天,唯相向笑。他化自在,相视成淫。毗婆沙师、作如是释:六天皆以形交成淫。世施设中,说..
谓五相成身后之“一切如来加持”与“四佛加持”二种。后者不举大日(大日如来),系以四佛之总德即为大日,故举四佛以摄大日之意。 p222
乃密教之观法。指因本尊佛之加持力,使如来与自己成为一体之境界;即如来身、口、意之作用(三密),入于自己身、口、意之作用(三业),使自己与如来成为一体。为三密与三业相应相入、无二平等之观法。 p260 ..
于诸欲境诸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乐迷闷。耽嗜遍耽嗜。内缚悕求。耽湎苦集。贪类贪生。总名为贪。顺忧受触。所起心忧。不平等受。戚受所摄。总名为忧。彼观行者。修此观时。于世所起贪忧二法。能断能遍知。远离极远离。调伏极调伏。隐没除灭。是故说彼除世贪忧。云何于此内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
云何于此内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内心者。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于此内心。循心观者。谓有苾刍。于此内心。观察思惟内心诸相。于内有贪心。如实知是内有贪心。于内离贪心。如实知是内离贪心。于内有嗔心。如实知是内有嗔心。于内离嗔心。如实知是内离嗔心。于内有癡心。..
何等种种心行转相?谓于一时起有贪心,或于一时起离贪心,如是有瞋离瞋有癡离癡,若合若散若下若举,若掉离掉,若不寂静若寂静,若定不定,如是等心行流转故。
何等种种心行转相?谓于一时起有贪心,或于一时起离贪心,如是有瞋离瞋有癡离癡,若合若散若下若举,若掉离掉,若不寂静若寂静,若定不定,如是等心行流转故。
一者剎帝利(谓弈世君王种)。二者婆罗门(秦言外意谓净行志道其种。别有经书。世世相承。或在家出家。苦行而多恃己术。自我慢人)。三者毗舍(或云吠舍。谓商贾之种)四者首陁(或云成达罗。谓田农之种)。我佛释迦牟尼世尊即剎帝利之种也。长阿含经云。贤劫初成未有日月。是时光音天人下生。皆有身光..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