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二见
二见者,一有见,二无见。一、有见 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二、无见 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损减实性之妄见也。此有无之二见,通于一切法,边见中之断常二见,人身之有无二见也。
二我执
大小乘所说我执不同。小乘之言我执,只人我执;大乘则有二,谓人我执法我执也。一、人执 又名我执,又名人我执。以五蕴假和合,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人我者,是名人执。一切之烦恼障,从此人执而生。二、法执 又名法我执。不明五蕴等法,由因缘而生,如幻如化,固执法有实性者,是..
六大烦恼
六大烦恼者:一、贪烦恼 染着为性,生苦为业。二、嗔烦恼 憎恚为性,不安与恶行之所依为业。三、痴烦恼 于诸理事迷闇为性,一切诸惑之所依为业。四、慢烦恼 恃己于他高举为性,生苦为业。五、疑烦恼 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信心为业。六、恶见烦恼 颠倒推求之恶慧为性,能障善见而生苦为业,此恶见之..
有无二见(二)
二见者,一有见,二无见。一、有见 为遍于有之邪见,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二、无见 为遍于无之妄见,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减损实性之妄见也。此有无之二见,通于一切法边见中之断常二见,人身之有无二见皆是也。故一切之邪见,纳于此二见之中。自此二见生一切之邪见。法华经曰:入邪..
断常二见(二)
断常二见者:一、断见 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即无见也。二、常见 固执人之身心过现未皆常住无间断之妄见,即有见也。
人见
又名我见,或人我见,即固执人有一个实在的我体的邪见。
人执
又名我执,或人我执,即固执身体中有一个我的邪见。
二我见
(名数)一、人我见,一切凡夫,不了人身为五蕴假和合,固执人有常一我体之恶见也。二、法我见,一切凡夫,不了诸法之空性,固执法有真实体用之妄见也。起信论下末曰:人我见者,计有总相主宰,法我见者计一切法各有体性。..
二见
(名数)一、财悭,吝惜财物,见诸穷困不肯惠施者。二、法悭,悭惜佛法,不肯教导他人者。见地持经三。【又】一、有见,固执实有物之见也,又增益实性之妄见也。二、无见,固执实无物之见也。又损减实性之妄见也。此有无之二见,通于一切法,边见中之断常二见,人身之有无二见也。智度论七曰:复有二种..
二执
(名数)一、我执,又名人执,以五蕴假和合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人我者。一切之烦恼障从此我执而生。二、法执,不明五蕴等法由因缘而生,如幻如化,固执法有实性者。一切之所知障从此法执而生。唯识论一曰:由执我法,二障具生。法苑义林章二执章详说之。此二执,为五见中萨迦耶见..
人执
(术语)又云我执。不了人身为五蕴之假和合,固执有常一之我体也。菩提心论曰: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
二执
(一)我执与法执。又称我法二执、人法二执、生法二执。(一)我执,又作人执,以不知人身为五蕴假和合,而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人我。(二)法执,乃不明诸法因缘而生,如幻如化,而固执法有实性者。以上二执为五见中萨迦耶见(我见)之所执,起我执而生烦恼障,起法执而生所知障。[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四之二..
二见
(一)断见(又作无见)与常见(又作有见)。又称有见、无见。(一)乃固执人之身心断灭不续生之妄见。(二)为固执人之身心常住不间断之妄见。[大智度论卷七](参阅“常见”4526、“断见”6560) (二)相貌见与了了见。(一)非见实际之物,但见相貌而类推其事体者,称为相貌见。如见远处有烟而谓见火者。(二..
边见
偏向一边的恶见。如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为断灭,没有后世,叫做断见或无见;又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仍是为人,猪马牛羊死后仍是为猪马牛羊,叫做常见或有见。这些执断执常的见解,都偏于一边,不合中道,故名边见。五见之一。..
有无
1、有法和无法。如小乘的七十五法及大乘的百法为有法;如龟毛兔角等绝对无者为无法。2、有是指常见,即固执身心为实有的邪见;无是指断见,即固执身心为断灭的邪见。
说欲不障道违僧谏戒释名
亦名:恶见违谏戒释名资持记·释释相篇:“淫欲鄙恶,障谓非障,固执不舍,故云恶见,亦名恶邪。然虽可说,伤毁正化,引误盲愚,开恶道门,令他坠陷,为害甚重,特须禁断。”(事钞记卷二五·八·一)

往生是现在的事不是临命终的事
慧律法师佛的真实的智慧是可以解脱生死的,而现在外道呢?著于言语,言语它是三苦的根本,意思就是说,外道只知道去虚妄执著种种语言,没有证真实的涅槃,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言语是三苦的根本,唯有真实的智慧,都能灭此三苦之因,叫灭苦因,真实就是唯有真实智慧,灭就是才能灭这个三苦之因。在这里提..

好机会往往错失于一念间
证严法师人命在呼吸间,若没有好好把握时光,宝贵的时间就很容易稍纵即逝。苦修悟真理,庄严大欢喜佛陀在世时,修行之初是修苦行,当他觉得这种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苦行,并不能体验究竟真理之后,便出了苦行林,到了尼连禅河边接受牧羊女供养羊奶,而刚好被五位陪他修行的侍者看到,认为他已经破戒,..

大安法师:有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吗
问:请问师父,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吗?大安法师答:能够烧出舍利子,说明这人的修行还是不错的,也感得了加被的力量。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烧出舍利子就一定是往生极乐世界了,因为这并不是往生的必要前提。比如说,九华山有一二十尊修行人留下的肉身舍利,也曾经有人问:“肉..

吴兆成老太太往生纪实
吴兆成老太太往生纪实第二位与支居士往生时间隔正好一个月。这位吴兆成老太太终年91岁,家住市油厂附近。一生诚实善良,热心待人。在生时并没有真正做过三皈依。11月16日(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中午11点15分咽气(念佛机开着)咽气后五小时她的小孙女纪妙莲才做通思想工作同意请人助念,接到电话时助念团..

福寺续修法师念佛往生记实
常熟兴福寺续修法师念佛往生记恒心等众弟子讲述净明居士整理续修法师,俗姓丁,字德宫,江苏姜堰人。幼年十二发出尘之志,于苏北出家为僧。随因顺缘,后于江苏常熟市范家村福田寺,精进修道。十年文革期间,因寺庙被毁,虽无经可诵,仍珍藏佛像,可谓道心坚固。后被迫至被毁兴福寺原址与众僧劳动改造,..

元音老人:怎么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_怎样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个生法呢?即是要把爱根斩断,若能如此,肯定成功。你要是还爱恋着这个世界,尽管你强调我有他力、我有他力、我有他力、但你最终是生不了西方净土的。因为你爱根没有斩断,牵挂着这娑婆世界,如何走得了呢?其实他力就是自力,自力就是他力,自他不二。将自他分成两个,那就错了。《大..

元音老人:如何做到往生的的条件一心不乱?
念佛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佛学常见词汇》指心意专一而不散乱。念佛人念到没有了见思惑,叫做事一心不乱;若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时,叫做理一心不乱。编辑本段《佛光大辞典》1.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动摇之谓。华严经卷三十九(大一○八四二上):汝等应离诸疑垢,一心不乱而谛听。2.修念佛法门之际,以..

信愿法师:往生之事五种决定之五
往生之事五种决定之五法然上人《三心料简及法语》云:五决定往生之事:一、弥陀本愿决定也,二、释迦所说决定也,三、诸佛证诚决定也,四、善导教释决定也,五、吾等信心决定也。以此义故,决定往生也。最后第五是说机,「吾等信心决定」。机法是一体的,信心这个「信」字,右边再一个言字,那信是要信..

信愿法师:一只鹅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决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难道有这么容易这么简单?在这里,我们还要再引用《净土圣贤录》里面记载一只鹅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事实。如果连一只鹅念佛都能往生,那么我们人道的众生念佛难道不能往生?这很值得我们好好的深思。《净土圣贤录》记载:在民国二十一年,虚云老和尚建筑在鼓山有一个放..

信愿法师:世尊再再明示有愿便得往生
有愿便生下面引用《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的经文,来说明不只是《阿弥陀经》世尊劝愿,在其它的经典,世尊也劝愿。这段经文师父先读一遍,然后大意再向诸位报告。《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云:尔时世尊,复放觉花定意三昧光明,照彼三千大千世界,地狱、饿鬼、畜生之类,众苦消灭,皆得还生,在人道中,自..

信愿法师:因愿文言「乃至十念」往生,成就文言「乃至一念」
乃至十念显口称之行,乃至一念表内受之信,信行皆缘本愿名号,是一非二。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此往生之业事,非由称念之数目决定,乃是名号决定机之往生,名号具本愿力故。无论众生称念多少、定心散心,皆由名号决定其往生,非众生称念之功而生,十声与一声之称念,功..

信愿法师:念佛往生,真实不虚
诸佛证赞:念佛往生,真实不虚下面来看诸佛,就是指六方诸佛,有什么不可思议功德。诸佛有何不可思议功德?出广长舌相,证诚赞劝,念佛往生,真实不虚。六方诸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就是出广长舌相——因为每一位诸佛都已经成就三十二大人相。三十二大人相之一,就是广长舌相。“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意思..

近代往生女居士七
杨彻年杨彻年,陕西省扶风县西佐村人。夫姓赵。年二十四失偶,志守节孝于赵氏之门。善事翁姑,竭尽孝思。扶养夫弟之子女如己出。与诸姑娌和睦共处,约己任劳而不怨。与亲友邻里往来,温良恭谨而无争,人皆以贤善称之。氏性好清静,喜修善行。皈依良卿法师,师教修净业,遂长斋念佛,期生净土。精进修持,夙夜匪懈..

元音老人:往生的把握
诸位同仁,须知求生西方是一件了生脱死的大事,不是逞人我、争是非、闹意气的。需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这样散心念佛,在日常动用中,尤其在得失、顺逆、悲喜关头,做得主吗?能不为境界所牵移而佛念当前吗?更进一步自问,夜眠睡梦中,做得了主吗?在欢笑惊怖时,能不为梦境所动而佛念现前吗?假如这..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