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还是根据自己修行的功夫来决定吧。能做到毗卢七支坐的话,也可以用毗卢七支坐。我现在也没有要求大家做到这些。随便,怎么舒服就怎么坐。如果不会毗卢七支坐,能双盘就双盘,能单盘就单盘,或者散盘也行。手也是,怎么舒服就怎么放。
这个还是根据自己修行的功夫来决定吧。能做到毗卢七支坐的话,也可以用毗卢七支坐。我现在也没有要求大家做到这些。随便,怎么舒服就怎么坐。如果不会毗卢七支坐,能双盘就双盘,能单盘就单盘,或者散盘也行。手也是,怎么舒服就怎么放。
《七系付法传》,又名《宝源录》,是明末西藏的佛教学者多罗那他(1575~1633)就他所得的印度佛教密宗主要各系传承编撰的一部历史著述。全书共分九分,记述了佛教密宗中七个主要修法的传承源流,对于一些著名的大师分别作了详略不等的传记。这七系是:一、大手印教授,二、拙火,三、羯摩印,四、光明教..
(图像)阿弥陀佛之尊形,有九品之别也。此为九品往生之机类所感见,故其尊形亦有九品之异。其说基于观无量寿经。经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弥陀来迎之相,有差别也。后世遂于印契等,说九品之别。隋唐之世,似既有其说。观夫往生礼赞所谓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者,其为述弥陀宝手印契从于各品而不同,可知也..
(一)即指一种印相、印契、手印。(参阅“手印”1412、“印相”2231) (二)一法印之谓。小乘佛教以“无常、无我、涅槃”为三法印;大乘佛教则主张诸法实相为一法印之说。 p32
乃密教之教义。谓结一手印,唱陀罗尼,即可迅即得证菩提。[芭蕉俳文] p32
又作手印、印契,即密教用来标帜诸尊各自内证三昧及本誓之外相。
问:《金刚经》云: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怎么有差别?什么差别?元音老人答:圣人有位次,四圣六凡。罗汉,辟支佛、菩萨、佛都是圣人,不是有差别吗?除此还有愿、悲、智、方便等缘起差别,方成之为利生的大用。..
问:明心见性的时候,会展现图像吗?元音老人答:它没有图像,也没东西,但不是断灭相,它了了分明。这个灵知了了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明白这个以后,要注意,不是到家了,而是正好用功夫,时时保护它。可以用佛号,也可以用咒来保护它。禅宗大慧杲祖师就是用我们心中心法大随求陀罗尼保护自己。禅师都会念咒的。憨..
问:悟个什么?元音老人答:三世诸佛也不识!还会么?。现在人根机太钝,修禅定不易开悟,唯有净密双修似较合宜,此诚无可奈何之事也。但遇有缘之志者,亦可摄受一、二以教之。
达真堪布:真有钱了,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谁都愿意赚钱,但不是谁都有这个福报的。世间的财富也是修来的。如果命中没有,你再努力也没有用。种善根、修福德是因,努力奋斗是缘。没有因只有缘,不可能成功。农民种地时,如果只有肥料,没有种子,不可能长出庄稼。有些人拼命地、不择手段地求财,就像没..
居士问:凡事皆有因缘,给别人排忧解难会干扰他人的因果。请问,会遭到果报吗?有些神婆帮人看病干扰了因果,遭到报应,请问是什么原因?智渡法师答:此种情况有多种原因:或因妄语,或因邪命,或因偏差,或因天机,或因惩罚,或因诽谤,或因我慢,或因轻蔑,或因瞋嫉.......总之,神婆在帮人看病时,犯..
果报的成熟有三种情况:现世现报、来世再报、生生世世以后再报。好比我们种庄稼一样,有些庄稼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有些庄稼几个月后才可以收获,有些庄稼甚至要一年后才能收获。在哪些田里“种庄稼”收获快呢?佛讲,在福田、恩田、悲田里播种收获快。福田是佛、菩萨、上师。他们是种福最好的良田,..
一切的嗔恨,以及所有负面的东西,都是因为我们处在无明的状态,在不明白的情况下种下的恶业,在明白的情况下,再大的恶业也种不下。 当嗔恨升起的时候,你是处在无明当中,你会生气吵闹说出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话。而当你发现这个嗔恨,一刹那间,发现这个嗔恨要带走你的时候,你当下从无明当中清醒。但..
很多刚接触佛教的人,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某某高人说我有佛缘,你看我是不是佛缘很深?今天就来告诉你,什么是佛缘。一、心中有佛是佛缘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无处不在,修佛不在表像,而在内心。佛不是要我们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迦牟尼佛入涅盘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位证果的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理成为「律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
达真堪布:正视缘法的迁变 现在很多学佛人都是这样的心态:今天念佛了,参加法会了,身体上有点舒服了,家里平安了,事业顺利了,就觉得学佛有意义,佛有加持,上师有加持;明天身体有点不舒服,家里又出事了,工作上有点坎坷了,就觉得学佛、修行没有意义,上师三宝也没有加持了,然后心里开始产生怀..
达真堪布:清扫卫生也是清净自心家里一定要打扫干净,一定要保持整洁。否则,家不像个家,一点也不规整,乱糟糟的,很容易让别人起烦恼。我们看着脏乱,这就是我们的业障烦恼。我们擦灰尘,就是擦业障、擦烦恼,这是一种修行。我们把家收拾整齐了,心里也就干净了。通过这些方法,烦恼、习气、业障自然..
真正修道的人,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贪图享受,希望人家准备好菜好饭吃,或者好地方住,不可以有这种念头。人家对自己好就高兴,稍为不圆满就不高兴;修道的人有这种念头,就是种堕落的因。一般人不是供养我们的色身,是供养我们的法身慧命;能吃饱了,有地方住,这已经不错了。我告诉你们,我在参方的时候..
问: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你还在六道中轮回?答:善男子,大千世界一切法中不管你多么聪明,多少认识,记忆和福德,只要有个我字当先,这些就是轮回之相。善男子,如果你不能受一点委屈和冤枉,亦不能受一点伤害和痛苦,即使你拜佛念佛,诵经及做诸善事,这些都是轮回之相。善男子,如果你每天内心在渴望..
达真堪布:有勇气做大事,小事自然成功一个智者考虑的是长远的利益。对于今生与来世,他会考虑来世的利益;对于眼前和将来,他会考虑将来的利益。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有智慧的人目光长远,你有这种勇气,能去做大事,这些小事自然就成功了。 暂时的利益重要还是永恒的利益重要?永恒的利益重要!暂..
释义一:四摄即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布施摄是对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爱语摄是随著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利行摄是修菩萨道者,要..
你若会念〈楞严咒〉、〈大悲咒〉,他就是下什么蛊也不怕。有一种蛊师,他的神通很大,可以飞行变化,也可以忽有忽无;这种蛊师的心非常毒辣。蛊师多数是什么来的呢?多数是蛇所变的。所以 他的心非常的毒,以杀人为能事,以害人做为他的游戏神通。他杀一个人,害死一个人,那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越南..
达真堪布:最危险的梦魔王波旬有几个手下,叫做贪嗔痴慢疑。魔王波旬在背后指使,来控制、利用我们,让我们做这做那。贪心、嗔恨心、嫉妒心一上来,再不愿意做的事情也得做。贪心一上来,就迷了;嗔恨心一上来,就骂人了,甚至打人了;嫉妒心一上来,就不高兴了,甚至诽谤了;傲慢心一上来,又开始瞧不起..
在前面所讲的放种种光明,用种种自在三昧的力量来教化众生,在佛的每一个毛孔都放出无量无数无边、不可穷尽那麽多的光明,来觉悟一切无量无数无边,不可穷尽那麽多的众生。这种光明,有的人就见着,有的人就没有见。见着的人,有的是有宿缘的,有的是有现因;邪知邪见、愚痴的众生,没有智慧的,就见不..
你要是单单记得〈大悲咒〉,单单学过〈大悲咒〉,而不诵不持,这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要诵。诵,就是离开书本来诵念〈大悲咒〉。持 ,不是今天诵念,明天就不诵念,后天又诵念了;这个持,就是持续不断的意思。你今天念一百零 八遍,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后天也要念 一百零八遍,天天这么继续不间断的..
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的?阿弥陀佛的身是什么样的?——无量的光明。经典上讲阿弥陀佛,只有在娑婆世界讲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西方极乐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他的相,..
问:什么是四念处?答:四念处是用智慧观察身、受、心、法四念处,破除常、乐、我、净四颠倒。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念处的内容主要以五蕴为主: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而走上涅槃成佛之路。四念处是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佛经中说,认真修学四念处的人,..
在佛教的轮回理论中,六道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所谓六道,就是指天道、修罗道、人间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天道、修罗道、人间道因为作业(也就是善恶二业,即因果)比较善,也称为三善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因为作业比较恶,也称为三恶道。世间的所有众生,会由于不作善业而投生于三恶..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恶鬼。皈依僧,不堕傍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集颂》:杀母弑父害罗汉,破僧出佛身中血。随犯一种成他胜,不孝欺毁谤责僧。群党破坏塔寺等,是五逆类边方罪。此条戒是说若犯了五..
弟子:什么是无相的修行呢?比如我做功课、行善等等善行,回向法界众生,这是有相还是无相呢?释宽见:完全无相现在你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可以近于无相,行善而不作善想,虽然行善,但是你不作我在做善事想(念头),这就是行善而不作善想。比如说做功课、行善等种种善业,回向法界众生,这是有相还是无相呢? 有相未..
2014年3月18日,《禅文化》采编一行参访了净土祖庭——庐山东林寺,并对东林寺方丈大安大和尚进行了专访。大和尚就当前大众所关注的“如何增加幸福感”从净土文化的角度作出解答,佛法圆融无碍,利益众生,与法相应,当下即是最幸福的人。记者:净土文化对现代人建设“幸福感”有什么积极的指导作用?..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