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风水对我们修行有影响吗?
索达吉堪布答:对初学者来说还是有影响的。一般来说,凡夫人最好能选择大成就者加持过的圣地,莲花生大士也讲过:“在别的地方呆一百年,不如在我加持的地方住一晚。”莲花生大士的《密咒宝鬘论》还引用《时轮金刚》的教证说:“看风水虽然是一种著相,但二取执著没有消于法界之前,修行还是离不开风水。”
那找什么样的风水呢?以前法王如意宝说:“应该是高僧大德加持过的地方,若在该地修行,一般不会出现违缘。

问:风水对我们修行有影响吗?
索达吉堪布答:对初学者来说还是有影响的。一般来说,凡夫人最好能选择大成就者加持过的圣地,莲花生大士也讲过:“在别的地方呆一百年,不如在我加持的地方住一晚。”莲花生大士的《密咒宝鬘论》还引用《时轮金刚》的教证说:“看风水虽然是一种著相,但二取执著没有消于法界之前,修行还是离不开风水。”
那找什么样的风水呢?以前法王如意宝说:“应该是高僧大德加持过的地方,若在该地修行,一般不会出现违缘。

身体中成佛,法界中成佛很多修行者把“无我”的概念搞得很高深,可惜并不实用,无法用来修行。我执是否越来越轻,不以理论为准,而以境界为准。首先,物欲追求变淡。其次,精神追求提升。以健康长寿为目标的价值观,依然会被身体疾病所困扰,明天会更好不过是安慰而已;而以提升境界为追求,明天会更好..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先给他一个木钻子,然后有一块很大的石头,让他用这个木钻子把石头钻通才教他修仙的方法。那个人很老实啊,就在那儿钻。用木钻子钻一块巨大的石头,这是什么样的工作啊!但是他锲而不舍,钻钻钻……,终于钻了四十七年才把这块石..
人生有什么理由可以开心呢?没理由,怎么样,我就不能开心吗?一定要找个理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什么意思?心里没事啊!所以才开心。你看那开心很快乐的人,一定就是忘掉什么事了。他一想到,不行了,我还有事。脸马上拉下来。所以若无闲事挂心头,我..
我们都知道修行是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多的功德利益,而且作为修行人是有很多的好处的,我们也能够得到作为修行的快乐,那么修行能够享受的快乐是什么呢?第一种快乐修行人能够离苦得乐,快乐在那里呢?身体的苦无人能够避免,就连佛陀自己也要忍受。因此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凡夫,或是圣人,我们一生下来就..
相信人们都是知道在家居士是可以娶妻生子的,但是对于修行中的人们来说,爱情就变得不一样了,而且关于爱情也是有了不一样的解读。每天在公园里散步的男人,瘦,黑,衣着朴素。他每天清早就到了,手里还提着一台老旧的收音机,走完两圈后就坐在一排石凳上坐下,或听听收音机,或拿出纸笔,写写诗歌。他的身后,..
第一,对人生宇宙的真理越来越明了,并且去遵循它。表现在对因果法则的日益深信,对戒律的日益尊重。因为没有因果与戒律就没有佛法。第二,恶念、妄想、欲望、抱怨减少,内心越来越宽容、安定与安详,越来越看清人生的方向与希望。第三,智慧越来越大。看待一切问题一目了然,直抵根本。表现在自身烦恼越来越少..
天皇道悟禅师在禅法的修学上是非常有特色的:他广参诸方、叩问玄旨,最后才顿悟禅机,彻了心疑。他的这一修学历程,与青原禅系中的石头、药山、洞山等大德十分相似,因而也颇具有青原系禅师的共性。关于道悟的修学历程,《祖堂集》的记载比较简略,但在《景德录》、《五灯会元》与《宋高僧传》卷十中,..
我们的生命也像一种投资。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不要盲目投资。要把我们生命的能量和精力投注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那就是修道了生脱死。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命无常,所以要常行精进。“常”就是不间断,“行”就是行持,“精”就是专心致志、一门深入,“进”就是有进无退。我们每个人是..
法华宗中国佛教宗派,又称天台宗。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称天台宗。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并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天台宗学统自称有九祖: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章安大师)、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另有以慧文禅师..
修持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事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每天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安静下来,检讨一天的所作所为。一星期之中,能有半天独处的机会,让身心安静下来,对工作做一整体的计画。一个月,乃至一年,能拨出几天的时间,实践止观法门,使我们的生命层次更上轨道。在生活中,不怕面..
罗汉远比佛、菩萨接近人间,五百罗汉又声势浩大,热热闹闹,很受僧俗欢迎。各地届寺纷纷建立罗汉堂,堂内供奉五百罗汉塑像。据《五代名画补遗》载,唐代雕塑空杨惠之在河南府广爱寺塑造了五百阿罗汉,这是现在所知最早的五百罗汉塑像。我国最着名的罗汉堂皇有北京碧云寺,苏州西园寺,上海龙华寺,武汉..
若以六根入门,外易离境,内可观心,可说是居于中介地位;不必有深定,也可身心安定,不必有深慧,也可以观察到根、境、识的依存缘起,颇为善巧。修行的法门很多,各有偏重:有些重信愿,有些重智能,有些重慈悲,有些重禅定。但佛法的宗旨不外离苦得乐、自觉觉他;无论任何法门,都要能达到心灵品质的..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化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解脱烦恼的力道和效果上,减弱很多,其中的原因很微妙..
修行,最重要的是,发现、利用和使用自然智、清净智或无分别智。自然智、清净智和无分别智,三个词是对同一本体的不同的描述,它们所指的都是同一颗心——我们原始的心、本来的心、本体的心——那颗被称为真心、妙心或佛心的心。自然智,是说在你的思维意识发动或进来之前,某种知已经存在,它是一种自..
五戒十善,大家都知道不需要讲解,可是“三岁孩童都道得,八十公公行不得”。纵然有人行得,但要做得圆圆满满,却是很难办到。佛法,是重修证的,不是知道一些就算数的,如能依教奉行,则功德无量,知而不行,则等于无知。 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很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道路上会不会取得成就,都取决于五加行修得怎么样!我们知道如果不断除和摧毁阿赖耶识,永远不可能证悟空性。那么依靠何种特殊力量,我们可以断除阿赖耶识,开启心的本性?所有这些问题的唯一答案,我们要证悟唯一的办法是:一、修五加行,让自己的根基成熟;二、找..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我们平时念经念佛念咒,口中非常熟练地就念了出来,可是心里照样妄想纷飞,这样就得不到法益。为什么是这样,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状况就是意识心对于所念诵和背诵的内容已经很熟练,记忆力也非常好,可以不经过意根的深细思量就可以流利地诵出来。这样意根闲着无事,就..
当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发现有妄念的出现,是要及时解决的,这样对我们的感悟才会更加的有好处,但是大家也是要知道解决妄念的步骤都有什么,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消除。首先,是对妄念的识别。如果不能意识到妄念,那就谈不上消除它。但是,妄念如同心猿意马,很难捕捉到它的影子。或者说,我们根本就没有想..
往生是需要内心清净,没有杂念的,如果你烦恼多,那么在修行时就会出现杂念,这样不但对自身的修行有影响,也会影响自己往生之路。所以在修行时一定要清除烦恼,不要有任何的杂念。 其实往生原因很多,大概最重要的还是过去生中的善根。每个往生人,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学佛,才遇到净土。过去生中都曾经..
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困难,及对此境界之误解。对这五十种魔相若加以分析,则可以看出都是于禅定中起妄念所..
1、名寻思是指“于名唯见名”,因为一切事物的名称都是为起想见言说而假名安立的,并没有实性。名称虽以呼召事物为用,但却不是事物本身,比如说火不焦唇,说水不解渴。故《肇论》有言“以物求名,名无当物之功。”2、义寻思又称事寻思,是指“于事唯见事”。即色等事的本质是离于言说的,并没有一个真..
《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思想内容及其对中国佛教的影响〈入法界品〉尽管只是《华严经》的一部分,但无论从其在全经中占据的分量来看,还是从其对于印度佛教、中国佛教以及整个东亚佛教的影响来看,〈入法界品〉无疑可以说是《华严经》的精髓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将其当作浓缩了的《华严经》来看,它..
在中国佛教心性论形成过程之中,道家、玄学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当思辨性极强的佛学为了更好地得到世人的理解,不得不暂时依附于道家以形成格义佛学。当佛教为了扩大影响附丽于玄学而形成所谓六家七宗之时,道家、玄学对佛学的影响力似乎达到了顶峰。其实,这只是一个表象而言。就道家、玄学对佛..
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源的修行路径编辑:杨维中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以性起说为根基的华严宗,便于解释净法的生起而拙于说明染法的存在。为弥补此拙,华严诸师以三性同异和染净缘起结合而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染净、真妄之生成转换系统。这一系统就是华严学的真妄交彻学说。将依真起妄和称..
《华严经》的形成、汉译、基本思想及其修行论意义作为大乘佛教的基本经典,《华严经》有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对于印度佛教、中国佛教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时代更是以之为主要典据成立了华严宗,并传入日、韩等国。关于《华严经》的宗趣与经义,古来同样有不同的理解。南朝齐代..
从诠释学方法看儒、道对佛教心性思想的影响关于儒道佛三教关系的研究,涉及到的是思想体系之间的渗透和思想家之间的交互影响问题。近几年,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纷纷投入到这一领域中耕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从整体上看,由于研究者原先所长和喜好的差异,以及研究目的和着眼点等等的不同,其结论往..
信仰转形: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合一思想及其历史影响上海大学 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李 向 平永明延寿禅教融通、禅净一致的思想及其主持编撰的《宗镜录》,对于禅学独盛的时代来说,是一个总结;而对于宋代之后中国佛教多元发展的格局而言,则承上启下。其思想意义已经充分体现在中国佛教哲学思..
第一章第一节(五)九乘判教1、九乘作为宁玛派的一种判教观,它的提出有两个根据。首先,它是根据佛教各宗派在印度产生和发展的先后顺序以及各种经论的不同教义提出来的。宁玛派对印度佛教显密大小乘思想按其本来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统一安排,确定次序的先后和教理的深浅,并且把本宗派尊奉的大圆满阿底..
第五章 第三节 《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修行思想与大圆满法第三节 《大乘入楞伽经》如来藏修行思想与大圆满法北魏时代达摩祖师从南天竺(南印度)来汉土,传授教外别传,佛门正法眼藏禅宗一脉,成为东土初祖,当时梁武帝大兴土木兴寺施僧,因为功德广大,达摩祖师入朝时,跟梁武帝说毫无功德可言,梁武帝非禅门龙..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