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能不能救度众生?
达真堪布解答:每个众生都一样,都不愿意感受痛苦,都希望能够幸福快乐,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痛苦的因,所想与所做背道而驰。所想的都是让自己解脱,活得快乐幸福,但是所做的却是恶业,所以最后得到的都是苦报;想得到安乐,得到幸福,但是却不会行持善业。这就是众生沉沦轮回苦海的原因。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从这种愚痴颠倒中觉醒,进而从苦海中解脱。但是因为我们也是凡夫,就好比我们与他人同时落水,尽管我们有帮助他人的心愿,但是我们连自己都无法解救,又怎么能谈得上解救他人呢?
凡夫能不能救度众生?
达真堪布解答:每个众生都一样,都不愿意感受痛苦,都希望能够幸福快乐,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痛苦的因,所想与所做背道而驰。所想的都是让自己解脱,活得快乐幸福,但是所做的却是恶业,所以最后得到的都是苦报;想得到安乐,得到幸福,但是却不会行持善业。这就是众生沉沦轮回苦海的原因。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从这种愚痴颠倒中觉醒,进而从苦海中解脱。但是因为我们也是凡夫,就好比我们与他人同时落水,尽管我们有帮助他人的心愿,但是我们连自己都无法解救,又怎么能谈得上解救他人呢?
世间之义,概要言之,迁流虚伪,不常不实。而凡夫处此不常不实之世间,有种种妄惑业染苦报等无量迷着之相状,是为世间相。
凡夫一切心境,无非由妄惑而起,所以妄惑为因也。妄为虚妄,惑为迷惑。由心虚妄,对境迷惑,则能颠倒事理,是为妄惑。因谓原因,此之妄惑,乃为六趣作业受报之根原也。凡根尘识等,境受想等,无非凡夫虚妄迷惑心之所成就。六趣妄惑,大要可知。..
凡夫只认现境,不了自心。依于六根,接于六尘,而生六识。所谓六根者,先言根义,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义。以能对境生识,故谓之根。言六根者:一、眼 能见色者是。以能对色而生眼识,故谓眼根。二、耳 能闻声者是。以能对声而生耳识,故谓耳根。三、鼻 能嗅香者是。以能对香而生鼻识,故谓鼻根..
凡夫心行,虽千差万别,溯其本根,不外一爱二见。有情业力,虽千差万别,究其实际,不外一恶二善三定。众生种类,虽千差万别,区其大别,不外一欲二色三无色。
言五逆者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二、破和合僧 谓比丘集众,行布萨时,和合作法。若后来者,当随顺寂默,或当出避。若以嗔恶之心,破其法事,令不和合,是为逆罪。三、出佛身血 谓佛是一切众生慈父,能令众生,悟..
四无量心,亦名四等,谓慈、悲、喜、舍也。有凡夫人,虽得四禅,以乐高胜,求作梵王,更修四无量心。一、慈无量心 爱念众生,常求乐事以饶益之。二、悲无量心 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三、喜无量心 欲念众生,从乐得欢喜。四、舍无量心 舍三种心,但念众生,不憎不爱。由善修此四无量定成就,命终..
或问一切世界,因何而有?造者为谁?曰:因心而有,唯心所造。一切众生,自无始来,迷真起妄,因妄识生,变似根身器世界等。故经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又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造。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同别二业者:一、同业,二、别业。一、同业 众生造共同之业因,谓之同业。二、别业 众生造殊别之业因,谓之别业。
或有分为三世间者,谓一切有为法,有三种分类:一、五阴世间 又名五众世间,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之五法,十界之五阴,各各差别也。二、众生世间 又名假名世间,假五阴和合之上名众生,上至佛界,下至地狱,各各差别也。三、国土世间 又名器世间,众生所依之境界,十界各各差别也。..
就世之相言之,所谓相续。而相续之种别亦有三:一、世界相续 由众生之有业,而国土世界安立。二、众生相续 由五阴法之和合,而众生存立。三、业果相续 依善恶之业因,而苦乐之果报成立。
【一分家】指安慧所立的心识一分说。谓心识生起认识作用时,唯起于自证分(自体分)。能认识作用的见分,被认识对境的相分,都是情有理无的遍计所执之法,属于无体之法,此乃凡夫无始以来执著我、法的熏习力,而生出类似于能缘、所缘之识体。安慧的一分说,古来即难解,其说虽不是正义,然可说是护法四..
【二我见】人我、法我,称为二我;此二种妄见,称二我见。一切凡夫不悟人身乃五蕴假和合,强立主宰,计我为人,即执人有常一我体之恶见,称为人我见。;二乘之人,不了悟诸法之空性,计一切法各有体性。虽得人无我智,犹自怖畏生死,妄取涅槃之法,于法取见,称为法我见。..
【二法相违】谓烦恼与涅槃二者相违。《瑜伽师地论》卷九十二载:一、烦恼,即指无明贪爱之惑,众生随顺烦恼,流转生死,故违涅槃之道。二、涅槃 nirvana,意译灭度。众生厌生死之苦,修习梵行,断诸烦恼,证大涅槃,故违烦恼之惑。..
【二根】唯识家所指的二根,为五根身的胜义根与扶尘根。胜义根为五根之本体,为四大种所造的净色法,非凡夫二乘之所见,非现量所得,然有发识取境的作用。扶尘根又称浮根尘,乃外形可见的眼等五根。此根唯为正根之依处,虚假不实,无发识取境之用。此外,又有利钝二根。利根又作上根,谓根性锐利,速证..
【二惑】即见惑与思惑。见惑的见,是推度的意思,即以邪见推度而起之迷情,我见边见等是。思惑,新译为修惑,为凡夫之思念,对于事物而起之惑,贪、嗔、痴等烦恼是。此又称理惑与事惑。见惑是迷于理之惑,修惑是迷于事之惑。..
又名共业共果,即众生如果造作了同一种的业因,就会召感同一种的果报。
一相者,指众生的心体,此心体就是一实之真如;一味者,指如来之教法,此教法就是说明一实之真理。
1、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就是向众生开示宇宙人生的真理,以令众生转迷成悟和了脱生死的伟大事业。2、指人的生死大事。
佛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大事因缘,即为了化度众生的因缘。法华经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佛只以一种声音来向各类众生宣说教法。维摩经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起大邪见,断一切善根者,名断善阐提;大悲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而众生至多,故亦成佛无期者,名大悲阐提。
(术语)为一大事之因缘。文句四上曰:众生有此机,感佛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为缘,是为出世本意。
(杂语)此言甚深微妙之法,为一切世间众生之难信受者。法华经序品曰: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阿弥陀经曰: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术语)与一切众生同。旧译为众生,新译为有情。大般若经五百七十八曰:一切有情如来藏。
(术语)谓一切众生皆悉成佛也。对于五性各别而言。盖三乘家有无性有情之一类,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说,立无余界永灭之计。而一乘家则唱悉有佛性之义,明二乘开会之旨,为无余界回心之说。故谓一切众生无不成佛者。今举三五经说证之。法华经方便品曰: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
(经名)佛说阿弥陀经之异名。此经为一切诸佛护持忆念之经,故名。同经曰: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术语)三智之一。言能以一种之智,知一切诸佛之道法,又能知一切众生之因种也。
(术语)表者,表现之义,于一切法界中表现自身。而使一切众生知见,谓之一切法界自身表。大日经五曰:法界生如来身,一切法界自身表,化云遍满。义释十一曰:一切法界自身表者,谓能令一切众生悉知见也。谓如来身表普现色身,如彼大云,遍于法界。云是遍满义也,言化身之云,遍满于法界,遍于十方世界..
(术语)如来三昧耶之本誓也。大疏九曰:结三昧耶者,即是必定师子吼,说诸法平等义故,立大誓愿,当令一切众生得如我故,欲善为众生开净知见故,以此警觉众生及诸佛故,是故此三昧耶,名为一切如来金刚誓诫。..
(术语)毗卢遮那之真言乃至天龙八部之真言,皆为使众生入于法界而得决定智之法印。义释八曰:欲令此中普皆成就悉地果故,更说一切法界决定智印。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