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发现别人的过失怎么办?
答:我们最初修行的时候,也许会发现他人的一些过失,但都要视之为自己的。“不是他们的错,是我的错!不怪他,怪我!因为我是要度化他们的,但是我没有能力。他们是因为愚痴、烦恼才成这样的,他们也没有办法。让他们破迷开悟、断除烦恼,这是我的任务,但是我没做到。
当他人有罪过或其他众生有了什么过患时,自己也要这样发心:“愿将来这些果报不要成熟在他们的身心上,而要成熟在我的身心上。”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改变自己。至于观察他人,改变他人,那是成就以后才能做的。
问:发现别人的过失怎么办?
答:我们最初修行的时候,也许会发现他人的一些过失,但都要视之为自己的。“不是他们的错,是我的错!不怪他,怪我!因为我是要度化他们的,但是我没有能力。他们是因为愚痴、烦恼才成这样的,他们也没有办法。让他们破迷开悟、断除烦恼,这是我的任务,但是我没做到。
当他人有罪过或其他众生有了什么过患时,自己也要这样发心:“愿将来这些果报不要成熟在他们的身心上,而要成熟在我的身心上。”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改变自己。至于观察他人,改变他人,那是成就以后才能做的。
行人得空定已,诃责空处多诸过失,便舍空处,一切系缘现在心识,念念不离,未来过去,亦复如是。常念于识,欲得与识相应,加功专注,不计旬月。一心缘识,而无异念,空念即谢,识定未生,名中间定。即便泯然任运,自住识缘,名未到地。此后豁然,与识相应,心定不动。而于定中,不见余事,唯见心识,念..
问薄伽梵观何过失故,于蕴界处以五种相诽毁计我?答观彼摄受萨迦耶见者,有五种过失故,谓异相过失、无常过失、不自在过失、无身过失、不由功用解脱过失。异相过失者,谓色蕴等非我体性,异我相故。无常过失者,谓非我处色蕴等中,我应无常故,所以者何?非所依无能依有故。不自在过失者,谓不应观我有..
凡夫之相,不外惑业苦。圣者离惑业苦,即是智净妙相。一、智 智者谓言照了,无有惑也。二、净 净者谓言清净,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也。三、妙 妙者谓言殊妙,具菩提涅槃殊妙之妙果,无业报系缚之苦受也。..
华严孔目云二戒:一、性戒 谓杀盗邪淫妄语,此四性自是戒,不待佛制,人若持之即得福,犯之即得罪,是名性戒。二、遮戒 遮即遮止,谓饮酒多有过失,能犯诸戒。是故佛特遮止,令不毁犯,乃能守护余之律仪,是名遮戒。..
有漏四种过失瑜伽师地论云:有漏四种过失,有漏者,即漏落三界生死也。一、不寂静过失 谓诸众生,随逐根尘,起诸妄想,颠倒散乱,而无禅定之功,不能断惑证果,是为不寂静过失。二、内外变异过失 谓诸众生,由内心乱想,外境迁流,心境相应,更互变异,所谓心随境起,境逐心生,烦恼缠绵,不能解脱,是..
【覆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心所之一.覆是覆盖,犯了过恶,怕丧失名利,故把过恶隐藏起来。《成唯识论》曰:‘云何覆,谓于过失,隐藏为性,于自罪恶,恐失利誉,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谓覆罪者后必悔恼。’见《成唯识论》卷六。..
【清净】远离恶行之过失,远离烦恼之垢染,称为清净。
比丘犯了罪却说不犯,叫做不见,举治这种不见的过失,叫做不见举。三举之一。
以五种的功德法,成就佛身,叫做五分法身。一、戒法身,谓如来三业,离一切的过失。二、定法身,谓如来真心寂灭,离一切的妄念。三、慧法身,谓如来真智圆明,通达诸法的性相。四、解脱法身,谓如来的身心,解脱一切的系缚。五、解脱知见法身,谓如来具有了知自己实已解脱的智慧。..
(术语)一住劫之中,有二十增减劫,其起于减劫之终者,谓之小三灾:一、刀兵灾,时人为非法,瞋毒转盛,相见即起猛利之害心,随手所执,皆为利刀,互相残害也。二、疾疫灾,时人具如前诸过失。故吐非人毒,而流行疾疫,遇之便命终。三、饥馑灾,时人具如前诸过失故,天龙怒而不降雨,世间久遭饥馑,多..
(术语)人身固执常一主宰之我有实体。谓之我之相,人我之见。由此执见而生种种之过失。六祖坛经曰: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为离欲尊。
行事钞·诸杂要行篇:“四分,上座不学戒,亦不赞叹戒,有余比丘乐学戒者,不能以时劝勉赞叹。我见如是上座过失,故不赞叹,恐余人习学,长夜受苦。”(事钞记卷四○·二九·一三)
亦名:近俗过失子题:五种不应作亲厚、喜往俗舍十过行事钞·诸杂要行篇:“四分,喜往白衣家五过:一、不嘱比丘入村,二、在欲意男女中坐,三、独坐,四、在屏覆处,五、与女人说法过限。又有五过:一、数见女人;二、既相见便附近;三、转亲厚;四、便生欲意;五、为欲意故,或至死,若次死苦。五种不..
子题:度海人、罗刹、浮囊、净心地行事钞·沙弥别行篇:“摄论云,菩萨得无分别智,一切尘不显现,由有胜智方便,具行杀生等十恶。由前有利益故,自无染浊过失;纵有利益,有过失不应行。准此,初地已上,方得用此无分别智,故地前不合。涅槃,持息世讥嫌戒,与性重戒无别。因说菩萨持戒相,罗刹乞浮囊..
子题:檀越请过失行事钞·头陀行仪篇:“萨婆多,受乞食法者:一、以在众因缘故,多诸恼害;二、以鞭打,僧祇人民共相瞋恼,多诸非法,食不清净;三、以观他意,色心不安;四、少欲知足,修四圣种。受檀越请,亦有过失,以请因缘,先粗者更令精细,若少劝多,若无兼味,教增众馔;心有希望,即非少欲圣..
子题:乱意睡眠有五过失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中,开梦出者不犯。若乱意睡眠,有五过失:一、者恶梦,二、者诸天不护,三、心不入法,四、不思明相,五、喜出精。五分,得五吉罗;以梦故不犯残也。”资持记释云:“律明除梦,因示五过,如文所列;乃至云反此得五功德等。然文中但言过失,不明罪相;..
【八观察行】 p0078显扬二十卷十四页云:此行相者:当知宣说八观察行。何等为八?一、观察谛行。二、观察建立行。三、观察过失行。四、观察功德行。五、观察理趣行。六、观察流转行。七、观察道理行。八、观察广略行。谛者:谓真如。建立者:谓若建立补特伽罗,若建立遍计所执自性,若建立一向分别反问..
【八行观】 p0070瑜伽七十八卷二十页云:云何名为八行观耶?一者、谛实故。二者、安住故。三者、过失故。四者、功德故。五者、理趣故。六者、流转故。七者、道理故。八者、总别故。
【二种杂染因缘】 p0034瑜伽八十卷二五页云:此中杂染因缘,有二种。一者、由世俗言说自性杂染自性执分别故。二者、由彼功德过失差别执分别故。
【二种施八相差别】 p0040瑜伽十五卷一页云:又有二种施,八相差别。一、有过失施,二、无过失施。前七种施,名有过失。最后一种,名无过失。谓有布施,懈怠所损,故有过失。或有布施,不随所欲,故有过失。谓有染心者,怖畏贫穷,悕求富乐,而行布施。或有布施,顾恋过去,故有过失。或有布施,悕望未..
【二种缘起及愚二缘起所有过失】 p0048摄论一卷八页云:又若略说,有二缘起。一者、分别自性缘起,二者、分别爱非爱缘起。此中依止阿赖耶识,诸法生起;是名分别自性缘起。以能分别种种自性为缘性故。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于阿赖耶识中..
【十种教】 p0101瑜伽六十四卷六页云:二、所摄者:略有十种。谓谛相教、遍知教、永断教、证得教、修习教、即彼品类差别教、即彼所摄所依能依相属教、遍知等障法教、遍知等顺法教、不遍知等遍知等过失功德教。如是能摄一切藏摄,及本母摄,是名总略摩呾理迦。..
【八种差别增益】 p0082 瑜伽八十卷二页云:何等名为差别增益?谓由后后展转八相。一者、即于彼事执常增益。二者、执无常增益。三者、执常增益为所依止,执我增益。四者、执无常增益为所依止,执无我增益。五者、执无我增益为所依止,执真实心增益。六者、执我增益为所依止,执不真实心增益。此复二种..
【上界无懮苦根】 p0232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五卷十三页云:问:何故上界无忧苦根?答:非田,非器,乃至广说。有说:为欲弃舍忧苦根故;修诸静虑,往色界生。若彼亦有忧苦根者;则应无有求生彼界。若法,下地所有,上地亦有者;应不施设有渐次灭法。广说如前。勿有斯过;故上界无忧苦根。有说:何故忧苦..
【饥馑劫】 p1463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四卷四页云:后饥馑劫、将欲起时,赡部洲人、极寿十岁。亦具如前诸过失故;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是世间久遭饥馑。由饥馑故;便有聚集白骨运筹三种言异。由二因故;名有聚集。一、人聚集。谓彼时人、由极饥羸,聚集而死。二、种聚集。谓彼时人、为益后人,辍其所食..
【五现涅槃论】 p0270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十二页云:五现法涅槃论者,谓外道执:若于现在,我受安乐;名得涅槃。若我有苦;尔时不名得涅槃者。不安乐故。初作是念:此我清净解脱出离一切灾横。谓现受用妙五欲乐,尔时名得现法涅槃。第二、能见诸欲过失。彼作是念:欲所生乐,众苦所随,多诸怨害。定所生乐..
【五不忍过失】 p0270集异门论十二卷十六页云:五不忍过失者:云何为五?一者、暴恶。二者、忧悔。三者、众生不爱不乐。四者、十方恶名流布。五者、身坏命终,当堕恶趣地狱。云何暴恶?答:诸不能忍补特伽罗、不忍因缘,集诸刀杖,乐为损害;故名暴恶。云何忧悔?答:诸不能忍补特伽罗、不忍因缘,行身..
【大乘言教是佛所说】 p0245显扬二十卷十一页云:问:云何应知大乘言教是佛所说?答:由十种因故。一、先不记别故。二、今不可知故。三、多有所作故。四、极重障故。五、非寻伺境界故。若不先闻;不能如是寻思计度。是故若言是余所说,不应道理。六、证大觉故。若未成佛;能说佛教,不应道理。七、无第..
【不自高】 p0318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不自高者:不为利养恭敬事故,作如是言:唯我能知如是法律;非汝等辈。乃至广说赞己功德,谈彼过失。
【五种厚重三摩地相】 p0284瑜伽六十三卷一页云:有五厚重三摩地相。由彼于此障碍而住;是故说名厚重过失。云何五相?一者、获得随宜资具,便生喜足。二者、好乐求诸善法。三、于身财无所顾恋。四、于生死及与涅槃,见大过失,最胜功德。五、于加行堪忍勤苦。..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