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福报大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可是他们往往不幸福,反而是社会底层的人感觉更幸福,如此说来,岂非财富、地位不等于福报吗?
索达吉堪布答:财富、地位是福报,但它们会带来什么后果,则取决于我们如何运用。运用得当,这种福报可以给自他带来幸福,假如运用不当,反而会带来不幸。
比如我有财富和地位,如果我用这些资源帮助他人,这对自他都有意义,如果我用来做不如法的事,那还不如没有这种福报。
问:福报大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可是他们往往不幸福,反而是社会底层的人感觉更幸福,如此说来,岂非财富、地位不等于福报吗?
索达吉堪布答:财富、地位是福报,但它们会带来什么后果,则取决于我们如何运用。运用得当,这种福报可以给自他带来幸福,假如运用不当,反而会带来不幸。
比如我有财富和地位,如果我用这些资源帮助他人,这对自他都有意义,如果我用来做不如法的事,那还不如没有这种福报。
正脉疏云:十信但满其信心,三贤但极其解心,皆非真修也,今修解满极,将入真修,故说加行矣。一、暖地位 经云: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暖地。疏云:此位似蹑觉齐佛觉而来,前之佛觉,虽曰能齐,未能正证。今将趋圣果故,即用佛觉,为己因心,复加功行,以求正证。初..
三藏法数云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一、欢喜地 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二、离垢地 谓由尽佛境界,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
在菩萨阶位的十地中,每一地都分为三位,就是入其地位,居其地位,和出其地位,当出其地位之后,又再进入于后一地之中。
(名数)为菩萨阶位之十地,各有入住出之三位。入其地位,居其地位,出其地位,而进于次之地位也。
【二障粗重皆有三位断义】 p0046成唯识论十卷一页云:虽于修道十地位中,皆不断灭烦恼障种;而彼麁重,亦渐断灭。由斯故说二障麁重,一一皆有三位断义。虽诸位中,皆断麁重;而三位显,是故偏说。
【五损减】 p0257集异门论十三卷二页云:五损减者:云何为五?一者、亲属损减。二者、财富损减。三者、无病损减。四者、戒损减。五者、见损减。亲属损减云何?答:若有亲属,遭诸灾害;谓由王故,贼故,火故,水故,死故。又少亲属,亦得名为亲属损减。如是名为亲属损减。问:何故名为亲属损减?答:以..
【五圆满】 p0258集异门论十三卷三页云:五圆满者:云何为五?一者、亲属圆满。二者、财富圆满。三者、无病圆满。四者、戒圆满。五者、见圆满。亲属圆满云何?答:若有亲属,无诸灾害;谓非王故,贼故,火故,水故,死故。又多亲属,亦得名为亲属圆满。如是名为亲属圆满。问:何故名为亲属圆满?答:以..
【五种行名为调善】 p0283瑜伽七十一卷八页云:复次有五种行,名为调善。一、感财富行。二、感善趣行。三、感无苦行。四、感自义行。五、感他义行。感财富行者:谓施性福业事。感善趣行者:谓戒性福业事。感无苦行者:谓修性福业事。感自义行者:谓声闻独觉道。感他义行者:谓菩萨道。为得彼故,应修五..
[出华严经疏]一位一切位者。谓上根之人。证一地位则具足一切地位之功德也。盖所证之位全是法性。法性遍周。悟沙功德。无不含摄。是故证一地位。则一切地位功德皆悉具足也。
[出首楞严经]三渐次者。乃楞严经中。佛欲说修行地位。而先说此三等次以为根本。以由一切地位虽有浅深不同。而皆以此三种而为进行之本。故经云。如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也。一除助因除助因者。谓除众生助恶之因也。助恶之因。即五种辛也。五辛者。即葱菲薤蒜兴渠也。谓此五辛。食则能发淫恚。..
[出诸经要集]一施多得福少谓饮酒歌舞等事。费用极多而无福报。是名施多得福少。二施少得福多谓能以慈心供奉道德之人。彼人受已。精进学道。施物虽少。其福弥大。是名施少得福多。三施少得福少谓以悭贪恶意。施邪见外道。施物既少。得福亦少。是名施少得福少。四施多得福多谓能觉世无常。发心舍财。起立..
指藏通别三教的菩萨,因他们的功行尚浅,实在还没有达到真实菩萨地位。
三不退或四不退之一,菩萨修到十住位以上,便不会再堕落和退失其地位了。
六道众生之一,有种种的分别,福报差的叫无财鬼,时常没有得吃,所以也叫饿鬼;有些虽有饮食,但是不够,叫少财鬼;有些福报大,常得饮食,叫多财鬼。
所证之果的地位。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声闻乘就有四果的分别。
招感福报的业因,亦即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
贵是由尊敬别人而来,一个人不要什么人都看不起,你能处处尊敬人,就感高贵之报;你高傲,什么人都瞧不起,自觉比人家高一等,这种憍慢的心,就得下贱报。虔诚供养三宝,就得出世富贵报;如果不知以此供养的功德回向菩提,那还是人天法,只是得到人间的富贵而已啊!一得人间的富贵,就会沉迷在财色名食睡..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法云 活着,就会有寂寞;动心,就会有情伤;前进,就会有坎坷。话语再漂亮,说不到心上,也是枉然。有人惦记,再远的路,也是近的;有人挂念,再淡的水,也是甜的;有人思念,再长的夜,也是短的;有人关怀,再冷的天,也是暖的。人心原本就是一种感受,世道本就是起伏跌宕。得志时..
证严法师人命在呼吸间,若没有好好把握时光,宝贵的时间就很容易稍纵即逝。苦修悟真理,庄严大欢喜佛陀在世时,修行之初是修苦行,当他觉得这种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苦行,并不能体验究竟真理之后,便出了苦行林,到了尼连禅河边接受牧羊女供养羊奶,而刚好被五位陪他修行的侍者看到,认为他已经破戒,..
最上幸福 谦恭而礼让,安份且知足,常听讲佛法,是最上幸福。虚心受诲诫,接近修行人,讨论佛教育,是最上幸福。精进心无染,能得见真实,证本来面目,是最上幸福。 摘自《吉祥经》
认清幸福的真相您幸福吗?如果一路走来都是顺境,您当然会觉得幸福。相反,大部分皆是逆境,您总会认为是不幸。但幸与不幸,真是如此吗?有一位自称,幸福的女人,逢人就说:「她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为何她这样的说呢?因为,她从小就受到父母百般宠爱,读书时学业总是名列前茅,毕业后工作相当的顺利,又与相爱的..
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 一天到晚背好多包袱,那人可怜,没有福!定是真正的福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不被境界转,在境界中如如不动,这种人有福!一心清净,..
净界法师当我们的舌根去接触这美好滋味的时候,那甜美的滋味其实是不真实的,它是缘生无性当体即空。身为一个不真实的滋味,怎么会显现在我的舌根呢?是因为我过去有布施饮食的善业,所以假借这个饮食,把这善业的力量显现出来,让我感受到一个美好的滋味,是个人的循业发现。因为你善业还在,当你把福..
吉祥天母藏语称华丹拉姆,如同马哈拉嘎是男相护法之首一样,是女相护法之首,在藏传佛教各派都备受重视。她不但是释迦牟尼教法的护法,远在迦叶佛时期就是佛陀教法的护法。据说吉祥天母有百名称千名号,很多著名的本尊明妃都是她的化现。比如亥母、阎罗法王明妃杂母支、除障度母及印度教湿婆的妇人邬玛..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就煮好了,我们那个院长他又很坚持,要我们十一点十五分才吃饭(台中南普陀佛学院一律..
人应该如何追求财富◎ 悟 恒原始佛教认为金钱是不洁净的,如毒药,似毒蛇,应该远离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受金钱供养,不能储存,进行一切的买卖、贸易、营利等商业活动(金钱非法的戒律仅适用于出家众,对于在家世俗的信众另当别论);大乘佛教则对财富有更客观和全面的阐释,观点更圆融,充分肯定财富..
学会感恩福报就来得快◎ 星 云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感恩的人,就是一个内心富有的人。感恩我的父母生养了我的色身,感恩我的师长传授了我的知识,感恩社会大众让我衣食无缺,感恩宗教信仰成就了我的法身慧命。早晨的闹钟响起,虽然惊醒了我的睡眠,但是我仍然感恩时钟提高了我的警觉,让我..
财富究竟属于谁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别。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火、水、田、园、一朵花、一株草,这些(一般看作)自然而有的,都是大家共业所感的,不但是人,也还是畜生等..
大安法师我们一定要爱惜五谷粮食,不能浪费,浪费粮食就是暴殄天物,是最损福报的。即便你是亿万富翁,也没有资格去浪费粮食。对于这一点,我们尤其要注意。也许是好客,也许是为面子,有些人一请客就点很多很多菜,实际上又吃不了多少,结果最后都浪费了。在外就餐时,如果菜吃不完,就应该把它打包带..
从供灯放生等善行谈何谓真正的福报◎ 普巴扎西弟子:顶礼上师!特别修行五年以上的人,也包括我们自身,就感觉修一段时间之后会碰到一个巨大的障碍,有的导师就建议你这是福报不够,赶快去供灯、去放生、 上师:我想,讲这句话的导师没真正理解什么叫做福报,我们平常所修行的一切都是在创造福报,福报..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