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般人们都追求一帆风顺,害怕挫折。真正的修行人这方面的心态如何?
索达吉堪布:弘一法师在《闽南十年之梦影》中说道:“我的心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和不完满,这才使我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养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无论什么事情,总希望它失败。失败才会发大惭愧。倘若因成功而得意,那就不得了啦。”这种有悖常人的思维,正说明了法师的谦逊与大智大悟。
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的最深要诀之一即是:“灭除我执恒自取失败。
——《旅途脚印》
问:一般人们都追求一帆风顺,害怕挫折。真正的修行人这方面的心态如何?
索达吉堪布:弘一法师在《闽南十年之梦影》中说道:“我的心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和不完满,这才使我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养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无论什么事情,总希望它失败。失败才会发大惭愧。倘若因成功而得意,那就不得了啦。”这种有悖常人的思维,正说明了法师的谦逊与大智大悟。
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的最深要诀之一即是:“灭除我执恒自取失败。
——《旅途脚印》
◎净 慧第一关是腿子关第二关就是昏沉关第三关就是妄想关修行从开始要上路的时候有三关。一是腿子关,怎么能够使腿子慢慢地听话了,不疼了,这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平常要注意锻炼。我们佛学院的学生在每一天都有两支香,两支香要坚持坐。平常两支香在坐的时候不翻腿子完全能够做得到。有条件的时候看书..
印度和西藏都有一种传统,就是哪里的山好,就说那边有山神,哪棵树好,就说有树神,或者哪里的山泉特别甘甜,就说那里有水神。所以到处都有天神,大家也都忙着去供养、祭祀那些神明。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这种信仰对于环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藏民会说:喔!这个有树神、水神喔!..
真修行者,即是无私之人;先想众生,从不为己。有事去做,无事用功;遇事不乱,凡事随缘。一般大众,总是私心作祟;先想自己,不管他人。有事不做,无事烦恼;遇事则乱,凡事计较。试问:修行是为何物?只为做个真正的人!
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在家居士怎样做才是净念相继呢?比如早上、中午、晚上都能念两三个小时,其余工作时间我干家务事,家务活不能专念,还有晚上睡觉隔断,这是不是不叫净念相继呢?大安法师答:大势至菩萨是告诉我们专修念佛三昧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比如我们打佛..
◎ 弘恩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成了这种坏的习惯,就很难收摄了。这也就是古人说的防微杜渐的道理,所以,修行人一定要谨慎。禅堂里有句..
内心创造和谐才是真正的解脱觉真法师在中国文化中,古人强调修身齐家。首先是修身齐家,而后才是治国平天下。那时,讲五伦,守五常,重孝道。富贵人家,克绳祖武,桂兰齐芳;贫寒之家,菽水承欢,不弃糟糠。嫁过去,白头携老;娶回来,终身不二。所以,古时候,数代同堂,儿孙绕膝,瓜瓞绵棉,天伦共享..
隨缘修行心似明镜,本无动摇;物来则应,物去不留。物有来去,境有生灭;生灭无常,本是无我。心无来去,不生不灭;无生之心,本自寂静。心勿作意,更勿预期;无须罣碍,隨顺因缘。因缘变化,无有定法;若要执取,似掌捉空。若於境上,妄生分別;像手左右,本是一身。境无好坏,更无顺逆;此境缘生,必然缘灭。世间一切,有情..
修行和生活、性格、学习的关系明海法师修行通常容易被理解成修炼。修炼跟修行有什么不同呢?可能有的同修第一个反应是:修炼是不是道教的词啊?差不多吧。道教用修炼这个词比较多,有炼丹,炼丹有内丹和外丹,外丹是一种药品,内丹是身体里面的,但是佛教所说的修行跟修炼不一样。我们理解,修炼就像炼..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虚云和尚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
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何对治这一烦恼?其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不了解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生命的无常啊!今生如不能成就往生净土,那大多要到三恶道里面去报到啊!那三恶道里面一去就万劫难复啊!这种恐惧心没有起来,生死心没有起来,于是就把学佛看得泛泛悠悠,甚至常常看成生命..
◎ 慧 律法爱,简单的定义就是:自己认为自己的法很了不起,生贪着心,法爱就是自己认为自己很有修行,或者是自己的法门最殊胜,对法的爱的执着。在座诸位!一定要用佛的心性修行,就是说:我今天修什么法门,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千万不可以去抨击任何一个法师,或者道场、一个法门,这个也是法爱的另外..
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是真正的福报!有机缘天天听经、念佛,是天下最有福报的人!真正修道人,生活朴实节俭、随缘自在,诸佛护念,所以要知道,能放下的人,真正有福! 一天到晚背好多包袱,那人可怜,没有福!定是真正的福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不被境界转,在境界中如如不动,这种人有福!一心清净,..
修行贵在正知见◎果如佛法的修行,当然需要长远恒续的用功,但修行能否得力,并不在于用功时间的长短。修行若要得力,必须建筑在正确的知见之上。唯有在正确的认知基础上,你才会了解如何去发心、如何落实用功的法门、如何按照次第安住你的身心,以及在这些过程之中,又有哪些是需要注意、需要用心之处..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著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
第一步:念起不随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业牵,得大自在。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住它不动。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而达到平等无为之境。作到这个地步就能变..
什么是心中心法?心中心法,唐密、藏密红教、东密各有传承。心中心法在西藏和日本都是不轻传之密法,不经过一番艰苦的修习,不具备相当的密法基础,是很难得到的。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重新崛起的无相密乘心中心法,既不是来自东密,也非来自藏密,而是我们汉地独有之传承,远在唐密中就有的。如何修行心..
在修行途中除了神通以求外,还有许多常见的误解,今择其要略述于后:一、重奇特玄妙不重正知见时人学佛往往只循颠倒见,不重正知见,所以成就者少。大慧杲禅师云:学人如问:如何是佛?答他:即心即佛。却以为寻常,不予重视。及至问:如何是佛?云:灯笼缘壁上天台。便道是奇特。岂不是循颠倒?于此可..
(一)如何念六字大明咒?咒文:嗡(ong)嘛(ma)呢(ni)叭(bei)咪(mei)吽(hong)六字大明咒功德六字大明咒又名最胜观音大士心咒,其利益如下:(1)降魔、(2)治病、(3)免劫、(4)各种成就、(5)去障、(6)登佛位。(即明心见性)六字大明咒即是观世音菩萨微妙本心,观音菩萨自己就是持..
像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人想开天眼,第二印结了一年,一下子他看到了伏魔金刚神,那样子很可怕,他一下子吓坏..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
问:神会大师讲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又有祖师讲是众祸之门。该如何理解?元音老人答:不错,这能知的是谁?你知道了本性,不是众妙之门吗?大鹏金翅鸟一飞万里,全靠脚下点地的一点劲。我们修行全靠这个知。后来人执著在这个知上便成窠臼,又不对了。所以祖师说是众祸之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法无定法。..
说起烦恼,人人在所难免。虽不希望,却很难摆脱。烦恼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各宗教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对烦恼的认识决定了能否真正解决烦恼。所以剖析烦恼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烦恼。抛砖引玉,欢迎指正。解决烦恼问题,就是要解决人心空虚、不安、恐惧、混乱、无奈等等..
问:我修法后觉得胸口会发闷,如何避免?元音老人答:要注意三点:1、手印举起靠近胸口,手臂不能靠胸口。2、要呃气让它呃,泄下气就让它泄,打哈欠就让它打,不能屏住,呼吸要自然。3、身体往下弯会很疲劳。先睡好觉再打坐。..
念佛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佛学常见词汇》指心意专一而不散乱。念佛人念到没有了见思惑,叫做事一心不乱;若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时,叫做理一心不乱。编辑本段《佛光大辞典》1.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动摇之谓。华严经卷三十九(大一○八四二上):汝等应离诸疑垢,一心不乱而谛听。2.修念佛法门之际,以..
惟贤长老一、学佛首先要念苦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路,这是一条解脱、觉悟的光明大道,是好事情。学佛首先要念苦,念苦才能发出离心,不念苦就发不了出离心,若只图眼前之乐,对生前死后的事都不管,那就是懵懵懂懂的一辈子,没有觉悟,本来生活在苦中或者在苦中作乐而不觉得。苦有苦苦、坏..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关系不太好处。不要以为今天当和尚容易,挺难的!我读书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戴个眼镜。有一次上街买书,旁边人看着我,说:哎呀,和尚还戴眼镜。我就问他们:哪条法律规定和尚不能戴眼镜?你看,这和尚可不好当。僧俗关系的误区在今天这个时代,很..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信我的话,老实念佛,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甚至在..
真正信仰的落实应是怎样的呢?消除自我,融入大众才能算你把信仰真正落实了。因为佛法说到底就是要把我们内心里面的一切恶法断除掉。我们还要清楚这个恶法也好,贪嗔痴也好,最根本的一个罪魁祸首是我执。我执当头如浮云,遮天蔽日障本性。观心丝毫无取舍,人生处处放光明。我们处处不自在、不幸福、有..
真正的自尊,是没有人能够伤到你海蓝博士自尊很虚无,生活很现实。自尊不是要来的,是挣来的。真正的自尊,没有人能够伤到。如果把容易受伤当做自尊心太强,其实是缺乏真正的自尊。不尊重和伤害你的人是你最好的老师,因为他们把你带到了寻找自己的路上,让你学会:世界上没有不尊重,只有不自尊自信。..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净慧长老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里的修行,当然不是仅仅局限于禅,也包括念佛、学教、观心,总之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切法门。因为一切法门都离不开禅定,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了禅。《瑜伽师地论》上列举了种种禅,其中还有办事禅。..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