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的方式有哪两种?
达真堪布解答:回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三轮体空的回向,一个是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先说三轮体空的回向。主体是自己,这是第一轮;做回向的对境,这是第二轮;我们要回向的功德,这是第三轮。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三轮都是空性的,不是实有的,都是如梦如幻的。
回向的方式有哪两种?
达真堪布解答:回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三轮体空的回向,一个是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先说三轮体空的回向。主体是自己,这是第一轮;做回向的对境,这是第二轮;我们要回向的功德,这是第三轮。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三轮都是空性的,不是实有的,都是如梦如幻的。
【一切种戒】 p0005瑜伽四十二卷二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种戒?当知此戒,以要言之;六种、七种、总十三种。言六种者,一、回向戒。回向大菩提故。二、广博戒。广摄一切所学处故。三、无罪欢喜处戒。远离耽着欲乐自苦二边行故。四、恒常戒。虽尽寿命;亦不弃舍所学处故。五、坚固戒。一切利养恭敬、他论,..
[出华严经疏]二门者。盖言华严一经而具显行布圆融二门。皆能通入法界也。一行布门谓经中广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四十二位法门。行列分布。令诸菩萨修行证入。从浅至深。次第不同。故名行布门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性。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
祖师忌回向文首唱俪语或偈文,言白真。《备用清规·达磨祖师忌》云:“维那白真宣疏。”
忠曰:“疏及回向首叹佛语,言白佛。白者,表白义。”《敕修清规·圣节》云:“维那白佛宣疏。”又〈千秋节〉云:“维那举楞严咒毕,白佛回向。”又〈佛降诞〉云:“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简称《仁王经》。现存两种译本:一题《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一题《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不空译,都分上下两卷。旧传本经除现存的两种译本外,还有晋竺法护及梁真谛的译本,系《历代三宝纪》错误记载,不足信。据现存经录记载,本经第一译始见于梁代..
【十信】菩萨修行的五十二阶位中,最初十位应修之十种心;此十种心在信位,能助成信行。全称十信心。略称十心。即:一、信心,一心决定,乐欲成就。二、念心,常修六念,念佛、法、僧、戒、施及天。三、精进心,闻菩萨藏,精勤修习无间善业。四、定心,于事于义系心安住,远离一切虚伪、轻躁、忆想分别..
【十回向】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此位菩萨,上为求菩提,下为度众生,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故立回向之名。此十回向是: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此位菩萨,救护众生,离众生相。二、不坏回向:此位菩萨,于三宝起不坏信,以己善根,回向一切有情。三、等诸佛回向:此..
三藏法数云: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 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佛所行事已,又当修此回向之行,..
【五十二位】此乃明菩萨修行的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自古广为大乘诸家所采用的,其名数为: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二、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
【五识得名】前五识的名称,有随根立名和随境立名两种意义:一、随根立名,随所依眼、耳、鼻、舌、身五根,而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之名。二、随境立名:是随其所缘之境,而立能缘的识名。前五识所缘之境,是色、声、香、味、触、五境,以其了别的尘境,而立色识、声识、香识、味识、触识之名..
【不俱意识】唯识宗将意识分为五俱意识与不俱意识两种。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并生,明了所缘之境;不俱意识,是不与前五识俱起,而系单独发生作用之意识。亦分二种:一、五后意识,虽不与前五识俱起并生,然亦不相离而续起。二、独头意识,有定中、独散、梦中等三种之别。参阅分释条。..
【不坏回向】修唯识行,四十一阶的十回向位的第二位。此位菩萨,于三宝所,得坚固不坏信,以己善根,回向众生,令获善利。参阅‘十回向’条。
【六识立名】十八界中的六识界,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认识作用。即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为所缘,生起见、闻、觉、知等了别作用。这六识得名的由来,有随根得名和随境得名两种。一、随根立名:随所依之根,而立六识之命。即依于眼、耳、鼻、舌..
【四十一位】大乘菩萨修行,一般采用五十二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等觉菩萨,妙觉菩萨。《大智度论》把十信摄入十住位的初发心住,成为四十二位,慈恩窥基大师、把等觉位摄入十地的法云地,这样就成为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菩萨。..
【随顺一切坚固善根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六位。此位菩萨,以手足身命妻子珍宝等内外财,施与众生,以身代众生苦,坚固安住自性功德,回向是等诸善功德,令一切众生得大智慧,除灭大苦。参阅‘十回向’条。..
【缘变】为‘生变’的对称。唯识家就诸识之变诸法,分别为因能变(生变)和果能变(缘变)两种。果能变之变,为变现之义,非生而现,系诸识于自体分上,变现见分(能缘)、相分(所缘),而成为缘虑作用,故称缘变。《成唯识论述记》卷三载:‘缘名变,即变现义,是果能变,且第八识唯变种子及有根身等..
【救护众生离众生迥向】菩萨修行历经四十一阶,此为十回向位的第一位。此位菩萨,上求菩提,下度众生,救护众生离众生相,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故立回向之名。参阅‘十回向’条。
【回向】又作回向。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的善根,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稳。诸经论有关回向之说甚多,慧远的《大乘义章》卷九,分回向为三种:一、菩提回向,回己所修之一切善法,以趣求菩提的一切种德。二、众生回向,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
【唯识五位】指大乘五位,又作唯识修道五位。唯识宗将大乘菩萨的修道阶位分为五等,即:一、资粮位,即含摄有漏善以达佛果之位。指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称资粮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菩萨阶位又称大乘三贤位。其中,十住偏重修理观,十行偏重修事观,十回向多修理..
【有覆无记】为无记之一种。无记分两种,一为有覆无记 二为无覆无记。覆有二义,一是覆障,谓染法覆障圣道;二是覆蔽,谓染法能覆蔽心识令不净故。合此二义,称为有覆。有覆无记其性染污,覆障圣道,又能蔽心,使心不净;然因其势用弱,不能引生异熟果,故称为有覆无记。至于不善等法,虽亦能障蔽圣道..
【无著无缚解脱心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九位。此位菩萨,于所摄善根,离憍慢等所有缚著,得解脱心,行所修诸善,以无缚著解脱之心,回向饶益一切众生。参阅‘十回向’条。
【无尽功德藏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五位。此位菩萨,修悔过善根,离一切业障,于诸如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皆悉随喜,回向此随喜善根,庄严诸佛净土,常作佛事,具诸功德,得无尽善根。参阅‘十回向’条。..
【等心随顺一切众生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七位。此位菩萨,能增长一切善根,永离颠倒不著诸行,一切善根,皆悉回向,为一切众生作功德藏,普覆一切,拔出生死,令得众善,等无差异。参阅‘十回向’条。..
【等诸佛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三位。此位菩萨,学三世诸佛悲智双行,不著生死,不离菩提,修回向事。参阅‘十回向’条。
【法界无量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十位。向此位菩萨,受大法师记行大法施,严净世界,出生智等,悉同虚空,而无限量,以此善根,修于回向,悉等法界。参阅‘十回向’条。
【法执】二执之一,是‘我执’的对称,又作法我执、法我见,系应破除的两种执著之一.法执,乃不明诸法因缘所生,缘生无性,如幻如化,而执著诸法为实有的妄见。《成唯识论》卷二载:‘法执皆缘自心所现似法,执为实有,然似法相从缘生故,是如幻有,所执实法妄计度故,决定非有。’法执有‘俱生法执’..
【所依】为‘能依’的对称。含有被依的意思。在唯识学中,将诸八识心、心所生起时所依止仗托者,称为所依,计有三种,即:一、因缘依,又作种子依。指诸有为法生起之因,亦即一切诸法各自的种子。二、增上缘依,又作俱有依。指心、心所法起转之所依,即指内六处。三、等无间缘依,又作开导依。指心、心..
【如相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八位。此位菩萨,成就正念正智,安住不动,不违一切平等正法,严刹度生,皆顺如相,而为回向。参阅‘十回向’条。
【至一切处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四位。此位菩萨回向所修善根,供养一切三宝,利益一切众生,无处不至。参阅‘十回向’条。
【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修唯识行,十回向位的第一位。此位菩萨,修六度四摄等行,悉为救摄一切有情,令离生死苦,得涅槃乐,曰救护众生。入怨亲平等观,于众生不见怨亲等相,曰离众生相。参阅‘十回向’条。..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