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有些佛教徒在一段时间内学修很认真努力,但突然就因某个自己无法克服的原因退出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索达吉堪布:作为修行人,首要之举就是降伏我执分别念。否则,在不同环境、不同因缘、不同背景出现时,心就会随之而变,身体也不得不规规矩矩听它指使,最终一败涂地。大家应该认真观察自己,若产生一些恶分别念,或发现很多不如法的行为,就要将之归于我执,并想尽一切办法摧毁。
很多人十多二十年没有改变修行的处所和所依止的上师,自己所选择的妙法能稳重地修行下去,对自己来讲,在临死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后悔。
问:有些佛教徒在一段时间内学修很认真努力,但突然就因某个自己无法克服的原因退出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索达吉堪布:作为修行人,首要之举就是降伏我执分别念。否则,在不同环境、不同因缘、不同背景出现时,心就会随之而变,身体也不得不规规矩矩听它指使,最终一败涂地。大家应该认真观察自己,若产生一些恶分别念,或发现很多不如法的行为,就要将之归于我执,并想尽一切办法摧毁。
很多人十多二十年没有改变修行的处所和所依止的上师,自己所选择的妙法能稳重地修行下去,对自己来讲,在临死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后悔。
后汉佛教,是佛教流行于中国最早的一个阶段。佛教最初传入汉土,确实年代已难稽考。但古来佛教徒间流传着汉明求法、佛教初传的史话,同时也传说汉明之前佛教即已传入,两说各自发展。最后,汉明求法说颇为一般佛教徒所乐道,而汉明以前传来说也愈推愈远。现在分别述之如次:(1)汉明帝以前佛教传来说..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的《慈悲道场忏法》(世称《梁皇忏》),10卷。其中1~2卷讲皈依三宝、断疑、忏悔、发菩提心、发愿和发回向心。3~6卷叙显果报、..
Fayin佛教术语。亦译法本、本末、忧檀那等。佛教徒用来鉴别佛法真伪的标准。法,指佛教教义,印,喻世俗印玺,能印证真伪的佛法之印,故名法印。佛教认为,凡符合法印的是佛法,违背法印的则非佛法。按佛教发展的顺序,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一法印之分。三法印 较早的小乘经、律、论和大乘经、论..
Hong'anzang约在日本弘安10年至乾元元年(1287~1302)间雕造。仅有极少数印本流传,是否刻完全藏,情况不详。
【生因】五因之一,谓地、水、火、风四大种,为生起色法的原因。参阅‘五因’条。
【内因外缘】凡能直接产生结果的内在原因,称为内因;能间接助长结果形成的外在原因,称为外缘。故内因外缘又称作亲因疏缘。如欲受身时,以自己的业识为内因,而以父母之精血为外缘。又于净土门,相对以佛之本愿为外缘,而以定散之行或真实之信为往生之内因。参阅‘因缘’条。..
【杀生】即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为十恶业之一,五戒之一,八戒之一,十戒之一。大乘佛教为避免杀生,而禁止食肉,更进而以放生为其积极表征。不杀生系依慈悲心及避免犯下杀生恶业二理由。大乘佛教特别强调不杀生,成为佛教徒最重要的实践德目。..
【养因】为五因之一。乃长养一切物之原因,即谓地、水、火、风四大种为长养一切物之原因。《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二十载:‘为养因者,能增长故,犹如树根,水所沃润。……风为养因,能引发彼,令增长故。’参阅‘五因’条。..
【赖耶因相】第八阿赖耶识具有三种面相。即是自相、果相、因相。因相就是万法原因之相。指的是阿赖耶识执持的一切诸法种子,此种子为万法生起之原因。《成唯识论》曰:‘此能执持诸法种令不失故,名一切种。离此,余法能遍执持诸法种子不可得故。’因相是此识的第三位相,而自相是因相果相的总和,《成..
善恶果报的原因。善业是乐果的因,恶业是苦果的因。
主要的原因叫做正因,若是次要的助力则叫做缘因。
(术语)一个之原因也。俱舍论六曰:一因生法,决定无有。瑜伽论释曰:证得一因,即成佛道。
中国各民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1953年成立于北京。该会的宗旨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各民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该会章程规定其任务为:①团结和倡导广大佛教徒参加各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庄严国土、利乐有..
(一)同一因行之意。即谓一切众生悉具佛性,故以此同一因行皆能到达涅槃。如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之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同一因,同一果,同一甘露,一切当得常乐我净。(二)指唯一之原因、原理。吠陀、奥义书、吠檀多等古代印度之哲学主张,万物皆由唯一者(梵 Tad-ekam)、生主(..
略称一夏。即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之九十日。此为印度佛教徒结夏安居之日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大五一·三三七上):“曹山一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禅林象器笺节时门](参阅“安居”2398) p62 ..
防止佛教徒邪恶的法律,如五戒、十善乃至二百五十戒是。
六道之一,多由嗔、慢、疑三个原因而投生。
投生于畜生道的原因,即犯戒私窃、负债不还、杀生、不喜欢听受经法、愚痴妄想的心很重等等。
为佛教、为众生、为自己最近回想,虚度半生的我,不但没替佛教出力,也无利益任何众生,更遑论度自己,实在愧对佛陀、众生和我此生。身为出家人,应去思惟能为佛教作什么?是办学、是弘法、是护持、是流通、是修持等。观今有许多高僧大德、尼师大姊们,为佛教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如印顺导师的佛学巨着《妙云集..
印度和西藏都有一种传统,就是哪里的山好,就说那边有山神,哪棵树好,就说有树神,或者哪里的山泉特别甘甜,就说那里有水神。所以到处都有天神,大家也都忙着去供养、祭祀那些神明。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这种信仰对于环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藏民会说:喔!这个有树神、水神喔!..
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念相继”这句话,我们在家居士怎样做才是净念相继呢?比如早上、中午、晚上都能念两三个小时,其余工作时间我干家务事,家务活不能专念,还有晚上睡觉隔断,这是不是不叫净念相继呢?大安法师答:大势至菩萨是告诉我们专修念佛三昧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比如我们打佛..
◎ 一 诚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实现愿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门。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所在。和身边的弟子和居士们谈话时,不免常把拜佛二字挂在嘴边。可能有些人因此产生了误会,以为..
做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人◎ 陈泰先世界上,自欺比欺人要容易得多,只有诚实面对自己,坦然接受自己,才能不被他人所左右,做好真正的自己。明朝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人一出生就一直反复地做这三件事,直到死亡。当人们感叹诚信危机、世风日下的时候..
学会以正念保护我们自己的艺术一行禅师阅读提示: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终止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地培养理解、爱和慈悲,即使面对误解和冲突时仍不改变。在这一章的练习,帮助我们转化..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昌臻法师一、学佛人应这样看待因果1、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当代高僧定因法师在《普门品讲义》一书中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总括一..
大安法师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贵,有的低贱?有的坎坷痛苦一生,有的非常安逸快乐一生?有的一辈子光宗耀祖且寿长,有的一辈子备受侮辱还寿短?这样的命运差异,乃至于一母所..
西藏有一位著名的高僧叫潘公杰,是菩提道次第的祖师。他即没有闻、思、修,也没有参拜过很多的师父,只有一位给他剃度的师父。那他到底是怎样成就的呢?其实,他曾经是一个无恶不做的强盗,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不但百姓怕他,就连国王听到他的名字,也不寒而栗。当地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住在一间..
净业修习总是进进退退,这其中有何因缘因果,如何对治这一烦恼?其原因还是生死心不切啊!不了解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生命的无常啊!今生如不能成就往生净土,那大多要到三恶道里面去报到啊!那三恶道里面一去就万劫难复啊!这种恐惧心没有起来,生死心没有起来,于是就把学佛看得泛泛悠悠,甚至常常看成生命..
证严法师凡夫经常有分别心,有特别亲爱的人,就有特别讨厌的人,无法由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学佛者要训练自己,以对最亲爱之人的心,去对待讨厌的人。有人或许会说:说得容易,哪里能够做得到?要原谅敌对的人似乎很困难。但是,有一位八岁的孩子来精舍听到我说:要能够原谅别人,能原谅别人才是好人。..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