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家人可以收出家人给的东西吗?
答:如果这个东西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自己愿意送,那就可以送了。

以前在喇荣开法会的时候,有些在家居士特地回家做饭、吃饭不方便,法王想让他们也和出家人一起吃饭,但是怕他们有罪过,于是就先问僧众同不同意。僧众都同意的情况下,法王才让他们受用斋物的。但一般居士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这些,这些都是属于信财与亡财,很难担当起的。
问:在家人可以收出家人给的东西吗?
答:如果这个东西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自己愿意送,那就可以送了。

以前在喇荣开法会的时候,有些在家居士特地回家做饭、吃饭不方便,法王想让他们也和出家人一起吃饭,但是怕他们有罪过,于是就先问僧众同不同意。僧众都同意的情况下,法王才让他们受用斋物的。但一般居士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这些,这些都是属于信财与亡财,很难担当起的。
梵语也。是西天草名。具五德。故将喻出家人。古师云。苾刍所以不译者。盖含五义故。一者体性柔软。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粗犷故。二引蔓旁布。喻出家人传法度人连延不绝故。三馨香远闻。喻出家人戒德芬馥为众所闻四能疗疼痛。喻出家人能断烦恼毒害故。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日故○根本律百一羯磨本云..
戒律学的七项罪名,即一、波罗夷,是弃(于佛法之外)罪,是断头罪,是不可救药罪;二、僧残,是僧团净法中的残伤者,惟其虽残而尚有忏除救药的余地;三、偷兰遮,译作大障善道、大罪、粗恶、粗过等,或称为浊重犯,主要是由于波罗夷及僧残罪的未遂罪中产生,但是也有独立产生的;四、波逸提,译作舍堕..
出家人购买田宅、种植耕栽、贮聚谷粟、畜养奴婢、畜养群畜、藏积金银钱宝、藏积象牙刻镂等物、藏积铜铁釜镬以自烧煮。
出家人所应受持的二种戒,即十戒和具足戒。
(名数)烦恼为魔军分为十种。智度论十五曰:问曰:何处释烦恼为魔?答如杂宝藏经中,佛说偈语魔言:欲是汝初军,忧愁为第二,饥渴第三军,渴爱为第四,第五睡眠军,怖畏为第六,疑为第七军,含毒为第八,第九利养军,着虚妄多闻。第十军自高,轻慢出家人。诸天世间人,无能破之者。我以智慧力,摧伏汝..
(名数)出家人宜务之十三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正威仪,住正命,住正觉),威仪四法(依法,依时,依处,依次),离烦恼五事(离贪,离瞋,离取着,离粗犷,离憍慢)是也。
善道。临淄人。入大藏信手探卷。得观无量寿佛经。乃专修十六妙观。及往庐山观远公遗迹。豁然增思。后遁迹终南。修般舟三昧数载。睹宝阁瑶池宛然在目。复往晋阳。从绰禅师授无量寿经。入定七日。绰请观所生处。道报曰。师当忏悔三罪。方可往生。师尝安佛像在檐牖下。自处深房。此一罪也。当于佛前忏。又..
善道法师。临淄人。入大藏信手探卷得观无量寿佛经。乃专心念佛以修十六妙观。及住庐山观远公遗躅。豁然增思。后遁迹终南修般舟三昧数载。睹宝阁瑶池宛然在目。复往晋阳从绰禅师授无量寿经。入定七日。绰请观所生处。道报曰。师当忏悔三罪方可往生。师尝安佛像在檐牖下。自处深房此一罪也。当于佛前忏。..
亦名:像法时有五灭法子题:小得心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十诵云,像法时有五灭法:一、比丘小得心已,便谓己圣;二、白衣生天,出家人入地狱;三、有人舍世间业而出家破戒;四、破戒人多人佐助;五、乃至罗汉亦被打骂。”资持记释云:“十诵,五灭法中。彼因长老难提白佛,正法灭后,像法时有几非法,..
亦名:劝增衣价戒开缘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不犯者,先受自恣请而往,求索知足,于求中减少作;从亲里求;从出家人求;或为他求;他为己求;若不求自得者。”(含注戒本卷上·二五·一○)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不犯中,先受自恣请而往求,知足,于求中减少作;若从亲里求;出家人求;己为他;他..
亦名:劝增缕戒开缘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减少求,从亲里索,出家人索,他为己者。”资持记释云:“不犯中,亲里及出家人,皆约缕主。若劝织师,岂无小过?思之。”(事钞记卷二一·三七·三)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就处者,北方永障,十三俱无;就三方论,东西亦有,但十一难,除出血、破僧;若就南洲,则具足也。”济缘记释云:“佛出南洲,故有出血、破僧二难。以破僧立邪三宝,须真佛故也。”(业疏记卷一四·八·一一)..
亦名:无量无边戒、无量无边律仪、出家人有无量无边功德子题:比丘有二百五十戒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智论云,若但说名字,则二百五十,毗尼中,略说则八万四千,广说无量无边。故出家人,有无量无边律仪。在家人不具尸波罗蜜,出家者,即具戒度。”资持记释云:“八万四千,对尘劳..
子题:家悭、住处悭、称叹悭行事钞·诸杂要行篇:“成论,出家人舍五悭:财物悭、法悭、家悭、住处悭、称叹悭。广相如彼。”资持记释云:“家悭,谓占据檀越;住处悭,谓寺舍不容来客;称叹悭,谓不称他善。”(事钞记卷四○·三二·一七)..
子题:出家人虽破戒罪毕得解脱、一日一夜出家二十劫不堕三恶道、出家偈行事钞·沙弥别行篇:“智论云,出家人虽破戒,破戒堕罪,罪毕得解脱;如莲华色尼本生经说。如佛度醉婆罗门,以无量世来,无出家心,因醉发心,后当得道,因说出家偈。本缘经云,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祇律,一日一夜出..
亦名:沙弥受十戒须二师子题:出家人必依和尚、出家阇梨资持记释云:“以出家人必依和尚;不同五八,唯一人故。”(事钞记卷四一·二七·一○)羯磨疏·诸戒受法篇:“行事之时,须具仪法;故列二座,谓和尚、阇梨。律中出家阇梨,谓授十戒者。应对和尚,授者傍教,如善见文。发缘问遮例须举者,以发具..
子题:亡人施福咒愿、生子设福咒愿、凡竖、鼎食、亡人偈、生子偈、新舍咒愿、估客咒愿、取妇咒愿、娶妇咒愿、出家人布施咒愿行事钞·讣请设则篇:“比世流布,竞饰华辞,言过其实。凡竖[袖-禾+呆]扬贵族,贫贱赞逾鼎食。发言必成虚妄,举事唯增讹谄。故成实云,虽是经法,说不应十,名为绮语;况于浮杂..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出家人受食时,或受竟,先须观食,然后啖之。……不尔,徒自衣食,终为圣诃。毗尼母中,钝根比丘总作一念;利根比丘口口作念,着衣者着著作念,入房入入作念。不尔,食出腹中,亦如后卷。”资持记释云:“口口入入,非唯少时;四事通观,不独饮食。不尔者,彼云,受人信施,不如..
亦名:乞衣戒开缘子题:余时、夺衣、失衣、十种失衣、烧衣、漂衣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若比丘,从非亲里居士,若居士妇乞衣,除余时,尼萨耆波逸提。余时者,若夺衣、失衣、烧衣、漂衣,是谓余时。不犯者,若夺失等缘从非亲乞,若从亲乞,若从出家人乞,或为他乞,他为己乞,或不求而得,并不名犯。..
亦名:无场大界一标两相、大界一标两相、一标两相子题:一标、两相、二绳别住行事钞·结界方法篇:“问:‘一标作两相得不?’答:‘一肘已上作者准得。明了论疏中,如一大山,东西各结别住。又云,二绳别住等。准此大墙等类,可分别者,皆得为之。’”资持记释云:“问,恐二界相接,又欲显示标量故也..
梵语astāvga-samanvāgatopavāsa,巴利语atthavga-samannāgata uposatha,或atthavgika uposatha。乃佛陀为在家弟子所制定暂时出家之学处。受者须一日一夜离开家庭,赴僧团居住,以学习出家人之生活。又作长养律仪、近住律仪、八戒、八支斋戒、八分斋戒、八戒斋、八斋戒、八禁、八所应离。“八”指..
以魔军比喻烦恼,共有十种,又作十种魔军。出自大智度论卷十五。即:(一)欲,(二)忧愁,(三)饥渴,(四)渴爱,(五)睡眠,(六)怖畏,(七)疑悔,(八)瞋恚,(九)利养,(十)自高憍慢。此十军厌没出家人,菩萨以禅智力,破十军成佛道,度化众生。小止观亦引用之,名称略异而意同。 p460 ..
【苾蒭】古师云含五义:一体性柔软,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粗犷故。二引蔓旁布,喻出家人,传法度人,连延不绝故。三馨香远闻,喻出家人,戒德芬馥,为众所闻。四能疗疼痛,喻出家人,能断烦恼毒害故。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日故。智论云:出家多修智慧,智慧是解脱因缘。俗人多修福德,福德是乐..
【阿耆毗伽】此云邪命,以邪法活命根也。智论云:如经中说,舍利弗入城乞食,得已,向壁坐食。时,梵志女,名曰净目。见而问曰:沙门,汝食耶?答言:食。净目问:下口食耶?仰口食耶?方口食耶?四维口食耶?俱答云:不。净目言:食法四种。我问汝,汝言不,我不解。汝当说。舍利弗言:有出家人,合药..
陇州国清院奉禅师,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雨滋三草秀,春风不裹头。」曰:「毕竟是一是二?」师曰:「祥云竞起,岩洞不亏。」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台盘倚子,火炉窗牖。」问:「如何是出家人?」师曰:「铜头铁额,鸟觜鹿身。」曰:「如何是出家人本分事?」师曰:「早起不..
忠曰:“朝廷制有文武两班,禅林拟之,故有东西两班也。”《敕修清规·两序章》云:“两序之设,为众办事,而因以提纲唱道,黼黻宗猷。至若司帑庾,历庶务,世出世法,无不閑习。然后据位称师,临众驭物,则全体备用,所谓成己而成人者也。古犹东西易位而交职之,不以班资崇卑为嫌,今岐而二之,非也。..
忠曰:“在主席前,东西对向,如垂左右手然。”《备用清规·唱衣》云:“主丧首座分手,两班垂手坐。”
《敕修清规·知藏》云:“后以众多,列东西藏。”
《备用清规》云:“藏主,掌握金文,严设几案,常备汤茶、香烛,延迎兄弟看经。初入经堂,先白堂主,同到藏司相看,送归案位,对触礼一拜,此古法也。今人物骈集,藏列东西,务在驰名,所职何事?直须宗乘洞达,圣教该通,点对出入经卷,书填残缺字画,焙拂补粘,尽心成美,亦为报佛之恩,名实无辜矣。..
《敕修清规·谢挂搭》云:“古规,挂搭归堂者,即时谢挂搭。后以冬节、岁节、夏前三次谢挂搭。近时衲子到处坐席未温,移单东西,多致不谢挂搭。既曰经冬过夏,折中当在冬前夏前两期报谢。”其规具如彼。..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