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涅槃经]一生因生即发生。谓本具法性之理。则能发生一切善法。如谷麦等种能生芽孽。是名生因。二了因了即照了。谓以智慧照了法性之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是名了因。
【生命】指自生至死的生命持续期间,有体温(暖)与意识(及潜在的阿赖耶识)同时存在,此即是一期生命的持续。此在佛教中,寿、暖、与识三者同时存在,互相支持,称为命根。换言之,暖与识维持一期寿命,二者之间有相互依存。报尽命终时,第八阿赖耶识离开身体,体温即不存在;反之,体温消失(如大出..
【现世】现在之世。指人有生命之间。
【耳根】耳根是耳识发生的地方,是能闻声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耳处,十八界中之耳界。此是耳识发生的地方,耳识是依于耳根,缘于声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百法纂释》曰:‘耳根者,能闻之义,梵语莎嘈多罗戍缕多,此云能闻声,以处处能闻故,如十方击鼓,十方齐..
【舌根】舌根是舌识发生的地方,是能尝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舌处,十八界中之舌界。此是舌识发生的地方,舌识是依于舌根,缘于味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百法纂释》曰:‘四舌根者,能尝之义,梵语诋若时吃缚,此云能尝,论云能除饥渴,能发言论,表彰呼召谓之舌..
【身根】身根是身识发生的地方,身是能触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身处,十八界中之身界。此是触识发生的地方,身识是依于身根,缘于触境,《百法纂释》曰:‘五身根者,积聚依止二义名身,谓积聚四大造眼等诸根,皆依身根而住止故,梵语伽耶,此云积聚身根,为彼四肢百骸..
【眼根】眼根是眼识发生的地方,眼是能见之义。为不可见有对之净色。此为五根之为十二处中的眼处,十八界中之眼界。此是眼识发生的地方,眼识是依于眼根,缘于色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百法纂释》曰:‘眼根者,能照瞩一切境之义,梵语斫刍,此云行尽,眼能行尽诸色境故,以远近之境,一目皆见,..
【鼻根】鼻根是鼻识发生的地方,鼻是能嗅之义。为不可见有对的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鼻处,十八界中之鼻界。此是鼻识发生的地方,鼻识是依于鼻根,缘于香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百法纂释》曰:‘三鼻根者,能嗅之义,梵语伽罗尼羯罗拏,此云能嗅,以能嗅香臭故,今不言能嗅,而翻为鼻..
身病和心病。身病是人们身体上所发生的种种疾病;心病是人们心理上所发生的种种病态。
指璎珞本业经所说的六种智慧,亦即别教菩萨于六位时所发生的智慧。一、闻慧,于十住位中闻中道之理,知一切法离二边之相的智慧;二、思慧,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而发生的智慧;三、修慧,于十回向位中修习中道之理而发生的智慧;四、无相慧,于十地位中,证知中道之理,离二边之相的智慧;五、照寂慧..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胎生是在母胎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如人类是;卵生是在卵壳内成体之后才出生的生命,如鸟类是;湿生是依靠湿气而受形的生命,如虫类是;化生是无所依托,只凭业力而忽然而生的生命,如诸天和地狱及劫初的人类是。..
(术语)【又】,密教之释义,一者一实之理,于初地菩萨之位,先得净菩提心,自此一实,出生无量之三昧总持门。乃至至于第十地,更有第十一地,即佛地之法,以一转生补佛处,是名一生补处。大疏六曰:今此经宗,言一生者,谓从一而生也。初得净菩提心时,从一实之地发生无量无边三昧总持尼门。如是一一..
(名数)一、生因,本具法性之理则能发生一切善法,如谷麦等种,能生萌芽是也。二、了因,以智慧照了法性之理,如灯照物了了可见是也。见涅槃经二十八。【又】一、能生因,第八识能生起眼等之诸识,又为一切善恶之因,如谷麦等种为发生萌芽之因是也。二、方便因,眼等之诸识能为方便,引发第八识善恶之..
(名数)谓发生,广生,无量声之三佛顶也。分掌如来三部之德。大疏谓发生白色(息炎),广生黄色(增益),无量声赤色(降伏)。
【十六种意趣】 p0119复次当知意趣,略有十六。谓示现意趣,乖离意趣,劝导意趣,赞励意趣,庆喜意趣,令入意趣,断疑意趣,成熟意趣,等持意趣,解脱意趣,别义相应意趣,诸能证者发生无罪欢喜意趣,诸能听者于说者所发生尊重意趣,法眼恒转意趣,多修诸善意趣,摧伏诸相意趣。..
【五无堪能处】 p0270集异门论十三卷六页云:五无堪能处者:云何为五?谓阿罗汉苾刍诸漏已尽无复堪能故思断生命。无复堪能不与物盗心取。无复堪行非梵行,习淫欲法。无复堪能正知说虚诳语。无复堪能贮积受用诸欲乐具。阿罗汉苾刍诸漏已尽无复堪能故思断生命者:谓由彼因彼缘,故思断生命。阿罗汉苾刍,..
【六种别欲】 p0299瑜伽十八卷九页云:谓略说有六种别欲。或有身手力所引致现在事欲。谓居家者所有诸欲。于此境界,用此为缘,发生贪恚。或有从他所得种种现在事欲。谓为活命而出家者、所有诸欲。于此境界,用此为缘,发生欣悦。或有过去未来事欲。谓忽自励而出家者、所有诸欲。于此境界,用此为缘,发..
杀一人而救多人,乃菩萨为利益众生所作之善权方便。据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载,菩萨虽守净戒律仪,但如见一盗贼为贪财故,欲杀众多生命,或欲害大德、声闻、独觉、菩萨,或欲造更多无间业;菩萨为使彼恶人不受地狱之苦报,及救多数众生生命,遂以善心、无记心,或怜愍心杀害其命,宁可自己堕地狱,不令彼..
谓于他财物及所摄受。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染。是名恶贪。复有恶贪规他生命。贪皮角等。饮血啖肉。如是二种。总名恶贪。
谓于如是老死位中。积集一类大灾大横具大过患众苦蕴聚。复次无明苦蕴为缘。起行苦蕴。行苦蕴为缘。起识苦蕴。识苦蕴为缘。起名色苦蕴。名色苦蕴为缘。起六处苦蕴。六处苦蕴为缘。起触苦蕴。触苦蕴为缘。起受苦蕴。受苦蕴为缘。起爱苦蕴。爱苦蕴为缘。起取苦蕴取苦蕴为缘。起有苦蕴。有苦蕴为缘。起生苦..
[出禅波罗蜜门]禅波罗蜜云。以疑覆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获。疑虽甚多。未必障定。今且明障定之疑。有三种焉。一疑自疑自者。谓疑自身。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是受道之器。作此自疑。禅定不能发生也。二疑师疑师者。谓疑受道之师。威仪相貌。皆不具足。自既无道。何能教我。..
问。三位之中戒于何舍。答大毗婆沙论云。将死时身力羸劣。或断末摩苦恼触故。便失所受身。语律仪本所要期。至最后命终剎那心。与律仪一时俱失缘由心引起从心发生心舍故戒随舍也。
大三灾之一,即坏劫时所发生的大火灾,烧到初禅天,一切都变成灰烬。
宿世的生命。佛说世人在过去都有生命,或为天,或为人或为饿鬼与畜生,辗转轮回,能知宿命者,谓之宿命通。
能知过去世生命,和做过什么事情的神通,为六神通之一。
萧蔷:吃素让自己的体质改变昨天适逢生日的萧蔷在台北接受访问,她透露自己年届40依然保养得宜,靠的是素食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昨天萧蔷过生日,她带爸妈到餐厅吃素,还尽孝心带妈妈去做美容,她说每年生日几乎都这样过。 热心公益的她今晚要赶两场赈灾活动,而且还计划加码捐款。 8月13日是萧蔷“40..
素食与生命安顿当今时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执著,饮食的烹制技巧也日渐精湛,食材来源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除了吃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等植物性食物,还大肆摄取动物的血肉作为食物,无论是水里游的、地上爬的,还是空中飞的,想吃就吃,毫不禁忌。站在以人为中心的角度看..
一、身体健康每况愈下长期邪淫的人,不可能拥有健康的身体。纵欲、邪淫必然导致各种疾病缠身,未老先衰,毫无精气神。二、无法持之以恒的做事、学习邪淫的人决定干一件事,往往三分钟热度,或者最多坚持几天。长期持之以恒的去做事和学习,是不可能的。人体精华外泄后,浑身无力,想躺着,想睡觉。三、..
印光大师在作《净土决疑论》时,引用了永明延寿大师所作的《禅净四料简》。为了他人对《四料简》产生信心,印光大师就首先从正面赞叹永明延寿大师的德业,说永明延寿大师乃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佛由本垂迹,只是依稀仿佛给我们透点消息。五代钱王寿诞请千僧斋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之事。当时浙江杭州一带..
问:一万佛号怎样念法?对有工作的人及没有工作人的时间是不同的。要念六字或四字,快快地念,是吗?请详说。精进念佛要求不懈,这是不是应该经过锻炼出来的,起初累了可能需要休息,慢慢地就可以不必休息了,可以坚持念到完,毕竟各人体质不一样,对吗?大安法师答:好,一万声佛号是我们要求一个净业行..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