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佛号--青竹丝
某日早,愚正往大殿礼佛。一师告愚,不知几时,一条青竹丝蛇盘卷于洗手处!。
看它并无恶意,便放佛号(念佛机)在其侧,为说三皈依,且说今现此形,令人惊恐招讥嫌,故愿请自速去。谁知竟蛰伏终日不动,似有所愧悔。
傍晚,一师拿桶。跟它说对不起!虑晚上不小心互有所伤,故请您自入桶,拿去草丛放生。竟依依默入桶中,将之放出,尤眷不舍之情。
彼亦知吾等不伤它,然恐或误伤,商量竟双安。动物岂无识,唯人自招愆耳!
听佛号--青竹丝
某日早,愚正往大殿礼佛。一师告愚,不知几时,一条青竹丝蛇盘卷于洗手处!。
看它并无恶意,便放佛号(念佛机)在其侧,为说三皈依,且说今现此形,令人惊恐招讥嫌,故愿请自速去。谁知竟蛰伏终日不动,似有所愧悔。
傍晚,一师拿桶。跟它说对不起!虑晚上不小心互有所伤,故请您自入桶,拿去草丛放生。竟依依默入桶中,将之放出,尤眷不舍之情。
彼亦知吾等不伤它,然恐或误伤,商量竟双安。动物岂无识,唯人自招愆耳!
【阿閦】净名经云: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疏云:阿之言无,閦之言动。
【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净名疏云:若见佛性,即具三德,不纵不横,故名妙德。无行经,名满殊尸师利,或翻妙首。观察三昧经,并大净法门经,名普首。阿目佉经、普超经,名濡首。无量门微密经,名敬首。西域记云: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首楞严经说:是过去无量阿僧祇劫..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盖,母方圣。尝梦大神持鉴,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肌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闲静,语非常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得度后,领徒至大月氏国。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彼舍,舍主鸠摩罗多问曰:「是何徒众?」祖曰:「是佛弟子。」彼..
治病方法有二:一、先正治法: 一、治大藏病 分三:一、修止治病二、作观治病三、药石治病 二、治鬼神病 当用大强威德力心,加诸灵咒佛号治之。 三、治业报病 当用惭愧大忏悔心,加诸念佛发愿修福以助治之。二、助治法 谓坐中用心治病,兼具十法: 一、信 二、用 三、勤 四、常住缘中五、别病因起 六、..
佛的尊称,佛号能仁,又是法王,故称仁王。
(杂名)阿弥陀之十二光佛也。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中略)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曰:是内坐十二曼陀罗大圆镜智宝像。其名..
法因。住四明广寿。三十年冥心净业。偶在疾。集众讽观经称佛号者三夕。谓门人曰。吾将行矣。或请留偈。为之书曰。我与弥陀本无二。二与不二并皆离。我今如此见弥陀。感应道交难思议。挺身端坐结印而逝 。..
如湛。试法华得度。遍历教席。住乌镇塔院。日诵莲经二部。佛号二万声。一夕念佛端坐而化。所著教义号假名集 。
法师法因。自号刳心。四明慈溪顾氏。学草庵尽其旨。以与师同名。时称为小因。主广寿三十年。昼夜讲演。未尝一日走檀门。每施者至。辄竦愧自叹曰。比丘之法丐食活命。我何人哉。坐夺勤苦之利却而还之。不得已受其少分。所居弊陋将新之。曰此躯尚无常。何事外物为一日集讲。侍者报。众赴檀门未回。师曰。..
僧崖。北周益州多宝寺发心烧五指。万人拥观。谓弟子曰。我去后好共养病患丑陋人。此皆佛菩萨权化也。坐亡之时众见宝华纷纷。师披纳执锡口唱佛号与数十僧乘空而去 。
宝相。居长安六时礼忏者三十年。夜诵弥陀经七过。佛号六万声。后忽见佛大士众自西来迎。嘱诸徒曰。念佛为业西方相待。
第十八祖伽邪舍多。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盖。母方圣。尝梦大神持鉴。因时有娠。凡七日而诞。肌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闲静。语非常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得度。领徒至大月氏国。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彼舍。舍主鸠摩罗多问曰。是何徒众。曰是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竦然。即..
十八祖伽耶舍多大士。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盖。母方圣娠。凡七日而诞。童时持鉴出游。遇难提得度。行化至大月氏国至一婆罗门舍。舍主鸠摩罗多年三十学梵志。适见祖问曰。是何徒众。祖曰。是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竦然。即时闭户。祖良久扣其门。罗多应曰。此舍无人祖曰答无者谁。罗多闻语知是异人..
释僧藏者。西河人也。弱龄拔俗气茂神清。允迪循良恪居下位。迨沾戒善密护根尘。见仁祠必礼之。逢硕德则尽礼。苟遇僧俗施拜。乃俯偻而走。如回避令长焉。若当众务也则同净人。屈己犹臧获焉。见他人故衣则潜加澣濯。别事纽缝。至于炎暑乃脱衣入草莽间。从蛟蚋虻蛭唼啮虿芥。血流忍而汗洽。而恒念弥陀佛号..
子题: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戒本疏·七佛略戒:“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者,佛德难穷,略陈三号,解释如常。”行宗记释云:“成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此谓从真垂应,为名。结惑永尽,故名无所著。道同三世,故名等正觉。若对三身,初应、二报、三法,亦即解脱、般若、法身三种德也。若对十号..
(904-975)宋时高僧,为净土宗第六代祖。本是禅门法眼宗第三代师,但于净土念佛,亦极精进,日课佛号数万,作四料简,倡禅净双修。因住杭州永明寺,故又称为永明大师。
(1686-1734)江苏常熟人,号省庵,字思齐,清代高僧,为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因参念佛是谁得悟,后于梵天寺,专修净土,结长期念佛,日课佛号十万,著有续往生传等行世。
(术语)宋徽宗诏改之佛号也。宋史徽宗纪曰:宣和元年,春正月乙卯,诏佛改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
(界名)又作妙喜国。东方阿閦如来净土之名。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东方有二佛,一名阿閦在欢喜国。维摩经见阿閦佛品曰:有国名妙喜,佛号无动。
释怀玉。俗姓高丹丘人。[纟*丐]想净业。仅四十年。日诵弥陀佛号五万遍。通诵诸经三百万卷。唐天宝元年六月九日。玉之念佛。忽见西方圣众数若。河沙中有一人。手擎银台。前而示玉。玉曰。如怀玉者。本望金台。何为银台至耶。言发台隐。人亦失之。玉于是后。弥加精苦。既三七日。向之擎银台者。复来告曰..
第一、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的总概括。就是浓缩的三藏十二部经典。这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说的。他说,一句阿弥陀佛,三藏十二部通通在里面了,一千七百桩公案通通在里面了,你真正把这一句佛号念懂了,三藏十二部你都通了,禅门的种种公案你都明白,一通百通,佛经说的就是一个问..
东方妙喜世界 南无阿閦如来: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念南无阿閦(音:触 chu)如来,阿閦如来过去世修忍辱和持清净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国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对方起了欲望的心(如有男子见你漂亮,想强暴你),一样可以念阿閦如来。女孩子走夜路的要多念这个佛号。看到人家怀孕,希..
印祖开示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
最动人的含笑花◎ 林清玄如果要我选择一种最喜欢的花的名字,我会投票给一种极平凡的花:含笑。说含笑花平凡是一点也不错,在乡下,每一家院子里它都是不可少的花,与玉兰、桂花、七里香、九重葛、牵牛花一样,几乎是随处可见,它的花形也不稀奇,拇指大小的椭圆形花隐藏在枝叶间,粗心的人可能视而不..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到世尊那边,刚好有猎人张开罗网在狩猎,五百只大雁落入罗网中,都被猎人所杀。这五百只大雁由于喜好听闻佛法,死后一齐转生忉利..
放生时的仪规所念的咒及佛号的功德及的作用?于吾等之前,一切诸佛现示密咒之相,而成办众生之暂时究竟之利。我们所念的佛号和心咒等,一经众生耳根,就会为他们播下解脱的种子,甚至有些众生在听到此声音后,善根将很快成熟而获解脱。简:念诵皈依及六字大明咒即可--皈依为授予放生生命一次皈依三宝的机会,播..
在舍卫国里有一个贫穷的老人,年龄已经一百岁了。他拄着一根拐杖来到佛陀这里,想要求见佛陀。这时门卫阻拦住他,不为他通报。这位老人就大声喊叫着说:“我虽然是贫贱之人,但是我一千年才有这样一个幸运的机会,能够得见佛陀一面,想要问问罪福如何,求得解脱人世的苦难。我听说世尊是广施仁慈,世间..
六祖,即禅宗法系第六代宇剧币,名慧能,是中国佛教史上继唐僧玄奘之后的一个很有影响的和尚。坠腰石,据说是他当年求师五祖,初入寺庙做舂米役工坠在腰间借以助力的一块石头。传说慧能俗姓卢,父亲原是作官的,唐高宗时被贬,流落到新洲(今广东新兴县)为百姓。慧能出生不到三年,父亲便死了,他和母亲..
据说,悉达多·乔答摩出家以后,曾经四处访师求道。他请教过当时不少著名的学者,学会了两种不同的禅定方法,却感到修习禅定并没有使他获得解脱。古印度有一种很残酷的修行方法,叫做“苦行”。印度气候炎热,修习苦行的人最初把忍受热的折磨作为修行的主要手段;后来,千方百计拒绝物质福利和感官享受..
实际是自己过去现在做了不应做的事,形成业报,致使人生阻力重重而不幸福,实是自身不懂法时所作,与别的无关。那个人害了我造成一无所有,失去一切,只不过是自己过去造了罪业,感来恶报变现出来的境界而以,我等过去若无与人结仇恨怨瞋,那会被害之理。丈夫性格暴逆,乃至常常打骂妻儿,没有温情可言..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