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不受谏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若无智人来谏,报言,可问汝师和尚,更学问诵经知谏法,若谏当用;若戏笑、独语、梦中语,欲说此乃说彼者不犯。”(含注戒本卷中·二○·一一)
不俱意识
【不俱意识】唯识宗将意识分为五俱意识与不俱意识两种。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并生,明了所缘之境;不俱意识,是不与前五识俱起,而系单独发生作用之意识。亦分二种:一、五后意识,虽不与前五识俱起并生,然亦不相离而续起。二、独头意识,有定中、独散、梦中等三种之别。参阅分释条。..
生死长夜
【生死长夜】谓众生沉溺于生死之苦,如长暗之夜。生死如梦,于梦中未能觉知为梦,须至觉醒时,始能追忆梦中之境为虚幻;众生轮回于生死亦如梦境一般,故以长夜譬喻之。《成唯识论》卷七:‘未得真觉,恒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
独头意识
【独头意识】此又名不俱意识,就是不与前五识俱起,单独生起而泛缘十八界的意识。此复有三种,称为独散意识,梦中独头意识,定中独头意识。详见分释。
散位独头意识
【散位独头意识】四种意识之一,为散乱心中的第六意识。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等四种分别,其中,明了意识与眼、耳等五识俱起,故称五俱意识;定中、独散、梦中等三意识不与五识俱起,故称独头意识。此散位独头意识,即不与前五识俱起,而单独发生作用,或追忆过去,或筹计未来,或比较推度种种..
定中独头意识
【定中独头意识】四种意识之一,为定中的第六意识。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等四种分别,其中,明了意识与眼、耳等五识俱起,故称五俱意识;定中、独散、梦中等三意识不与五识俱起,故称独头意识。定中独头意识系指在定中,前五识不起现行,唯第六意识发生所用。见《百法问答钞》。..
明了意识
【明了意识】此又称为五俱意识,为四种意识之唯识宗将有情的意识分为四种,即一、明了意识。二、定中独头意识。三、散位独头意识。四、梦中独头意识。明了意识又称五俱意识。《成唯识论》卷五、卷七载,明了意识,此识与眼、耳等前五识同时俱起,对于外境之好恶、长短、方圆等,一一皆能明了分别而取境..
梦中独头意识
【梦中独头意识】四种意识之一,为梦中的第六意识。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等四种分别,其中,明了意识与眼、耳等五识俱起,故称五俱意识;定中、独散、梦中等三意识不与五识俱起,故称独头意识。梦中独头意识,系指在梦中,前五识不起现行,唯第六意识发生作用,缘著梦中的境界生起的作用。见《..
梦觉相违难
【梦觉相违难】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七难。外人问曰:假如我们醒的时候,所见的色境都同梦境一样,也是不离于识,那从梦中醒觉的人,知道梦中境界全是虚假,是唯识的幻境;为什么我们现在醒的时候,不知道所见的山河大地是虚假的,是唯识所变的呢?论主答:正在梦中还没有醒觉的人,他也不能自知梦境是..
大法螺
(喻)佛法的声音能惊醒梦中的人。
释智廉《佛祖统纪》
释智廉。居上虞化度寺。初遍参宗门。晚节一意西方。庆元改元秋八月。书偈别众曰我梦中见阿弥陀佛大众围绕而说法云。诸上善人当须专修净业。来生我国。说已即隐。我既见相往生必矣。即回身西向作印坐逝。..
怖比丘戒开缘
亦名:恐怖戒开缘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或闇地无火,或大小便处,谓是恶兽,便怖;乃至行声,謦咳声等,而恐畏。若以色示人,不恐意;余尘亦尔。若实有是事相,或梦中见当死、罢道、失物,和尚父母重病若死,语彼令知。若戏若误,一切不犯。”资持记释云:“不犯中,初开色声。謦欬,谓嗽声也..
忆念毗尼缘起
含注戒本·七灭诤法:“(七灭诤二,忆念毗尼)佛在王舍城,时沓婆摩罗子为僧知事,六群中得恶房卧具、恶请处,起瞋谤,言有爱恚怖痴,遂以淫事诬谤。亲于众中,佛问虚实。彼言,我从生来,乃至梦中不淫,况于觉寤?比丘以事诘问六群,便言沓婆清净,无如是事。佛言,沓婆无著人,不故犯戒。应白四羯磨..
故出不净戒梦中开意
子题:乱意睡眠有五过失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中,开梦出者不犯。若乱意睡眠,有五过失:一、者恶梦,二、者诸天不护,三、心不入法,四、不思明相,五、喜出精。五分,得五吉罗;以梦故不犯残也。”资持记释云:“律明除梦,因示五过,如文所列;乃至云反此得五功德等。然文中但言过失,不明罪相;..
故出不净戒开缘
亦名:漏失戒开缘、故失精戒开缘子题:故出他精偷兰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正明不犯)(一、本律)律不犯中,若梦中失,觉已恐污身衣故,以弊物及手捺弃;若欲想出;若见好色,不触而失;若行时自触两髀而失;若触衣而失;若浴时失;若手揩摩而失。如是一切不作出精意而自出者,无犯。(二、他部..
故弄阴失精
子题:男阴女阳、精、阴、精有七种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若比丘,故弄阴失精,除梦中,僧伽婆尸沙。”(含注戒本卷上·八·一五)戒本疏·十三僧残法:“故弄下,明其过业。男阴女阳之相,无暇述之。生沈终浮,死则伏仰异也。精者,持身之宝也;必遍身分中,如善见所释。律中分色轻重;乃至二果色如..
五缘见所梦事
【五缘见所梦事】 p0279大毗婆沙论三十七卷十五页云:应说五缘见所梦事。一、由他引。谓若诸天诸仙神鬼咒术药草亲胜所念及诸圣贤所引,故梦。二、由曾更。谓先见闻觉知是事,或曾串习种种事业,今便梦见。三、由当有。谓若将有吉不吉事,法尔梦中先见其相。四、由分别。谓若思惟希求疑虑,即便梦见。五..
生死长夜
(喻)生死有如长夜之梦境。唯识论说:未得真觉,常处梦中,故佛说为生死长夜。
真言宗的意义是什么
延历二十三年(804),空海入唐,师事惠果,大同元年(806)返国,以时机相应,受朝野归仰。自来日僧入唐请回经籍者虽有所谓入唐八家,然得七祖之嫡传、化风之盛,则无出空海之右者,故以之为付法第八祖,并被尊为日本真言宗开祖。弘仁七年(816),于高野山创设金刚峰寺。弘仁十四年,嵯峨天皇赐予东寺(即教..
雪漠:红尘累:从大梦中醒来
红尘累:从大梦中醒来“修心性品”跟其他章节有几点不同:一是语言,本章偈颂重诗化感性,多用象征,其他章节则直讲见地;二是其他章节侧重顿悟,“修心性品”则重点讲渐修。它在事上修的着眼点更多一些。某次,我跟网友对话,有人叫我推荐几本书,我推荐了《老子》、《庄子》、《金刚经》等,我告诉他们,读这些书..
素食养生:百合南瓜藜麦蒸
南瓜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脾虚弱、营养不良、肺痈、水火烫伤。南瓜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能起到解毒作用。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胶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愈合,适宜于胃病者。南瓜所含成..
睡梦中保持正念的方法
◎ 常惭愧【原文】紫柏老人云,梦中作得主,则临终作得主,是梦境甚关紧要。乃上床欲睡,亦曾默念,至梦时,仍是纷乱与念佛无关,甚且有吃荤之时,或即觉,或不即觉,诚为可恨可愧。将何法以挽回之。答: 欲梦境相应,当于日间力求相应。若醒时常相应,梦中自可相应矣。【译文】紫柏老人说:梦中做得了..
超然法师:《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一(之二)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只有阿难尊者,早先接受了其他斋主的别请,到很远的地方单独去应供,还没有回来,所以不在今天应供的众僧之列。由于没有跟随在导师佛陀身边,也没有与上座比丘或者长老同行,阿难尊者便独自一人往回走。”{..
如孝法师:面对人生的痛苦时,你更需要智慧!
如果我说人生是苦的,你可能不太相信,但是我说人生是自己做不了主的,这是无可否认的。设想一下,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我们出生在哪个时代,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也做不了主;长大以后机遇怎么样,运气怎么样也做不了主;我们的身体状况,它也是不听我们指挥的这些种种种种的现实无可否认。我们回..
刘素云:要在人事物中磨炼,你都要经受住
你刚闻佛法你就想引导家人学佛,太快了吧,因为你还没学出个模样。你先学出个模样,一个好样子,给家人做好样子,家人自然就跟上了,身教胜于言教。你叨叨、叨叨去说,可能时间长了,人家会烦的,会反感的,会逆反的,你就默默去做。你像胡老师,为什么现在妹妹、妈妈对他转变了印象,包括去世的父亲?..
佛陀开悟
◎ 一 行毕钵罗树下,隐士乔达摩把甚深的定力集中在深入观察自己的身体。他看见每个细胞都像是出生、存在和死亡这永无止息的川流里的一滴水。他无法在身体中找到任何一物是永恒不变和有独立个体的。融汇在他身体之流的有感受之流,而每一个感受就是一滴水。这无数的点滴又一起挤迫在出生、存在和死亡的..
增进业及不增进业
【增进业及不增进业】 p1317瑜伽九十卷二页云:若业非是明了所作;或梦中作;或由无覆无记所作;或不善作,寻复追悔,对治摄受;又于一切清净相续所有诸业;如是皆名不增进业。当知异此,名增进业。
补特伽罗成就三性法异
【补特伽罗成就三性法异】 p1247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或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善法、及无记法;非不善法。谓诸圣者、已离欲贪。及此异生,除种子法。或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不善、及无记法;非诸善法。谓断善根补特伽罗。除种子法。无有成就善不善法,非无记法;或唯不善、或唯无记、而可得者。..
梦中增长福非福等
【梦中增长福非福等】 p1281大毗婆沙论三十七卷十页云:梦中当言福增长耶,非福增长耶,非福非非福增长耶?答:梦中应言或福增长,或非福增长,或非福。非非福增长。福增长者:如有梦中布施作福受持斋戒,或余随一福相续转。其事云何?彼随觉时善胜解力,梦中还似彼善事转。故如觉时、能取爱果;说为增..
六榕寺
位于广州市。建于南北朝时代,初名宝庄严寺,后改名长寿寺,又改为净慧寺。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苏东坡路过该寺,对环寺六株巨榕颇感赞叹,亲题“六榕”二字,自明代以后改称六榕寺。禅宗六祖得五祖弘忍所传衣钵后,一度居于该寺,示寂后,弟子造铜像供于六祖堂内。寺中主要之建筑尚有观音殿及舍利..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