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常怀感恩心和慈悲心,是相续要成熟的表现吗?
答:那差不多,要“常怀”,时时刻刻,一切时一切处当中,都保持感恩心,保持慈悲心,那相续肯定是成熟了。
【一切利行】 p0006瑜伽四十三卷十三页云:云何菩萨一切利行?当知此行,略有二种。一、未成熟有情,能成熟,利行;二、已成熟有情,令解脱,利行。即此利行,复由三门;一、于现法利,劝导利行;二、于后法利,劝导利行;三、于现法后法利,劝导利行。于现法利劝导利行者:谓正劝导,以法业德招集守护..
阿毗达磨集论四云:业差别有三种:一、顺现法受业 若业于现法中,异熟成熟。谓从慈定起已,于彼造作,若损若益,必得现异熟。如从慈定起,从无诤定起,从灭定起,从预流果起,从阿罗汉果起亦尔。又于佛为上首僧中造善恶业,必得现异熟。又有余猛利意乐方便所行善不善业,亦得善异熟。二、顺生受业 若业..
【火界】四大中火大的别名,火大以温燥为性,通一切物温燥部分,故称火界。火持其自性,其性为暖,能成熟物。
【智波罗蜜多】为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位,修十种胜行,十胜行即是十波罗蜜多,其中第十即是智波罗蜜多,此有二种:变受用法乐智,就是由六度所成立的殊胜妙智,于佛大集会中,变化种种受用法乐,是为自利。二、成熟有情智,就是以此妙智,使有情由善因而成熟为果,而解脱生死,是为利他。..
【二法能令有情入谛现观或根成熟】 p0049瑜伽十三卷二十三页云:又有二法,能令有情,内正作意,外闻他音,二因缘故;于现法中,入谛现观。或令当来诸根成熟。一、于因所生法,正通达因。二、于如来所说所有甚深相似甚深空相应经,一切缘性,及诸缘起,随顺作意数数思惟。..
【十种菩萨】 p0110瑜伽四十六卷十九页云:何等菩萨勤修学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当知菩萨,略有十种。一、住种姓,二、已趣入,三、未净意乐,四、已净意乐,五、未成熟,六、已成熟,七、未堕决定,八、已堕决定,九、一生所系,十、住最后有。此中即住种姓菩萨,发心修学。名已趣入。即已趣入,乃至..
【已成熟补特伽罗】 p0230瑜伽二十一卷十五页云:云何已成熟补特伽罗?谓有如是补特伽罗、已能获得最后有身。谓住于此,能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已成熟补特伽罗。
【已成熟】 p0229瑜伽二十一卷十七页云:云何已成熟?谓所获得最后有身,若住于此,得般涅槃;或能趣入正性离生。是名已成熟。
【已得趣入补特伽罗】 p0230瑜伽二十一卷二十三页云:云何名为已得趣入补特伽罗?谓或有已得趣入补特伽罗,唯已趣入,未将成熟,未已成熟,未得出离。或有亦已趣入,亦将成熟,未已成熟,未得出离。或有亦已趣入,亦已成熟,未得出离,随欲而行。如是差别,应知如前已办其相。..
【已成熟补特伽罗相】 p0230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五页云:云何已成熟补特伽罗相?谓诸声闻,先已串习诸善法故;若时安住下品成熟,尔时便有下品欲乐,下品加行;独往恶趣;非于现法证沙门果;非于现法得般涅槃。若时安住中品成熟,尔时便有中品欲乐,中品加行;不往恶趣;于现法中,证沙门果;非于现法得般..
【五种摄行】 p0262显扬三卷五页云:五摄行者:一、令附已摄。二、令受善摄。三、令起善正勤摄。四、令善成熟摄。五、令善解脱摄。
【六种成熟】 p0299瑜伽三十七卷十九页云:云何成熟?当知成熟,略有六种。一者、成熟自性。二者、所成熟补特伽罗。三者、成熟差别。四者、成熟方便。五者、能成熟补特伽罗。六者、已成熟补特伽罗相。如彼卷十九页至二十七页广释。..
【六种意乐】 p0300瑜伽五十卷八页云:即彼意乐,当知分别,略有六种。一者、不出离意乐。谓于各别大自在天、那罗延天、梵世间等、起信解者、所有意乐。二者、出离意乐。谓于三乘起信解者、所有意乐。三者、远清净意乐。谓安住下品中品成熟者、所有意乐。四者、近清净意乐。谓安住上品成熟者、所有意乐..
一切种妙智者,谓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法。云何于蕴界处一切种妙智性具足?谓于蕴等自性差别相,通达一切差别边际智成满故。一切种妙智作何业?谓能绝一切有情一切疑网,令正法眼长时得住,由此有情未成熟者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脱,绝疑网者于一切处智无碍故。令正法眼..
欲色界菩萨者,谓与灭离无色界生静虑相应住静虑乐,而生欲界或生色界。问何缘菩萨不生无色界?答若已证得最胜威德菩萨凡所受生,皆欲利益安乐众生,以无色界非成熟众生处故。灭离无色界生静虑者,谓能除遣无色界生所有胜定。住静虑乐者,谓不退静虑,由此菩萨善巧回转故,为欲成熟所化有情,或生欲界或..
云何缘?几是缘?为何义故观缘耶?谓因故等无间故所缘故增上故,是缘义,一切是缘,为舍执着,我为因法故,观察缘。因缘者,谓阿赖耶识及善习气与有漏无漏诸法,如其次第为因缘故。阿赖耶识复有二种,谓成熟及加行。成熟者,是诸生得法因缘。加行者,是诸方便法及当来世余阿赖耶识因缘。又加行阿赖耶识..
[出除盖障菩萨所问经]煆炼陶镕。必假其力。起灭变化。莫测其由。至若尽群有而归一空。破诸暗而昭万象。是皆火之德也。菩萨修行。以智慧火。了妄即真。煆凡成圣。破有着而归空。照昏迷而为朗。故以火喻焉。一烧烦恼薪智慧如火。烦恼如薪。菩萨以智慧观察。灭除念嗔痴等烦恼。净尽无余。譬如大火。能烧大..
果报的新译。异熟一词有三义:一、异时熟,谓因与果必隔世异时而熟;二、变异熟,谓果为因所变异而熟;三、异类熟,谓果与因为异类,而由因所成熟。
【化身非毕竟住】 p0386摄论三卷二十三页云:由六因故;诸佛世尊所现化身,非毕竟住。一、所作究竟。成熟有情,已解脱故。二、为令舍离不乐涅槃;为求如来常住身故。三、为令舍离轻毁诸佛;令悟甚深正法教故。四、为令于佛深生渴仰;恐数见者,生厌怠故。五、令于自身,发勤精进。正知说者难可得故。六..
【四种圣行】 p0433显扬八卷一页云:论曰:圣行多种者:谓四圣行。一、到彼岸行。二、菩提分行。三、神通行。四、成熟有情行。到彼岸行者:谓如前所说十波罗蜜多,是名到彼岸行。菩提分行者:谓如前所说四念住等一切三十七觉分法、及四种寻思、四种如实遍智,是名菩提分行。神通行者:谓如前所说六种神..
【四种变化】 p0436显扬八卷三页云:方便者:略而言之,四种变化,名为方便。一、未成熟者、令成熟故;现诸菩萨所行行变化。二、已成熟者、令解脱故;于三千大千世界百拘胝赡部洲,同时显现如来变化。三、方便摄受声闻变化。四、为彼所调伏有情,显现一切独觉变化。佛薄伽梵、于此四种变化法中,十方世..
【四种菩萨行】 p0447显扬三卷五页云:论曰:菩萨行者:谓四种菩萨行。广说如经。一、到彼岸行。谓十波罗蜜多,总摄说为到彼岸行。皆是大乘出离义故。二、遍觉分行。谓三十七菩提分法,总摄说为遍觉分行。如实觉了一切所知义故。三、神通行。谓六神通,总摄说为神通行。皆为引摄所化有情界,令生恭敬,..
【四种化】 p0404瑜伽七十四卷十一页云:云何加行?谓若略说,有四种化,说名加行。一、未成熟有情令成熟故,作菩萨行化;二、已成熟有情令解脱故,于三千大千世界百拘胝赡部洲中,同于一时方便摄受如来之化;三、即为彼所化有情作声闻化;四、即为彼所化有情作独觉化。当知一切诸佛世尊于此四种变化事..
【未成熟及已成熟】 p0491显扬三卷十四页云:五、未成熟。谓未得善根资心相续,不能现法证见谛理,不得现法下中上乘所证寂灭。第六已成熟,应知反此。
我们总是埋怨周围的人,让自己烦恼。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让你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若你真有智慧,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一切都是你的助缘;若没有智慧,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违缘和障碍。难道不是吗?成家带来了那么多的压力;有了孩子,随之而来那么多的烦恼,这还..
达真堪布:自他之利现在好多父母都在拼命地挣钱,无论遭受过多少坚信也心甘情愿。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儿女。其实,若是这些儿女自己有福报,根本不用你给他攒钱,他就一定有。若是他自己没有这个福报,即使你给他攒再多的钱,安排得再好,几个月、几年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佛利益众生的时候,不会采用..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三条戒律。戒律很重要,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也会讲很多佛理,应该可以利益众生,帮助他人了。不一定..
达真堪布:自在显现自在心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怎样修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你必须要转念,不转念不是修行,都是造业,都是在搞轮回。若是你会转念,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里,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修行,不矛盾。现在很多人都找借口,我工作忙,我要照顾家..
达真堪布: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们在学法修法的过程中,如果体力衰退,身心疲惫不堪而不具备成办此事的能力时,可以暂时先放一放。 你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若体力实在不行就先放一放,体力恢复后再说。当内心特别疲惫不堪的时候也先放一放,调节一下,缓解一下心态,这都是有必要的。这样做..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人都有知识。“不对啊,我没有知识。”你能走路,知道吃饭,知道睡觉,这都是知识。学佛修行就要转识成智,现在要把一切念头都转为智慧。虽然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知识,懂得一些皮毛上的东西,懂得世间一些所谓的文化,但是在佛面前,在菩萨面前,这都不..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